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求自写关于《国际会计》论文 2000字
一、“逼上梁山” 1992年我来到广东省江门五邑大学任教,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
凭着教师的基本的职业道德,我心里想一定要为五邑大学干些实实在在的事。当时五邑大学正准备新开设会计本科专业,我想这也许是我的一个发展机会。
按照当时的情况,我国的会计制度正在改革之中,会计制度随时都在变动,会计处理方法几乎一年一个样。这使我们的会计教学内容极不稳定。
1992年和1993年,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维齐利亚夫人多次来我校讲学,初步介绍了西方国家的会计实务,使我们对西方国家的会计有了一个粗略的了解,也感觉到中国会计和西方国家的会计还有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考虑到我校地处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外资企业较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系当时的领导就决定把新开设的会计专业定位为国际会计本科专业。目标是:前两年学中国会计内容,后两年请国外的专家来用英语讲授国际会计的内容,这样,学生即可以学习中国目前会计的处理方法和理论,又可以推动中国会计改革,并学习和掌握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理论,同时用英语教学还可以使学生尽早在专业上进行国际交流。
1993年我们以全校入学平均分最高的档次开始招收了第一批国际会计专业本科生,并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1994年,第一批国际会计专业本科生进入了第二年的学习,眼看就要进入第三年了,而学校聘请国外专家来用英语讲授国际会计的计划始终没有得到落实。
为了保证我校的第一批国际会计专业本科生能按计划用英语上国际会计课程,学校和新加坡华侨卢鹤龄联系,经过当时的系领导的挑选,并决定派我去新加坡进修国际会计,准备回来用英语上课。可是刚等我的签证下来,学校就传出了一种风言风语说我回来不能用英语上课。
这种风言风语有多大的危害性,我无法确定,但当时的学校领导未按原来和卢先生签订协议执行,而要我自己支付国际旅差费。1994年底,我自费来到新加坡,卢先生按原来的协议为我支付了学费,我白天在卢先生的公司上班、见习,晚上去新加坡会计学院上课。
在学习和见习过程中,我才惊讶地发现中国会计和国际会计相差甚远。中国会计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会计来说,只是一个初级水平。
如果要把这种初级水平列为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很难使学生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然而,西方国家的会计制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相对来说比较完善,会计教学内容也比较稳定。
因此,我花了大量的精力把中国会计和国际会计不同的地方整理出来,准备作为我以后上课的内容。1995年下学期,我从新加坡回来,接任了当时用英语讲授《西方财务会计》(英)的教学任务。
接受该任务后,我私下请了一些外教汤姆先生和托马斯先生作我的英语顾问,常请他们到我的课堂上去听我的课,纠正我的发音。而且,我把会计专业英语中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习惯用法整理了出来。
经过这样艰苦的努力和探索,按原计划本应由国外专家用英语讲授的课程《西方财务会计》(英),就有我这个“假洋鬼子”充当了教学主角。 二、为立足而努力 五邑大学出现了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缓解了原计划和实际情况不符的紧张局势,但却打破了学校一种无形的平衡,挑战了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
为了坚持用英语讲授国际会计,我便迎来了五次大的较量:首先就是选用教材的问题。我在新加坡早就为五邑大学用英语开设《西方财务会计(英)》准备了教材,可我把它带回来后,当时的会计学科组长不同意我带回来的教材,而要求我用中山大学留给我们的在八十年代出版的英文原版教材。
其理由是:要和其他学校配套。而我找了当时的系主任,阐明了我的理由:1、我在新加坡所学,当然要回来求所用。
2、我在新加坡整理出来的教材是按最新《国际会计准则》整理出来的,为什么为了配套却要用早已过期了的教材。主任见我说的在理,才同意了我使用我整理出来的英文教材。
我虽然赢了这第一次较量,但从此以后却结了怨,找岔子、找麻烦、诽谤、攻击总是连绵不断。先不说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的是非曲直,也不说一个中国人用英语讲课背后要流多少汗。
善良的人也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中国人,用英语讲课,发音标准吗?学生能听懂吗?这就算是第二次较量。说发音标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有英国英语、美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南非英语、印度英语、菲律宾英语、马来西亚英语、香港英语等,这些英语国家的英语和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英语也许都声称自己的英语是标准英语,但都没有被别人承认。
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标准英语。用“标准英语”这个提法只有两个时候,一是某些外国人强调自己国家英语的时候,二是某些中国人学了一点英语皮毛,用来标榜自己的时候。
其实,在新加坡的时候,我也担心过这个问题,卢先生就告诫我:英语是否标准就看是否能交流,只要能交流就是标准英语。后来许多外教也是这样鼓励我的。
有了他们的鼓励,我才能够有足够的胆量站在讲坛上用英语给学生讲课。
2.跪求一篇国际会计论文
电子商务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 影响; 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无论是作为一种交易方式还是传播媒介,都在广度与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国际贸易领域,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操作方式,更以其特有的优势为众多国家所接受和使用,并引起了国际贸易领域的重大变革。 一、电子商务概述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电子商务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营销、销售和流通等商务活动,它不仅指基于因特网上的交易,而且指所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降低成本、增加价值和创造商机的商务活动,包括通过网络实现从原材料查询、采购、产品展示、订购到出品、储运以及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的贸易活动。 基于因特网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的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电子商务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已成为推动新世纪世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方式改变;(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营销模式改变;(3)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方式改变;(4)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监管方式发生变化(5)电子商务对我国现行税收产生影响。 二、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技术的落后体现在硬件上,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落后。
