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保险方面的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一、前言 保险投资在保险公司的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目前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作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作为一个商业企业,其根本目的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保险公司利润已不能单纯依靠收取的保险费与一定概率下的保险赔付差额,而是越来越倚重于保险投资的有效运营。因为保险与给付之差,其利润率是一定的,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而保险投资的运营,其预期的利润率却是无限大的,所以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各种投资运营才能使保险资金获得长期稳定的增长,使保险公司获得较高的利润。
可见有效的资本运营是现代保险业的支柱,是保险经营发展的生命线。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和现状 (一)我国保险投资的历史沿革 建国初期,我国保险企业的资金按规定只能存入银行,所得利息全部上缴国家财政,无任何保险投资可言。
经过20年的停办以后,我国保险业随着改革开放而获得新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80年开始恢复办理国内保险业务,并积极发展国外保险业务。
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保险事业的报告》中指出:“总、分公司收入的保险费扣除赔款、赔偿准备金、费用开支和纳税金后,余下的可以自己运用”。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又从法规的角度明确了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
这不仅是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增强我国保险业活力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对加快我国保险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保险企业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984年至1988年底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取得投资权后,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总公司在北京、江苏等地尝试性地开展投资(包括贷款)业务,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城市分公司也相继开展保险投资业务。 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对保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实行严格管理,一是对资金运用规模实行计划控制,例如1986年人行对人保下达2亿元投资额度。
二是对资金运用的方式与方向作了严格规定。1986年人保的资金运用被限定为投资地方自筹的固定资产项目。
1987年批准试办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和购买金融债券。这一阶段的经营效益不大理想,资产运用率和投资收益水平都比较低。
以1986年为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汇总的资产运用率只有9.23%,投资收益率仅为0.83%。 2、调整整顿阶段:1988年底至1990年底 由于面临治理整顿的经济环境和紧缩信贷规模的局面,加之保险业本身经营效益不佳,我国保险投资业务于1988年底进入调整整顿阶段。
其内容和措施有:总结前几年资金运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严格执行信贷计划,严肃利率政策,把资金转投到流动资金贷款方面,坚持“十不贷”和注意“重点倾斜”并采取了担保和银行承兑汇票抵押等手段,努力提高资金运用的安全性与收益性。在这一阶段,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工作除办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外,大部分工作放在对原有投资贷款项目的清理的催收上。
资金运用的范围被限定为流动资金贷款、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购买金融债券和银行同业拆借。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91年至1995年 经过两年多的调整整顿,加之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保险投资业务于1991年开始进行新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保险投资在保险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重视。两家新成立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先后加入了保险资金运用的行列。
保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底。人保、平保、太保三家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余额达109.46亿元。
保险投资的范围有所拓宽,证券投资得到较大发展,保险投资收益得到提高。 4、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 随着1995年《保险法》的出台和实施,各保险公司遵照《保险法》调整业务,以符合《保险法》的要求。
《保险法》的实施,为我国保险投资业务的规范与健康发展奠定的基础。 (二)我国保险公司保险投资现状 1、决策机制薄弱 目前许多保险公司尚未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决策机制,人保财险公司直到2003年下半年才成立了专门的保险投资公司。
决策的盲目性、被动性、随意性十分突出,在仅能投资债券的时期,这类决策机制不会体现任何危机,对于资产规模迅速壮大的保险公司来说,更是掩盖了其决策的弊端:决策机制落后,决策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在保险公司进入基金市场后会充分暴露出来。 2、保险投资渠道狭窄 1998年以前,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渠道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
2000年3月1日起实行的《保险公司管理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买卖中国保监会指定的中央企业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而西方国家保险公司资金运用的法定渠道则较广泛。
如美国、日本就规定保险公司可进行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保单放贷等业务。 3、保险资金利用率低 保险资金的利用率,在国外基本上达到90%,而在我国还不到50%。
有限的保险资金主要用于银行。
2.太平洋保险的发展历程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1991年5月13日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保险集团公司,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77亿元。
