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人性”的论文一篇
人类历史证明反抗是人性的本能,是人类生存权利要求平等的属性之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以不同的形式体现,而今天这个时代无疑是人性的又一次觉醒,这就预示着对于自身以及环境的反抗会更加激烈,而反抗形式又是以往历史中的形式的否定。
这个否定就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进行频繁的,卓越地抵抗邪恶弘扬正义。非暴力的特点来源于人类对灵魂的认知以及人类自身的危机,频繁卓越则来源于危机的严重程度。人类恶性的不可思议的衍化历程,造成的痛苦记忆都不可思议地深刻在灵魂之中。人类的眼下的一切作为都震撼着人类的灵魂,这充分证明人类处在一个非常地进化时刻。
这个时刻就是要么超越,要么重新来过,很有一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遇感。放在整个宇宙的时空中,人类生命也许是微不足道。而人类本身的历史又充分揭示着今天这个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必然状态,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人类无边无际的进化时空中来关注今天。
人类种族无数次的生存、发展、壮大、衰弱、毁灭,构成了人类此时的一切。所有的欲望形成的压迫与反抗,所有的欲望构成的自然界的报复,所有的个人在此环境下的痛苦的状态,所有的人类文明的大集合。很显然这一切绝非人类历史的偶然集中,每一个人都在这个时代陷入了沉思,而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人类文明的产物面对整个人类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一切预示着人类在进行大反思,对自己自身进行着空前的大反抗。这种反思和这种反抗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类整体参与的讨论.这种讨论从任何一个个人以及人类整体都会集中到一个焦点的论题,那就是人类将如何迈出自己的步伐,而所有的问题都在警醒着人类不能草率地决定发展的方向。因为,各种危机已然形成一个敏感的神经系统,任何一个失误都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挽回的灾难。
人类在围绕着欲望形成的竞争资源的主题上,已经进入了人类自己都无法想象无法控制的状态之中。地球表面在读秒种进入变暖,生物在瞬间中发生异变,土地以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沙漠化,战争武器的研究与发展在发达国家象魔术师的戏法一样让人眼花缭乱,而战争的发生与结束可以在瞬间就完成历史上需要几十年或者上百年都无法比拟的悲剧效果,而这些邪恶行为的目的无非在于欺凌弱小压迫弱小剥削弱小。
而这些弱小又占了人类的绝大多数,一个绝望的多数,一旦多数绝望,不再为生命所顾忌,这些弱小的力量恐怕是空前巨大的,这是被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的。我们在今天已经看到很多弱小的国家显然已经放弃了恐惧,而是以无畏的姿态对抗这些剥削者,大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反抗精神。
你有武器我也不怕死.你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战争,那这个战争的后果无疑也累积自身.从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来看,美国根本是让自己陷入不义以及令自己后患无穷的境地。你有武器,我可以抢,今天不行明天,这是民族仇恨要得到化解恐怕需要付出几百倍于战争的时间与安抚。
我们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人类走的太快了,也太远了,需要减速,把身体清闲下来,让大脑运转起来,把眼光从远方收回,看看身体所处的位置,到底是天堂的门口还是地狱边缘。这是一个人类自我反抗的时代,也是一个积极地非暴力反抗暴力,一个灵魂反抗欲望的非常时代。
2.浅谈人性分析
人性,从古到今多少人都在探索人性是什么东西。
中国的诸子百家,几千年的文化也是从人性开始研究。儒家提出人性本善,需要仁爱来治国;法家提出人性本恶,需要法律来治国;佛家提出人生来就是赎罪的,就是上世有恶,现世是来还债的。
道家提出人性就是道,道就是人性,就是人的欲望,人性无处不在,道无处不在。德是限制人性的,所以道德就是规则,就是限制人性在一个范围内活动的规则。
但是因为人性很复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包括善与恶的辩论,至今仍然在进行中。不知是老师没讲明白,还是老师也不明白。人性本是无善无不善的。人性受到后来的影响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多少人还没有弄明白就死了,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去研究人性,想弄明白人性到底是什么。
现在有不少人在想法设法将人的亮点汇集在一起叫人性,将没有亮点的人或行为叫没有人性。
甚至还有人说,狗很有人性,狗怎么会有人性呢?
