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心目中的江西论文2000字
我心目中的江西---
江西:以处江南西部得名。因境内赣江而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与东南沿海各港口和江北重镇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到七百公里之内。故江西又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也。
江西地处华东六省一市的西南部,北邻皖鄂;东接闽浙二省;西靠三湘四水;南挨广东粤地,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她北有鄱阳湖之浩淼秀景;西有“红色圣地”井冈山和洋山、武功山连绵逶迤,峰峭谷险、涧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东居武夷山脉,南枕九连山、大庾岭和诸广山脉。省内多为丘陵山地,北边是鄱阳湖平原,省内河涌纵横,土地多呈红色。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赣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隐性的核心和支柱,周围几种文化包括楚文化,吴越文化,粤文化是赣文化向各个方向上延伸的几个触角。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的根在江西。有意思的事是中国的根在道教,道教的根正在江西。人们只注意到显性的湖南、浙江、广东等地,却没有注意到隐性的江西。
所以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只有触及到了江西,才算真正触动了中国,只有江西动了,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彻底地反抗,中国的改革也是这样,未来也只有江西改变了,中国的全盘和民族的命运才真正能得到改变。这是我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想。总之中国的命运和江西有关。
也许有人问,江西文化乃至于中国文化的根髓最重要的根到底是什么,一句话,考政治上经常提到的,实事求是。或许我可以用一句话归结,江西是这几百年中国实学的摇篮.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和坚挺正在江西,没有江西做为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将不能前行!
号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吴澄、罗贯中、罗钦顺、汤显祖、宋应星、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藤王阁;走吧,让我们去一下红色圣地的井冈山和道教圣地三清山;走吧,让我们去一下长江之边的九江和“星火燎原”的圣地南昌和才子之乡的临川;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赣州和吉安尝一下真正的客家特产、寻一下客家的祖源!走吧,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块红土地上有着红色血液、红色心的赣人!!
2.我心目中的江西论文1000字
江西:以处江南西部得名。
因境内赣江而简称赣,省会南昌。江西与东南沿海各港口和江北重镇的直线距离,大多在六百到七百公里之内。
故江西又被称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形胜之区”也。 江西地处华东六省一市的西南部,北邻皖鄂;东接闽浙二省;西靠三湘四水;南挨广东粤地,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她北有鄱阳湖之浩淼秀景;西有“红色圣地”井冈山和洋山、武功山连绵逶迤,峰峭谷险、涧深流急,森林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东居武夷山脉,南枕九连山、大庾岭和诸广山脉。
省内多为丘陵山地,北边是鄱阳湖平原,省内河涌纵横,土地多呈红色。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江西的真正意义上的开发应该是三国及以后时期,那时中原大批士人显贵为躲避战乱南下,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先进的技术,将江南地区开发出来。由此时,江西真正地融入到华夏文明中来。
江西地区因为所处位置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物产较丰富、粮食多能自给自足所以人性温和、淳朴,多的是安土重命,不安份者也多以手工技术而行走于中国南北。所以江西人似是没了个性,像极了一杯温开水。
实则不然,江西人虽不像他们的邻居那样或油滑或精明、或性烈或喜迁,但他们却有象他们的土地一样红色的血、红色的心!有着一颗对国家、对社稷无比赤诚的心!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为了他的“皇上”,他们义不容辞的站出来!危机处处的北宋朝庭中王安石站出来了,所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庭中面对蒙古人的步步蚕食文天祥站出来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当中国老百姓在为如何填饱肚子发愁时,袁隆平站出来了:“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然后,几个朋友坐在水稻下面乘凉……我的目标是2010年前全国的水稻亩产达到900公斤……”……他们将他们毕生的精力和一腔的热血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
江西人不好胜、不喜张扬。以前曾跟爱人半开玩笑的说:“你看一下你们江西人真是让人搞不明白,明明红军的根据地井冈山在江西,为何领导人却全是外省的?红军长征时牺牲最多的也是江西人,而建国后遍数十大元帅十大将军和当时的各政府领导人竟无一个江西人!为何?是不是江西人没有领导才能?”妻良久无语,过了好久才说:“江西人不好胜,有的是一颗对人真诚、忠诚的心”。
是啊江西人不好胜,有的是一颗对人真诚、忠诚的心!所以他们埋头做事,不事张扬,默默的耕耘着…… 江西人在粤打工者“四分天下有其一”,可却少有听人说江西人口碑不好者,更少有乞讨、偷窃、骗子、抢劫、聚殴之人。见惯了招工启示中的“不要某省人”、“限某省人”却没见对江西人设限者。