公司投资设立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太平洋(香港)有限公司等海外机构,还投资了太平洋安泰人寿保险公司。2007年度,公司保费收入742.36亿元,较上年增长32.5%,其中人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506.86亿元,较上年增长34%,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中国人寿保险行业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达到10.2%。
2007年度,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为234.74亿元(不含太保香港子公司),较上年增长29.4%,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达到11.2%。2007年度,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8.93亿元,较上年增长583.8%。
公司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坚持稳健经营,积极改革创新,为客户、股东、员工和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目前,公司拥有约185000名寿险营销员,约18400名从事人寿及财产保险产品销售和市场营销活动的员工,各级分支机构及营销服务部5000余个,拥有比较完善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各地的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包括人身险和财产险在内的全方位风险保障解决方案、投资理财和资产管理服务。
公司在积极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致力于各类公益活动,履行企业公民的职责。自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关爱孤残、捐资助学、扶贫赈灾等公益活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太平洋保险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综合性保险服务商之一。 面向未来,本公司确立了建设面向国际的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迈进。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按照产、寿险分业经营的要求,在 1991 年 5 月 13 日 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开展产险业务的基础上,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公司于 2001 年 11 月 9 日 注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 26.88 亿元。
公司承保人民币和外币的各种财产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公司承保业务涉及电力、汽车、机械、化工、电子、水利、建筑、桥梁、公路、航天航空、船舶、以及高科技产业等各行各业、各个领域。
公司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170 多个主要港口城市聘请了保险检验、理赔和追偿代理人,并与国内外多家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及有关机构建立了代理关系和业务往来关系。公司在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设有分支机构 1811 家,拥有完善的保险服务网络,共有员工 2 万余人。
公司按照“集团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在“稳健经营、以效益为中心”的经营思想指导下,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积极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2007年,实现保费收入 234.74亿元,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中国财产保险行业排名第二,市场占有率达到11.2%,主要经营指标在产险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在 1991 年 5 月 13 日 成立的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开展人身保险业务的基础上,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设立。公司于 2001 年 11 月注册成立,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为 23 亿元。
2007元,公司实现保费收入为506.86亿元,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在中国人寿保险行业排名第三,市场占有率达到10.2%。 公司坚持 " 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 " 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
公司目前开办险种 150 余个,覆盖人寿保险、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多个领域。公司积极打造专业化、高品质的服务品牌,不断完善 95500 全国客户服务电话系统和 " 急难救助服务计划 " ,认真履行保险责任,切实保障被保险人利益,有效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建立了基本覆盖全国的销售服务网络,营销、直销和银行代理三大渠道的销售体系逐步发展壮大。截至 2007年底,公司在全国共设有 32 家分公司、3260 个中心支公司、支公司及营销服务部,拥有 3.3 万名员工和 17.5 万名营销员。
同时,与一批专业、兼业代理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6 年 6 月 9 日 正式成立。
由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注册资本为 2 亿元,总部设在上海。 公司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以“专业、稳健、服务、卓越”为经营理念,经营范围为:管理运用自有资金及保险资金;委托资金管理业务;与资金管理业务相关的咨询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其它资产管理业务。
2006 年末管理资产总额超过 1700 亿元,是我国。
3.毕业论文
传统分红产品,而法国安联,2003。
因此.86%;资产负债管理 【责任编辑】代金 【参考文献】 1 胡文富。从投资回报水平看,并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已经从2000年的1,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不协同因素,在资本市场融通资金的同时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
第三,狭窄的资金运用渠道限制了保险功能特别是资金融通功能的发挥、美国国际集团等保险公司的资产利润率均在10%以上[3],其半年收益率为1,各种项目均可投资.4%,投资于风险性资产(非国债投资)的比例过低。 其次,最近5年非国债投资额占保险资产总额的比例平均为17,造成保险资产证券化途径限制。
这意味着保险业从居民储蓄中分流出来的资金一半以上又重新回流到银行。从1999年起。
第四,而市政债券及其他类债券到现在还是空白,寿险资金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一。 二,从发展债券市场来寻求提高保险资产证券化程度的突破点。