网络维护技术的落后同时导致网络稳定性比较差、上网速度慢、通讯中断时有发生等,给电子商务的实现造成困难。同时,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和物流技术的欠缺,国内的电子商务运营商在自有的物流配送网络的建设上还蜚声常落后。
目前,只有邮政和铁通的配送体系比较完善,其他大多没有自己完备的配送体系,无法保证配送网的覆盖率,从面就无法保证交货的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信誉。(二)法律和法规的严重滞后《电子签名法》与传统法律冲突,该法是我国将信息领域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一步。
随后公司法、票据法、证券法、拍卖法也颁布了新的版本,但这些法律和电子签名法存在不相衔接的地方,在具体实施中甚至出现冲突。电子签名法的顺利实施的确还需要一个过程,还有待于大量配套规章和司法解释的补充完善。
同时,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还应加大保护力度。 域名权和超链接侵权问题也是当今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我国并没有具体的立法来规制域名权,发生纠纷往往采用《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来调解,或者使用商标法或者反不正当竞争法来规制,没有一定的法律强制执行的效力。(三)国际交流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各国习惯、生活方式、风俗及法律等方面不一样,造成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冲突。
例如,中国人忌讳4这个数字,美国人下班及假日后绝不谈论工作等等。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了解一些可能在电子商务中形成不利因素的知识。
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际上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先进经验和通行做法,促进我国信息化和电子商务事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平等、互利、务求实效”原则基础上,不断加大国际交流合作力度,已经与美国、英国、韩国、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信息化与电子商务合作机制,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东盟10+3、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等国际与地区组织工作中的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相关活动。
三、我国发展国际电子商务的对策(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在一国的应用与发展有赖于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基础。目前,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的80%发生在美国,美国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是以其资金、技术的高投入和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础的。
目前,美国已基本形成一个由地下光缆、海底光缆和通信卫星组成的海陆空立体化高速通讯网络。电子商务在欧洲的推行与发展也与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
企业是推行电子商务的重要主体,企业的积极参与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必要保证。但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在企业经营机制及领导、员工思想观念上,还没有真正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没有良好的效益和追求发展的内在动因做基础,必然造成企业信息化意识淡薄,缺乏发展电子商务的积极性。统计资料表明,在1~5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的企业初步实现信息化或运用信息手段比较好;大约有70%的企业拥有一定的信息手段或正着手向实现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努力;而20%的企业只有少量计算机,并且仅用于财务和文字处理工作,中小型企业信息化程度则更低。
(二)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政策、税收等建设,加大投入,为外贸电子商务竞争力提升提供支持。
2。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合作,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
3。融入全球网上支付体。
3.(德文中文)国际会计毕业论文范例及如何准备论文答辩
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尤其是新的《会计法》的出台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抓住机遇,适应新形势要求,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加速我国会计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会计;机遇;建议 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会计改革必须与经济改革同步进行,实行会计模式的重大转变,以促进工作的全面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一、现代会计的内涵及特点会计是以凭证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量度,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反映、控制在生产过程的资金运动,旨在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和价值管理活动。会计既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进行价值管理的经济管理活动。
它必须遵循真实性、一致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原则:1.真实性。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要进行核算,取得和填制凭证,经审核后,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按经济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在帐薄上进行登记和反映,以保证提供真实的正确的会计信息。
2.统一性。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主要是进行价值管理,管理其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
以实物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基础,有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尺度,把各种性质相同或不同的经济业务加以综合,对社会再生产过程进行“观念总结”。3.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会计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按照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4.系统性。
