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
(一)症状
心肌炎的症状可能出现于原发病的症状期或恢复期。如在原发病的症状期出现,其表现可被原发病掩盖。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腹泻等症状,反映全身性病毒感染,但也有部分患者原发病症状轻而不显著,须仔细追问方被注意到,而心肌炎症状则比较显著。心肌炎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乏力、恶心、头晕。临床上诊断的心肌炎中,90%左右以心律失常为主诉或首见症状,其中少数患者可由此而发生昏厥或阿-斯综合征。极少数患者起病后发展迅速,出现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二)体征
1.心脏扩大 轻者心脏不扩大,一般有暂时性扩大,不久即恢复。心脏扩大显著反映心肌炎广泛而严重。
2.心率改变 心率增速与体温不相称,或心率异常缓慢,均为心肌炎的可疑征象。
3.心音改变 心尖区第一音可减低或分裂。心音可呈胎心样。心包摩擦音的出现反映有心包炎存在。
4.杂音 心尖区可能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或舒张期杂音,前者为发热、贫血、心腔扩大所致,后者因左室扩大造成的相对性二尖瓣狭窄。杂音响度都不超过三级。心肌炎好转后即消失。
5.心律失常 极常见,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出现,以房性与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此外,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均可出现。心律失常是造成猝死的原因之一。
6.心力衰竭 重症弥漫性心肌炎患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属于心肌泵血功能衰竭,左右心同时发生衰竭,引起心排血量过低,故除一般心力衰竭表现外,易合并心源性休克。
病毒性心肌炎偏方 方一
[药物组成] 党参10克,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茯神10克,远志6克,薤白6克,桂枝6克,炙甘草6克。
[适应证] 心脾两虚,阳气亏虚型病毒性心肌炎,症见气短,纳差,面色苍白,肢冷多汗,便溏,心率慢,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心电图检查有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等。
[ 用法 ] 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二
[药物组成] 黄连3克,黄芩9克,黄柏6克,炙黄芪12克,党参12克,生地20克,当归9克,麦冬12克,五味子3克,炙甘草9克,琥珀粉(冲服)15克。
[适应证] 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
[ 用法 ] 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2.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 染性两大类。
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 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 等。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 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 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
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 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但 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 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 ”等。
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 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 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 查均缺乏特异性。
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 尚无统一标准。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
目 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 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 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订 ,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 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 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等 。 二、上述感染后3周内新出现下列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1.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或束支阻滞。
2.多源、成对室性早搏,自主性房性或交界性心动过速,阵发或非阵发性室性 心动过速,心房或心室扑动或颤动。 3.二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01 mV或ST段异常抬高或出现 异常Q波。
三、心肌损伤的参考指标 病程中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强调定量测定)、CK-MB明显增 高。超声心动图示心腔扩大或室壁活动异常和(或)核素心功能检查证实左室收缩或 舒张功能减弱。
四、病原学依据 1.在急性期从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心包穿刺液中检测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 或病毒蛋白抗原。 2.病毒抗体:第二份血清中同型病毒抗体(如柯萨奇B组病毒中和抗体或流行性 感冒病毒血凝抑制抗体等)滴度较第一份血清升高4倍(2份血清应相隔2周以上)或 一次抗体效价≥640者为阳性,320者为可疑阳性(如以1∶32为基础者则宜以≥25 6为阳性,128为可疑阳性,根据不同实验室标准作决定)。
3.病毒特异性IgM:以≥1∶320者为阳性(按各实验室诊断标准,需在严格质 控条件下)。如同时有血中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者更支持有近期病毒感染。
对同时具有上述一、二(1.2.3.中任何一项)、三中任何二项,在排除其他原 因心肌疾病后,临床上可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同时具有四中1.项者,可从病 原学上确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具有四中2.3.项者,在病原学上只能拟诊为急 性病毒性心肌炎。
如患者有阿斯综合征发作、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或不伴心肌梗塞样心电图改变 、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伴低血压或心肌心包炎等一 项或多项表现,可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如仅在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少数早 搏或轻度T波改变,不宜轻易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在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应除外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 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 、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克山病(克山病地区)等。
3.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治疗、用何种中药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所引起的心肌急或慢性炎症。
一般是在病毒感染(如感冒、咽痛、腹泻等)后的1-3周内发生。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多种,主要经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少数肝炎患者可发生心肌炎。
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心肌炎症。 常因胸痛或心悸引起注意。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心律失常或心肌损伤。抽血进行病原学、心肌酶谱检查或作心肌活检有助于进一步诊疗。