这也算是怪事吧,因为毕竟江西也是中国的劳务输出主力省份之一啊!他们中少有人做生意当老板者,或在公司打工、或带了祖传的技艺靠勤劳和淳朴立足、奔波于中国南北的土地上,却少有人在本地。他们为别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却对自己家乡的经济徒唤奈何! 这是一个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人才的却还是每年都靠国家大批拨款扶贫救济的省份;这是一个几尽全民青壮外出打工的省份;这是一个要山有山、要水有水的省份;这是一个在中国少见的矿产品种和储藏量都居前列的省份;这是一个在华东六省一市人口密度最小的省份;“我真的不明白,江西为何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江西没有穷的理由啊。
每年国家拨款那么多却是少有用到正事处,钱也不知道去啊里了?这样一个东部省份却还要靠国家救济,想起来都脸红!”是啊,江西你是怎么了呢?请你给我一个你贫穷的理由! 江西人文化氛围浓厚,有着尊重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的两个“博士县”一个是临川、一个是玉山,全在江西。)
所以江西人多出文人:晋时有个隐士叫陶渊明,他有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在唐宋时有个称呼叫“唐宋八大家”,其中唐有两人(柳宗元、韩愈)宋六人,江西则二分天下居其一:有警钟长鸣之《伤仲永》的王安石、有逸世之篇《醉翁亭记》的欧阳修和曾巩;还有一个词人叫晏殊、一个文人叫朱熹、一个戏剧家叫汤显祖、一部著作叫《牡丹亭》. 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藤王阁;走吧,让我们去一下红色圣地的井冈山和道教圣地三清山;走吧,让我们去一下长江之边的九江和“星火燎原”的圣地南昌和才子之乡的临川;走吧,让我们去一下赣州和吉安尝一下真正的客家特产、寻一下客家的祖源!走吧,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块红土地上有着红色血液、红色心的赣人!。
3.我心目中的江西论文1000字
我心目中的江西--- 赣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隐性的核心和支柱,周围几种文化包括楚文化,吴越文化,粤文化是赣文化向各个方向上延伸的几个触角。
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的根在江西。有意思的事是中国的根在道教,道教的根正在江西。
人们只注意到显性的湖南、浙江、广东等地,却没有注意到隐性的江西。 所以当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时候,只有触及到了江西,才算真正触动了中国,只有江西动了,中国才是真正意义上彻底地反抗,中国的改革也是这样,未来也只有江西改变了,中国的全盘和民族的命运才真正能得到改变。
这是我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猜想。总之中国的命运和江西有关。
也许有人问,江西文化乃至于中国文化的根髓最重要的根到底是什么,一句话,考政治上经常提到的,实事求是。或许我可以用一句话归结,江西是这几百年中国实学的摇篮.中国传统文化的韧性和坚挺正在江西,没有江西做为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将不能前行! 号称“文章节义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
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吴澄、罗贯中、罗钦顺、汤显祖、宋应星、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4.江西历史论文1500字
江西历史 江西开发的历史,从出土文物考证,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年以前。
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时设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汉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此时的江西属杨州部。公元291年,即西晋元康元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
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
贞观元年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15道,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隶属于江南西道监察区。五代时期,江西地区辖南唐(南唐前期称吴)。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或省)。
江西行省辖区远远大于今天的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还包括了今天广东省的大部分。
元行省下设路、直隶州、州(同县级行政机构)和县。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等13路和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然称省),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下辖78县,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区。
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
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时期,清朝的府、州、厅一律改为县。江西省共辖81县。
至1926年北伐军进驻南昌时正式设南昌市。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着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江西文化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
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
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
