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语文教学的论文
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一、阅读朗诵,品味感悟,加深理解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训练与培养学生阅读与理解的能力。其中,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眼、脑、口等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将无声、静止的语言变为有声、灵动的语言。尤其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已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这就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当然,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朗读的形式,不能只是单一的自由读或者齐读,还要根据文本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朗读方法,比如分角色朗读、模仿性朗读、跟读学读、配乐朗读、感知性朗读、个性化朗读等,从而诱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思想情感。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串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演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如自主阅读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的情节与结构;重点段落分角色朗读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的形象特点,这些都能为理解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三、质疑探究,自主领悟,提高能力
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不少疑惑或问题,则说明他们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反之,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定的疑问,就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收获不大。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探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质疑的意识与习惯。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质疑为主线”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敢想、敢问、敢说。比如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写出自己的疑惑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为引导进行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会如何质疑与发问。比如教师可提问:小说中写了哪些“笑”?这些人为什么没有同情孔乙己,没有帮助孔乙己,却一味哄笑取乐?以哄笑声凸显孔乙己的悲剧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呢?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通过共同探讨,加深理解,解决问题。
2.语文教学论文
唇齿相依 相濡以沫 ——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最大的发展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勐先中学 李雅
随着新课标和新课程的确立实施,教师在教学中摆脱了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改变了长期养成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行为,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语文新课程为学生提供的丰富资源、现代内容和创新空间,着眼于学生潜力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语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在丰富多彩的平台上发生实质性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生动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和发挥,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效果。
学生得到了发展,学校才会得到最大的发展。学生与学校犹如嘴唇和牙齿,是相互依存的,像在干涸的河床上,鱼相互依靠求生存。知识是人的心灵在与外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从内部生成的,人的心灵具有自学能动性;而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对人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所以,学会学习以前,要学会做人。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德是教育的第一位,它关系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了,学校也会发展,这就是学生与学校唇齿相依、相濡以沫的共同发展。
这种唇齿相依、相濡以沫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历史曾发生过许多事例,如汉藏相融,有藏族民歌为证:
话说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
你别怕那波涛汹涌的大河,有一百条大船迎接你;
你别怕那陡峭险峻的高山,有一百匹骏马迎接你;
你别怕那宽阔无边的草原,有一百头牦牛迎接你;
多美的歌啊,多美的情谊!这样的汉藏情谊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有了这样的千里婚姻,汉藏的关系得以改善和发展,国家也得到了发展,人民的生活得到了稳定和发展。由这样的个体组合的和谐发展,引发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为此,一个学生个体发展也是学校的发展部分,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那是学校最大的发展。
学校发展的前提是学生发展。对此,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使学生得到发展?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或不同的家庭教育,由于,学生的个性也就产生差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也会产生差异,如若“股市风云”,变化无常,会经历暴涨暴跌的惊心动魄场面。家长和老师时常感慨:某某学生进步太快了,这学生近久到底怎么啦,老是走不到“正轨上来”,其实,股市有起有伏,有高潮有低谷,有可能选中成绩优股,有可能被套牢,也有可能割肉出局。当然,最理想的是长线持有。学生学习中何尝不是像这样,学习成绩或思想时常波动,特别是情绪不稳定,行为反差大,甚至做出过激反应,闹得老师或家长一个头两个大。是啊,一个人时常面临选择,而选择的正确与否,关系到结果的成败得失,所以“选择”也是艰苦的,甚至是惨痛的过程。股民们选择股票投注时,要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具有成长性股票,能够盈利的股票,但谁能够断定自己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盈利的。股票有潜力股或垃圾股或绩优股,会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选择到绩优股吗?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谁会没有对错之时,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孔子要求学生要善于提出问题,而这就要求教师的活动要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自然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积极思考甄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此,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学生选择“投股”的一种方法,一种能力,有自己的见解判断,或许他选择的就是“潜力股”或“绩优股”,效果不错哦!孔子也是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思考,认为学生只顾学习,忽略了思考就会迷惑无知,只思考不学习也是不行的,必须把“思”和“学”结合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身边有关知识的素材,创造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完善认知结构,扩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学校、教师重视学习环境,教学情景,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体、心理健康,使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全面发展,学校才会良性发展。
总之,学生、老师和学校必须和谐发展。学生和老师都是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的,学校是由学生和教师在一起学习工作生活来组成的,没有学生教师就不成为其学校了;学生与教师之间心离最近,教师教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习,学生素质提高了,得到了发展,学校也就发展了。
3.中学语文论文 大约1500到2000字
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文 作者:未知 时间:2007-11-23 22:1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Ads by Google 学习语言,来EF英孚教育立即登陆注册英孚免费试听课程 北京奥运会指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cn 跟老外说英语,只需45天不用看书,不用背单词 45天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id=9 劳力士官方网站进入劳力士名表廊 观赏奢华腕表系列Rolex.com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
我们认为,“活”起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其一,在理解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其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其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面就这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要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
中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制定好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
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先体会大纲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二)设计好板书 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必须依照大纲要求,深钻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
如《谈骨气》板书设计: ①在黑板中上方写“谈骨气”(标题) ②在标题下竖行写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③在论点左侧成曲尺形写出孟子的三句话。 ④在论点右侧成曲尺形写出论证部分的三个事例。
⑤最后用线连成一个有骨气的顶天立地的人形。 (三)处理好两种关系 1.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如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篇课文又成为单元的部分。
我们在讲授一篇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去处理部分,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不同的特色,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所谓密就是细腻、稠密,疏就是粗略、稀疏,语文教学中疏与密的关系即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
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篇篇课文都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讲下去,一味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个轻重疏密,久了,学生会厌烦,教师也乏味。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疏密关系,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
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下面一一阐述。
(一)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我教《天上的街市》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
教师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扬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内容和统治者的恩威内容,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 (二)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
4.急需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蝴蝶效应