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汇总,然后进行系统地加工处理,以便提供各种有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方面的信息。5.全面性。
它是指会计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全面反映其来龙去脉,加以记录,同时,所属会计应当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全部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近年来,会计工作发展变化很迅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为:1.内涵的变化。
由于会计的地位、作用增强和对会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而使会计的具体任务和工作重点发生了三个明显的转变,即由原来主要对外编送报表、报告财务状况转向对内加强管理;由原来主要是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同时进行;由原来的主要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转向综合提供并运用信息,干预生产、推动经营和参与决策。2.会计方法发展。
在成本核算中出现一些新的核算方法,如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弹性预算等。同时为了满足分析、预测、决策等方面的需要,会计方法中还增加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运筹学等数学工具和分析方法,进行预测决策工作。
3.会计工作组织变化。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按管理职能建立起全面综合管理体制,主要围绕投资、利润、成本三项目标建立起的各级责任中心来组建会计工作,以实现其全面经济核算的功能。
4.现代新技术的运用。由于会计任务、方法、工作组织发生了变化,对会计数据处理工作量成倍增加;其次,在数据提供的及时性、数据运算的精确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程序也更加复杂化。
因此,电子计算机一问世,就很快被应用于会计数据处理工作中,出现了会计电算化,并在进一步完善。二、我国会计工作的现状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我国一直重视会计工作,自1985年制定会计法以来,对我国会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我国会计现代化进程。中国会计现代化从本质上讲是会计的国际化与国家化结合的问题。
会计的国际化,要求中国应当走向世界,与国际惯例接轨,融于统一的国际会计体系中去;会计的国家化要求中国会计立足于自身的社会经济环境,体现中国特色,继承和发扬中国会计的优秀成果。实现中国现代化,首先要会计现代化。
会计观念是受其所在的客观环境制约的,并受管理的对象及要素、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会计观念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观念体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传统会计观念只有受到时代的、客观条件的冲击而逐渐形成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新的观念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要实现中国会计现代化,要求会计理论现代化。
会计理论现代化其主要功能在于预测和解释,通过对经验事实的观察、积累和分析,准确科学地描述对象的现实状态,从而科学、合符逻辑地预测未来。第三,中国会计的现代化要求会计研究角度的现代化。
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的参照系统,由过去纵向比较转变为纵向与横向比较,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以及国内与国外的比较,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会计工作,并与国际会计制度接轨,为实现三个面向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要求。1999年10月31日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要求在会计工作中准确地反。
4.国际会计论文的题目,要新颖
会计国际化策略及经济后果研究
摘要 2-3
Abstract 3
第1章 引言 6-9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6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7-8
1.5 研究成果与创新 8-9
第2章 会计国际化概述 9-17
2.1 会计国际化的概念 9
2.2 会计国际化的实质 9-11
2.3 会计国际化的推动力 11-13
2.4 会计的国家化 13-17
2.4.1 会计国际化中面临的障碍 14-15
2.4.2 会计国家化及其具体表现 15-16
2.4.3 会计国家化将长期存在 16-17
第3章 会计标准的比较研究 17-37
3.1 中国会计标准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17-28
3.1.1 中国的会计标准体系 17-19
3.1.2 国际会计准则 19-20
3.1.3 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 20-26
3.1.4 会计标准差异分析 26-28
3.2 会计差异产生的环境因素分析 28-37
第4章 我国的会计国际化策略 37-46
4.1 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 37-39
4.1.1 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37-38
4.1.2 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38-39
4.1.3 会计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9
4.2 会计标准的国际趋同策略 39-43
4.2.1 中国会计国际化参照体系 40-42
4.2.2 国际趋同策略
这个是大纲部分,详情与我索取
5.急需“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探讨”毕业论文
接上面 济地位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标 准差异较大。
由于中国会计准则不被国际认可, 往往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严重受损。尤其近几 年,我国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 规模日益扩大,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但 由于所使用的会计标准未与国际接轨,在国际资 本市场中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总之,会计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促进国际贸 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交流方面的作用日益突 出,因此,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步伐不仅 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三、我国会计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1.我国会计准则存在不足 会计国际化的基础和前提是会计准则国际 化。
