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初中语文方面的论文(任何方面都可以)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
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
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
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
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
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
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象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
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二、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读书 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
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
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
著名。
2.谁有初中语文论文,3000字左右
营造情趣语文,促进有效学习 〖摘要〗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而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发展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起点,乃至为人生的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应如何创设有效情趣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 有效学习 理解 创新 探究 反思 审美 有效学习又称有成效的学习,有效率的学习。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间内的施教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这种进步和发展不仅包括知识的生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还包括道德的完美,甚至人格的建构等内容,也就是它不单指知识学习的有效性,而是指素质化教学后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好的持续发展。 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的倾向。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变得至关重要了。教师必须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得到持续、延伸。
如此,学生就会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这样“求知—满足”的平衡感使他们取得无穷的动力,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下从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情景教学模式和具体可行的做法。
一、以变引趣,促进理解。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在教学时,我使用了“法庭审判”的教学形式,营造了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
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法庭”就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材料”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
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有力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又如学习《故宫博物院》,在研读过程中,我让学生当“小导游”,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
为了当好“小导游”,每个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他们主动地在课文中找图片,找景点名称,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方式既具有形象感,又有无穷的乐趣。学生似乎也在游览故宫了。
让学生设计导游解说词,不仅在导游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课堂上做了一回十足的“小导游”,很有实际意义。 语文教学还可以放在电脑房里进行,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学习语文。
网络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一些针对文本的需要讨论的问题,均可在网上进行。学生可以在网上及时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能很快得到回应,形成讨论的氛围,并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交流、学习与补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极大提高上课效益,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以情养趣,促进创新。 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个性化的体验,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有兴趣,有热忱地进入文本中去,与文本进行直接的对话与交流。
3.紧急求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2010-08-01 03:00] 是近几年,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素质教育理论,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关系,并着意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因此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仅从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等三个方面谈谈我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1.选择可行教法,科学进行语文素质教育 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与老师辛勤的教导和采取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是分不开的。
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力求让课课都有新鲜感,堂堂都有诱惑力。 首先,不同文体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有时同一文体的不同课文也采用不同的教法。
例如:《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散文。我在讲朱自清《春》时主要是采用“朗读体会法”。
如:在讲“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钻”字用得好。我先让学生省略“钻”朗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后全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比较二者的效果。
学生认为有这个“钻”字好,我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朗读思考:“钻”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让他们明白用了这个词,不仅把小草拟人化了,而且还透露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在教读《济南的冬天》时,我采用了“讨论归纳法”。
如:课文最后一段中的“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其中“不忍得”用得好吗?我是先让学生相互讨论,后举手发言,最后由我或学生尽量采用同学们的意见来归纳:这三个字将水人格化。水是那样的多情,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到了冬天仍然“不忍得冻上”。
事实上,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其教法也不完全一样。
如训练七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是先出好题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带学生进行分析,而在教八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我多数情况下是鼓励学生自己出题目,自己品析文章。到了九年级,在分析文章时,我是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我只是一个适时点拨的“引导者”。
2.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
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
七年级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八年级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九年级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3.注重能力培养,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也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基于此,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着重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
让会说者更会说,并以说带动其他;让会写的越写越好,并促进其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谐发展。
听话能力的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
在听话训练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说话能力的训练。说的作用是很大的。
如:它可以唤起听者的注意,促使听者去思考;可以流露说话者的主观感情、趣味;还可以闲话聊天、交流友情等等。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是从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
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看图作文、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阅读能力的训练。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训练。首先是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
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
4.急需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蝴蝶效应 早就听说“蝴蝶效应”,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它说的是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最终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蝴蝶翅膀扇起风暴,听起来有些夸张。
但在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最后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巧得很,在本大周,我管理班级时,竟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
