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案例
一、背景介绍
XX化工厂是1958年组建的国有中型企业,原下属南京化工局,现下属于南京市化建总公司,是国内塑料稳定剂和电子化工助剂定点生产单位。现拥有总资产上亿元,年生产能力超过2万吨,职工700人左右。该厂设有16个职能机构,全部核算集中在厂部的财务部门,无下属的独立核算单位,以下是该厂的组织机构图:
说明:厂长负责全厂工作,下属四个副厂长,分别为经营副厂长,管供应、销售和电子商务;行政副厂长,管理行政办公室、钟亭旅社以及房地产;生产副厂长管理生产、质检和技术工程;总工程师管理研究所、技术开发以及档案资料,虚线部分表示:。厂长其余为厂长直管。
该厂有六个车间,其中四个基本生产车间、两个辅助生产车间。
XX化工厂目前实现销售收入上亿元,实现净利润超百万元。其生产的主产品塑料稳定剂品种主要有硬脂酸盐系列、三盐基硫酸铅、无尘复合稳定剂;电子化工助剂有粒(粉)状氧化铅、硅酸铅等产品。其中的粒状氧化铅和无尘塑料稳定剂属于国家级新产品,主产品无尘塑料稳定剂是PVC加工中热稳定剂的更新换代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环保性能。其产品主采用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标准组织生产,为化工部、江苏省、南京市的优质产品。企业通过GB-/T19002-ISO9002质量认证。多次获得国家、省和市级产品质量和环保奖励。
一个化工企业得以顺利发展,不仅要靠其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更在于其规范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管理控制方法为许多企业所效仿。这里我们试图提炼和剖析其财务一体化下的成功内控经验。
二、XX化工厂财务一体化下的内部控制情况
1、基本情况
南京通过财政部门开始推行实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始于1995年,从那时起培养了一批能够推动和实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会计人才。XX化工厂便得益于此次机会,该厂的会计人员在培训之后,于1996年在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开始引进会计电算化,并于97年1月通过财政部门验收,在南京市率先实行了甩账,企业的管理效率获得了很大的提高。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尤其是该企业的材料品种、规格繁多,应收账款也比较复杂、数量较大,管理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出现差错。于是该厂不断地进行软件和硬件的升级,拥有了财务内部局域网,并形成了厂内大网络,最终在全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过程中,完善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程序,并于1999年在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中实现了财务信息的一体化。通过该一体化系统,企业的财务部门以及领导可以随时进行库存、应收账款等的查询和分析,并实现了全方位的财务分析、决策管理等。
2、财务一体化构成
XX化工厂的财务一体化的实施在最大程度上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从而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克服了企业成长中的制度瓶颈和阵痛。该财务一体化系统主要由账务、销售、仓库、供应、人事系统等构成。其中账务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等功能,销售管理包括开票、应收账款等模块,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原始数据录入、查询等模块,供应系统主要包括应付款管理、供应商管理等。各个功能模块间实现了信息实时传递和有授权的共享。其功能结构图如下:
仓库、供应、销售、应付款等管理信息最后全部集中到总账,由财务部的总账系统统一编制记账凭证、统一核算和监控。
XX化工厂根据其组织机构设置和管理特点,采用了如下的站点分布方式:
2.急需一个内部会计控制案例
案例概况 某商场于19**年*月开业,之后仅用7个月时间就实现销售额9000万元,一年后销售额年达1.86亿元,实现税利1315万元,一年就跨入全国50家大型商场行列。
一直到第四年,其销售额一直呈增长趋势,第五年曾达4.8亿元。又相继在各地成立连锁公司。
但是开业八年后,该商场悄然关门!导致该集团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内部控制的极端薄弱是促成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商场”内部控制失败的系统分析 1.控制环境失败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重事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
企业控制环境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那么,该集团的内部控制环境如何呢? (1)经营者品行、操守、价值观 该集团没有投资,法人代表是王xx本人。
该集团公司重事会作出决定,委托某一经营者管理和经营该集团股份公司;并在集团董事会的会议纪要中,明确规定“董事会同意公司经营者按销售额1%的比例提取管理费。于是就形成了经营者受托经营集团的运作模式,并与集团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总部设在另一地。
从此总经理在外地遥控实施对集团和商场的管理。王xx既是此地经营者的法人代表,又是集团的总经理,可以随意抽调人员与资金。
这种制度安排的结果是集团的信誉和人员被该经营者利用,集团的经营利润被该经营者占有,而这一切都是无偿的。 又如,该商场借到贷款两千万元,xx股东却要了600万元,询拨到成都给其一位朋友做房地产生意,结果全亏,以两栋楼房抵债。
抵债手续尚未办妥,高xx却对欠债人说,你不要向商场还债了,你把两栋楼房给我,商场的钱由我还。最终,商场分文未得。
上述事实只是集团暴露出来的极小部分,但已能说明集团经营者的品行与操守状况。 (2)董事会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要素是董事会,并认为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董事会,董事会要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起到真工监督引导的作用。
在该集团公司内部,董事会一直处于瘫痪状态。集团公司的注册日期之后两年才最后确立。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集团公司决策层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状态之申,没有按章程规范化运作,董事会从未召集董事们就重大决策进行过表决,凡事都由总经理王xx一人拍板。1995年初,集团的主要股东中原不动产公司董事长易人,新任重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表示股权纠纷问题不解决就不参加董事会。
从此,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监督机构陷于瘫痪。比如,冠名权展于无形资产,其转让照理应该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但实际上是王xx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签字同意,别人就可建个该商场的连锁公司,在该集团,总经理成了国王,董事会如同虚设。
(3)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亦是重要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那么,郑亚集团的人事政策与员工素质如何呢? 1.以貌取人。
199*年底,广州、上海、北京三地大型商场相继开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集团从西安招聘了几百名青年,经过短期培训后,准备派往三地。
由于不了解个人情况,只好对名观相,五官端正、口齿清楚的派往广州、上海或北京的商场当经理或处长,其他人员则当营业员。 2.随意用人。
商场艺术团的报幕员周xx,不值管理不会看帐,被任命为一连锁商场的总经理。 3.任人唯亲。
商场某领导的一位表弟,原郑州市郊的农民,被任命为北京一家大型商场总经理;某领导的两位妻弟,山东农民,也被委以重任;就连他家的小保姆也被任命为集团配送中心的财务总监。 (4)企业产权关系及组织结构。