有人还说,狗比人还有人性?狗有了人性,就是丧失了兽性,那它还是狗吗?它的同类还会接受它吗?就像我们人类,没有了人性,但有不是人性的特点,那他还是人吗?
人性=天性+后天的影响而产生的特点。天性人有,动物也有,石头也有,太阳也有,大树都有。有中国古代语言就是阴阳。用西方文化就是吸引与排斥。
3.急需关于人性的论文 题目 人性本善 2000字 急需 谢谢
性善论本恶 文 / 丁冬清香 ——关于文化劣根性的絮语 两千年的儒家文化,儿童们都读着“人之初,性本善”长大。
人最初的本性到底是善是恶,其实是个没有必要纠缠的问题。人刚出生时,都是白纸一张,说什么善恶,都显得是无稽之谈。
你画鬼就是鬼,你画桃符就是桃符,你画菩萨就是菩萨,你画贤达就是贤达。关键是画什么和怎么画的问题。
任何思想,如果要想久远地传承,必须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和推崇。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两千年,离不开封建统治阶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
而统治阶级不是平白无故地支持一种思想体系的,他们是把儒家的学说当成治国之本,当成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说白了,就是为我所用的统治工具,而且,它可以随时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断地丰富和补充。封建体系的建立和维系离不开儒家学说,就好像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马列主义的指导一样。
然而,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却已经被公认为是人吃人的罪恶社会,已经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唾弃所推翻,而封建王朝推崇的善与仁,在现在看来,已经众所周知,是披着羊皮的狼,是掩盖吃人肉罪行的华丽的新装。 文化的传承是有延续性的。
五四运动的思想家们振臂高呼反封建,不但写文章揭露封建社会的本质,还号召人们群起反抗,甚至亲身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文革后的精英知识分子们也继续扛上思想启蒙的大旗,揭露国民的劣根性,努力在肃清封建余毒。
在近些年,又有一些人搬出孔孟之道,要复兴传统文化。这传统里到底有多少是精华,多少算是糟粕呢?至少,在大多数人眼里,忠和孝是不能忘记的。
初一看,忠孝绝对是美德。古时候讲忠君,现在讲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古时候讲孝顺父母,现在同样更要讲孝道。这本身不是问题,但,忠和孝过了头,事情就变了质。
比如说孝,我们的孝,应该是怎样的呢?是对长辈的绝对服从吗?巴金小说《家》里面的觉民觉慧,在家长看来,绝对不孝,不但不孝而且大逆不道。这时,封建家长搬出“孝”的古训来,孝就成了压迫人的一座大山。
在落后的中国农村,一些落后的思想得不到更正,究其原因,也有这孝的一宗罪。比如,重男轻女,长辈有这样的思想,就要说给晚辈听,什么传香火,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晚辈即使有意见,但因为被要求孝,耳濡目染,不敢有丝毫异心。
就算是有不同意见,也常常被长辈的软磨硬泡,死缠烂打给压下去。我就了解这样一个家庭,家里的独子成家了,生了个女儿,长辈对媳妇就唧唧歪歪,处处表现出自己的不满,更在儿子耳边时常唠叨,儿子媳妇因为要孝,不敢抵牾长辈,只得又计划外生育。
二胎又是女孩,全家人急得抱头痛哭!没办法,继续奋斗,怀胎三月多,就买通B超医生,查查是男是女,如果是女,就人流。我真不知道,现在的青年,竟然如此。
我想,他们是能够开通的,只是因为孝,想法设法要遂了长辈的心愿。这时候的孝,就只能是愚孝了。
孝,就成了压迫人的工具。西方启蒙运动时有个思想是“人人生而平等”,当孩子出生后,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就有自己的权利,抚养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义务。
而父母以养育之恩要求儿女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岂不是历史的倒退?而如果与父母抵牾,却被认为不孝,要承受世俗的责难,那些软弱的人又一次被狭隘的孝道压住了。至于忠诚,也绝对算得上美德,可当忠诚被定义为单向的义务后,却又变成了愚忠。
这时,忠诚就成了绝对服从的迷幻外衣。因为忠,你不能怀疑;因为忠,你不能有丝毫的异议;因为忠,你更不能批评,否则就是反动。
