1.我要写关于软件人才外包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希望各位推荐些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3、(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董克用.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7、石金涛.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8、石金涛.培训与开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9、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0、李剑.员工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2.求一篇关于“软件与就业”的论文
找不到软件与就业,但有IT与就业的,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针对IT行业用人需求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不统一的矛盾,就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几个因素作详细分析,提出素质、知识、能力、特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就业;素质;知识;能力;特色;核心竞争力 1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 到目前为止,笔者所在的计算机学院已经有3届毕业生。通过对毕业生的统计分析和对IT市场的调查,特别是对珠三角各用人单位的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以下问题。
1.1市场需求大与毕业生求职难的矛盾 2009年,珠三角地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0多场次,招聘的岗位达10万个。据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统计,珠海全年招聘企业有8 778家,提供招聘职位约72 487个次,按照全年招聘企业数量统计,平均每个招聘企业招聘的岗位占13.5%;从学历看,本科以上求职者数量仅为8.41%;从职位需求看,计算机类排在需求第4位,但计算机软件排在招聘困难职位的第3位[1]。
我院2009届毕业生共196人,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00人(5人结业),就业93人,就业率为97.9%;软件工程专业96人(6人结业),就业85人,就业率为94.4%。按2009年12月31日的统计,我院2009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6.2%,申请暂缓就业的学生为9人(已工作,原因为未解决户籍关系,计算在就业率内),占毕业生总数的4.6%,专业对口率:计算机42.2%,软工65.6%,就业地点:省内计算机81人,软工77人,其余为省外就业。
总体签约(三方协议)率为44.68%,灵活就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 从以上数据(不包含灵活就业)签约率看,我们发现,一方面社会对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大学生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本专业岗位。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全国各地大学生汇聚珠三角地区,使本地求职者感到强大的压力,缺乏求职优势;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就业思想不够解放,既不愿意通过降低薪酬和降低单位选择标准的方法来实现就业,也不愿意离开本地选择参加“三支一扶”等其他就业。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眼高手低,社会生存能力弱,缺乏就业核心竞争力。
1.2就业问题成因分析 纵观全国有800多所大学有计算机学院(系)[2](数据来自中国教育在线),那么多的学生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学习,如果不加区分,同质化、无特色,与市场脱节,如何才能让用户满意?笔者以为,导致问题的原因如下。 1) 培养人与使用人的理念和标准不统一。
我们接触的用人单位都希望应聘学生在校内有参与课题或项目研发的经历或有一到两年的实践经验,精通一到两种主流开发工具,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应用技能,基础扎实,又能了解当前主流的开发模式与技术,有基本研发思路,有规范的研发流程观念等。但很多院校一味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一个模式培养,缺少层次和个性化,导致千人一面。
理论学了很多,但蜻蜓点水,理论与实践又缺乏紧密联系,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没有体现层次性和差异化,没有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观,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无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 2) 社会用人与学校培养人存在着脱节和断档。
为什么存在“一边是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一边是用人单位的人才匮乏”现象?这是人才市场需求与学校教育没有实现“零距离”导致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业界正在使用的平台、工具和专业技术,课堂上根本没有涉及到,很多学生听也没听过,更不要说使用了。
由于教学计划相对滞后,学生实践时间所占比重较少,导致学生项目经验缺乏,面试时很多涉及研发中的具体过程、细节,学生回答不出来。 3) 学生就业观亟待改变。
被调查的大学毕业生中,有部分学生就业观念陈旧、功利化,期望值过高,不是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是凭空想象,一步到位,理想化。再就是攀比、讲条件,眼高手低、斤斤计较,从而出现就业难。
4) 部分学生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 以我们学院为例,通过我们的统计分析,每年入学的学生中,会有1/4很喜欢所选择的专业,并能积极主动学习;有1/2的学生谈不上喜欢不喜欢,能保持跟上即可;还有1/4的学生根本不喜欢所选择的专业,处于“被选择”状态,学习没有兴趣,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网游或其他方面,经常出现挂科,最后即使勉强毕业,也无长处。
因此,教育体制设计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就业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基本素养和职业素质,导致学生基础不牢、学业不精,导致学生能力不强、毫无特色,产生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期望的落差,致使毕业生本专业就业率和签约率下降。
2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一般指组织具备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的能力及取胜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是企业或个人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具有延展性,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技术或能力[3]。就业竞争力是选择和从事职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属于自我的、唯一的、别人不。
3.软件工程论文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软件工程(1)、Barry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
(2)、IEEE在软件工程术语汇编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1.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2.在1中所述方法的研究 (3)、FritzBauer在NATO会议上给出的定义: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目前比较认可的一种定义认为:软件工程是研究和应用如何以系统性的、规范化的、可定量的过程化方法去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如何把经过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和当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技术方法结合起来。
(4)、《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中的定义: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开发软件的工程。软件工程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其中,计算机科学、数学用于构建模型与算法,工程科学用于制定规范、设计范型(paradigm)、评估成本及确定权衡,管理科学用于计划、资源、质量、成本等管理。 [编辑本段]目标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在给定成本、进度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可修改性、有效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重用软件工程性、可适应性、可移植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并且满足用户需求的软件产品。
追求这些目标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减少维护的困难。下面分别介绍这些概念。
(1)可修改性(modifiablity)。容许对系统进行修改而不增加原系统的复杂性。
