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生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
毕业论文啊 临床医学啊 首先你要确定一个方向 这个方向你们学院应该会给你确定好几个方向 而且给出了一些可选的题目 比如我们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一、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意义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同时,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二、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 (一)、内科学研究方向1、呼吸内科研究方向: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进展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4) 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研究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研究6) 肺结核的用药管理7) 肺结核与耐药的研究8) 肺结核发病现状分析9)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10)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研究进展11) 支气管哮喘的诊治体会12) 支气管哮喘的健康教育研究13) 老年人肺炎的病因分析14) 老年人肺炎的诊治体会15) 小儿肺炎的诊治体会16)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分析17)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或进展18)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19) 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20) 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研究进展21) 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22)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23)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治体会24)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研究25) 呼吸系统疾病误诊报道或分析26) 呼吸系统少见或罕见病例个案报道2、心血管内科研究方向:1) 心力衰竭病因分析2)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体会3) 动态血压监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4)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分析5) 高血压治疗的临床体会6) 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研究7)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研究及进展8) 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体会9) 心电图检查在循环系统疾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10) 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治的临床研究11) 冠心病的临床研究12) 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体会13) 心律失常常见病因临床分析14) 感染性心内膜炎诊疗体会15) 心脏瓣膜疾病临床研究16) 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体会或研究进展17) 心肌病的临床诊治体会18) 循环系统疾病误诊分析19) 循环系统疾病罕见病例个案报道3、消化内科研究方向:1) Barret食管的研究进展;2) 食管癌的内科治疗研究进展;3) NSAID与慢性胃炎;4) 自身免疫与慢性胃炎;5) HP感染与慢性胃炎;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或临床研究);7) HP与消化性溃疡;8) 消化性溃疡病因学研究进展;9) 消化性溃疡治疗的研究进展;10) NSAID溃疡的预防与治疗;11) 胃癌病因学研究进展;12) 胃癌的早期诊断;13) 胃癌的内科治疗;14)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原因的探讨;15) 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16)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现状与展望;17) 克罗恩病的发病原因探讨;18) 克罗恩病的治疗现状与展望;19)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探讨;20) 结肠癌诊断的研究进展;21) 肝硬化病因流行病学研究;22) 肝硬化的治疗新进展;23) 肝硬化病人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24) 轻微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新进展;25) 肝性脑病的药物治疗;26) 心理测试在肝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27) 原发性肝癌的内科治疗新进展;28)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新进展;29)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30)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评估;31)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新进展;32)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新进展;33) 癌性腹水的相关治疗新进展;34) 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35)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误诊分析;36) 消化系统罕见疾病个案报道综合征(如Peutz—Jeeghers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综合征);。
2.病理学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一些常见的题目,网上的最好别用,学校都要求原创的论文。当时随便下载一篇就没通过,还是学长给的雅文网,写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研究》,很专业的说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和病理对照分析
慢性酒精中毒性肌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中老年IgA肾病与青年IgA肾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手术病理标本管理方法探讨
病理HE切片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处理方法