评价工作一直是我管理班级的重头戏。我一直以为在不动怒的情况下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毕业班,应该都得力于我对小组评价的这套方案。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轮流物质奖的方法,即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在操作过程中,力争平衡各组的分数,让各组在每小周周五晚都有获奖的希望。这个规律在我们班一直很好地良性循环下去。
直到上周到本周的这个时间段里,第一组竟然连续三次获得第一。班长小红在第一组,而班级小组的积分情况几乎都是她一手操作的,会不会是她徇私舞弊?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她,并没加思索地问了一句:“奇怪?怎么你们组会连续三次得第一呢?”一向自觉自强的小红嘴角抽动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她在低头的瞬间让我瞥见了她的眼角有一抹晶亮,一闪一闪的。
我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对,可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我还是选择了沉默。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小组的评价工作有些不对劲了,各组组员对分数似乎不那么在乎了,而且小红几乎不再管理班级了,班级的纪律每况愈下。
过了几天后,我找了一些人随便聊聊,才知道原来是小红在班级特有号召力,在私下对同学说班主任对待小组评比存在私心,对个别小组有偏见,这样评比已无太大意义,导致大部分同学越来越不在乎小组积分了。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
我真没想到蝴蝶的翅膀竟能扇起如此大的风暴。 正在我想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小红又递给我一封辞职信,大体意思是承诺她在给小组加分时从头至尾没偏过自己组,甚至为了怕被别人说闲话,她都加倍扣自己组的分,并表示宁愿辞去班长职务,也要保持自己的清白。
当天晚上,一组的成成又单独找我,告诉我一组的英语成绩实力太强,第一名的原因多是来自英语课上,并建议我对第一组成员调位置,这样对其他组公平些。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给小红回了封信:傻瓜,老师从来没怀疑过你管理班级的公正性,相反,老师一直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你,我很幸福有你这样的学生,同时,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你要更加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让六(3)班的每位同学都能幸福地走完小学路程,老师相信你永远是个出色的班长,加油!期待着你能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我。
目前,小组评价工作又在激烈竞争中有序进行着。我很欣慰,同时也深有感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
而要赢得这一点,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用理解、信任的方式多和他们沟通。的确,没有信任,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蝴蝶是美丽的,我想蝴蝶的翅膀不仅能扇动惊人的风暴,也许更能漾起“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我期待着在今后的跋涉中多一些细心,多一丝耐心,多一份恒心,使我心中美丽的蝴蝶在教育的青春园地里妙歌曼舞,和谐永远。
5.急需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蝴蝶效应
早就听说“蝴蝶效应”,用来比喻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它说的是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沿着因果关系的链条发展,最终引起北半球的一场风暴。蝴蝶翅膀扇起风暴,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在生活中的确有这样的现象:一件小事,引起连锁反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最后产生了预想不到的效果。巧得很,在本大周,我管理班级时,竟也产生了不大不小的“蝴蝶效应”。
评价工作一直是我管理班级的重头戏。我一直以为在不动怒的情况下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毕业班,应该都得力于我对小组评价的这套方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取轮流物质奖的方法,即和任课老师达成共识,在操作过程中,力争平衡各组的分数,让各组在每小周周五晚都有获奖的希望。这个规律在我们班一直很好地良性循环下去。
直到上周到本周的这个时间段里,第一组竟然连续三次获得第一。班长小红在第一组,而班级小组的积分情况几乎都是她一手操作的,会不会是她徇私舞弊?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她,并没加思索地问了一句:“奇怪?怎么你们组会连续三次得第一呢?”一向自觉自强的小红嘴角抽动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她在低头的瞬间让我瞥见了她的眼角有一抹晶亮,一闪一闪的。我意识到自己语气不对,可为了所谓的师道尊严,我还是选择了沉默。
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小组的评价工作有些不对劲了,各组组员对分数似乎不那么在乎了,而且小红几乎不再管理班级了,班级的纪律每况愈下。过了几天后,我找了一些人随便聊聊,才知道原来是小红在班级特有号召力,在私下对同学说班主任对待小组评比存在私心,对个别小组有偏见,这样评比已无太大意义,导致大部分同学越来越不在乎小组积分了。
没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我真没想到蝴蝶的翅膀竟能扇起如此大的风暴。
正在我想扭转这种局面的时候,小红又递给我一封辞职信,大体意思是承诺她在给小组加分时从头至尾没偏过自己组,甚至为了怕被别人说闲话,她都加倍扣自己组的分,并表示宁愿辞去班长职务,也要保持自己的清白。当天晚上,一组的成成又单独找我,告诉我一组的英语成绩实力太强,第一名的原因多是来自英语课上,并建议我对第一组成员调位置,这样对其他组公平些。
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给小红回了封信:傻瓜,老师从来没怀疑过你管理班级的公正性,相反,老师一直觉得很幸运能够遇到你,我很幸福有你这样的学生,同时,在剩下的一个多月里,你要更加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每一位同学,让六(3)班的每位同学都能幸福地走完小学路程,老师相信你永远是个出色的班长,加油!期待着你能迎难而上,不断挑战自我。
目前,小组评价工作又在激烈竞争中有序进行着。我很欣慰,同时也深有感慨: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育的关键。而要赢得这一点,则需要我们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用理解、信任的方式多和他们沟通。的确,没有信任,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蝴蝶是美丽的,我想蝴蝶的翅膀不仅能扇动惊人的风暴,也许更能漾起“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轻柔。我期待着在今后的跋涉中多一些细心,多一丝耐心,多一份恒心,使我心中美丽的蝴蝶在教育的青春园地里妙歌曼舞,和谐永远。
6.中学语文论文 大约1500到2000字
如何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论文作者:未知 时间:2007-11-23 22:19: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Ads by Google 学习语言,来EF英孚教育立即登陆注册英孚免费试听课程 北京奥运会指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 .cn 跟老外说英语,只需45天不用看书,不用背单词 45天就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id=9 劳力士官方网站进入劳力士名表廊 观赏奢华腕表系列Rolex.com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面而不是实质。
我们认为,“活”起码应包括三方面的内涵:其一,在理解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其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其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面就这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向我们显示着全新的信息,只有抓住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生动性这一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指导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国语,要使他们能够掌握适应种种目的场合的说话方法和使用语言要领;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二、灵活机动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
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
中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一)制定好中学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
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先体会大纲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
(二)设计好板书 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教师必须依照大纲要求,深钻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
如《谈骨气》板书设计: ①在黑板中上方写“谈骨气”(标题) ②在标题下竖行写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 ③在论点左侧成曲尺形写出孟子的三句话。 ④在论点右侧成曲尺形写出论证部分的三个事例。
⑤最后用线连成一个有骨气的顶天立地的人形。 (三)处理好两种关系 1.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如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篇课文又成为单元的部分。
我们在讲授一篇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去处理部分,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各篇不同的特色,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所谓密就是细腻、稠密,疏就是粗略、稀疏,语文教学中疏与密的关系即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就教得细些密些,力求讲深讲透。
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些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篇篇课文都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讲下去,一味贪多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个轻重疏密,久了,学生会厌烦,教师也乏味。
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筛选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疏密关系,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
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下面一一阐述。
(一)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我教《天上的街市》时,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
教师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扬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内容和统治者的恩威内容,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 (二)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