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着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傒斯、刘时中、吴澄、罗钦顺、解缙、魏良辅、汤显祖、宋应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骕、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5.急求一篇“大学生与江西的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论文时间很紧,
哎,你还是多在网上收集资料吧,因为论文,别说是70分,就是7000分有人肯帮你写一份都不错了。
但是我给你拟个内容脉络吧:1,2009年金融危机前景未明,产业格局升级变化带动就业环境变换,大学生须适应变化用务实积极的心态面对。 (总叙述,总概括)2,工厂倒闭,大批失业潮,企业紧缩开支,就业现状差,公务员招聘你争我抢。
国家启动4万亿计划,拉动经济。(过渡段,承前启后,宜简短)3,如此前景江西适应经济危机变化做出怎么样的调整,我们大学生又如何调整心态,调整学习的方向去适应这样的调整和变化。
变革是有阵痛的,但是能应对阵痛并迎头而进会取得飞跃,危机,有危才有机。我们学生去迎合江西的变革和发展,利用经济危机淘汰不可续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企业和工艺。
(重要论述段,尽量拉开来谈。谈详细点)4,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密不可分,唯有适应变革,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用科学的眼光和心态看待眼下的危机和变革,适应危机,成为助力江西发展和崛起的一滴石油(总决概括,升华文章段,简写)文章怎么都是要靠自己的。
或许你自己的构思还要好。
6.急求一篇“大学生与江西的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论文
哎,你还是多在网上收集资料吧,因为论文,别说是70分,就是7000分有人肯帮你写一份都不错了。
但是我给你拟个内容脉络吧:
1,2009年金融危机前景未明,产业格局升级变化带动就业环境变换,大学生须适应变化用务实积极的心态面对。(总叙述,总概括)
2,工厂倒闭,大批失业潮,企业紧缩开支,就业现状差,公务员招聘你争我抢。国家启动4万亿计划,拉动经济。(过渡段,承前启后,宜简短)
3,如此前景江西适应经济危机变化做出怎么样的调整,我们大学生又如何调整心态,调整学习的方向去适应这样的调整和变化。变革是有阵痛的,但是能应对阵痛并迎头而进会取得飞跃,危机,有危才有机。我们学生去迎合江西的变革和发展,利用经济危机淘汰不可续不符合科学发展的企业和工艺。。。(重要论述段,尽量拉开来谈。谈详细点)
4,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密不可分,唯有适应变革,个人和社会共同发展用科学的眼光和心态看待眼下的危机和变革,适应危机,成为助力江西发展和崛起的一滴石油(总决概括,升华文章段,简写)
文章怎么都是要靠自己的。。。或许你自己的构思还要好。
7.史忠良的主要论文
1、加强高新技术对江西经济促进作用的对策 1999-1-1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独著 2、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 1999-2-1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生院学报》 独著
3、南昌市青云谱区1999-2010年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1999-7-1 《当代财经》(增刊)独著
4、实现再就业工程与产业结构高速的互动 1999-9-1 《当代财经》 独著
5、实现再就业工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 1999-9-1 《当代财经》 独著
6、失业保险与制度性扶贫系统研究 1999-10-1 《江西财大学报》 独著
7、集中力量办好南昌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促进江西产业升级的突破 1999-10-1 《江西经济分析》独著
8、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与劳动力资源重置 1999-10-1 《中国工业经济》 独著
9、江西小企业发展研究 1999-12-1 《企业经济》 独著
10、Reform and Entwicklung der Steatsunternehmem in China 2000-1-15 Fachhohshu le fur Wirtschaft Berrlin 独著
11、Die Zukunft der Steatsunternehmen in China中国国有企业未来 2000-2-1 德国《PROKLA》 独著
12、中国国有企业的未来 2000-5-1 出席德国柏林财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国际学术会议 独著
13、从产业经济学看发展小企业政策 2000-5-15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论文集 独著
14、理顺江西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促进江西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2000-9-11 江西经济分析 独著
15、产业经济看发展小企业政策 2000-10-1 《当代财经》 独著
16、从产业经济学看发展小企业政策 2000-10-15 当代财经 独著
17、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1-1-20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独著
18、促进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问题研究 2001-4-15 当代财经 独著
19、江西省发展高新技术资金的研究 2001-7-2 《江西经济分析》 独著
20、21世纪中国产业经济的变革 2001-7-20 当代财经 独著
21、国家经济安全:对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思考 2001-8-20 《中国产业发展与企业改革》论文集独著