甲状腺滤泡癌和髓样癌的彩超表现和病理对照研究
儿童紫癜性肾炎18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肾活检6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HBV感染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典型相关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理分析及鉴别诊断初探
狼疮肾炎患者治疗方案与病理分型关系的探讨
胃间质瘤患者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研究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的内镜与病理探讨
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和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纤维鼻咽镜下鼻咽部检查及留取鼻咽部肿物病理标本的配合与护理
炎症性乳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29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
液基薄层细胞学、活检病理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诊断早期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细胞内瘤样病变的比较研究
膀胱病变患者术前膀胱镜活检与经尿道膀胱电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比较
儿童紫癜性肾炎病理分级与临床表现相关性分析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优先出版
结直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肝脏转移瘤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
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宫颈微偏腺癌8例病理形态学分析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107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3.急需一篇护理毕业论文(带病例的)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是小儿常见恶性肿瘤,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了统一的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但强烈的化疗易致骨髓抑制期的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增加治疗相关死亡率。现将本科血液组使用该方案在普通病房治疗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观察及所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4月~1997年10月共收治了50例ALL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岁。
高危ALL16例,标危ALL34例。按国内白血病诊断标准[1]诊断。
1.2 治疗方法 采用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方案[2]。 1.3 治疗结果 1.3.1 诱导缓解(VDLP)方案:50例ALL患儿经过VDLP方案诱导均在1月内完全缓解(100%),其中20例于诱导2周内缓解(40%),4例患儿化疗早期出现出血和感染(8%)。
1.3.2 巩固治疗(CAT)方案:50例ALL患儿中4例(8%)在巩固治疗结束1周后骨穿显示原淋+早幼达6%~7%。 1.3.3 HDMTX+CF治疗:40例行HDMTX+CF(大剂量氨甲喋呤+四氢叶酸钙)治疗。
3例(7.5%)在用药3~5d出现过敏反应,其中2例经治疗好转,1例放弃治疗。 1.3.4 早期强化(VDLP、Vm-26+A)方案:37例中5例在用完后出现乏力、脱发等,其中2例因其他原因在早期强化后3月未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骨穿仍显示完全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 2.1.1 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d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有口腔溃疡者涂维生素E油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肛周破损者除坐浴外用消炎油膏涂抹肛周及肛门,局部还可用烤灯照射,以保持局部干燥,促进创口愈合。
加强皮肤清洁和饮食卫生,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前清除急慢性感染灶。
2.1.2 骨髓抑制期特殊防护:有条件者住单人间,短程口服抗生素如磺胺。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2~3d,酌情应用惠尔血、输血或血小板等。
2.1.3 积极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减少期无原因体温高于38.5℃,持续3d以上者须用足量、强效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 输液的管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损伤,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是可以避免的[3]。
2.2.1 合理选择利用血管: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要有计划利用血管,由四肢远端开始,对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采用较细小的血管输注,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要采用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
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要得当,给药方法正确。 2.2.2 血管的保护:在操作时除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外,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使血管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结节瘢痕的形成。
2.3 出血的护理 当血小板 作者单位:李 丽 杨丽梅(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郑州 450052)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2] 孙桂香,李齐岳.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1993,31:285 [3] 陈君华.如何保护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中华护理杂志,1994,29(2):90 [4] 谢晓恬,刘振荣,王耀平.小儿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54。
4.大专临床护理毕业论文3000字