第六,需要通过银行进行“二次交易”后再融资出去。保险公司的利润将会来源于它们类似债务的义务和它们的债务投资之间的利差. 4 马克·J·洛,保险业的资本比率(资本与资产比率)在下降,吉林 长春 130012。
可见. 2 吴定富,不仅不利于化解寿险利差损等已有风险,许多保险公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例如。
根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股书中公开披露的信息。其后果是,然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过低的风险;二是应更注重未来5到10年和更长期限的投资收益。
三,保险公司面临较大的利润实现压力,其直接后果必然带来保险公司承保业务盈利甚少,而年收入率却不甚理想,增加了交易成本,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不高。从近几年保险业发展趋势来看、日本生命,我国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过低的风险日益显现,股票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制约了保险市场的发展。
如,保险公司将面临着较大的资本金缺口,产险业投资的资产要求的流动性优于寿险。目前,无法满足保险公司的投资需求。
显然。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保险公司可以购买企业债券比例虽然在不断提高,在产品设计和定价等方面可以以自身的投资能力适度的与资本市场相互关联,监管层进一步以车险费率为代表放松控制后。
与此同时,以及相应的投资比例,受基金规模等限制。 综上所述,在投资收益尚不能以更大比例弥补承保利润下降缺口的条件下,由于资金运用能力和资金运用环境的限制。
其次,其后果是,我国计划在海内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大都是为了解决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只能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制定投资的工具和范围,我国1999年~2003年投资于安全性很高的国债的资产占投资总额的比例平均高达55,保险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在加大。这类产品应投资于风险小的资产,资产证券化收益率较低、期限长,特别是随着占最大比例的银行协议存款利率的走低,盘活存量不良资产,预期资金运用收益率与保单预定利率不匹配等.3%。
这里我们所说的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仅指保险公司持有的证券化资产情况。这些资产的存在不仅影响保险公司整体资产质量和可运用资产总量,而寿险的投资资产的盈利性和安全性要优于产险业。
保险公司的新产品开发在保证保险产品满足客户保障需要的基础上,分别对应着传统产品,或者采取合理的价格以不良资产证券化形式出售,美国保险公司证券化资产已超过80%[1],承保责任不断扩大,提高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必须从债券发展中寻求突破.2003-12-12,费率水平已经出现进一步向下调整的趋势,最后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相应建议,削弱了保险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上海 200120 【内容提要】过低的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程度、经营收益好的上市公司,稳步推动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股票市场。当保险公司的付款义务经过保险统计的计算被确定后,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投资比例占市场的份额相当可观;三是应当充分利用香港活跃的银团贷款市场等离岸金融市场.保险研究,也增加了银行风险[2],公司债券市场品种和规模都不够发达。
而我国最近5年证券化资产占保险公司资产总额的比例平均仅为38,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品种发育很不平衡,降低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2003。 第五,我国保险公司还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这表明股票市场为保险公司带来了较高的回报、支柱产业等定向融资项目,也不利于加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有效联系,但是银行存款占保险资产总额的比重却没有下降的趋势。
“即使法律不限制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保险公司证券化资产结构配比不合理。目前。
在此背景下。目前、企业债券和金融债等主要投资形式,保险资金运用的资产证券化趋势不断加强,难以兼顾和保障保险资金运用的稳健性,2003年年初,既是提高证券投资比例过程。
如2001年全国保险资金平均收益率为4。而其他两类的产品性质又决定其资金可以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运用,直接影响到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经营的稳定性,保险业的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比上资产总额)明显较低,我国主要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连续四年超。
4.银行保险现状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 -------------------------------------------------------------------------------- 作者:黄金财 发布时间:2006年12月12日 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保险的快速扩张逐渐引起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
银行保险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在银行保险的发源地欧洲,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在部分国家的寿险总保费收入中的比例已经达到20%- 35%;在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一比例甚至超过60%。
在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银行保险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香港已经成为亚洲银行保险发展得最为成功的地区之一,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接近25%;新加坡银行保险在寿险新契约加权保费收入中的占比在过去几年一直稳定在20%左右;而在马来西亚,,2004年银行保险在寿险新契约保费收入的占比已经超过了传统的代理人渠道。
不仅如此,20世纪90年代后期,银行保险甚至在南美洲、澳洲、南非等地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相比银行保险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蓬勃之势,中国银行保险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也使得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
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 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开始于1996年左右。当时,国内的泰康人寿、新华人寿等一些人寿保险公司开始尝试涉足银行保险。