该商场是由**省建行租赁公司和**不动产公司共同出资200万元设立的股份制企业,其中,租赁公司102万元,占51%的股份,中原不动产公司98万元,占49%的股份。由于该商场计划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面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
按照有关规定,上市公司的股东必须在5家以上才具备上市资格。由于种种原因,改建的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未获成功。
但后来,有一些虚拟的股权转让己被政府职能部门认定,即原**建行租赁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实业发展公司18%,转让给**房地产公司10%;原**不动产公司49%的股权转让给**企业发展公司18%,转让给**信托投资公司18%.由于股权受让方未按协议及时把购股资金兑付,从此埋了了一个巨大的资金隐患。特别是后来**不动产公司新任董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
该集团产权关系混乱局面就此形成。 该集团设有一个“货物配送中心”,其职能是为商场本店和四家直接连锁店配货,该中心负责向厂家直接定货,目的是降低进货成本并防止各商场自行进货时吃回扣。
但该中心配送给各大商场的所有商品,价格不但比批发市场上的批发价高出许多,甚至高于自由市场上的零售价!“货物配送中心”实际上成了一个大黑洞。 上述四个方。
3.内部控制的案例分析
我的个人意见: 1.审计委员会,由总会计师兼任委员会主任;同时,成立本公司内部控制领导小组,由总会计师兼任组长,全权负责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计委员会必须保证客观,并与业务独立,由总会计师兼任是起不到对财务的监督控制作用。
2. 在完善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以业务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决定性标准,培养一支能力过硬的职工队伍。纯粹以业务,不加以品德考核的选人容易 出问题 3.为了协调好内部监督与外部审计的关系,建议聘请与本公司合作关系较好的某会计师事务所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并聘请该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容易适成会计师事务所与经理层一同舞弊。
4.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案例分析
1、(1)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违反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控制货币资金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人兼管、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相分离的要求。
(2)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或内控失效,违反开具发票与发票审核岗位应当分离,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与开具销售发票分离的要求。2、(1)没有根据批准的订单编制消瘦通知单;(2)销售单不应由仓库编制,也不能代替装运凭证;(3)货物的发货与装运职责不应由同一部门承担;(4)会计部门开具销售发票时没有核对装运凭证、销售单和商品价目表;(5)负责销售账和收款两项不相容职务不应由一人办理;(6)没有对销售与收款业务进行独立稽核。
5.我国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相关案例
案例一:KY公司采购与付款内部会计控制案例 案例叙述:KY公司是医药制品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除价格是主要的考虑因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当KY公司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需采购时,在原材料市场价格有较大变动或购买新的原材料品种,采购部门需重新确定供应商时,是通过招投标方式进行的。首先从采购部门建立的供应商档案中确定参加招投标会议的供应商(供应商必须是经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验收合格后颁发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这样的供应商生产的原材料应该符合国家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通过比较产品性价比确定几家供应商,由KY公司的检验部门对待选供应商的原材料样本进行检验,KY公司除执行国家医药行业的质量标准外,也制定了本公司的质量标准,经检验后,采购部门从中确定质优价廉的供应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签定购买合同;购买的原材料到达后再经检验部门进行抽检,出具检验单;仓库保管部门对数量、品种进行检验并出具入库单,财务部门审核及核对检验单、入库单、购货发票后登记明细帐;采购部门制定用款计划,财务部门根据用款计划筹备资金付款。 KY公司每月首先召开财务分析会议,对当月的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产品生产成本如果出现异常波动,排除市场价格等等因素后,若是因原材料质差价高造成的,在其后召开的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参加的总经理扩大会议上对采购部门出现的问题进行问责,并与采购部门的经济利益挂钩。
案例分析:本案例中的KY公司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内控规定和做法有其符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试行)”中相关规定之处:
首先,KY公司在采购原材料过程中按照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规定的程序办理采购与付款业务; 第
二,建立了采购与验收环节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方式确定、供应商选择、验收程序等作出了明确规定,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化;
第三,建立了供应商档案,充分了解和掌握供应商的信誉、供货能力等有关情况,采取由采购、使用等部门共同参与比质比价的程序;
第四,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经批准的订单、合同等采购文件,由独立的验收部门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
第五,财会部门在做帐务处理和办理付款业务时,对采购发票、结算凭证、验收证明等相关凭证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合规性进行严格审核;
第六,通过对职能部门的问责制度对采购与付款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 但本案例中KY企业在采购与付款业务中的内控规定和做法也有其不符规定之处:KY公司虽然建立了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但在该业务中,“询价与确定供应商”是两个不相容岗位但都由采购部门承担,这就存在舞弊的可能。虽然公司对职能部门有问责制度,但只能是事后的责任追究,而不是事前的风险防范与控制。 由于KY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时就存在失控点,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上存在先天不足,现有的内控制度在该业务执行过程中不相容岗位之间不能完全起到牵制和制衡的作用。因此,建议KY公司修改内控制度,使不相容职务分离,并且在采购原材料确定价格环节上,增加控制程序,即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应经价格委员会讨论,并由财务部门分析审查后,报管理层审批,可有效地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6.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及对策分析
给你两个文献资料: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的有效 进行和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 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 策、措施及程序。
