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一篇关于(真菌的培养)的研究论文
真菌营养要求不高,需氧,生长繁殖最适pH接近中性,最佳温度为25—30℃,但某些深部真菌为37℃,与人体温度相同。
由于真菌繁殖一代的时间较长,因而培养时间也较久,应防止培养基干燥,或尽可能用试管。临床上常用沙保弱培养基。
长出的菌落分为:酵母型菌落、类酵母型菌落和丝状菌落三种。酵母型菌落呈奶油色,硬度与细菌的菌落相似;镜检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壁薄真菌细胞,以发芽方式繁殖,幼芽成熟则脱离母细胞,这种孢子称为芽生孢子。
类酵母菌落表面与酵母菌落相似,也呈奶白色或黄色,但有深入培养基的假菌丝。所谓的假菌丝,即培养基内菌细胞发芽,但芽不从母细胞脱离,而延长发育,继续发芽,细胞相连接形成分枝呈网状。
丝状菌落由菌丝(气中菌丝、营养菌丝)组成,外观上可呈棉絮样、毛样、粉状、颗粒状,又因真菌孢子具有各种颜色,所以通常称为“霉菌”。有不少属的真菌,可根据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的培养温度,生成不相同的菌落,镜下所见也不相同,这类真菌称为双相性真菌。
真菌的菌落在真菌鉴定上是很重要的。一般菌丝体每30—40min就能产生一个新的菌丝,一旦被污染,蔓延速度很快。
而培养基因菌落产生的水溶性色素而变成相应颜色,这对于鉴定真菌的种属都有重要意义。
2.【《研究细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生物论文生物论文《研究细菌
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通常不被我们的肉眼所见,但却富含在空气、土壤、水中、我们的皮肤、头发上、口腔和肠道里.它们使土壤肥沃,使环境清洁.它们改变着我们的食物.其中有些能保护我们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犯.然而,大多数人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他们生了病. 人们通常认为微生物是肮脏的、不受欢迎的东西,因为它们中有少数会让人生病,比如会致人感冒的细菌和病毒等等;有些会使食物发霉变质.然而,相当多的微生物和人类是互利共生的,如我们平时吃的菇类有很多就是真菌类,很多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都可以提供给人类作为治疗药物,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都是它们的产物.另外,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众多的污水、废水处理方法中,利用微生物好氧降解的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因具有经济方便、效果好的突出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微生物把一个迷人的微小生物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微生物联合起来可以完成地球上生命所能实现的全部过程.对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
3.《研究细菌、真菌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生物论文
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通常不被我们的肉眼所见,但却富含在空气、土壤、水中、我们的皮肤、头发上、口腔和肠道里。它们使土壤肥沃,使环境清洁。它们改变着我们的食物。其中有些能保护我们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犯。然而,大多数人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他们生了病。
人们通常认为微生物是肮脏的、不受欢迎的东西,因为它们中有少数会让人生病,比如会致人感冒的细菌和病毒等等;有些会使食物发霉变质。然而,相当多的微生物和人类是互利共生的,如我们平时吃的菇类有很多就是真菌类,很多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都可以提供给人类作为治疗药物,比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都是它们的产物。另外,工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在众多的污水、废水处理方法中,利用微生物好氧降解的生物学的处理方法因具有经济方便、效果好的突出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总的来说,微生物把一个迷人的微小生物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微生物联合起来可以完成地球上生命所能实现的全部过程。对我们的生活和周围环境带来深远的影响。
4.微生物的研究方向
整体来言就业都不好,就业的单位很好,多是科研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待遇非常好。相对来说,发酵和药物这两个方向是最好就业的,企业的比较多。
最不好就业的是分子和遗传,多是读到博士后,然后出国访问学者两年之后回国当老师、科研之类的。
别听什么是生物的世纪之类的屁话和学好了什么都厉害的屁话,如果真是那么极端,院士干什么去。
我的建议,学生物的如果想很好就业,可以往环境工程、市政工程逐渐转变,就业还行,一般是设计院,要不你就往肿瘤、医学这个方向转考上复旦、上海交大,你的人生也实现了很大的转机。
5.温州平阳县人民医院陈重医生评价怎么样
陈重,男,主任医师,本科,1996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曾多次到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学习。
毕业后一直从事皮肤性病科临床研究工作至今,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激光美容、性传播性疾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研究。主攻学科:皮肤和性病学。
研究方向: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激光美容、性传播性疾病。医疗成果:从事临床皮肤科工作20余年,发表皮肤性病领域专业论文10余篇。
擅长于过敏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激光美容、性传播性疾病等皮肤性病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与治疗。
6.大型真菌的主要文献
近数十年来,中国的真菌学家在艰苦的环境条件下开展了广泛的野外考察,收集了大量标本,并进行了分类研究工作,撰写出版了大量反映现代研究成果的论著。如裘维蕃的(云南牛肝苗图志)(1957),邓叔群的《中国的真菌》(1964),刘波的(中国药用真菌)(1978),黄年来、吴经伦的《福建菌类图鉴》(1973),李茹光的《吉林省有用有害真菌》(1980),刘正南、郑淑芳等的《东北木材腐朽菌类图志》(1981),张光亚、卯晓岚、蒋长坪等的《西藏大型经济真菌》(1993),袁明生、孙佩琛的(四川蕈菌)(1995),李建义、胡文新等的《湖南大型真菌志》(1993),谢志锡、王云等的《长白山伞菌志》(1995),应建浙、赵继鼎等的《食用蘑菇》(1984),应建浙、卯晓岚等的《中国药用真菌图鉴》(1987),张树庭、卯晓岚《香港蕈菌》(1995),赵继鼎的《中国灵芝新编》(1987),卯晓岚等的《中国经济真菌》(1998)《中国蕈菌》(2000)《中国大型真菌》(2000)》、《西藏大型经济真菌》、《毒蘑菇识别》、《秦岭真菌》 ,黄年来的《中国食用菌图鉴》(2000)等,另外还有彭金腾、陈启真等的《台湾野生菇彩色图鉴》(1—2辑,1991)。这些以大型真菌为主的图著,均为进一步研究中国大型真菌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献。
