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
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
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渲泄,保持心境。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
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
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
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高兴》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
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笔者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从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
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认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惊。课后我立刻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表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问题。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方法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至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
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认识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方法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
2.小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
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
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的3000字左右论文
当前在全国乃至全省、我们中山市各级中小学都积极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在全市中小学普遍生根开花。
在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风气方面,我市教育局、中山师范学校与市关工委、市妇联、团市委、市科委、市科协及市中山日报社等部门紧密配合,采用多种形式向社会扩大影响。经过各级新闻媒体的宣传,对于我市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或“学校心理辅导”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现在,不少中小学已把举办“家长学校”或定期举行“家庭教育”讲座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市教育局和市妇联、关工委等部门一起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以便更好地协调家长学校的工作。
华南师范大学、市教育局、中山师范学校和教科部门还组织各学校心理辅导的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对于形成一种“全社会都来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风气,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说来,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的现实意义。
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需要,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预防针。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人们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正常心理,纠正偏态心理,治疗变态心理,有着现实的意义。
①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机能迅速发育成熟的时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及时地针对性地施以教育,对症下药。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学保持心理健康就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② 有利于学习、工作效率的提高。
健康的心理对于学习、工作的效率起重要的作用,对竞赛技能的发挥更为重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是朝气蓬勃,开朗乐观,学习和工作就有劲,效率就高。
而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常常心神不定,思虑过多,不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工作上,既影响生活效率,也大大妨碍创造才能的发挥。③ 有利于智力与个性的和谐发展。
心理健康对于促进人的智力与个性和谐发展,发挥人类最大的聪明才智,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处在智力发展成熟和个性形成时期的中学生尤为重要。
一个人重视心理健康,可使大脑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发挥大脑功能,有利于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各种能力,有利于个性的和谐发展。④ 有利于心理疾病的防治。
心理疾病的发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我们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注意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以防止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人的心理疾病,大多数是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而积累逐渐形成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了心理病变的苗头,就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使它在量变过程中得到以终止和消失;如果确实患了心理疾病,应及早给予积极的治疗,使之尽快恢复健康。
2. 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来说,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个体的发展有三方面意义。
① 促进学生学业事业成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发展性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心理素质是他们学业成功、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②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思想品德,一般由道德品质、政治倾向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
青少年时期,思想品德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二是培养自己正确的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优良思想和品德的基础;而在另一方面则是它们的直接组成部分。
所以说,心理健康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发展。心理健康的人,必然具有健全的性格,必然会正确地对待周围环境,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心理健康的人,他们善于处理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有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还有利于人积极、乐观地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心理健康的人常表现出思想开阔,能在任何环境下乐观地对待现实,以进取精神面对现实、正视自己、适应社会,努力创新。
许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他们在集体中都不善于处理各种关系,都可能成为集体的嫌弃儿;他们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孤僻、任性和不听话;他们时而表现出自卑、厌世,时而表现出高傲、狂妄;他们缺乏活动愿望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样的人很难形成良好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
③ 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
4.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一、小学心理健康的含义及重要性所谓的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阶段是人生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健康与否将严重影响到成年期的行为表现,怎样使小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又怎样使其在健康的轨道上发展下去,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问题,要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就必须拥有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培养形式。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一)学习焦虑问题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
国家教委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小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以上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资料统计,1995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的60%,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
5.急
我的毕业论文是写的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知道你用不用的上,我复制几段给你看看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依据心理学及其相关科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成果,为了使学生达到智能发育正常、人际关系调试、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完善、自我同一,具有统一协调的行为,具有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等目标面对学生进行的教育[3]。学校心理教育、心理辅导由20世纪初产生开始,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目前,美国、欧洲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与服务机构,具有完备的组织体系。学校心理辅导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价、诊断、咨询和干预等形式,为学生创造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习和发展环境[10]。
心理健康是心理的一种功能状态,这种功能状态具体表现为个体内部协调与外部适应的统一[1]。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与保证。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犹豫、暴躁、怨恨等不良心理状态,不可能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取得成就[8]。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6.小学生心理小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教育部1999年13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
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
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
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
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
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
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
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
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
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
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
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 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
7.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所学校特别是作为处于素质教育前沿阵地的深圳市小学,如何实施和开展这项工作并取得成效,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需要长时间面对,摸索并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学校教学方面的负责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下面,就以学校实际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人人参与其中的教育氛围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
泰宁小学目前已经申请了《特区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班级水平辅导方式探索》课题,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与素养。学校一方面选择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考核培训,一方面利用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更是积极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任课教师则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二、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 导课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心理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 合起来。 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及时的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重点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学业与升学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成长问题等进行专题辅导。 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开始学会寻求老师的帮助。
很多的在学业处于迷雾中的学生开始努力审视自身,认识自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观念开始形成:那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
辅导课“与烦恼说再见”、“男生女生交往课”“负面情绪的环节与消除”等,或讨论,或活动,让学生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的困惑与疑问。
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校、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换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训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课堂教学评比原则中。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定期举办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 四、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是我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推进的重点之一。
它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比如:教师。
8.如何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论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一所学校特别是作为处于素质教育前沿阵地的深圳市小学,如何实施和开展这项工作并取得成效,进而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需要长时间面对,摸索并思考的问题。笔者作为学校教学方面的负责人,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念,下面,就以学校实际管理工作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人人参与其中的教育氛围 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
泰宁小学目前已经申请了《特区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班级水平辅导方式探索》课题,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与素养。学校一方面选择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C证考核培训,一方面利用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强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
班主任队伍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成员,更是积极将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充分的运用到自己的班级管理与学生工作当中去。而任课教师则在思考如何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疏导,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教育。
二、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 导课的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心理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 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及时的 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为教师、家长的教育方式提供参考意见。
重点针对学生当中存在的学业与升学适应问题,情绪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青春期成长问题等进行专题辅导。 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越来越多的学生在遇到烦恼的时候开始学会寻求老师的帮助。
很多的在学业处于迷雾中的学生开始努力审视自身,认识自我,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一个观念开始形成:那就是健康的心理也是成才的必备条件。 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
辅导课“与烦恼说再见”、“男生女生交往课”“负面情绪的环节与消除”等,或讨论,或活动,让学生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的困惑与疑问。
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校、社会三者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 班主任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一节班队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初制订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组织评选“最佳心理健康教育个案报告”、“最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案”等手段,引导班主任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水平。 2、渗透到团队活动中。
要求学校团队活动结合心理辅导。在举行纪念革命烈士的活动中,学习革命先辈高尚情操和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意识;在开展少先队大队干部轮换选举的活动中,进行“对待落选的心理调适”、“干部轮换与人际关系”的专题心理辅导,让干部们积极参与,培训竞争意识,从“自我发现”、“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等几个方面,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
3、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品质、掌握方法主要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课堂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心理教育:(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2)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3)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
(4)以方法为重点,使学生掌握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方法。(5)以自身为榜样,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
“教学中是否渗透心理教育”已列入我校课堂教学评比原则中。 4、渗透到家庭教育中。
定期举办学生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配合学校开展心?健康教育,向家长传授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 四、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这是我校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推进的重点之一。
它的作用在于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投入学习活动。
比如:教师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毕业论文(小学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