它支持软件的调试与维护,是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2)有效性(efficiency)。
软件系统能最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的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各种计算机软件无不将系统的时/空开销作为衡量软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很多场合,在追求时间有效性和空间有效性方面会发生矛盾,这时不得不牺牲时间效率换取空间有效性或牺牲空间效率换取时间有效性。时/空折衷是经常出现的。
有经验的软件设计人员会巧妙地利用折衷概念,在具体的物理环境中实现用户的需求和自己的设计。 (3)可靠性(reliability)。
能防止因概念、设计和结构等方面的不完善造成的软件系统失效,具有挽回因操作不当造成软件系统失效的能力。对于实时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
因为软件要实时地控制一个物理过程,如宇宙飞船的导航、核电站的运行,等等。如果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一旦出现问题可能是灾难性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在软件开发、编码和测试过程中,必须将可靠性放在重要地位。 (4)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
系统具有清晰的结构,能直接反映问题的需求。可理解性有助于控制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并支持软件的维护、移植或重用。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软件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后,能够对它进行修改,以便改正潜伏的错误,改进性能和其他属性,使软件产品适应环境的变化,等等。
由于软件是逻辑产品,只要用户需要,它可以无限期的使用下去,因此软件维护是不可避免的。软件维护费用在软件开发费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维护性是软件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软件的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有利于软件的可维护性。
(6)可重用性(reusebility)。概念或功能相对独立的一个或一组相关模块定义为一个软部件。
软部件可以在多种场合应用的程度称为部件的可重用性。可重用的软部件有的可以不加修改直接使用,有的需要修改后再用。
可重用软部件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和注解,应具有正确的编码和较低的时/空开销。各种可重用软部件还可以按照某种规则存放在软部件库中,供软件工程师选用。
可重用性有助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开发效率、有助于降低软件的开发和维护费用。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软件工程的可重用性还应该包括:应用项目的重用,规格说明(也称为规约)的重用,设计的重用,概念和方法的重用,等等。
一般来说,重用的层次越高,带来的效益也就越大。 (7)可适应性(adaptability)。
软件在不同的系统约束条件下,使用户需求得到满足的难易程度。适应性强的软件应采用广为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编码,在广为流行的操作系统环境中运行,采用标准的术语和格式书写文档。
适应性强的软件较容易推广使用。 (8)可移植性(portability)。
软件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搬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的难易程度。为了获得比较高的可移植性,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通常采用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和运行环境支撑。
对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低级(物理)特征部分,如编译系统的目标代码生成,应相对独立、集中。这样,与处理机无关的部分就可以移植到其他系统上使用。
可移植性支持软件的课重用性和课适应性。 (9)可追踪性(tracebility)。
根据软件需求对软件设计、程序进行正向追踪,或根据程序、软件设计对软件需求进行逆向追踪的能力。软件可追踪性依赖于软。
4.论文: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 3000字 写好再加分100
今年上半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软件产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软件产业仍然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知识高度密集的行业,具有不同于普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特性。在投资、商务活动、人员培训、软件出口等方面给软件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从另一个角度考虑,SARS 同时引发了新的市场需求,如医保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教育系统、防治系统等领域,对软件产品的品种、质量和安全性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软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共完成销售收入 847 亿元,同比增长59.8%。
其中: 软件产品销售额为465.9 亿元,同比增长69.4%; 软件服务销售额为381.1 亿元,同比增长49.5%; 软件出口额为8.04 亿美元,同比增长33.3%。 由于今年4-6 月份非典疫情的影响,今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趋缓,预计今年下半年软件产业的产值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发展目标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在《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中提出了到2005 年的发展目标: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2500 亿元;国产软件和服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软件出口额达到50 亿美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产品,形成若干家销售额超过50 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软件专业技术人才达到 80 万人。从2002 年的实践和2003 年上半年的发展状况来看,这一目标应该能够超额完成。
2002 年软件产业 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 1.大型企业市场销售额增加,利润普遍下降(从证监会公布的一些上市公司的数据中明显可以看出此趋势),主要原因:这些大企业的老总们普遍认为是成本上升所致。 2.2002 年国内市场竞争加剧,主要表现为: ①不但国外大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而且国际上中、小企业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过去欧美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现在印度大中型公司也进入中国市场(如印度TATA集团、NIIT、QAI 落户中国等),2002 年明显表现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②人才竞争加剧,尤其在高端人才竞争方面更加剧烈,高端人才成本在2002 年进一步抬高,高端人才流动现象在增加。 3.市场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①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在国外订制软件上表现尤为突出,如西部和西南地区,6000~7000 美元就答应承接一个国外订单。
②恶性竞争,降价的趋势明显。③国内大中型企业普遍反映2002 年资本回收慢,应收款项拖欠现象开始出现(从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来)。
(二)2002~2003 年软件行业的发展趋势 1.软件(产品)与信息服务业本来就是一个行业,但是在这样一个行业中,服务的趋势更加明显,服务在行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服务的内容包括产品及产品增值服务、产品及升级和更新换代服务、在线增值服务、咨询和培训(业务培训、产品培训)服务、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服务,以及产品测试评估和维护服务等,未来3~5 年内,单一产品提供的方式在行业中所占比重会下降到20%以下; 2.无线移动平台上的软件(移动系统软件、移动中间件、移动数据库)引起企业的关注,也是企业市场大、利润高的领域; 3.嵌入式软件(手机、移动手持设备、信息家电等)引起软件开发商广泛关注,不少软件企业已转向这个领域; 4.从事ERP 的软件企业开始从炒作转向务实,如要求制定ERP 标准和市场规范,软件企业积极务实参预工业信息化的领域; 5.要求开放源代码已成为共同呼声,Linux 企业从炒作多的倾向转向务实,商业化成为Linux 厂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6.软件出口与国际合作是发展中国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都在积极争取日本方面的合作与订制软件,美国、欧洲也开始将软件加工转向中国,其原因为: ① 欧美在经济不景气形势下; ② 本国本地的成本高; ③ 过去订单大都流向印度,美欧发现印度有再转包给中国的现状,由于加入WTO后对中国政治歧视的减少,今后欧洲软件外包业务将直接转向中国。软件人才需求情况分析 作为高科技产业之一的软件产业,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素质与人才的结构。
