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上的男爵的作品赏析
《树上的男爵》的核心是柯希莫几十年的树上生活。树上的世界虽然很真切很美好,但却是一个被遗忘和最终被抛弃的世界。不过,柯希莫恰恰在这里找到了心灵得以栖息的住所。在整个故事中,作者构筑了一个平行空间———树上的生活,这个空间与地上的世界虽然只有咫尺之遥,但却十分对立。“诗意的栖居”的地点不再是海德格尔所说的大地,而是空中,这里的空中、“上”不再意味着上帝和天国,而是隔离开现实社会那个层面的世界,可以看作是被我们遗弃和破坏的自然世界———一个比较原始而静谧的空间,也可以是远离社会亟待构建的一种隐喻的世界。
在这个净化的空间里,作为小说主人公的柯希莫没有任何非凡的天赋,但是,他却在这里度过了异乎寻常的、自由的一生。他的存在与身份、名誉、财富等外在形式无关,而似乎只与一种坚定的信念有关。在这里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存在方式,并因此不再被人强求、控制和干扰。在树上的视角里,柯希莫对于人间生活的俯瞰尽收眼底。柯希莫看到,现实世界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短暂存在的时间维度里,重复和模仿着不同的身份和人生轨迹。在这里,作者将一名崇尚个人自由的人———柯希莫从人群中分离出来,赋予他决定所有事情的权利。柯希莫并非传统的个人英雄形象,他也没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而只是以自己自由的生活方式,表达作为完整的人在无干扰、无限制的存在下的状态和价值。
《树上的男爵》的可贵之处在于,卡尔维诺给出的不是一种效仿的生活,而是一种深刻的反思与焦虑。它不仅警醒人们日益丧失了真实的情感和认知,同时也指出我们身处的社会的迷误和错乱。在繁复的现代社会体系中,工业毁灭了田园,时代变得更加虚伪。卡尔维诺精心编织的这一久远的田园梦境正是对现代生存危机的反衬。这种回避现代、回溯往昔的叙事尝试,隐喻了个人自由终结的时代。智者先行的时代已然终结,自然环境缺失还在继续,人们延续着内心的空洞和无意识,行走在自我丧失的未来的碎片中。人类有一种群体性的内在局限性: 虽然他们富有思想,但这些思想却被时空所限制,使人们往往拘泥于经验,画地为牢。真正的个体自由的道路,需要我们简化环境和还原心境,不再为短暂的、流行的、不具有持久性价值的事物左右内心,这样才能真正寻访到通向个体自由之路,为心灵找到栖居之所。这就和海德格尔所说的现代人难以达到的“诗意的栖居”在内涵上有了某种不谋而合的对应。
综上所述,《树上的男爵》对有关生存的自由状态的可能性做出了大胆假设和深刻思考。卡尔维诺虚设一种想象的世界去否定现有的世界状态,是用不可能去对抗现实的存在,这就是卡尔维诺独特大胆的文学造诣。个体自由在《树上的男爵》中是逃避了功利却合乎内心的存在。但是柯希莫在树上找寻心灵归属,获得诗意地栖居,这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人类在寻求精神自由和整体幸福的道路上仍需做出不懈努力。
领悟柯希莫式的生存命题的现代性,需要逐层深入。在卡尔维诺想象世界的对比下,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显得压抑和虚无。当然,追求个体自由和完整的道路是不确定的,如何在现代环境下找到保持个体的自由和完整的合理方式,是卡尔维诺通过《树上的男爵》提出的严肃而深刻的后续命题。 约翰·厄普代克(John·Updike):博尔赫斯、马尔克斯和卡尔维诺三人同样为我们做着完美的梦,三人之中,卡尔维诺最温暖明亮。
陈晓明 :卡尔维诺的故去,意味着纯文学的终结。至少对于西方文学来说是如此。
李敬泽:卡尔维诺的奇特之处就在于他能从一个针孔走进去,打开一个很大的世界,并在里面再搭建一个精巧的宇宙。
苏童:“读者们大概都明白一个不肯离开树顶的少年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哲学意味,但每个人也都为卡尔维诺惊世的才华捏了一把汗,他怎么让这出戏唱完呢……大家都明白,柯西莫下树,小说也该结束了,然而卡尔维诺不让柯西莫下来,柯西莫就不下来。”
2.树上的男爵
《树上的男爵》由伊塔洛·卡尔维诺所作。《树上的男爵》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回答人怎样才能找到一条生活的道路。