新修订的《会计法》十分重视企业 内部控制的问题,在第27 条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内部 监督(即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会计控制) 的基本要求。 然而,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充分发挥内 部控制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
1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表现: 1. 1 会计信息失真 近年来,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 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 (票) 分管;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 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 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 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隐瞒或 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
1. 2 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 某些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 定比例的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 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导致部门经理挥霍浪费, 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 加霜;有的企业由于财务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 销制度松驰,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 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 及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 缺、积压等不作处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 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2. 1 企业内部控制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在: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 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 部分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审计工 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2.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 计。
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 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 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1 ] 。 2. 3 考核企业干部政绩、业绩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业绩的考核以目标 利润完成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 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 会人员弄虚作假。
还有些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 本系统的经济发展,在没有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 下达一些脱离实际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 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自己的能力,通 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实现”上级主管部门下 达的有关指标。 2. 4 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近几年来,会计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会计人员的 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没有跟上,有些培训流于形式, 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一些根本不具备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 伍的人员,仍然呆在会计岗位上,这些人只凭长官意 志办事,法律、法则、制度懂行不多,但却没有不敢造 的报表,没有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人员无视财 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 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造成会计信息 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2. 5 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中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 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 在内的企业外部监 督体系。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 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 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 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二是各种 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 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范 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 师监督不力等。
3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3. 1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 的控制层次:第一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 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 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人员在从事业务时,必须明 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 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做好复核,重要业务最好实 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
第 二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 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 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 的专业岗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 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 和结果定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企 业如不需配备专职人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直接此 项工作。