软件产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不断提高各类软件人才的素质,不断完善人才的合理结构和供应体系,将是未来中国软件产业得以强劲发展的基础。
2002 年,受全球IT 行业人才需求减缓的影响,加之我国加大了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软件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有所缓解。随着35 所示范性软件学院开始招生以及社会力量办学的培训机构的增加,我国软件人才的供给数量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国软件人才的结构。
但总体来说,2002 年中国软件人才状况仍未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缺口较大、结构失衡、需求旺盛”的状况,人才短缺与结构不合理现状并存。具体表现为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呈现“橄榄型”,即软件高端人才,包括系统分析师、项目技术主管等,以及低端人才,如软件编码程序员等都严重短缺,中级(端)人才过剩。
最近,。
5.爬求毕业论文:透析我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及应对措施的论文提纲
论我国软件产业当前的形势、机遇和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软件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
国务院《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文),对我国软件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的规划,有力地指导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我国软件产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当前有必要进一步认清我国软件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握国际软件共享运动带给我国的机遇,充分调动我国拥有的各种资源,提出兼具可行性和理想性的软件产业发展战略,走出一条既适合国情又能占领知识经济制高点的软件产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形势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灵魂,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必争的焦点和战略制高点。为抢得发展先机,树立在全球软件产业链中的有利地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了立足本国国情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合本国特点的发展道路。
例如,美国走的是“全面主导”的发展道路,占据全球软件产业链的最上游位置,以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规范和引导位于中下游的软件产业门类,瞄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赢得了巨额的产业利润。日本和韩国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走的是“国内优先”的发展道路,主要针对国内市场,出口在国内整个软件产业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少。
以色列重点强调软件产业开发,充分发挥俄罗斯移民的智力资源,将全球领先的军用软件技术知识转化为民用,在数据、信息安全和无线通讯领域等软件细分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爱尔兰利用其很低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跨国公司在爱尔兰本土建立生产基地,逐渐成为软件跨国公司在欧洲的运营中心和软件集散地。
印度规避了国内市场狭窄、信息化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大力发展软件外包服务和离岸开发业务,大型软件企业为跨国公司承包价值链高端产品和服务,中小型软件企业提供诸如解码、编程和测试等价值链低端服务,创造了比较庞大的软件出口额。 相比之下,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明确清晰的软件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在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方面还没有真正到位,发展环境还没有实现优化,再加上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国产软件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还不能为国民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撑,使得我国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处在世界发达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夹缝”之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未见缩小,反而有日益扩大之势。
长此以往,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快软件产业的发展,我国将痛失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大好时机,形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可想而知。 (一)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低微,与周边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 2000年,全球软件及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5960亿美元,其中,我国软件产业销售额为71.7亿美元,占全球软件产业总额的1.2%,相当于美国的1/40,日本的1/8,也低于爱尔兰的1.5%,印度的1.48%,韩国的1.39%(见表1)。
表1 中国在全球软件产业中的地位 (单位:亿美元) 中国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印度 韩国 全球 1999年 53.2 2200 540 84 67.5 59 5274 所占份额 1.0% 42.0% 10.2% 1.6% 1.3% 1.1% 100% 2000年 71.7 2400 572 89 88.5 83.2 5960 所占份额 1.2% 40.2% 9.6% 1.5% 1.48% 1.39% 100% 资料来源: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编:《2000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研究报告》,2001年4月。 从总量以及所占比例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产业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虽然与周边国家如印度、韩国所占的份额相差不多,比爱尔兰略低0.3个百分点,似乎差别不大,但是考虑到软件产品质量、软件开发的规范程度、软件出口或满足国内市场的程度等方面,我国与这些周边国家以及爱尔兰相比则存在很大差距。
例如,单从出口来看,2000年我国软件出口约4亿美元,仅是印度的1/15。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差距,与我国作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软件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低,发展速度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的要求 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总额占GDP的比重为0.78%,远低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韩国的1.96%,印度的16.7%,与国家信息化对软件产业的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996~2001年,我国软件产业国内市场增长速度分别为46.8%、31%、26.4%、27%、33%、34%,年均增长率约为30%,虽然高于世界软件产业的平均增长速度,但比印度软件产业起飞时期低20个百分点,比爱尔兰低50个百分点,难以满足国家信息化建设对软件产业的要求。
(三)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但国产软件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建设,这无疑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需求,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形成对国产软件有效的需求,反而有助于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发展。
如微软公司的在华业务,两年内增长了2.5倍,是微软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最快的部分,而国产软件的市场占有率仅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软件产业几乎全面处于全球软。
6.急求服务外包论文英文文献