《树上的男爵》的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1776年6月15日,意大利翁布罗萨的贵族少年柯希莫·迪·隆多(那时他12岁),因为和专制的父亲阿米尼奥·迪·隆多男爵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爬到了树上,并发誓不再下树。一开始,所有的人都没在意,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一时气话,不必当真,但柯希莫坚守誓言,决意在树上一直生活下去。 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柯希莫直到去世也没有下过树。小说写了这五十多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反映他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这种生活多姿多彩,充满挑战。如果柯希莫没有爬上树,那么他的一生可能也就是过着贵族应该享受的中规中矩平庸安逸的生活了,但是他不接受这种地面上的生活,所以他爬上了树,决不下来。在树上,他打猎、读书、恋爱、旅行,他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使一个凶残的大盗爱上了小说,他帮助小城建立了防火系统,挫败了土耳其海盗,打退了狼群的袭击;他广泛阅读,比同时代人更早的接受新思想,他与伏尔泰和卢梭通信,印刷自己的出版物,成为当地共济会的创始人,在大革命期间组织了当地的革命,成为市政委员会的一员,连拿破仑视察意大利的时候都慕名来拜访他。
3.树上的男爵 第六章简介
柯希莫成长在一个典型的老式家庭之中,父亲是伯爵,母亲是将军,父母对儿女严加管教的同时缺少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柯希莫逐渐形成了叛逆的性格,因反对姐姐对动物的残害而拒食蜗牛的柯希莫被父亲怒斥,从而爬上了树开始了远离地面的生活,这表征着对文明社会的叛离和对原始生命野性的回归。
柯希莫爬上树后,与自然界的生物建立了一种迥异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他融入翁布罗萨的森林并在其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开拓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理想国。自12岁爬上树之后,一方面,柯希莫逐渐适应了树上的生活,他将狩猎得来的动物皮毛做成衣服,在树上搭建舒适的房屋、引流泉水来解决自己的饮用水问题,与动物们协商获取食物……超乎寻常的生存智慧使柯希莫成为翁布罗萨的传奇人物; 另一方面,柯希莫在一次次历险之中锻炼了强健的体魄与异乎寻常的生存能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树上的柯希莫并未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柯希莫的恋人名为薇莪拉,与柯希莫相似的是薇莪拉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家庭中的繁文缛节使薇莪拉备感束缚,她抛弃道德的枷锁与家庭的制约大胆地追寻真爱,与柯希莫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最终薇莪拉远嫁印度,柯希莫回归了孤独,在孤独中柯希莫迅速衰老,而薇莪拉则在遥远的印度日夜思念翁布罗萨森林中的柯希莫。
4.卡尔维诺的文学主张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化界一直影响卓著,他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地冲击纯文学最后的防线。
小说家约翰•厄普岱克(John Updike)称道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当代意大利符号学大师艾柯(Umberto Eco)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Leibniz)之间”。
人们都以为西方的纯文学可以从他这里另辟蹊径,然而它不过是纯文学的末世景观。 1985年,卡尔维诺逝世,举国上下哀声一片,时任意大利总统柯思嘉(Fancesco Cossiga)前去吊唁,悲恸之情溢于言表:“我国丧失了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精神象征”。
一个作家的辞世,如此惊天动地,也堪称奇观。卡尔维诺的故去,意味着纯文学的终结。
至少对于西方文学来说是如此。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年10月15日出生于古巴,两岁时随父母亲返回意大利,在和法国接壤的小城圣•雷墨长大,在都灵大学求学。
一度子承父业学习农业,但志趣却在文学。战争爆发,使他的学习生涯中断。
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卡尔维诺参加意大利的地下抵抗运动,与弟弟一起加入“加里波第纵队”,投入游击战。战后他重新返校学习,进入都灵大学文学系学习文学。
他的第一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和短篇小说集《某个午后,亚当》就反映了他这个时期的游击战经历。1945年,卡尔维诺加入共产党,一度在左派激进刊物上发表文章。
1947年大学毕业。卡尔维诺在爱依脑迪等出版社任职,一直是非常活跃的左派评论家。
