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本细读究竟该怎么做
要做到文本细读,只有扎扎实实地进行文本的细读,才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地上出一堂好课来。
一、言为心声占有资料,还原写作状态。所以当我们看到那一篇篇文章、那一个个方块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立体的灵魂在那里,他渴望你能通过那些文字来了解他的内心,渴望和你引起心灵的共鸣,这才是他当时写下那篇文章时的心声,所以言为心声。
比如白居易创作《观刈麦》,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为什么要追求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纵观唐朝其他诗人,他没有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雕琢;他没有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他没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缠绵;他没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因为白居易一直都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原来他的创作主要是为了感叹时事、反应老百姓的疾苦的。
同时他的诗歌之所以写得通俗易懂是因为他赋予了诗歌新的使命:唯歌生民命,愿得天子知。所以他写讽喻诗,他希望能通过他的诗歌的流行和传唱,引起当朝天子的注意,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可谓是用心良苦啊!二、披情入文找到一个切入点。
在还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的本来面目之后,语文教师就进入备课阶段了。备课不仅仅是把背景材料展示给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一下生字词的问题,不仅仅是划分一下段落层次、归纳一下中心思想,这就要求老师要找到一个抓手,一个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通过这个抓手,把所有的上述问题都解决了,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解析。
这个抓手,也许是一个字、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文章的一个写作特色。比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教师只设计一个问题:作者运用了哪些独特的词语来表达他浓浓的乡愁?通过这个问题,学生找到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这些叠词,通过品读这些叠词,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美;学生又找到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乡愁;独特的词语还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等数量词、小时候、长大后、而现在等时间词、这头、那头、外头、里头等重章叠句,通过对这些独特词语的品读,完成了对整首诗的学习。
再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孙权劝学》,教师在设计时抓住了你认为本文哪个标点符号用得好来作为切入点,学生很容易找到不可不学等标注叹号的句子来进行品读,这样整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主旨的升华都在不着痕迹中完成了学习。这样披情入文的备课,因为入得深,因为抓得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披文入情带领学生品读语言。比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当苏轼和朋友张怀民在被贬官的情况下两个人一起欣赏庭院中的月色,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这中间所包含的感情是极其复杂的:有远在异乡不被重用的悲凉;有表现自己无所事事的自嘲;有表现自己心胸开阔对他人看不开的嘲笑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种复杂的情感呢?我们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在何处无竹柏之后加上一个感叹词唉,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然后通过对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某个词加以重读,来表现作者心中复杂的情绪。
首先对唉字进行拖音处理,长长地像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长叹,然后重读但字,表达远在异乡不被重用的悲凉;接着再短短地叹出气来读唉,对两人进行重音缓读的处理,也就是拉长音,体会作者对自己无所事事的自嘲;接下来还是这个唉,声音稍微上扬一点,对闲人进行重音轻读的处理,表现自己心胸的开阔,对他人却看不开进行嘲笑。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去读,读完之后再来品其中的味道。
最后,把所有的唉都去掉,还原原文,但是保留但字的重读,两人的重音缓读,闲人的重音轻读,这样一下子就把苏轼所有的复杂情绪都表现出来了,似乎作者就站在我们面前和我们促膝谈心一般,学生也能很快地进入到文本中去。四、学文立人拓展的目的在上课之前,我们每一个老师都要先弄清楚一件事再去上课,那就是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曾经有很多专家对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做过长久的争论,笔者认为,学文立人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我们需要通过一篇篇的语言文字来丰厚学生的底蕴,文以载道,而那文字之间的道也正是使我们的孩子成为立体的、大写的人的精神食粮。在我们进行教改的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很喜欢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但是却没有了解拓展的目的是什么,纯粹是为了拓展而拓展,甚至是课刚上了二十分钟,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就迫不及待地出来了,去做什么写作训练啊、作者其他作品赏析啊、同类文章阅读啊等等的事情去了,这是舍本逐末的行为,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行为。