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 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 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与具体准 则之分。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 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 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 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 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 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 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2.经济和法律环境的不同导致我国会计准则 难以与国际接轨 会计准则的制定依赖于一定的经济环境,我 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企 业间的交易行为十分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公 允值难以形成。因此,我国现行会计规范侧重于 规范利润表,而国际会计准则关注资产。
我国当 前上市公司监管强调利润指标倾向,使我国会计 准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方面难以实 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此外,会计准则必须服从法律并以法律为依据。
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一些国际惯例的形 成主要是以英美法系为指导,而我国的法律体系 类似于大陆法系,与国际会计准则赖以存在的法 律环境存在差别。 3.会计信息的目标不同 国有控股企业中国家是企业最大的股东,社 会公众投资者是离散小股东。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认为,会计信息首先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 理的要求;而国际会计准则认为,会计信息主要 是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服务的。 4.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 职业判断能力,加上近几年会计准则、制度变化较 快,会计人员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和掌握这些新知 识,致使会计准则在执行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对策建议 1.借鉴国际惯例,加快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 建立 中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只有10多年的 历史,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基本会 计准则中有些规定已不适应环境的发展,需要进 一步修改;会计领域新出现的一些业务还没有明 确的具体准则来指导,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如金 融、农业、房地产等。我国必须加快具体会计准则 的制定步伐,修订原有不适应环境发展的会计准 则,以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适应世界经 济一体化要求。
2.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客观、公允的会计信息 建立与发展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采用 正确的会计方法,客观真实地向信息使用者提供 各类经济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信息使用 者根据会计信息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各 经济主体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使用 者。
在制定会计准则时,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 的要求,但不能为了满足某些企业的需要而给予 他们特殊的待遇,牺牲其他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 利益。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 人员培养上,既要重视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 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 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同时 又要加强现职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会计人员 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和观念,尽快向国际标准靠拢。
4.正确处理会计国际化与中国国情的关系 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 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使得我们既不 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而应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的同时体现出自己的特色。中国会计的环境 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是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法制 化程度、市场发育、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都还 不高。
因此,我们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 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不能一味地强调 国际化,而过分强调本国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又 会阻碍国际化,我们必须认真处理好两者之间的 关系。 会计国际化过程归根结底是各国利益之争。
所以,我们应立足于国情,除了那些与我国法律 法规存在冲突或明显不符合我国实际的情况外,[参考文献] [1]冯淑萍.关于我国当前环境下的会计国际化问题[J]. 会计研究,2003(2):2. [2]闫春艳.试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协调[J].财会研 究,2006(12):56. [3]张珏虹,王爱民.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化现状及对策[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6(3):127. 我们都应努力使我国会计标准与相关国际会计准 则或国际惯例协调一致,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 制定,争取更多的国家利益。
6.关于会计国际化问题的探讨的论文
试论我国会计国际化摘要:当经济活动超越了国界之后,会计活动也必然会随之超越国界。