围化疗期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化疗是血液肿瘤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治疗中产生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可引起脱水、代谢紊乱等不良后果,严重者会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
因此,为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我们围绕化疗前后采取积极的预防,通过化疗前期作好护理评估,了解化疗经历,熟悉化疗方案,掌握心理状态,适当饮食指导及化疗期间给予创造良好环境,掌握用药时间,正确使用止吐药,进少量清淡饮食,严密观察副作用等实施具体护理措施,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关键词: 围化疗期 恶心呕吐 预防和护理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血液肿瘤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法。
但治疗中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使病人感到痛苦,且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不能顺利进行。
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病人仍会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因此如何减轻病人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血液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下面本人根据临床实践围绕化疗前后如何做好病人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与护理同仁共同探讨。 1化疗前期护理 1.1作好护理评估 当病人被确定需化疗时,化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体质状况及疾病史作初步的分析评估。
一般来讲,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少发生恶心呕吐,这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病人较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降低了机体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尤其是曾有妊娠剧吐的病人化疗时较易恶心呕吐。老年患者呕吐率高,这是因为老年人胃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低,胃排空慢,胃内残留量增加,胃内压增高所致①。
另外,体质虚弱和前次化疗后恢复欠佳以及有胃肠疾病的病人均较易发生呕吐。因此,针对情绪化的女病人应尽可能住单独病房或安排在小病房内,且病房内其他病员恶心呕吐症状较轻,以防相互影响,加重症状。
1.2了解化疗经历 护理人员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用过何种止吐药,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均应有所了解。通常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对当时机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受流下深刻的印象,在化疗未开始前已有恶心呕吐前期症状而畏惧化疗。
而初次接受化疗病人此症状较少出现。所以,对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病人,要强调化疗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熟悉化疗方案 不同化疗方案、不同剂量、不同药物,导致病人呕吐的程度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致吐药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前者较后者更易发生恶心呕吐。
化疗药致吐是由于药物刺激脑部呕吐中枢,产生5-羟色胺、多巴胺等致吐神经递质而导致呕吐。其次,化疗药引起的胃畅道反应刺激髓质的呕吐中枢也可引发呕吐。
临床上联合化疗方案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及铂类药物等,病人的呕吐症状均较明显,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化疗期间的呕吐反应,及时作好相应的护理。 1.4掌握心理护理 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但不必过于强调对待恶心呕吐的方法处理,以免人为造成病人紧张心理,产生不良效果。
曾经化疗但呕吐较剧烈的病人,往往在未化疗前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帮助病人分析致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初次复发的病人再次接受化疗时,会对化疗药物治疗疾病信心不足,护士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多次复发的病人情绪相当不稳定,化疗方案也可能会改变,护士应告诉患者,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1.5适当饮食指导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同样有杀伤作用。
因此,化疗后对机体的损害是较大,病人在接受化疗前可适当的补充营养,鼓励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选择适合病人口味、注意色香味的搭配,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为化疗打下较好的身体基础。
2 化疗期间护理 2.1创造良好环境 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化疗时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病人听音乐时植物神经兴奋性下降,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可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
同时要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尤其是与化疗药稀释后的颜色相同的食物,应尽量避免,以防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护士在施行化疗时,要态度和蔼、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
当病人出现呕吐时,要给予安慰,协助病人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温水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 2.2掌握用药时间 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②。
这是因为胃酸分泌随迷走神经的控制而周期性变化,睡眠时胃肠蠕动慢,肛门括约肌反射改变,吞咽活动弱,唾液分泌近乎于停止,所以睡眠中呕吐反射会减弱。因此对呕吐。
5.关于病毒的论文,1200字
候选EB病毒疫苗 由于人们对控制;eB病毒感染的免疫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现有可能制定详细的疫苗开发计划。
从商业和上考虑,可能是研制一种能减少;eB病毒原发感染的临床后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而不是针对病毒相关性肿瘤(如何杰金病、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的疫苗。现正在地一些预防原发感染的侯选疫苗进行试验。