我们之所以有时候会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拓展,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使学生站在一个高度上来赏析文本,从而真正的从内心了解作者,和作者产生深深的共鸣,达到学文立人的目的。所以,。
2.文本细读法的定义是什么
文本细读:英美新批评的术语。
燕卜荪出版于1930年的《含混的七种类型》一书,被认为是典型的“文本细读”之作。其基本内容就是“对诗歌进行分析性的细读”。
所以布鲁克斯说:燕卜荪式批评的要义,就在于“批评要在诗作为诗的结构中处理诗的意蕴”;而以往的批评则倾向于“用散文的方式寻找诗的‘善’和‘真’,使诗成为哲学或者科学”。在布鲁可斯看来,燕卜荪的批评是要告诉人们:诗歌的隐喻承担着“功能性”、而不是“修饰性”的作用(functional not decorative role),诗歌的韵律和词句“也都成为诗歌展示意义的积极力量”。
3."细读法"是一种什么
细读法”是新批评创造的一种具体的批评方法,它建立在对文本语义的细致分析的基础上。(close reading
)美国的文森特·B·雷奇对“细读法”作了绝妙概括,他说:
在进行细读时,新批评派的批评家一般要做的是:
1.挑选短的文本,常常是超验主义的诗或现代诗。
2.排除“生成”批评的方式。
3.排除“接受主义”的探索。
4.设想文本是一个独立自足的、非历史的、处于空间的客体。
5.预设文本是复杂的、综合的,又是有效的和统一的。
6.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
7.想象每个文本都是由冲突力量构成的戏剧。
8.连续不断地集中于文本及其在语义和修辞上的多重相互关系。
9.坚持基本上是隐喻也是奇妙的文学语言的力量。
10.避免释义和概括,或明确陈述不等于诗的意义。
11.寻求一种完全平衡或统一的,由和谐文本组成的综合结构。
把不一致和矛盾冲突置于次要位置。
12.把悖论、含混和反讽看成是对不一致的抑制。
13.把意义视为结构的一个因素。
14.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文本的认识和经验方面。
15.力图成为理想的读者并创造出唯一真正的阅读,把多种阅读归类的阅读。
从上述概述中,我们大致可以对新批评的细读法进行总结。其一,选择篇幅短小的,意蕴丰富的文本,如玄学派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也包括含蓄蕴藉的中国古典诗歌,这些含义模糊,充满歧义的文本适合新批评的语义分析。其二,排除文本生成研究和读者情绪反应研究,将目标集中于本文,对本文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寻找其中语词的隐微含义,如词句中的言外之意和暗示、联想意义;仔细分辨作品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如隐喻和拟人等。其三,想像本文具有戏剧冲突性,将本文视为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体,分析语言的含混、悖论、隐喻、反讽、象征等要素,以及由于这些要素的作用所形成的诗歌的复杂意义和阐释空间;研究诗歌的诸多要素如何在矛盾冲突形成了诗歌的和谐统一的具有张力的整体结构。
4.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该怎么写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提供一个开题报告范文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
提供一个学校范文仅供参考: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
的基础力量,对企业健康发展、培育
壮大市场主体、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
于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
、利税40%、就业机会75%的中小企业,现阶段不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对
外贸易中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中小
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途径或策略
2.探究中小企业的出口路径的意义中小企业能在国际市场大显身手,也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企业市场,提
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困难,可以利用出口获得发展资金,也
可以吸引海外风投基金或者吸引外资
合股以及从海外资本市场出口型中小企业是近年来我国贸易增长的中坚力量,是国民经济的
生力军,其发展越来越关系到经济发
展、社会稳定与和谐。产业集群化发展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也是我
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对企
业、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对于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目前产业
集群发展的现阶段而言,还存在很多问
题,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集而不群,大而不强,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的支持体系和战略部署。这
一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
尤为凸显。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
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
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
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无论是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
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
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14年3月1日——3月6日 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4年3月7日——3月10日 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10年5月1日——6月30日 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10年7月1日——9月30日 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10年10月1日——10月30日 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文本细读法(文本细读究竟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