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嘉忆的个人经历
刘嘉忆本名刘路,“刘嘉忆”是刘路向国外杂志投稿时用的名字。1989年生,祖籍大连,身高1.75米,体重55公斤。父亲在国有企业后勤部门工作,母亲是一家企业的工程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对理工科尤其是数学的热爱。自认为“父母并没有给予他数学方面的遗传基因和教育,自己上小学时也没有对数学表现出特别的爱好。”“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
2008年,刘路考入了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据媒体描述,在学校里,他每天进出入图书馆,每日在寝室阅读从图书馆借的全英文数学书籍,一直读到深夜。
大二,刘路开始研究数理逻辑。
2010年,中南大学宣布刘路证明了英国数理逻辑学者西塔潘(英语:David Seetapun)提出的西塔潘猜想。其论文名为"RT_2^2 does not imply WKL_0",发表在《符号逻辑杂志》(Journal of Symbolic Logic)2012年第二期609-602页。
2012年,中南大学颁发给刘路100万元的奖励,其中50万元用于改善科研条件,50万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
2012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如果要说我与同龄人有什么不同之处的话,那就是我对数学的特别关注。”刘嘉忆说,“上初中时,一些同学还在为数学教科书上的习题抓耳挠腮时,我就开始自学数论了。”
数论就是指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理论。刘嘉忆说,当时,对其他同学来说,看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同余理论、连分数理论像是在看“天书”,而他却学得津津有味。
2008年,刘嘉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南大学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按说,有了扎实的数学基础,刘嘉忆应该在同学面前崭露头角,但每次数学考试,他的成绩并不拔尖。
刘嘉忆的同学高涛说,在课堂上,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每到课余时间,他就会去图书馆,一回来,准会带上一大堆全英文数学书籍,常常捧着看到深夜。同学问他题目,发现他的思路与他人不一样,还会用更简单的方法来计算或解释。
大二时,刘嘉忆开始学习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数学基础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相对其他数学课程,他对此表现出特别的偏爱。他的任课老师也看出了他的不一般,给予他许多指导和鼓励。何伟教授在组合学课程中提及拉姆齐二染色定理——这正是刘嘉忆几个月来冥想苦思的问题。从此,他更坚定了攻克这个难题的信心。
“其实,我在思考这个命题时好像灵光一现,论证倒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刘嘉忆说,“如果一定要总结点什么,可能与我平时的积累有关吧。” 刘嘉忆说,前不久他投给《美国数学会汇刊》的论文获得威士康星大学、伯克利大学等几位教授很高的评价,有望公开发表。
目前,刘嘉忆正准备学习模型论。“这是数理逻辑的主要分支之一,研究形式语言与其模型之间的关系,将来研究要再上台阶,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他说。
2.百年程氏养生经 程凯博士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老师--程凯简介
程凯,男,32岁,博士,副教授。现任中国针灸学会腧穴分会秘书长,北京针灸学会针灸临床研究分会理事。其在硕博连读学习期间一直跟随著名针灸专家耿恩广教授,从事腧穴主治特异性研究,对十四经穴的主治普遍性规律和主治特异性规律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博士论文《小肠经腧穴对庆大霉素中毒性耳聋的特异性研究》曾获2000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论文奖。200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并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科研管理工作。工作期间,并不停留于单纯的科管事务性工作,而是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活跃、勤奋好学的特点,参与到多项科研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当中,使我院科研中标课题和到位经费均有明显增长:
(1)2001年执笔撰写了《腧穴主治标准化临床研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后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为2002年重大科研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
(2)2001-2002年间,执笔撰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针灸穴典专项研究经费预算》、《经穴主治临床研究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和《经穴主治临床研究招标指南》,促进了《穴典》项目的开展;
(3)2001年,执笔撰写了《针灸学科规划书》,结合本单位特点对针灸学科中科研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最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学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作出了贡献;
(3)2002年,执笔撰写了《不同针灸方法对经穴主治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研究》项目建议书,后被列为2003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招标范围;
(4)2002-2003年,参与我院教育部大修大购项目申报工作,执笔撰写了“针灸科研实验室改扩建计划”、“针法灸法教研中心”等部分内容,并成功获得项目资助;
(5)2003年,作为主要执笔者撰写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逸夫中医研究大楼可行性报告》,并成功获得资助;
目前,其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科研项目1项、校级课题6项。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获各类奖励共10次,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近十篇。
3.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拥有多少家博士培养单位的博士学位论
全国420家博士培养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
目前的对比库有: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
互联网资源
英文数据库(涵盖期刊、博硕、会议的英文数据以及德国Springer、英国Taylor&Francis 期刊数据库等)
港澳台学术文献库
优先出版文献库
互联网文档资源
4.如何看博士论文
博士论文是一篇集合的大paper,这一概念不难理解且在国人中习以为常,乃至很多人以为这是关于博士论文的唯一概念。阅读我十分推崇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李怀祖)中有关博士论文的章节你会产生这种感觉。
博士论文可以是几篇paper的集合(好的三篇即够),这一概念不易理解,主要原因是不习惯。中国人讲究整体形式的系统性,假如一篇文章有相对独立的三个主题,如果再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很多人会产生“看上去不舒服”的感觉。
如何判断博士论文是否一篇集合的大paper?看通篇论文是否贯穿一个论证主轴:即提出假设、建构理论、阐释论据(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分析结果。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博士生做不成,或不想做这样一篇具有一个主抽的大paper。
以小paper集合的方式建构一篇博士论文,是一个既有价值又可行的选择。换言之,你可以选择在一篇博士论文中“较为浅显”地讨论三个有内在逻辑的主题,前提是保证对每个主题的论证都依据规范的论证主轴(提出假设、建立模型、阐述论据、分析结果)。
结论:博士论文的系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节与节、节与章、章与章、章节与标题均有逻辑联系。其二,分主题相对独立的博士论文,每个主题必须有明显的论证主轴,且分主题之间必须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
5.论文里参考资料,博士论文用[D]表示,期刊用[J]表示,请问教材该用
注参考文献,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 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 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刘嘉忆博士毕业论文(刘嘉忆的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