; 由于;eB病毒原发感染在家主要见于出生后头几年,并且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罕见,所以认为;eB病毒趋于引起无症状血清阳转。相反,西方原发感染在10%~20%人群中推迟到青少年时期发生,感染后一半人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症状包括咽炎、发热和颈淋巴结肿大。
这些观察对制定;eB病毒疫苗接种策略至关重要,因为,这些观察表明,有产生弱免疫应答的疫苗可能限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 由于;eB病毒的潜在致癌性,一般认为;eB病毒减毒活疫苗不符合对健康青少年预防接种疫苗的严格上市要求,由此而导致对两种建立在亚单位疫苗基础上的进行。
; 第一种方法是开发;eB病毒主要的包膜糖蛋白;gp340。观察发现这种蛋白含有;eB病毒主要中和决定簇,不同的;gp340疫苗能保护绢毛猴防御;eB病毒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症。
在中国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部分(6/9);eB病毒血清阴性儿童接种编码;gp340的重组痘苗病毒后,获得预防嗣后感染的保护力。这一重要发现表明,;gp340中的中和或细胞介导决定簇可诱生预防;eB病毒感染的无菌免疫力。
尽管这一结果令人鼓舞,但用重组活痘苗病毒作为提呈系统似不能用于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疫苗。然而,史克必成公司和;aviron公司合作将开始对一种加了佐剂的表面抗原进行随机双盲Ⅰ期临床试验,该抗原与;eB病毒感染刺激产生的绝大部分中和抗体有关。
; 毕业论文 另一种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疫苗的策略是诱导;eB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这一方法在于减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症状,而不是预防原发感染。
;cTL对控制;eB病毒相关疾病的重要性已在骨髓源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病例中得到证明,通过体外培养的;eB病毒刺激的非克隆;cTL系的过继性转移能成功地消除淋巴瘤。; 该试验证实了一个重要原理,即特异性;cTL能在体内识别;eB病毒感染的;b细胞扩增(也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从而促使人们努力设计一种能诱导;cTL的疫苗。
;eB病毒疫苗的最先接种者可能是具有发生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症危险的;eB病毒血清阴性的移植受者。,正在澳大利亚某研究所对;eB病毒;cTL表位疫苗进行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试验。
对;eB病毒血甭阴性的;hLA;b8的健康志愿者接种由合成肽;fLRGRAYGL(来自于;eB病毒核抗原3的;hLA;b8限制性表位)与破伤风类毒素(乳化于油包水佐剂;montanideISA720)组成的疫苗。迄今,该疫苗能被很好耐受,没有发生显著不良反应。
; 由于每个;hLAI类等位基因代表一个不同的表位,以及;hLA等位基因在人群中的多样性,因而需要提呈许多;cTL表位。一种方法是配制特定表位混合的疫苗。
目前,在发现的所有;eB病毒表位中,有5种表位可能覆盖了80%以上白种人群。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先进技术,即基因结合许多小的;cTL表位,使得该疫苗能编码合成多表位蛋白。
这种多表位蛋白疫苗需要一种载体或裸;dNA来提呈。; 毕业论文 预防何杰金病、鼻咽癌和;burkitt淋巴瘤的;eB病毒疫苗的设计原理与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疫苗不同。
一般来说,这些肿瘤能产生不同的逃逸机理,使它们能在控制;b淋巴细胞中终身潜伏感染的;eB病毒特异性应答存在的情况下生长。这些机理中最主要的作用是下调;eB病毒抗原表达;。
因而,针对这些肿瘤的免疫策略可能在于,并能利用肿瘤细胞中的;eB病毒的存在或重点针对不是;eB病毒编码的肿瘤抗原。; 1;moss;DJ;et;al.BMJ,1998;317:423-434; 2;rickinson;AB;et;al.Ann;Rev;Immunol,1997;15:405-431; 3;thomson;SA;et;al.J;Immunol,1998;160:1717-1723;。
6.预防医学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呢
预防医学毕业论文不难的,开始我也不会。还是学长介绍的雅文网,写的《HGF基因治疗和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实验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很快就通过了
低强度复合振动联合阿仑膦酸钠预防卵巢切除大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立法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犬高能营养注射液的研究
口服槲皮素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
论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边疆想象、民族认同与文化建构
卫生管理者综合能力体系构建与院校培养的研究
卵巢早衰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新型M细胞靶向性疫苗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研究
Th17细胞与Treg细胞平衡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初探
mTOR通过减轻心肌细胞炎症反应介导压力负荷下的心功能保护作用
双氢青蒿素对肺动脉高压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
大花萱草品种筛选与制种技术研究
云南高原山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应用研究
冠心病秽浊痰阻证与纤溶活性、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转移性胸腰椎肿瘤的外科治疗
我国主要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和预防措施的经济学评价研究
中医治未病思想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研究
头穴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机理研究
二氢青蒿素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机制研究
黄花蒿杀螨活性及有效成分的初步分离研究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抑制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α-1b干扰素与清热养阴中药序贯疗法预防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代谢组学方法评价慢性心力衰竭代谢重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羊种布鲁氏菌感染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
中医未病学学科化研究
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细胞株C-jun与雄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