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论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 2 - 论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庞大的农民工群体 的出现已成为我国社会独特的风景,他们被称为 “ 新工人 阶层 ” 。
这个群体处于中国社会底层,因生存压力而充满 活力,是中国社会的底层精英。这一群体对农村社区建设 和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近年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入,一些企业裁员或倒 闭,致使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给社会就业、保障和和谐 带来了一定压力,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了一 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支持和激励返乡创业的意义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在新形势下进行 优化配置作出的又一新的选择,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 移的复归。
虽然此时的复归会给社会带来一定压力,但是, 如果以系统的眼光和辩证的观点来看,特别是从资源和资 本的关系来分析,这不是简单的复归,它既是挑战,也更 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更是动力。它必将对带动农村富余 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十分 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贫困地 区实现突破发展。近年来,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 扩大,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出务工人员总量逐年攀升,劳 - 3 - 务输出已成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 渠道之一。
农民工在外经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洗礼, 有市场经济观念、技术管理能力,一些人在外面就已是成 功的创业者,企业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和经验, 为回乡创业提供了资金、技术、市场和社会资本。
人才、技术、资金的回流可以有效逆转过去劳务输出带回的资金, 除了用于生产生活,存在银行的资金大部分又回流到发达 地区,当地经济发展一直面临资金瓶颈的形势,成为推动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钥匙。从当前情况看,一些比较成功的 农民工回乡创业、兴办实体,走出了一条离土不离乡的创 业之路,不但就近就地吸纳安置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而且成为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事实证明,大 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扩大投资、引进外资, 稳步推进城乡发展,必将对贫困地区实现突破发展起到积 极的促进作用。 (二)大力倡导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利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长期以来,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过 去农民进城就业,在带来劳务收入的同时,也使农村失去 了相当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村青壮劳动力。
2.写一篇论文题目是“如何看待农民工进城问题”字数2000字 快点忙要
在市场经济的改革浪潮中,大部分农民离开土地,从农村涌向城市之中,截止2003年的统计,我过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已达到9900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13%,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中国社会导刊》)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走向城市呢?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经济发展太过于慢,生活贫苦。他们的收入已经难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问题。而且去城市打工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道路,所以现在农民工越来越多。
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对输入地来说可以补充不足的劳动力,而且农民工的工资一般不会太高,对于输入地经济发展有很大帮助。为了能多赚点钱,农民工愿意一天工作超过法定时间。这样农民工就没有享受到《劳动法》所给予的权利。
对于输入地来说,有足够的劳动力固然是好事,但是从长远角度看也未必。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不会运用高新技术,这样对经济发展始终起不到促进作用。企业老板在劳动力足的情况下,也不会积极开发新的技术,是劳动率提高。
农民工到了年底就会回老家探亲,这样对输出地来说,经济会有所提高。因为通过农民工,输出地和经济相对发达的输入地有了很好的交流、联系,相对的一家的收入也会变高。
但是如果农民再大部分转移去城市的话,农业怎么办?中国是农业大国,没有农民,中国会怎么样?不敢想象。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重视大大提高,不管是三下乡还是三农问题都可以看出。但是光提出,没有很好的去行动,对于农民来说还是困苦不堪。农民辛辛苦苦早起晚归,不管是下雨还是烈日都下田耕种。但是蔬菜太廉价了,与其说是蔬菜廉价,直接点说是他们的劳动力太廉价了。去了次美国,我发现,他们那里手工制作的东西要比机器制造出来的贵好几倍。但为什么中国确恰恰相反呢?值得深思。
所以在此提出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减少对农民的税收.
2.农作物的市场价格适当提高.
3.控制农民工的数量.
4.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科技兴农.
5.增加农民的福利.