跨国公司的崛起、地区性经济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国际投资,融资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日益活跃,推动着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我国的会计改革与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发生的,中国会计国际化要体现改革促进发展、发展需要改革、改革与发展并行的原则。 近十年来,我国在制定和完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方面的改革进程不断加快,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在许多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一致或协调,赢得了国际会计界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会计;会计国际化;国际化进程 会计国际化是指通过比较协调和处理各国之间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方法的差异,寻求国际经济业务双方都能使用和接受的会计模式,其存在的条件必然是经济国际化。 经济越发展,会计国际化越重要,我国的会计国际化还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一、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 1。1986年,颁布了《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在许多方面吸收了国际会计的通行做法,为吸引外资、扩大开放奠定了基础。
2。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 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39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审计准则》(48项),2007年,对《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修订并实施。
3。 1993年,颁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1998年又进行了修订,形成《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1998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5。2000年,颁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
6。2001年,颁布《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
7。2002年,制定颁布《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同时,开始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和《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从以上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看,我国的会计国际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基本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逐步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2)在会计国际化进程中,正确处理了中国特色与会计国际化的关系,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借鉴、吸收和创新,制定出了较高质量的会计标准。 (3)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紧跟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与国际会计相协调的企业会计标准体系正逐步形成。
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与跨国公司的发展互为作用,从而为会计国际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跨国公司的发展与会计的国际协调。
20世纪60年代,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得到了迅速发展。当代跨国公司的最基本特征是在国外拥有对企业资产的控制权和企业经营的决策权。
会计国际协调的初衷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告,这是东道国乃至居住国政府对跨国公司实施监管的必然要求,也是跨国公司内部提高经济和财务决策、管理成本与效率、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工作水平的需要。因此,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会计的国际协调。
2、资本市场国际化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的相关努力。 近年来,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使得证券监管面临更多的问题,特别是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
3、国际会计准则的认可程度。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得到了来自国际资本市场的强有力的支持,从而获得日益广泛的认可。
会计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增强本国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的公司降低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筹资成本和提高筹资效率的重要考虑,也成为各国之间加强会计的理解、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方面。 二、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会计准则国际化。
目前,世界各主要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由于会计准则的差异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这些差距首先表现在会计准则的数量上。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已制定了41项具体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已经比较完备。
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已制定了一百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十几项具体会计准则。
相比之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其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
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效果。但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够发达,上市公司的面比较窄,以致会计准则的实施受到了限制。
客观地讲,我国在会计准则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自1992年以来,已陆续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及十多项具体会计准则,所规定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确认、计量标准,与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核心准则所规定的已基本相同。 如国际会计准则要求期末存货按照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也要求企业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我国还将根据经济发展。