这时候的忠,就成了压迫国民的最沉重的大山。一段时间,明星加入外国国籍的现象被炒得沸沸扬扬,叫骂声不少,都搬出了“忠”这个翻天印,好像明星加入了外国国籍,就是叛国,就是媚外,就是嫌弃了自己的国家,实在不是忠厚人所能为的。
其实,国籍问题与爱国无关。一个人的根在祖国,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是爱国的,都是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的。
比如李连杰。如果不爱国,偷逃税款,中饱私囊,即使做一辈子中国人,咱老百姓还不乐意呢。
只是,我们在传统的染缸里浸得太久,妨碍了我们跳出去站在一个更客观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就是接受不了天赋人权的外来观念,老是以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思想来捆绑住自己的手脚。
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很多,说不定却有毒。比如性善论。
性善论本身不是罪恶的,只是,当它被用作思想统治的武器时,我们仔细体味,却感觉出它的恶来。古时候人们就崇尚塑造道德楷模,给贞洁烈女树牌坊,给卫道士树碑立传,目的就是要人们以他们为榜样,勿生异心。
现在,我们也树立道德模范,目的是为了弘扬正气,引导社会主义新风尚。但效果如何呢?文革期间,我们的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少的“高大全”的形象,如《金光大道》中的高大泉,《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也涌现了代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各界楷模。
比如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在弥留之时,还念念不忘人民群众,念念不忘党交付给他的重。
4.求一篇人性善恶的小论文 急
孟子认为,“性善”是人的天赋道德;该说的根据是“四端”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这就是说,人的四种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仁、义、礼、智,是从恻隐、羞耻、辞让、是非四种天赋的“心”发端的,也可以说就是这四种心:“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告子上》)所以孟子得出结论说:“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同上)意思是这四种心或品质,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人生来就固有的,只是人们没有通过思考而发现它。孟子认为这四种心普遍存在于一切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同上)其中“恻隐之心”——即仁之端,是核心。孟子举例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孟子•公孙丑上》)这个例子表明,善念的产生不是出于某种功利的考虑,而是恻隐之心的发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孟子说人性是善的。
孟子的“性善论”存在着明显的理论困境:既然人具有“善端”,具有善的本性,那么何以会有恶呢?如果没有恶的本性,不具恶端,恶又从何而来?孟子还说:“富岁之弟多赖,凶岁之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这简直就是用后天环境来谈论人性之善恶了,显然与他的“性善论”大相径庭。 “性善论”在理论上的不彻底,创造了否定自身的条件;荀子的“性恶论”终于起而代之。
荀子认为,一般所谓“善”,是一切行为都符合道德规范,服从礼仪制度;所谓“恶”,是用心险恶,行为不正,犯上作乱,破坏统治秩序。这种“善”,在人性中是没有的,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自然地符合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
相反,人生来就好利、嫉妒、喜声色,如果不加以克制,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争夺、犯上、**,而仁义礼智等道德也就没有了。所以,事实上人生来就是“恶”的。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圣人、君主对臣民的教化,需要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去引导人们。如果像孟子讲的那样——人性本善,那还要君主、圣人及礼义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什么用呢?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为)也”(《性恶》)。