7.谁写过药类论文
【关键词】 ,耐药性 【摘要】 目的 了解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
方法 收集病房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57株真菌,采用API20C AUX生化卡鉴定及Sensititre Yeast two微量稀释显色真菌药敏试剂板检测其耐药性。 结果 157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66株,近平滑念珠菌33株,热带念珠菌19株,季也蒙念珠菌15株,皱折念珠菌13株,克柔念珠菌6株等。
对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3.1%、7.8%、18.7%、9.4%、4.7%。 结论 真菌的感染日趋严重,且呈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建立真菌常规耐药检测方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耐药性 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器官的移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和细胞毒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患者呈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目前真菌感染的发病率达40%。
同时,新的抗真菌药物的相继问世和抗真菌药物的大量不合理应用,是临床分离的致病真菌对一种或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现象不断增加。因此,应加强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03年1月~2004年1月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酵母样真菌157株。其中痰标本115份,尿标本14份,分泌物标本14份,血液标本4份,粪便标本10份。
1.2 试剂 菌株分离采用沙保罗琼脂平板,按常规方法鉴定及API20C AUX生化卡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Sensititre Yeast two微量稀释显色真菌药敏试剂板进行药敏试验。
1.4 标准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90028。 2 结果 2.1 各种真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 从深部真菌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157株,其临床分布见表1。
表1 各种真菌在不同标本中的分布 (略) 从表1可看出,白色念珠菌感染占首位(42%),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21%)、热带念珠菌(12.1%)等,在各种标本中呼吸道感染检出率最高。 2.2 6种常见致病真菌的临床药物敏感性 见表2。
从表2可见,临床常见致病真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最高,达到8.7%。其中热带念珠菌的耐药性最高,其对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分别为10%、50%、70%、60%、10%。
白色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6%之间。近平滑念珠菌对各种抗真菌的耐药率达到18.2%。
表2 6种常见致病真菌的临床药物敏感性 (略) 注:S表示敏感率;S-DD表示依赖药物剂量敏感率;R表示耐药率 3 讨论 目前,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内源性真菌繁殖而导致感染;免疫性疾病患者大剂量激素使用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肿瘤患者的化疗等均是真菌感染的高位因素。 针对深部真菌感染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所掩盖,临床应密切监测真菌感染的动向,对长期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放化疗患者,一旦怀疑有深部真菌感染的存在,应采取早期经验性真菌药物治疗,并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微生物实验室。
真菌感染的逐年上升,以及大量新的抗真菌药物的问世,使得临床分离的致病性真菌的耐药性逐渐上升,因此,加强真菌耐药的检测同细菌的耐药检测一样愈来愈重要。而目前大多数实验室没有建立真菌的耐药检测,一是盲目认为真菌对大多数的抗真菌药物均敏感,二是还没有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适用于实验室的常规真菌药敏检测方法。
我们采用Sensititre Yeast two微量稀释显色真菌药敏试剂板进行真菌药敏的检测,其方法操作简单,判断直观,适合于临床实验室的应用,对于发现耐药菌株,选择合适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经验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不仅取决于该药的抗菌谱,同时也取决于患者体内所分离出的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用药的剂量。
多烯类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抗菌机制在于其与真菌细胞膜的固醇结合,从而破坏细胞壁功能。真菌的野生株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是敏感的,但长期应用可导致真菌的耐药。
念珠菌、球拟酵母菌及隐球菌都可诱导产生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耐药;胞嘧啶衍生物如5-氟胞嘧啶,主要用于酵母样菌及真菌所致的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是唯一的抗代谢抗真菌药。该药的敏感株治疗期间易继发产生耐药。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酮康唑及氟康唑等广谱抗真菌药物,毒性小,使用安全,在临床使用广泛,这也导致大量耐药的产生。本文显示伊曲康唑、酮康唑、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8.7%、9.4%、7.8%。
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7%、3.1%,但两性霉素毒副作用大,常用低剂量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且需与氟胞嘧啶、咪唑类等联合应用。 真菌的感染与耐药日趋严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常规药敏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力的依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真菌类毕业论文方向(要一篇关于真菌的培养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