3.关于农民工进城对农村的积极影响的论文
1、增加收入:务工收入一定大于务农收入2、增加人力资本:学会了一门手艺,增加了一些知识等3、增加社会资本:扩大了关系网络,增加了与人交往的技巧4、提高对后代教育的支付能力:有钱给孩子交学费,买必要的学习辅助工具5、提高赡养老人的支付能力:有钱给老人治病,买保健品等6、促进农村消费结构升级,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基本上都带回家里,用于修建新房,购买大宗家用电器等。
7、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缓解了土地承载压力,也使得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可能,经济作物成为规模经营的首选,这样就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8、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有些外出务工农民看准了农村本地市场的潜力,将积累的资本投入非农行业,改善了农村产业结构。
他们要么将外出务工学到的技能与当地资源结合,要么为外出务工家庭的消费提供市场,繁荣了农村市场,方便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甚至为他们带来新的理念,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弊:1、疏远了跟家乡亲友的关系,减少了原来具备的初级社会资本存量。
4.求一篇发展新农村大学生1500字论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今年全党社会工作的重点。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些什么呢?有人说:“教育今天做的事是为了新农村建设的明天”,关乎新农村建设的现在和未来,教育理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新农村的建设有四个特点:整体性、时代性、长期性和区域性。
新农村的建设在国家的财政资源分配上,既要考虑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更要考虑到农村经济社会自主发展的能力建设,特别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村教育,这才是新农村建设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当前实行的鼓励和选拔大学毕业生入村当“官”,到基层当助理的做法不仅是积极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更是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目前留在农村的人是老、女、弱、幼。青壮年、能人都向城市流动了。
农村的管理存在问题,要发展经济首先需要人,大学生恰恰具有知识能力上的优势,也正是“工业反哺农业”思路的体现。从农村角度出发,新农村在建设需要对农村工作有热情、踏实、想在农村干一番事业的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才。
另外,综观农村当前的教育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教师无论从数量还是在质量上都有所欠缺,欠发达地区的状况更加糟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基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必将带来大量人才的需求,虽然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走向就业市场,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传统意识仍然是新农村建设必须突破的人才瓶颈。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转变择业观念,到基层就业、创业,服务农村,锻炼自己,发扬扎实、勤奋、刻苦的精神,为青年学生树立榜样,为就业开辟新的路子。
5.有谁有 城镇化与农民进城 的相关论文啊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快推进的时期。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09年,全国每年新增的城镇人口大约为1500万人。“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把城镇化发展战略放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位置上”。
可以预见,未来数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上楼”,将成为这个时代中国发生的最深刻的社会转型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已由1990年22%上升到2009年的46.9%。城镇人口随之快速增长,由2.54亿人增加到6亿人以上。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指出,今后20年,中国将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化。也就是说,到2030年将有4亿农民进城,中国城镇人口中有一半是农村移民。
农民进城是长期趋势,但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又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搞计划经济、实行城乡隔离的二元经济社会政策,使农民的这种转移带有中国特色。如果这个庞大的群体不能融入其所在的城市,必然在城市形成“新二元结构”,威胁城市的和谐发展。
进城农民怎么进城?进城后如何生活?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农民进城只能从理论上“看上去很美”。这就意味着诸如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劳动制度、社会保障等有关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迫在眉睫。
6.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论文,2000字左右
给你提供些相关内容,作为参考!!!!!!!!!!! 珠海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探讨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民工与城市社会的融合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法律保障初探 浅论农民工住房权 夹缝中求生存,风雨中见彩虹——浅析农民。 关于城市外来打工者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权益受损,是制度供给不足还是执法。
示例: 法律应当对拖欠和卷走农民工工资的行为给予严惩——对解决农民和农民工问题的几点反思 原文: 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几乎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拥向全国各大中小城市打工就业。这些入城打工的农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房地产开发、修桥筑路等建筑行业,而且大部分打工者每月领取的工资或薪水仅比部分城市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高出一、二百元,而且大部分企业或单位都没有给这些农民工办理劳动、医疗或失业等社会保险。
就是这些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本应获取的难以维持他们和他们子女基本生活的劳动报酬,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按月拿到手的,有的甚至要拖上一年半载才成。目前有关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早已不是什么重大的新闻事件,农民工工资被“包工头”非法卷走的事也是常有的。
至于这些生活无法保障的农民工是否会对社会产生不满、是否会导致犯罪率上升等影响社会安定的事情发生似乎没有多少雇佣农民工的企业或单位去关心它。 最近,北京市部分区县建委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就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举办“农民工维权月”活动,试图通过实施建筑等行业内的农民工工资拖欠专项整治活动来解决其行政区县内存在的一些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社会问题。
此农民工维权活动消息刚一公布,便有八方农民工纷至沓来,有的甚至是从河北、天津等地赶来。原来这些在外地打工不识几个字的农民工竟然“天真地”以为北京区县的行政部门也可以解决北京市以外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真不知他们是“走投无路”了呢?还是“有病乱投医”?从另一方面讲,北京部分区县的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如此关心民生疾苦和维护广大农民工权益的举措无疑会对“和谐社会”之构建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对解决当前面临的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和避免影响社会安定事件的发生也不失为一张“良好处方”。
北京市的执业律师们也积极报名参与本次有关农民工维权的咨询活动。可以说,维护农民工权益活动短期内搞得“轰轰烈烈”。