1957年,前苏联入侵匈牙利,卡尔维诺的信仰发生变化,正式宣布退出意大利共产党。1947年,是卡尔维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光辉的起点,这一年他完成论康拉德的毕业论文,并且发表《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这部作品一鸣惊人,这篇被认为与当时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氛围合拍的作品,其实已经露出卡氏对寓言和魔幻的偏好。有左派路数的卡尔维诺不掩饰他的人民倾向,他说过:“我的创作是从写战争和人民的生活起步的”,这不仅反映在他的一系列虚构小说的写作中,也从他对民间故事和童话这种体裁的钟爱中表现出来。
1956年,他编辑有《意大利民间故事》,当时 就被推崇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1950年代,卡尔维诺出版一系列作品,已经显露出大师的苗头。
他对意大利文坛津津乐道其实因循守旧的新现实主义已经厌倦,加大力度转向离奇的幻想,在轻松幽默中来表达哲理思绪。《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
这些作品的年代背景并不十分清晰,大体是讲述意大利中古社会的故事,但并不着意反映当时的历史特质或生活风习。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显得怪诞反常,他们对社会秩序和世俗幸福表达了偏执的抗拒。
也许卡尔维诺多少有些隐喻式地表达对战后意大利社会问题的批判,但对于卡尔维诺来说,对那种离奇反常的生活状况的描写,显示出文学处理生活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把一种生活推到极端的时候,对人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的表现,则获得更为纯粹的可能性。
50年代是法国文学艺术领衔世界潮流的时期,“新小说派”,“新浪潮电影”,“荒诞派戏剧”,以及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和某些初露端倪的后结构主义思想,这些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卡尔维诺。他一直酷爱巴黎,在巴黎旅居15年之久,直到1980年才返回意大利居住。
在他居住在巴黎的年月里,他与当时的思想大家,列维-斯特劳斯、罗朗•巴特过从甚密。思想方面,明显受到索绪尔、普洛普、格雷马斯、托多洛夫,以及福科、拉康、德里达、德留兹和居达里的影响。
在50年代,荒诞派戏剧给卡氏的影响当不小。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卡氏作品始终包含的荒诞感和强烈的形式主义倾向。
5.树上的男爵是什么书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不存在的骑士》、《分成两半的子爵》、《树上的男爵》)之一。
采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通过对个人的自我抉择矢志不移的努力而达到的非个人主义的完整。讲述的是意大利翁布罗萨的贵族少年柯希莫·迪·隆多(那时他12岁),因为和专制的父亲阿米尼奥·迪·隆多男爵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爬到了树上,并发誓不再下树。
一开始,所有的人都没在意,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一时气话,不必当真,但柯希莫坚守誓言,决意在树上一直生活下去。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柯希莫直到去世也没有下过树。
在树上,他打猎、读书、恋爱、旅行,他和各种各样的人交往,使一个凶残的大盗爱上了小说,他帮助小城建立了防火系统,挫败了土耳其海盗,打退了狼群的袭击;他广泛阅读,比同时代人更早的接受新思想,他与伏尔泰和卢梭通信,印刷自己的出版物,成为当地共济会的创始人,在大革命期间组织了当地的革命,成为市政委员会的一员,连拿破仑视察意大利的时候都慕名来拜访他。
6.卡尔维诺文学主张
卡尔维诺纯文学最后的大师 文/陈晓明 2001年9月,《卡尔维诺文集》在中国出版,这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显然是一个迟到的礼物。
80年代中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寻根文学。那时,一批知青作家正苦于追赶文学的现代主义浪潮,马尔克斯使他们陈旧的乡土中国经验具有了创新的意义,可以心安理得地欺世盗名了。
同样,阿根廷的博尔赫斯深刻地影响了马原和随后的先锋派小说家。那时有谁知道卡尔维诺呢?在中国先锋派黔驴技穷的时候,卡尔维诺在哪里呢?整整10年过去了,先锋派已经销声匿迹,文坛时髦且流行的是轻喜剧,小品,掺水的货色。