病情轻重相差悬殊,轻者,患者无任何不适,或心脏偶有早搏;重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重度心肌炎容易诊断,而轻度心肌炎则很难确诊,仅有早搏而诊断心肌炎者,多为臆测性诊断。
【治疗】 1.急性期应卧床体息(1-6个月),应用心肌营养药和免疫增强药。恢复期(6-12个月)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可过于劳累。
慢性心肌炎(病程一年以上,病情反复发作,伴有心脏扩大)要长期注意休息,药物治疗。 2.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蕃茄等)及富于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3.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4.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等)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
【心肌炎后遗症】 轻型心肌炎一般没有后遗症,或仅有偶发早搏,痊愈后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很少复发。 重型心肌炎可能有后遗症,主表现在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胸片、胸部透视可发现)和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小时心电图检查可发现),长期持续早搏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
有心脏早搏而没有心脏扩大者预后较好,早搏较多者可短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甚至可以不必服药(除非医生认为需要用药),因为长期用药,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大于早搏对心脏的损害。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必因有早搏而过于紧张。
有心脏扩大者应长期药物治疗,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和 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 1999年8月6~8日在镇江召开的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心肌炎心肌病学术研讨会上,就1987年在张家港及1995年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心肌炎心肌病研讨会上制订的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2〕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讨论及修订。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困难,国际上至今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本次会议所修订的诊断标准仍为参考方案。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WHO/ISFC)工作组关于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的报告是经国际上多数从事心肌病研究的专家共同慎重讨论制订的,我国可采纳应用,但本次会议专家组对某些特异性心肌病的提法有不同看法,现分别列出供同道们参考。
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前者由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霉菌、原虫、蠕虫等感染所致,后者包括过敏或变态反应性心肌炎如风湿病以及理化因素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等。
由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炎,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称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炎的症状轻重不一,病情严重程度不等。
轻者可无自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猝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和)心力衰竭,导致急性期死亡;也可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心包炎或急性心肌梗塞等。 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大多较新生儿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为轻,急性期死亡率低,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
但暴发型与重型患者少数可出现急性期后持续心腔扩大和(或)心功能不全,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同,又被称为“亚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综合征”等。 这些患者的自然病程不尽相同。
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心腔扩大和心力衰竭致死;也有少数心腔扩大,而无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持续数月至数年后,未经治疗,心功能改善并保持稳定;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再度病情恶化,预后不佳。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相当困难。
原因是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及多数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如何结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
仅有病毒感染或心肌炎本身的症状都不足以确诊病毒感染心肌。目前我国临床上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多偏宽,有过病毒感染史及心电图发现早搏或仅有胸闷、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加上某些外周血病毒病原学依据就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认识,本次研讨会在上两次诊断标准草案的基础上又做了修订,以作为现阶段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的参考。 一、病史与体征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脏表现,如出现不能用一般原因解释的感染后重度乏力、胸闷、头昏(心排血量降低所致)、心尖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充血。
4.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的证据和病毒感染的证据基础上。
胸闷、心悸常可提示心脏波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位心律或传导障碍反映心肌病变的存在。病毒感染的证据有以下各方面。
(1) 有发热、腹泻或流感症状,发生后不久出现心脏症状或心电图变化。 (2) 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测定阳性结果,由于柯萨奇B病毒最为常见,通常检测此组病毒的中和抗体,在起病早期和2〜4 周各取血标本一次,如二次抗体效价示4倍上升或其中一次大于或者等于1 : 640,可作为近期感染该病毒的依据。
(3) 咽、肛拭病毒分离,如阳性有辅助意义,有些正常人也可阳性,其意义须与阳性中和抗体测定结果相结合。 (4) 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粪便、血清或心肌组织中检出病毒RNA。
(5) 心肌活检:从取得的活组织作病毒检测,病毒学检查对心肌炎的诊断有帮助。 在考虑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时,应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及影响心肌的其他疾患如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以及克山病(克山病地区)等。
如有条件必须进行上述任何一项病原学检查。 。
5.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1.心律失常是病毒性的心肌炎的一个临床表现,等病毒性心肌炎治愈后,一般就会自行消失。
2.病毒性的心肌炎可以治愈,治愈后一般不留后遗症。
3.治疗都是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2.输液治疗,这个需要住院用药。一般用抗生素+复合维生素注射液(或者维生素C)+ATP+抗病毒的药物。
4.一般在治愈后的1年以内,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吸烟饮酒,避免情绪的过大波动,增强身体素质预防感冒。
对,需要避免感冒,因为感冒会加重病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