Abstract] supermarket as a new retail model,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it's healthy development and living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clos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exposure in our supermarkets, as well as specific measures.[Key words] supermarket chain logistics Since 1930, the Americans established the first supermarket in the world since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retail industry has been 70 years. Its appearance is a major change in circulation, after 7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upermarket has developed into a multi-species system of series of retail formats, each specie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this change occurred later, but once there would be loved by people living in shopping form in the recent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supermarket retail industry has become China's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component.In the 20 year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ave achieved gratifying resul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Only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of supermarket development in China, learn successful experience, come out of the supermarket developmen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First,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upermarket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upermarket, so th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retail business from manual labor to shift industrial production to be greatly improved business productivity. The reason is the traditional commercial labor, including sales of goods description, display, weighing, pricing, packaging, collection and other work, with customers buying activities simultaneously, commercial work is a series of labor services can not be saved. The emergence of supermarkets, to packaging, weighing, pricing and other commercial work in factories or stores can be completed in advance, this part of the labor cured and stored in commodities, labor and customers realize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he separation of purchase,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irculation ,Reduce the distribution cost. Circulation area of the supermarket for the promotion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structural reform is important to deepen business.Second, the supermarket business issues China's rapid local supermarket,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supermarkets have been closed down as autumn leaves. Therefore, our supermarket chain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 lot of problems:First, market positioning fuzzy, no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general practice some foreign supermarket differentiated market position, and form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arget customers with satisfactory service. For example, Carrefour customers locate the standard for urban office workers, mainly to provide them with daily living products, build more traffic than the convenience of the city business district; Metro's target customer orientation is a legal person units,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marginal land in the city; Wal-Mart take the form of discount stores in Shenzhen, the target market for the low-income consumers. Moreover, China's supermarket location ambiguity, the target market wants is not clear where all the residents of the region as their target customers,Want to make everyone satisfied.Second,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skill level of our supermarket chain in general lower, not form scale, and therefore would be very difficult to achieve tru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in features: the socialization of logistics and the low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due to a lower level of our supermarket chain, and many supermarkets each have their own suppliers and logistics, causing the spread of logistics activities, procurement volume is small, difficult procurement costs down. The coexistence of overstock and stock-outs, high inventory costs. Scattered, inefficient, high consumption of logistics organization, weaken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ntir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Technology backward.Either hardware or software from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are significant gaps. Slow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ird-party logistics, long divided by industry and geographical constraints affecting the third part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logistics network is not uniform, small, scattered, poor state of the more common, slow development of third party logistics, logistics, low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s directly affect the supplier costs.Third, the staff of the quality chain stores generally low, not really "home shop" In addition to th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supermarket staff, no college diploma, many of them use their experience to do things; with no "to shop home ", it may not comply with company policy, not due diligence. This will definite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