22、流通小企业的进退通道 2001-12-12 经济参考报 独著
23、江西经济发展呼唤中小企业集群 2003-3-20 科技广场 独著
24、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诚信问题的思考 2003-3-20 当代财经 独著
25、江西如何创建名牌大学 2003-5-25 21世纪人才 独著
26、清代保障商旅安全的法律措施 2003-11-20 当代财经(2003年特刊) 独著
8.求一篇关于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论文、字数:2200~3000(要有参考文
求一篇关于江西省旅游业发展的论文、字数:2200~3000(要有参考文献)
QQ 搜
1134++++6343++++77
希望可以合作
我们是专门做收费代写服务的
需要的话可以联系
若有打扰
深表歉意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天成论文网
代写毕业论文包通过!!代写职称论文包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优势】 本联盟汇集所有行业近30名兼职专家教授学者,学历均在硕士以上,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联盟的每篇文章都是原创,版权归客户所有,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我们跟各行业学术期刊均有业务联系,任何学科的论文均可保证发表。
【我们的代写/代发范围】毕业论文 外语论文 中级职称论文、高级职称论文、学术论文、公务员论文、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办公文书、演讲稿、报告总结、各种文体互译等服务。
9.古代江西文化经济辉煌的论文
赣文化-文化概述
近代以来,新淦出土的青铜鼎、余干出土的陶器、靖安挖掘出的古剑古扇这些在江西现已出土的文物表明,江西或许在殷商时期,就应经拥有了一个独立于中原的文明体系!而现在赣文化的研究者们也普遍认为:赣文化的主轴是古越文化,她不断地融合了南下的中原移民带来的华夏文明,从而形成了江西特色的赣文化体系。
赣文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归纳为:先秦古越文化-(融合中原移民后)魏晋傒文化-(再融合中原移民后)江右文化,赣文化在两宋到达其巅峰,这时期的江西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处于全国最顶尖的地位,更诞生了一大批如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黄庭坚、晏殊、晏几道、陆九渊、杨万里、姜夔、文天祥这样的文化大家。到明代,凭借着南昌宁王的势力和赣人的聪慧,江西仍然是全国的领先省份之一,这是赣文化的另一个高峰。在两宋至明中前期这段赣人的黄金时代里,赣人创造了精美绝伦的瓷器艺术,杰出的戏曲剧种弋阳腔,充满神秘色彩的傩文化,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以及科学巨著《天工开物》,佛学、道教、文学、哲学、画坛更是涌现诸多江西流派。这些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既是赣文化里最闪光最荣耀的一页,也是赣人对中华文化作出的独特而卓越的贡献!
明中后期以后,赣文化开始逐渐衰弱。尽管如此,仍然诞生了如八大山人、蒋士铨、陈寅恪这样的文化大家,更有着一批产生了相当影响的文化流派。现北京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均设有赣文化研究机构,南昌红谷滩新区的秋水广场有展现赣文化煌煌千年的赣文化长廊。
赣文化-赣地人文
江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赣文化的精髓所在,核心奥义为:“文、章、节、义”。可以说自古以来文章与节义并重,不仅是对赣文化主体精神的评判之一,而且是江西人士遵循的人生信条和追求目标。
在宋代以前,江西所出人才并不突出,除陶渊明之外几乎举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后期迅速崛起并完全取代了河南作为文化中心的位置(单就诗家而言,唐时“唐诗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时,则转而为“宋诗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韩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欧王苏黄”,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并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况且宋朝是华夏文化的造极之世,宋明时期又是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第二个诸子百家时代,江西文化人无疑是其中的主角。两宋时期,众多文化巨子从江右喷薄而出,叱咤风云,开宗立派,引领潮流,晏殊、晏几道、欧阳修、李觏、曾巩、王安石、黄庭坚、陆九渊、杨万里、姜夔、周必大、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这一时期也无疑是江西人文辉煌灿烂、如日中天的极盛之期,并且为华夏文化之登峰造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进程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余烈,在正统的文化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后也在比较高的水平上运行。元代以来江西所产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马端临、虞集、揭傒斯、刘时中、吴澄、罗钦顺、解缙、魏良辅、汤显祖、宋应星、王猷定、魏禧、朱耷、蒋士铨、陈三立、文廷式、李瑞清、陈寅恪、萧公权、傅抱石、梅汝璈、程懋筠、胡先骕、黄秋园、古龙、公刘等等,亦可称得上超超玄箸矣!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化极盛之期取得最高成就的省份应该占据其中之一席。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江西养元的毕业论文(我心目中的江西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