但仔细想一想,这种缺乏相关具体法律制度保障、不考虑有关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仅靠实施专项整治活动的方式究竟能在多大层面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呢?为什么有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问题年年重点强调解决而又年年变得更加严重突出呢?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是否应从更根本的角度或采用些“标本兼治”的方式来解决呢?本文在此不惧浅陋,愿对有关农民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相关法律制度保障做几点反思,希望能引起当局者们的重视。 。
以上内容均摘自 更多详细内容 请登录 刨文网 ”,这里的文章全部是往届高校毕业生发布的原创毕业论文,内容详细,符合自身的专业水平。
7.需要一篇以怎样发展农村经济为主题的论文 要求三千字左右 希望大侠
我认为,论文还是要自己写,写什么内容,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
我给你的个人想法,就是围绕如何建设服务型的新农村,来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现在要通过城市化,来助推经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城市不多扩大,空间却仍显狭小,五六十年代,是我国的出生高峰期,十几二十年后,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口,就将进入了老龄化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愈趋凸显,城市老龄化人口的衣食住行,环境、服务等,都将为城市带来很大负担。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否考虑以就近城市为依托,通过建设服务型新农村,吸引城市老年人口前往农村居住?农村的新鲜空气,新鲜蔬菜,新鲜瓜果,广阔田野,都将成为老年人颐养天年的好去处。而他们离开城市,为进城打工者提供空间,减少城市生活压力,他们来到农村,又为农村留守者提供就业机会,是不是一举多得呢? 围绕着这个题目,你可以写一篇超过三千字的论文。
关键是找出数据支持你的论点。
8.跪求一篇“如何认识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3000字的论文
当前,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年龄在20岁-30岁之间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是数量庞大的农民工主体,数量达1亿人左右。
他们有着不同于上一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今天面对新形势,他们在城市面临着不少新的困境,比如:迫切的婚姻问题、身份认同问题等,因此亟须对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这些困境予以关注。 想当城市人 无奈门槛多 (一)婚姻:难以走进“围城” 根据2008年2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公报显示,2006年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以下占16.1%;21岁-30岁占36.5%,农民工的平均年龄为28.6岁。
新生代农民工正处在婚恋的黄金年龄,但受限制,处于难以走进“围城”的困境。 受职业限制找不到爱情。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8%,在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占52%;在加工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占68%,在建筑业从业人员中占80%。尤其在建筑业、加工制造业方面几乎都是新生代男性农民工的就业首选。
这些工作脏、累、苦,工资待遇不高,风险大,很难获得女孩的青睐,也难以获得与女孩相处的机会。 同样,在一些玩具加工业、电子产品组装服务业、纺织制衣业等厂子里则是新生代女农民工成群结队,同样苦于“恋爱无人”。
这些单位新生代女农民工占绝大多数,加上她们在恋爱上一般比较矜持,不好意思主动和厂外的男性接触,所以她们的婚恋也成了老大难 问题。此时,职业搭起的围墙正束缚着这些青春萌动的新生代农民工。
收入水平偏低影响爱情发展。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从收入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不高。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在1501元-2000元之间的占16.9%,1001元-1500元的占21.6%,701元-1000元的占26.6%,501元-700元的占23.4%。其中能准时或基本准时拿到工资的占75.3%,偶尔拖欠的占17.4%,经常被拖欠的占7.3%。
经济是一切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的爱情与婚姻,同样需要经济条件为基础,爱情尤其是婚姻不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这也影响到新生代男性农民工未来的择偶。(二)身份:非城非乡 从职业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已是产业工人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目前农民工数量上已远远超过原有城镇户籍的公有制二、三产业的职工,达到我国工人总数的2/3以上,作为生产主体支撑着国家的工业化,是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全国总工会2007年组织开展的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在第二产业中的分布占64.4%。
从行业来看,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其中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职工的31.9%,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9.4%和9.1%。而城镇职工中在制造业中就业的比重只有22.8%。
2008年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基于江苏省苏南、苏北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抽样 调查》显示,75%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属于工人群体,定位为产业工人,仅有8%的人认为自己是农民。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强,多数企业都还没有把他们当作稳定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他们承担着城市最累、最苦、最脏、最险的工作,他们与城市产业工人相比,享受不到应有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福利待遇,不能同工同酬同权,处于城市里的社会底层。
从地域上讲,新生代农民工常年生活、工作在城市,是市民。新生代农民工熟悉城市生活,向往城市生活。
与老一代农民工“白天机器人、晚上木头人”的单调灰暗生活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要寻找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泡网吧、下迪厅、染头发、穿时髦服装,对攒钱并不十分看重。他们讲究的是“心随我动率性(彰显)自我”。
新生代农民工通常也会在春节时回家一趟,但那仅仅是“礼节性的仪式”,对家乡的乡土认同更多的是包含着对亲人的感情,对农业活动则缺乏浓厚的感情和兴趣。他们更倾向于改变现状,想在城里有喜欢的工作,买房子,娶妻生子,真正融入城市。
2007年发布的《广东省青少年发展报告》显示,有27.4%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城市买房成新“客家”;50.2%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干得好,愿意待下去”;“再干几年回家”或“想尽快回家”的加起来只有不到2成《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城市生活,有71.4%的女性、50.5%的男性选择“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他们手机的拥有比例高达72.9%,绝大多数人的通讯方式都很现代化。
但城市显然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依然是“经济接纳、社会拒入”。 从法定身份上讲,新生代农民工仍然是农民。
当前受户籍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农民。新生代农民工一部分是在城市里出生长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没种过地,不会种地,更不愿意种地,普遍存在着农民不爱地,农民不爱农,农民不识农,“轻农、厌农、弃农”意识严重。
虽然户口在农村,他们更倾向于把自己定位为城市人,压根儿就没准备再回农村,出来长见识的同时,希望能够和城市人一样“体面地活着”。(三)职业:高不成低不就 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父辈。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民进城创业毕业论文(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论如何支持和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