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所以有“善”,那是人为的结果。他批判孟子没有把本性与人为两者区别开来,因此不能正确了解两者的关系,不能了解圣人、君子的重要作用。
从总体上说,荀子的“性恶论”比孟子的“性善论”要圆通一些,但 “性恶论”仍然存在自相矛盾的致命弱点:人性既然是“恶”的——在人性这个内因中不具备“善”的成分,而制度规范等又是后天的,是外部强加给人的,是外因,那么,在缺乏内在根据的情况下,外因何以能够发生作用?或者说,人何以会有道德行为?何以能成为善?荀子的解释是,这是由于反面的要求,亦即本身缺少什么就需要什么,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夫薄愿厚,恶愿美”。
但是,从逻辑上说,所谓内在的反面要求,实际上就是善的要求,所以,荀子的“性恶论”无形中由性恶一元论发展为善恶二元论了。
5.你怎样看待人性的善恶 论文形式,700字以上,谢谢
问:“何为善,何为恶?‘
答:“善是天使的代言,恶是魔鬼的化身!‘
上面的答案正确吗?如果正确那么人是天使还是魔鬼,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
在古龙的小说《绝代双骄》里,人物形形色色,有善有恶。但其表面上却不易分辨,但伪善终究会撕下伪装,现出内心的丑陋来,因此这“善”可分为真善和伪善。真善和伪善带来的是对人性善与恶的思考。
书中人物的性格都十分复杂,而他们都围绕在一个人身边,那就是书中从头贯穿至尾的人物――江小鱼。他自负“天下第一聪明人”(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他看似一肚子坏水,有是恶人谷出身几乎学进了六个恶人的所有阴损毒辣之害人招数,但他却从未真正用心险恶的害一个人(包括要杀他的花无缺),这是因为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能在恶劣的条件下,用恶人的面目来装饰自己善良的内心去行走江湖,立于不败,他不愧是天下第一聪明人。
他的兄弟花无缺就没他的心机了,他自幼长于移花宫,是邀月怜星两个女魔头的弟子,武功高强,又有绅士风度,当他面临与他无怨五仇却必将玉石同焚的江小鱼却不忍出手(她可是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的弟子)。原因只有两个:一十二人兄弟感应,二是她与小鱼儿共有的善良的心。
假善人的“美号”非江别鹤父子莫属了,他们是江枫的奴才,却出卖了主人,是邀月怜星的走狗,却欲杀之而后快,自小跟在江枫身边的江别鹤能由此恶毒的心灵也是天生的也是天生的否则如何能在江南侠士中怀揣鬼胎,好在“斜不胜正”。
书中显山露水的恶人着实不少,仅“大恶人”就有十个,其行径之恶劣令人发指,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当“十大恶人”一一死于非命时,李大嘴也道出了恶人们的心声,“难道你以为我这乃吃人肉吗?”有人令人喜欢,有人令人讨厌,我既不令人喜欢也不令人讨厌,只能令人害怕。”他也曾有且,却因种种原因沦落恶人谷中。
唉!恶人也有真伪。
古龙的书中每一句都是哲理,就看读者如何理解,《绝代双骄》中每个情节都给人各种各样的思考,令人深思,而书中的大内容是关于善恶的,于是我便有了这样的感慨,善中有恶,恶中有善。
善,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总使人有一种亲近的欲望,然而它一旦成为恶的外衣,那又是一件多么恐怖的情形,可这个世界的确便是有着善善恶恶交错而成。因此善恶难辨,人群里善恶难辨,一个认得善恶也难辨,有时候即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使善是恶。
莫怪你周围恶太多,其实善何尝不是无所不在;
莫怪你心中的恶是为他人所“赐”,何不怪自己怎会有容纳恶藏身的空间;
莫怪恶事做绝是坏人的专长,也许你身边的所谓好人就是这“披着羊皮的狼”,这便是恶人永远打不倒的原因。
善恶不过是相对而言的,有了恶善人才能行善,有了善才显出恶人之恶,这样社会的车轮才能辘辘前行,善恶就是车轮的一根发条。
恶,越强,使善越纯洁,反过来对恶以严惩也不会使其弃恶从善,因此感化才是唯一方式。
既然恶永远打不到,人类的目标便有了,那就是纯洁自己的心灵,是恶尽量减少,但纯金也有渣滓,人们也就无须为仍有恶存在而头疼。
史上本没有善恶的,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出现,如果世上没了恶,那么应称什么为善呢?