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 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
7.最近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
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
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
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
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
中航。
8.谁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的参考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对策发表评论查看评论 摘 要: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内部控制的失效,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失效;企业 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要人类社会活动中需要管理,我们就离不开控制。 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尤其在我国现阶段,内部控制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有必要研究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内部控制的含义 有关内部控制含义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 柯氏会计辞典把内部牵制定义为,“为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而制定的业务流程”。
1。2 美国会计师协会在专门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促使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措施”。
1。3 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咱其审计准则公报中指出,“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1。4 COSO委员会在专门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指出,“内部控制是受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律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从以上含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其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内部控制从内容的侧重点和形式上都打上了审计专业或行业的烙印,被定义在与财务审计密切联系的“保证和防护政策、程序、过程”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实际上,随着管理理论与实践和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含义也应当不断发展与完善。
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企业系统要素之间为了达到系统目标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称为内部控制。从契约论的角度,可以把内部控制看成是为了取得低交易成本、弥补企业这个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个控制机制。
2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基本上可用几句话来概括:国有企事业单位比非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文字要求写得好,执行得不够好;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比国有小型企业的要好些;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在体系上较国有企业差;股份制单位、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内控制度比国有企业执行得好些。 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突出的问题是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循与不循、究与不究都是以法人代表的意志为转移;国有单位内控制度最薄弱的环节,一是货币资金,二是采购业务,而且资金使用的随意性、采购业务中弄虚作假、吃“回扣”等现象较为严重。
而非公有制经济在内控制度建设上虽然一般没有国有企业搞得好,但他们的老板却自觉地去实施内部控制,因为他们有着明晰的产权。 3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现状的成因分析 3。
1 产权不明晰。国有单位没有非公有单位的内控制度执行得好,从根本上讲,是产权不明晰所致。
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不明确。而在非公有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产权明确、权责清楚,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也很明确。
因此,对这些单位,无需法律、法规的强制,无需行政干预,私人老板自然会加强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3。
2 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
然而,从我国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卖方市场的水平,没有形成风险意识,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
3 没有形成法制制约的大环境。由于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大环境,因此,在一个单位也就很难形成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局面。
3。4 内控机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是考核奖惩机制不够健全、有效。 计划可能是好的,但由于没有人去考核、去检查或者没有认真地去考核、去检查,而只是搞形式、走过场,其执行效果往往很差。
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多么完备,在没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况下,都很难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3。
5 人员素质低。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必然会增加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的难度。
这样就会触及那些私心重的法人代表和某些员工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 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单位的“老板”,对于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很反感,另有一些国企法人代表业务素质低,不懂内控制度为何物,就更谈不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了。
4 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内部控制必须是有效的,否则根本达不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本科会计毕业论文内部控制失效案例(求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