教师创造。
7.求一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要求以探索课程,使用新教材{人教版}为重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探究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
本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语文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评价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主渠道。笔者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结合新课程教学实践,对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设计进行了三方面尝试、总结。
一、情境导入《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体现了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那么教师在教学中更要去积极响应,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学习者身上培养发现的快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且又能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导入部分。
当然,这种导入不再是以往那种单独地由教师表白的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教师在此环节一定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找准知识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巧妙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积极学习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
1.揭示课题,引入情境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如至亲。”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时空跨度大,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很多内容不是中学生阅历中的。
教学新课时,如何把学生带进教材特定的情境中,从而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的钻研教材,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亲身感受作品的情境,找准作品情感的闪光点,导读时或简介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或摄取作品最感人的情境加以描述,从而把学生引入情境。2.绘声绘色,优化情境“文章不是无情物。”
情境教学就是要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大多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无论写人叙事,还是议论抒情,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
但是,教材不是影视文学,无论作者描述如何精彩,感情如何丰富,如果教师不去点拨、渲染,学生不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也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的整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并运用讲述的方法,把教材的语言化为教师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精彩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在涓涓的情感细流的沐浴中受到艺术感染,成为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从而达到精神的恬淡与从容,思维的明晰与开阔。
3.设计角色,置身情境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很多对话描写。为了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情境教学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
这样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即“语言→情境→语言”不断沟通结合,以切实训练学生语言丈字的基本功。
同时,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加深了对情境本质的认识。4.设疑想象,感受情境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文艺作品的鉴赏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
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情感教学常常要指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二、交流探讨具体到语文课堂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这也体现了本次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一环节,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倡导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问题设置既要扣住教材的重点又要有探究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这种交流可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正反方之间的交流,要不拘形式,只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即可。
但必须诚心诚意。师生间的交流,教师必须要“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样不仅符合学生心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三、拓展延伸语文课程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其目的就是为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内部各部分之间割裂的状态,要强调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沟通,与生活的沟通,在语文课程中学习到其它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陈旧的课堂结构,建立一个开放式的课堂。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他们的思维,将他们的学习引向更为深广的空间,实。
8.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要想达到这一理想的教学境界,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开启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思维 科学思维 自主学习 一、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指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往往能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观点总是富有新的创意。
传统的语文教学顺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式的训练,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和智力水平的发展,而创新思维则表现为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补,在人的创造能力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其它方面的能力所不能取代的。 2、帮助学生善于发现、乐于表达、走向成功。
教学实践证明,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会使学生产生难以名状的愉悦,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反过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穿针引线,铺路架桥。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看,创造力与智力并不是同一回事。
虽然创造需要有分析、计算、排列等能力作为基础,需要左右两半脑的配合,但是,集其大成者,是右脑的创造功能。因此,可以说,智力高的人不一定都具有很高的创造力,而具有一般智力水平的人,经过培养,却可能具有较高的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1、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松的创新环境。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如果生活在鼓励自由探索、标新立异、发明创新的民主和谐气围中,那么他们的创造力就会迅速的发展起来;如果生活在不允许自由探索和研究的一言堂、家长制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受到限制,甚至会受到扼杀。
因此,教师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心理上的需求,竭力营造一个宽松、宽容、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变传统的“师道尊严”为现代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老师发生亲近感、信任感,进而“亲其师而信其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劳动,面向主体,热情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和喜悦。 2、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积极性、主动性,都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但他们不会自动涌现,这就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取最能激活学生思维的角度为突破口,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诱发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的思维。
9.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主要分析了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并浅论了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爱心教育;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表明,人们既要注意身体健康又要注意心理健康。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全面的健康。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它是指个人心理所具有的正常的、积极的状态和同环境保持良好心理适应的能力。有人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其实不然。
有些人虽无心理疾病,没有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或者变态人格,但他们或者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生活感到厌倦,认为没有意义,对别人不信任,拒绝与人交往;或者唯我独尊,狂妄自大,人际关系严重失。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初中语文教学毕业论文(关于初中语文方面的论文任何方面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