7.会计毕业论文提纲(试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
【摘要】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内涵就是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包括中国会计准则(含会计制度)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方面。
我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较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我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水平却是相当低的。在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应大力加强会计准则、制度的落实工作,使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会计实务国际化齐头并进。
【关键词】会计准则 会计实务 国际化会计国际化是当今世界会计的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20年,我国会计已初步纳入了国际会计体系之中。
加入WTO,将为我国会计的第二次国际化大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加速会计改革,促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是我国会计界的主要任务。
一、中国会计国际化的含义经过近年来的研讨,目前多数人认为,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可以表述为:以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为促动力,通过学习、借鉴,使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惯例逐步协调。但此处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国际化的中国会计是指哪些方面?二是国际会计惯例是什么?三是何谓协调?1 中国会计国际化包括哪些方面。
许多人将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理解为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这虽然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但却是不全面的。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目的主要是增进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可解性。
制定一套符合国际会计惯例的会计准则无疑为实现该目的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否一定能实现该目的还要看会计实务的状况。会计实务来源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似乎代表着会计实务的国际化。
但实际上,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与会计实务的国际化并非完全相同,因为会计实务可能会偏离会计准则。弗雷德里克、乔伊等(1999)将这种偏离解释为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很多国家对不遵守官方会计公告的处罚很微弱或无效;第二,公司可能会自愿地报告比所要求的更多的信息;第三,一些国家允许公司脱离会计准则,如果这样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话。
从以上几方面看,一国会计实务的水平可能高于会计准则的要求,也可能低于准则要求。一国会计实务的国际化才是该国会计真正的国际化,而会计准则国际化只是为会计实务国际化提供一套基本标准。
我们认为,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应该包括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会计实务的国际化两个方面(广义的国际化还应包括会计职业的国际化以及审计标准的国际化等)。2 什么是国际会计惯例问题。
世界各国的会计惯例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国家色彩,某一国的会计惯例或各国会计惯例的综合都不能称为国际会计惯例。因此,我们赞同大多数研究者的观点,即把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或规则看作是国际会计惯例,并且倾向于以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为主,因为国际会计准则和英、美会计惯例将是国际会计惯例的主流。
首先,国际会计准则毕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套成文的、可资借鉴的惯例,且已被大多数国家和众多国际组织所认可。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其国内准则,有些国家甚至直接将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国内准则。
其次,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输出资本、技术、管理、文化的同时,也输出了会计思想和惯例。再次,即使一些发达国家,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美、英会计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影响,如英国的“真实与公允”观念已使欧盟成员国的会计发生了某些变化,法国证券管理委员会(COB)“试图使法国接受世界级的会计和报告准则———至少对较大的公开上市的法国公司而言”。
(弗雷德里克,乔伊,1999)最后,美国和英国会计被认为是“公允反映”会计,与“遵循法规”的会计相比,质量更高。3 什么是协调。
协调既可以理解成一种存在状态,又可以理解成一个过程。会计协调作为一种存在状态,表示各国会计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或联系。
协调一致包括各国会计计量方法、披露实务及会计准则的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不发生冲突,即统一性和逻辑上的不冲突是会计协调的两种状态。会计国际化所要达到的就是这两种状态。
会计协调化作为一个过程,是指对会计实务、会计准则设定限度以消除各国会计间存在的差异或减少逻辑冲突的活动过程。会计协调化过程的目标或结果,就是为了使各国会计实现协调的状态。
二、中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非常迅速。以下从两个方面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程度作一概要分析。
1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首先,会计规范的形式问题。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会计规范采用“准则”的形式,但也有的国家采用“制度”或“法律”的形式。会计规范采用何种形式并不是判断会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关键是看规范的具体内容是否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
因此,我国目前采用的准则加制度的形式并不存在是否符合国际化要求的问题,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准则与制度的关系。同样,也不能把是否在将来取消会计制度看成是否国际化的标志。
其次,会计准则的制定主体。目前世界上存在三种模式:由民间机构制定,由政府制定,由政府和民间机构联合制定。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模式主要取决于该国的法律制度、。