其实人性也是如此,没有人性的恶,又哪来人性的美好?
6.求一篇人性假设的论文
人性是指人区别于动物,人所特有的,是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所获得全部属性的综合,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所具有的全部规定性(周文霞,1999),或者说是一切人普遍具有的各种属性的总和(周敦耀,2000)。
在人类思想史上人性一直是哲学家、管理学家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自古就有“性善论”、“性恶论”之争,古希腊哲学家也对人性进行广泛讨论,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人类对人性研究不断完善和丰富。
著名管理心理学家雪恩(E·H·Schein)于1965年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四种人性假设理论。 一、人性假设理论 管理人员的人性观,实际是指他们对人为什么要工作,以及应该如何去激励和管理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管理人员的人性观是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 man)又称实利人或“唯利人”。
经济人假设源于亚当.斯密的享乐主义思想,再经19世纪合理主义的影响而形成。此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D. M. McGregor)在他所著的《企业的人性面》一书中,提出了两种对立的管理理论,其中,X理论就是对“经济人”假设的概括。其基本观点如下: (1)多数人十分懒惰,他们总想方设法逃避工作。
(2)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不愿负任何责任,而甘心情愿受别人指导。 (3)多数人的个人目标都是与组织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方法,才能迫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多数人干工作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要,只有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工作。 (5)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多数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设想的人;另一类是能够自己鼓励自己,能够克制感情冲动的人,这些人应担当管理的责任。
基于这种假设所引出的管理方式是,组织应以经济报酬来使人们服从和作出绩效;并应以权力与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及引导员工,其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效率,完成任务。其管理特征是订立各种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各种法规和管制。
为了提高士气则用金钱刺激,同时对消极怠工者严厉惩罚,即采取“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著名的泰勒制就是“经济人”假设---X 理论的具体体现。
泰勒以“时间--动作”分析为出发点,只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视工人的情感,主张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严格分开,反对工人参与管理。我国至今仍有不少企业沿用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加工贸易型的三资企业。
(二)“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 (Social man)又译“社交人”。这种理论是管理学家埃尔顿.梅奥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中提出的,后不断完善,梅奥于1927-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进行了著名“霍桑试验”,主要包括“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霍桑实验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否定了传统管理,因而否定了“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社会人,人们的社会性需要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职工的士气、群体心理等对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因而在管理上要实行“参与管理”,要重视满足职工的社会性需要,关心职工,协调好人际关系,实行集体奖励制度等。 (三)“自动人”假设 “自动人”假设(Self-actualising man)即“自我实现人”假设,这一概念是最早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尔后,麦格戈提出了以“自动人”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的管理理论,给予“X理论”相反的“Y理论”,他明确否定“X理论”,而肯定“Y理论”。 “自动人”假设认为,人是自主的,勤奋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只要能满足这一需要,个体积极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
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人的潜能得以表现和发展,人才会有最大的满足。因此,管理上应创设良好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以促进职工的自我实现,即潜能的发挥,强调通过工作本身的因素,即运用内在激励因素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四)“复杂人”假设 “复杂人”假设(Complex man)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雪恩、摩尔斯(J·J·Morse)和洛斯奇(J·W·Lorsch)等。
该理论认为,无论是“经纪人”、“社会人”,或者“自动人”假设,虽然各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适合于一切人。因为,一个现实的人,其心理与行为是很复杂的,人是有个体差异的。
人不但有各种不同的需要和潜能,而且就个人而言,其需要与潜能,也随年龄的增长、知识能力的提高、角色与人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能把人视为某种单纯的人,实际上存在的是一种具体的“复杂人”。