早就听说“蝴蝶效应”,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它说的是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最终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蝴蝶翅膀扇起风暴,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在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最后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巧得很,在本大周,我管理班级时,竟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
评价工作一直是我管理班级的重头戏。我一直以为在不动怒的情况下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毕业班,应该都得力于我对小组评价的这套方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轮流物质奖的方法,即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在操作过程中,力争平衡各组的分数,让各组在每小周周五晚都有获奖的希望。这个规律在我们班一直很好地良性循环下去。
直到上周到本周的这个时间段里,第一组竟然连续三次获得第一。班长小红在第一组,而班级小组的积分情况几乎都是她一手操作的,会不会是她徇私舞弊?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她,并没加思索地问了一句:“奇怪?怎么你们组会连续三次得第一呢?”一向自觉自强的小红嘴角抽动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她在低头的瞬间让我瞥见了她的眼角有一抹晶亮,一闪一闪的。我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对,可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我还是选择了沉默。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小组的评价工作有些不对劲了,各组组员对分数似乎不那么在乎了,而且小红几乎不再管理班级了,班级的纪律每况愈下。过了几天后,我找了一些人随便聊聊,才知道原来是小红在班级特有号召力,在私下对同学说班主任对待小组评比存在私心,对个别小组有偏见,这样评比已无太大意义,导致大部分同学越来越不在乎小组积分了。
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我真没想到蝴蝶的翅膀竟能扇起如此大的风暴。
正在我想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小红又递给我一封辞职信,大体意思是承诺她在给小组加分时从头至尾没偏过自己组,甚至为了怕被别人说闲话,她都加倍扣自己组的分,并表示宁愿辞去班长职务,也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当天晚上,一组的成成又单独找我,告诉我一组的英语成绩实力太强,第一名的原因多是来自英语课上,并建议我对第一组成员调位置,这样对其他组公平些。
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给小红回了封信:傻瓜,老师从来没怀疑过你管理班级的公正性,相反,老师一直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你,我很幸福有你这样的学生,同时,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你要更加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让六(3)班的每位同学都能幸福地走完小学路程,老师相信你永远是个出色的班长,加油!期待着你能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我。
目前,小组评价工作又在激烈竞争中有序进行着。我很欣慰,同时也深有感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而要赢得这一点,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用理解、信任的方式多和他们沟通。的确,没有信任,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蝴蝶是美丽的,我想蝴蝶的翅膀不仅能扇动惊人的风暴,也许更能漾起“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我期待着在今后的跋涉中多一些细心,多一丝耐心,多一份恒心,使我心中美丽的蝴蝶在教育的青春园地里妙歌曼舞,和谐永远。
5.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并浅论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表明,人们既要注意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心理健康。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全面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它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其实不然。
有些人虽无心理疾病,没有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或者变态人格,但他们或者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感到厌倦,认为没有意义,对别人不信任,拒绝与人交往;或者唯我独尊,狂妄自大,人际关系严重失。
6.紧急求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2010-08-01 03:00] 是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着意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因此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谈谈我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1.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
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
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
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
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
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
如训练七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八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九年级,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2.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
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
七年级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八年级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九年级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3.注重能力培养,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
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听话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
在听话训练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说话能力的训练。说的作用是很大的。
如:它可以唤起听者的注意,促使听者去思考;可以流露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趣味;还可以闲话聊天、交流友情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
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阅读能力的训练。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首先是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
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
7.求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要求以探索课程,使用新教材{人教版}为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
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语文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情境导入《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
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
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
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
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讨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
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
8.教育毕业论文 小议中学语文教学与媒介素养教育
【摘要】: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教学,这是目前在中学推广媒介素养教育的一种方式。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媒介素养和语文素养都是人文素养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有关"新闻"的内容应该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视角。大众媒体信息已经对语文课文的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亲近印刷文本,提高深度阅读的能力,警惕大众媒介文本对经典文本的消解和颠覆作用。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新闻
【分类号】:G633.3
【正文快照】: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正式确认了媒介素养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地位,“将媒介素养的培养与语文学科现有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论文网,从培养学生聆听、言说、阅读、写作及观看、制作能力等角度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从教育机构、教育政策、课程标准、语文教材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给
9.谁有初中语文论文,3000字左右
营造情趣语文,促进有效学习 〖摘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而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乃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应如何创设有效情趣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 有效学习 理解 创新 探究 反思 审美 有效学习又称有成效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施教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这种进步和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生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道德的完美,甚至人格的建构等内容,也就是它不单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是指素质化教学后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好的持续发展。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必须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得到持续、延伸。
如此,学生就会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这样“求知—满足”的平衡感使他们取得无穷的动力,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
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又如学习《故宫博物院》,在研读过程中,我让学生当“小导游”,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
为了当好“小导游”,每个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他们主动地在课文中找图片,找景点名称,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具有形象感,又有无穷的乐趣。学生似乎也在游览故宫了。
让学生设计导游解说词,不仅在导游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课堂上做了一回十足的“小导游”,很有实际意义。 语文教学还可以放在电脑房里进行,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
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一些针对文本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形成讨论的氛围,并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极大提高上课效益,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中学语文教学论毕业论文(中学语文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