而卡尔维诺这时却像个搭错车的外乡人一样来到中国文坛,他能激起什么反响呢?6卷精装本(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精致高雅,华美冷峻。廖廖5000册的印数,在北京各大图书城的书架上,显得落落寡合。
卡尔维诺何许人也?凭什么他来晚了,我们就要感到遗憾?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化界一直影响卓著,他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地冲击纯文学最后的防线。小说家约翰•厄普岱克(John Updike)称道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
当代意大利符号学大师艾柯(Umberto Eco)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Leibniz)之间”。人们都以为西方的纯文学可以从他这里另辟蹊径,然而它不过是纯文学的末世景观。
1985年,卡尔维诺逝世,举国上下哀声一片,时任意大利总统柯思嘉(Fancesco Cossiga)前去吊唁,悲恸之情溢于言表:“我国丧失了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精神象征”。一个作家的辞世,如此惊天动地,也堪称奇观。
卡尔维诺的故去,意味着纯文学的终结。至少对于西方文学来说是如此。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年10月15日出生于古巴,两岁时随父母亲返回意大利,在和法国接壤的小城圣•雷墨长大,在都灵大学求学。一度子承父业学习农业,但志趣却在文学。
战争爆发,使他的学习生涯中断。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卡尔维诺参加意大利的地下抵抗运动,与弟弟一起加入“加里波第纵队”,投入游击战。
战后他重新返校学习,进入都灵大学文学系学习文学。他的第一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和短篇小说集《某个午后,亚当》就反映了他这个时期的游击战经历。
1945年,卡尔维诺加入共产党,一度在左派激进刊物上发表文章。1947年大学毕业。
卡尔维诺在爱依脑迪等出版社任职,一直是非常活跃的左派评论家。1957年,前苏联入侵匈牙利,卡尔维诺的信仰发生变化,正式宣布退出意大利共产党。
1947年,是卡尔维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光辉的起点,这一年他完成论康拉德的毕业论文,并且发表《通向蜘蛛巢的小路》。这部作品一鸣惊人,这篇被认为与当时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氛围合拍的作品,其实已经露出卡氏对寓言和魔幻的偏好。
有左派路数的卡尔维诺不掩饰他的人民倾向,他说过:“我的创作是从写战争和人民的生活起步的”,这不仅反映在他的一系列虚构小说的写作中,也从他对民间故事和童话这种体裁的钟爱中表现出来。1956年,他编辑有《意大利民间故事》,当时 就被推崇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1950年代,卡尔维诺出版一系列作品,已经显露出大师的苗头。他对意大利文坛津津乐道其实因循守旧的新现实主义已经厌倦,加大力度转向离奇的幻想,在轻松幽默中来表达哲理思绪。
《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这些作品的年代背景并不十分清晰,大体是讲述意大利中古社会的故事,但并不着意反映当时的历史特质或生活风习。
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显得怪诞反常,他们对社会秩序和世俗幸福表达了偏执的抗拒。也许卡尔维诺多少有些隐喻式地表达对战后意大利社会问题的批判,但对于卡尔维诺来说,对那种离奇反常的生活状况的描写,显示出文学处理生活的最大限度的自由。
把一种生活推到极端的时候,对人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的表现,则获得更为纯粹的可能性。 50年代是法国文学艺术领衔世界潮流的时期,“新小说派”,“新浪潮电影”,“荒诞派戏剧”,以及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和某些初露端倪的后结构主义思想,这些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卡尔维诺。
他一直酷爱巴黎,在巴黎旅居15年之久,直到1980年才返回意大利居住。在他居住在巴黎的年月里,他与当时的思想大家,列维-斯特劳斯、罗朗•巴特过从甚密。
思想方面,明显受到索绪尔、普洛普、格雷马斯、托多洛夫,以及福科、拉康、德里达、德留兹和居达里的影响。在50年代,荒诞派戏剧给卡氏的影响当不小。
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卡氏作品始终包含的荒诞感和强烈的形式主义倾向。