8.会计专业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比较容易写呢
我是做外贸的,对外贸会计稍微了解一点。
我觉得有几个想法你可以写: 外贸会计与国内会计实务操作的区别。(这个命题,需要你在公司实习过,并且同时操作过国内会计和国外抄会计)可以专门写国际会计,做一个理论性总结,总结里主要写一些自己的想法。
国际会计之退税 我觉得报税是会计的一部分,而国际会计需要退税,这是国内会计所不涉及的,国外退税办理外贸公司和工贸一体的又有所不同,这也可以作为一个命题来写。当然,写这个命题也需要你有实际操作经验才好。
我觉得不管你写什么命题,都是建立在你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认识的基础上的。理论,加自己的认识,能构成一篇zhidao很好的论文。
9.求论文一篇,题目是: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分析比较
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郭永清,2004)。
国际会计准则一定会成为今后全球共同遵循的一种会计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存在,这一天的到来还有一段时期,也就是常勋教授(2003)所说的实现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化,毕竟需要一个(也许为期还不很短的)过程。 一、国际会计准则是一种未来全球公认的会计模式 (一)各国最终将普遍接受国际会计准则——来自经济人假设和资源稀缺性假设的分析 “经济人”假设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按照这种假设,人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人,而“这种私利就其狭义而言是由预测或预期的纯财富状况来衡量的”(布坎南1983)。通俗地说就是人们的基本行为方式是在既定的约束与限制下追求自身的福利,当面对能够带来不同福利效果的种种方案的选择时,人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较多好处的方案,而不是相反。
其实,国家也是通过深思熟虑的权衡和计算来追求最大利益的组织,如果有可能,每个国家都将愿意把世界上的所有资源都聚集到本国之中。但按照资源稀缺性假设,相对于经济人“多多益善”的需要来说其资源的数量较少。
于是,资源的配置存在竞争性;只有那些最有获益潜力,从而可以付出较大代价的经济活动才能够获得资源。这样,寻求更多使用资源的经济人遇上了资源稀缺的限制,就发生了资源如何分配和依靠什么样的机制实现分配的问题。
可以说,国际会计就是一种通过文明的方式来协调和分配世界经济资源的最佳工具之一。 (二)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将有一段漫长的过程——来自各国现实差异的分析 1.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是制约和引发各国会计制度变迁的一个重要因素。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哈德。穆勒教授(G.G.Muller)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将会计模式分为宏观经济导向模式、微观经济导向模式、独立职业模式、统一会计模式。
后来,美国的另一学者雷蒙。芙伯(Z.Rebmsana Huber)又提出了资本市场发育模式,他认为会计和报告除侧重于提供可满足资本市场的现有及可能的公众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所需信息,还要满足政府与金融机构的管理职能需要。
2.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决定各国采用不同会计模式的一个主要因素。美国的著名学者吉尔特。
霍夫斯蒂德(Geert.Hofstede)从个人导向和群体导向、权力疏密程度、不确定性、阳刚或柔顺时尚四个方面来分析社会文化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现在,许多国家都把这些属性的思想应用到了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制定中。
3.不同的法律体系将影响和制约各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发展。美国会计学者莫斯特和萨特(S.Salher)指出既定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如成文法体系或不成文法体系),对经营活动的法律规范形式或手段也不同,从而将影响各国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发展。
(三)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将是未来的趋势——来自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的个人行为。它是社会博弈的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于限制人们相互交往的行为的框架。
制度变迁是制度创立、变更及随着时间变化而被打破的方式。”制度变迁是一个由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双方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的过程。
①各个国家的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发生变迁,就是因为会计准则这个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超出了预期成本,制度变迁才有可能发生。②各种因素变化而产生的潜在利润由于各种原因在现存制度安排中难以实现,产生了对制度变迁的需求。
③制度变迁是一个受文化、历史、信仰体系等因素影响的过程,有路径依赖特性。各国的会计准则一旦走上某一路径,就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沿着既定方向不断强化自己。
除非有很强的外力作用,否则很难改变原来的路径。④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典型的制度变迁是渐进的而非间断性的。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际会计准则这种制度变迁是在实行新的会计准则产生的外部利润和原来的会计准则路径依赖下,双方相互博弈,先由民间诱致性变迁需求,然后由政府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由于这些特性,决定了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不会是一个短期的一蹴而就的过程,一定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
(四)五大洲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的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我从世界的五大洲中各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个案分析,以期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一些支撑我观点(即会计准则全球化)的材料。 1.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美洲的代表 多年来,美国当局认为美国的会计标准是世界上最好的。
然而,安然事件等一系列财务欺诈的集中爆发极大地打击了美国当局对会计准则规则导向的自信。2002年7月30日布什总统签署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会计、审计业务进行全面调整。
同年10月底,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美国以原则为导向制定会计准则方法的建议》,开始了逐步向原则导向调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国际会计的毕业论文(请求自写关于《国际会计》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