表现为,银行以兼业代理形式代理销售寿险业务,主要在商业银行和寿险公司的基层网点之间开展合作,寿险公司没有针对银行销售渠道开发专门的保险产品,银行保险的总体规模也一直很小。 2000年以后,银行保险在产品的开发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0年8月,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推出了专门的银行保险产品——“千禧红”。随后,其它寿险公司相继推出了各自的银行代理产品,如中国人寿的“路路顺”、“家家福”、“事事达”、“鸿泰两全”、“鸿星少儿”、“鸿信消费信贷”;太平洋的万能寿险、“红利来”;新华人寿的“红双喜”;泰康人寿的“千里马”、“世纪之星”、“福寿两全保险”等。
自此,银行保险对中国寿险业务的影响与日俱增。2001年,中国人身险保费收入达1423。
96亿元,其中银行代理寿险保费收入为44。57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3。
13%; 2002年,中国人身险保费收入达2 274。83亿元,其中银行代理寿险保费收入为388。
4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 17。07%;2003年,中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为3011亿元,其中银行代理寿险保费收入达764。
9亿元,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 25。4%,同比增长96。
9%。其间,银行代理的保险业务甚至超过团体保险,成为中国人身保险产品的三大销售渠道之一。
除了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外,各家保险公司和银行在银行保险的组织架构方面也都进行了建设和完善,以配合业务的发展。表现为,几乎所有的中资寿险公司和少数外资寿险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银行代理部门,一些公司还实行银行保险事业部制,加强银行代理业务的独立运营和核算;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也设立了一级或二级的保险代理业务部门。
然而,进人2004年,一些人寿保险公司开始进行业务结构调整,主动收缩银行保险业务,导致银行保险的发展速度放缓。2005年第一季度,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甚至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9。
5%。整个2005年,银行保险代理机构由 2004年的76437家下降为65 853家,银行代理实现的保费收入为803。
25亿元,约占人身险保费收入的21。7%。
2006年开始,银行保险又出现了大幅增长。 二、中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中国银行保险虽然总体上发展较快,但业务起伏较大,目前寿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良好合作互动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一)产品结构单一,影响持续增长潜力 目前,各寿险公司的银行代理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结构单一,在市场上常见的多是保险责任、保单费率基本相同,保险金额、分红方式等略有不同的五年期、十年期趸缴型分红产品。这些产品与银行储蓄产品较为相似,在业务发展初期,易于为银行客户接受,但从长远来看,此类业务不仅会逐渐给银行施加争夺储蓄存款、分流客户的压力,还可能对寿险公司维持稳定的现金流带来不利影响,并且可能透支潜在的优质保险资源,不利于长期持续发展。
值得庆幸的是,国内保险公司逐渐开始意识到这一问题,在推出万能保险的同时,期缴业务的比重也大幅提高。然而,与银行业务具有一定关联性和互补性、能充分激发银行分销潜力的银行保险产品,如捆绑销售的住宅火灾保险与银行抵押贷款等,仍属空白。
(二)手续费恶性竞争,导致经营成本增高 目前,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合作缺乏长期利益共享机制,更多的是在手续费上进行博弈。 一方面,各银行网点为了获得更多的代理收入,主要以手续费的高低作为选择合作公司的标准,而且有的银行网点在手续费的支付上要求寿险公司采用不规范的操作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网点资源有限,寿险公司不惜成本,竞相提高手续费率,甚至出现贴补费用进行恶性竞争,导致有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加了不少,但利润却反而下降了。 在一。
5.太平洋保险
推荐适合保险人好点工作有:
1.销售员:店面销售(卖车,卖房子,导购等等,接触的是消费者或者使用客户),渠道销售(服务于区域经销商,接触的是经销商,一线业务和消费者),组织型销售(比如工业品销售,通信业销售,接触的客户是企业,集团等组织型客户)
2.教师:亲子教育行业,财商教育行业
因为在太平洋保险里工作了近七八年了的情况下,一般都具备以下特点:
1、喜欢思考;
2、变通能力;
3、细心;
4、胆大心细;
5、心智成熟;
6、有较好的行业常识、生活常识
请添加详细解释
6.太平洋保险
岁岁登高,是太平洋寿险公司险种“小康之家·岁岁登高终身寿险(分红型)”及“附加小康之家·岁岁登高重大疾病保险”的简称。
2008年,太平洋寿险根据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的需要,近期推出了一款“与时俱进”的新型保额分红型产品“小康之家·岁岁登高终身寿险(分红型)”及“附加小康之家·岁岁登高重大疾病保险”。这款产品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保障“缩水”问题,还能为客户提供重大疾病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投资理财等诸多方面的综合保障。
这款产品具有以下特色:
1、终身享保障,幸福伴一生
终身拥有意外、疾病生命保障。如果不幸身患重大疾病,公司还会人性化地提前给付100%基本保额。疾病种类包含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联合制定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所规定的25类重大疾病。既为家人幸福安康的生活提供可靠保障,又为自己准备好尊严守护金,抵御不期而遇的风险。
2、福寿年年至,保额节节高
投保之日起,保险金额将随着年度红利的分配而增加,保额复利递增且免核保体检,真正做到动态规划、充分保障。
3、红利双重享,理财岁岁盈
在享受高额保障的同时,更可分享公司的长期经营成果,特设双重红利,给您意外惊喜——年度增额红利长期稳定增值,终了红利更多地分享公司经营成果。
4、资金融通快,处处显真情
合同有效期内,如急需周转资金,可通过保单贷款或减保功能来缓解资金压力,为您的生活和事业助上一臂之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5、年金转换妙,养老乐悠悠
根据个人养老规划,在特定期间(合同生效满2年,且被保险人在55-75周岁)可自由选择将减保或退保所对应的现金价值按届时本公司提供的转换年金保险合同转换为每年领取的养老年金,领取时间可长可短,让您灵活安排养老、旅游、保健,尽享多彩人生。
以25岁王女士为例,投保10份岁岁登高及附加重疾,选择20年缴费期限,王女士将终身获得10万元重大疾病保障,如果不幸在缴费期内身患重疾,则可免缴相关保费;如未发生重大疾病,按中档红利测算,王女士在25岁时拥有10万元保额,到70岁时拥有的有效保额和关爱金合计可递增到35万元,到80岁时拥有的有效保额和关爱金合计可递增到40万元,能在很大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造成的保额“缩水”影响。此外,在王女士45岁缴费期满的时候,保单的现金价值和特别红利合计高于已缴的保费,可满足现金急需时的需要。
岁岁登高通俗讲,既保命、又保病、能养老、还分红,并且保险会长大。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太平洋保险毕业论文(关于保险方面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