7.卡尔维诺的文学主张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化界一直影响卓著,他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地冲击纯文学最后的防线。小说家约翰•厄普岱克(John Updike)称道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当代意大利符号学大师艾柯(Umberto Eco)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像宇宙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Leibniz)之间”。人们都以为西方的纯文学可以从他这里另辟蹊径,然而它不过是纯文学的末世景观。
1985年,卡尔维诺逝世,举国上下哀声一片,时任意大利总统柯思嘉(Fancesco Cossiga)前去吊唁,悲恸之情溢于言表:“我国丧失了一个具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精神象征”。一个作家的辞世,如此惊天动地,也堪称奇观。卡尔维诺的故去,意味着纯文学的终结。至少对于西方文学来说是如此。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年10月15日出生于古巴,两岁时随父母亲返回意大利,在和法国接壤的小城圣•雷墨长大,在都灵大学求学。一度子承父业学习农业,但志趣却在文学。战争爆发,使他的学习生涯中断。在二战期间的1943年,卡尔维诺参加意大利的地下抵抗运动,与弟弟一起加入“加里波第纵队”,投入游击战。战后他重新返校学习,进入都灵大学文学系学习文学。他的第一篇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和短篇小说集《某个午后,亚当》就反映了他这个时期的游击战经历。1945年,卡尔维诺加入共产党,一度在左派激进刊物上发表文章。1947年大学毕业。卡尔维诺在爱依脑迪等出版社任职,一直是非常活跃的左派评论家。1957年,前苏联入侵匈牙利,卡尔维诺的信仰发生变化,正式宣布退出意大利共产党。1947年,是卡尔维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光辉的起点,这一年他完成论康拉德的毕业论文,并且发表《通向蜘蛛巢的小路》。这部作品一鸣惊人,这篇被认为与当时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氛围合拍的作品,其实已经露出卡氏对寓言和魔幻的偏好。有左派路数的卡尔维诺不掩饰他的人民倾向,他说过:“我的创作是从写战争和人民的生活起步的”,这不仅反映在他的一系列虚构小说的写作中,也从他对民间故事和童话这种体裁的钟爱中表现出来。1956年,他编辑有《意大利民间故事》,当时 就被推崇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1950年代,卡尔维诺出版一系列作品,已经显露出大师的苗头。他对意大利文坛津津乐道其实因循守旧的新现实主义已经厌倦,加大力度转向离奇的幻想,在轻松幽默中来表达哲理思绪。《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包括《分成两半的子爵》(1952),《树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骑士》(1959)。这些作品的年代背景并不十分清晰,大体是讲述意大利中古社会的故事,但并不着意反映当时的历史特质或生活风习。这些作品的主角都显得怪诞反常,他们对社会秩序和世俗幸福表达了偏执的抗拒。也许卡尔维诺多少有些隐喻式地表达对战后意大利社会问题的批判,但对于卡尔维诺来说,对那种离奇反常的生活状况的描写,显示出文学处理生活的最大限度的自由。把一种生活推到极端的时候,对人的性格、行为和心理的表现,则获得更为纯粹的可能性。
50年代是法国文学艺术领衔世界潮流的时期,“新小说派”,“新浪潮电影”,“荒诞派戏剧”,以及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和某些初露端倪的后结构主义思想,这些肯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卡尔维诺。他一直酷爱巴黎,在巴黎旅居15年之久,直到1980年才返回意大利居住。在他居住在巴黎的年月里,他与当时的思想大家,列维-斯特劳斯、罗朗•巴特过从甚密。思想方面,明显受到索绪尔、普洛普、格雷马斯、托多洛夫,以及福科、拉康、德里达、德留兹和居达里的影响。在50年代,荒诞派戏剧给卡氏的影响当不小。由此也就可以理解卡氏作品始终包含的荒诞感和强烈的形式主义倾向。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树上的男爵毕业论文(树上的男爵的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