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三条 课程要求 博士生在申请论文答辩之前必须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外国语、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和学术活动)并参加研究生院组织的考试、考查,成绩合格后取得规定的学分。
第十四条 学术水平 学位申请人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下述水平者,授予博士学位: (一)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四) 在本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第十五条发表论文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在学位论文预答辩之前,必须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而且:(一) 博士学位申请人必须是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必须是我校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二)论文第一署名单位应为大连理工大学。(三)我校根据学科门类分为以下三类:1) 理科类学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为SC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2)工科类学科各专业的博士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为SCI或E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3)人文、经管、建筑类学科各专业必须在本学科指定的核心期刊(由各分学位委员会指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学位办备案)上发表二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期刊或外文会议论文。
(四)各门类学科的博士学位申请人在本学科指定的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外一流期刊(由各分学位委员会指定并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和学位办备案)上发表一篇文章等同于本学科发表论文要求。(五)在我校主办的同一种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只以该期刊一篇论文计。
(六)各院系可以根据本院系的情况制订高于本细则的标准。各个院系制订的标准报研究生院学位办备案,具体实施由各个院系审查、学位办复核。
第十六条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 (一) 学位论文的基本科学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在学术上有理论意义或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践价值。 (二) 对学位论文所述及的各个问题反映出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三) 学位论文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本学科领域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四) 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论文内容和书写格式的具体要求, 参见附件3。 各院、系可参考上述要求,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提出本学科、专业学位论文的具体学术标准。
第十七条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必须在通过预答辩后方可印送有关单位同行专家评阅和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一)博士生要在预答辩前向所在学科点点长提交如下材料申请预答辩:①打印的学位论文初稿②《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③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
(二)各学科点点长根据博士生提交的材料拟订预答辩小组名单,预答辩小组至少由三名本领域的专家组成(不含指导教师),其中至少两人为博士生导师。博士生把论文初稿在预答辩前一周送交预答辩小组的老师进行评阅。
(三)预答辩小组老师对学位论文初稿进行审阅,对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水平以及学位论文完成的工作量、学位论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成果、关键性结论及创新点摘要等做出评价,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记录在《博士学位论文初稿评审表》中。(四)博士生预答辩通过后应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稿经预答辩小组组长和学科点点长确认后到研究生院申请送校外专家评审。
第十八条 博士学位论文评阅 (一)博士生根据预答辩小组的意见对学位论文进行修改后,再将学位论文和创新点摘要(编号逐条简述)、《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博士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原件、《导师提议明审评阅人名单(不少于六人,一个单位不多于两人)》交各院系的研究生教学秘书,由研究生教学秘书整理后交各学科点点长;(二)学科点点长可以根据情况对导师提议的明审专家名单进行调整和补充,提出三位明审专家;(三)研究生教学秘书将上述材料一并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审批,学位办公室可根据情况对学位论文评阅人进行调整,确定三位明审专家,并从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两位盲审专家。(四)五份学位论文评阅书(以下简称评阅书)由研究生院学位办直接寄给评审专家,评阅时间约为四十个工作日,评阅书寄回学位办登记,并由学位办及时把回收的评阅意见反馈给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五份评阅书需全部收回,如不够份数要及时补寄。
第十九条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各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按照本细则第十三条至第十六条规定,结合培养计划对答辩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或学位办主任根据五份评阅书的评阅意见做出是否同意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决定。
(一)五份评阅书的评阅意见全部为同意答辩的可以申请答辩;(二)如果评阅意见为修改后答辩,则研究生需根据评阅意见认真修改,然后由相关学科点组织专家对修改后的论文进行评。
2.理工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怎么样
本专业培养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和能源利用和转换领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排灌机械)在不同国民经济和电力工程的部门(如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经营,管理,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和高级工程技术等方面人员。
分配去向毕业生主要是大型企业的汽车厂,摩托车厂,发动机厂,船厂,设计院,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在研究中,包括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专业基础课,机械基础课程(如图纸,机械,金属材料等),电子电气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校课程的专业(基本电气,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基础架构,CAD等),热基础课程(如传热,热力学,燃烧学,流体力学,热工仪表和测量等);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有:原理与热交换,热系统优化设计,热工过程控制,火电系统和设备,能源工程,环保,制冷与空调技术,电力机械,锅炉原理,供热工程技术,热力发电厂,太阳能工程,干燥的原理和技术。
热能与动力工程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发展前景,作为内燃机等新的动力机械及系统的开发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学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以研究如何液体燃料的化学能和动能的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转化成动力基本的规则和程序,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在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与常规能源,保护环境的人的意识日益增强,节能,高效率的日益短缺,减少或消除污染排放,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汽车,船舶,电力,航空航天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训目标培训的基本理论,热能与动力工程方面,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方向,能够从事新的热发动机等动力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各行业的设计国家经济,管理,教学和科研力量,先进的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培养在基础理论特点,增强学生的同时,加强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全面素质教育,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注重全方位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潜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就业的职业适应性广。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建筑材料,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为基础,液压技术,液压传动,发动机构造,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的设计,发动机测试,发动机电子,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测试技术。工程学士学位方向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毕业后可从事能源与电力设备,内燃机和新的动力设备,发动机排放控制,新能源行政管理的发展,汽车,兵器工业,环保产业,交通,造船,电力,航空航天工业,以及工作的其他方面。
联产工程有限公司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名专业实验:热传导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电力工程测试技术实验。
时间:4年。学位:工学学士。
就业前景:主要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安装实验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等工作版权权利保留。
3.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怎么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类)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初步掌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工程、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领域技能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科学、工程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要求能够综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分析和解决计算机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同时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胜任计算机相关工程的设计、开发、管理、服务、应用、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方法、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电路与系统、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网络编程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人机交互技术、web系统和技术、网络工程与系统集成、计算机监测与控制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自主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业年限:四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理工大计算机需要毕业论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