依据这一理论,便提出了管理上的“超Y理论”,即权变理论。它认为,不存在一种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模式,应该依据组织的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人性假设理论对当今管理工作的启示 综上所述,X理论强调管制,在机构上突出监工,在制度上强调重赏重罚,主张集权和控制。Y理论强调协调,重视教育和培训,制度上突出参与,提倡给人创造机会。
超Y理论主张二者结合,通达权变,因地制宜,。
7.我想要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是论<企业人性化管理>
现代企业人性化管理初探【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化管理正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
许多国际著名企业在人性化管理实践中取得成功,人性化管理的理念也为许多企业所接受。但关于人性化管理的系统研究还相当不够。
本文即在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理论上的阐释,进而对如何有效推行人性化管理进行了策略性的分析,旨在为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概述了人性化管理的发展状况,提出本文的主题。 第二部分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性”。
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和创新对企业至关重要,为了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适应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企业需要实施人性化管理。
第二是实践的选择。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管理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为了使管理保持最高效率,最终做出的必然选择。
最后,人性化管理思想是人本主义思潮兴起在管理学中的表现。 第三部分是“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特点”,是对人性化管理的理论分析。
共分为三小节。第一节是“人性辨析”。
“人性”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对人性的理解直接影响管理行为。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指导,关注现实人性,从心理学、管理学、群体分布等方面综合起来对人性进行了界定:人性在微观心理层面上表现为人的有层次的各种基本需要;人性在现实中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复合体,既包含人性的优点,也包含人性的弱点;在群体中,人性呈一种正态分布,人性的积极合理性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是“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内涵”。本文认为,企业的人性化管理,就是企业为了更有效的实现预期的目标,实现企业与人的协调发展与共同成长,而从人的需要出发,所建立的一种符合人性的特点、有利于人性的最优发展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是“人性化管理的特点”。人性化管理具有教育化、情感化、民主化、自主化、规范化等特点,一方面使员工获得最大可能的个人幸福,一方面使企业发展获得最强劲的动力,从而实现员工个人与企业的协调发展与共同成长。
第四部分是“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论述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的一些现实策略,共分为四小节。第一节是“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
人性化激励机制从人的基本需要出发,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方面包括工资、奖金、补贴、保险、各种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精神方面包括安全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等。
第二节是“营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第一,在企业内进行充分交流与沟通;第二, 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彼此信赖的气氛,不能整天互相猜疑。
第三,调动员工的激情,力争让 他们在工作中体验到自己价值的实现,从而发自内心的喜爱自己的工作。第三节是“培养 员工的创新能力”。
首先,通过创新过程中的人员管理鼓励创新;其次,培育良好的创新 环境,使员工的创造性能自由发挥。第四节是“给员工良好的培训”。
企业首先要认识到 培训的重要性,从战略上重视培训;还要掌握有效的培训方法,切实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 和适应变化能力。 最后是结语,总结全文:在人性化管理中,人既是工具,也是目的。
【关键词】: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人性 人性化管理 管理策略 【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言一、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必然性(一) 知识经济时代的时代要求(二) 管理实践发展的客观选择(三) 人本主义思潮在管理上的体现二、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及特点(一) “人性”辨析1 人性:众说纷纭的概念2 人性:心理学上的把握3 人性:管理学假设4 人性:群体分布5 人性:我们的认识(二) 人性化管理的内涵1 目标2 机制3 途径4 出发点5 实施原则(三) 人性化管理的特点1 管理教育化2 管理情感化3 管理民主化4 管理自主化5 管理规范化三、人性化管理的实施策略(一) 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1 给员工以物质上的满足2 给员工以精神激励(二) 营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1 充分的交流沟通2 彼此信任的气氛3 激情的调动(三) 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1 创新过程中人员管理2 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四) 给员工良好的培训1 认培训的重要性2 掌握有效的培训方法结语注释参考书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本科毕业论文谈人性(求关于人性的论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