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一名煤矿安全培训教师论文(2000字
要做好培训,首先就要从提高培训师自身能力着手。很多人以为,只要能给学员“岂几个段子”“讲几个故事”,更甚者,随手找来一些培训资料或一本教科书,“照本宣科”就行。以为这样就能做好一个培训,成为一个培训师。其实要做好培训,首先就要扎扎实实的练好基本功。
究竟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培训师呢?其实“培训”二字就能很好的说明。 我们来分解“培”和“训”两个字的每个偏旁,就可以找到答案。
“培”字。由“土”、“立”、“口”三个字组成。
1、“土”——代表肥沃的大地、丰富的养分——即像大地一样广博的知识。
2、“立”——代表“堆砌”“积累”的意思——即培训中积累、总结、综合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再提高、提炼。
3、“口”——表示用“嘴”讲授。
“训”字。
1、“言”字旁,当然就表示用嘴讲述、或语言。
2、第一个“」”表示“过去”曲折而丰富的经历;
3、第二个短“|”表示“短暂的现在”;
4、第三个“|”是最长的,表示最重要也是最有意义的未来!
“训”字就表示:——用语言讲述“过去”“现在”“未来”。
所以要做个好的培训师,就要做到“土”、“立”“口”的三步,并且效果上要实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的统一。
(一)、“土”——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是基础,培训师只有自己的知识面广博了,知识层面提高了,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很好的培训学员。
广博的知识面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通过三个方式获得:
1、不断的学习、积累、收集。
2、“博闻强记”。
3、自己的亲身经历。
第1和2点都是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可见好的培训师最重要的就是能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以丰富和提高自身。因为自己的经历太有限了。这是“土”字的反映。
(二)、“立”——系统的总结和分析能力。
这就要求培训师善于提炼精华,形成条理,把知识进行扩展深化。同时要求剔除多余的,把重点和精华教给学员。
(三)、“口”——用好的方法和技巧传授。
这是把知识“包装” “加工”,再卖出的过程。
传授的过程我觉得应该做好两点:
1、加工的过程——抓重点。
这就不仅要求培训师一定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完整、内容系统,而且还做到要“重点突出”。学员并不能学走你所有的知识,并且很多知识它们也不一定用的上,培训师应清楚学员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并把他们想要的给他。 这就像卖我们的产品,顾客的需求是有针对性的,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产品都一古脑介绍给顾客,这样是卖不出产品的。
个人认为:不要“多而杂”,提倡“少而精、精而深、深而透”。
2、好的方法和技巧
纯理论的东西是最枯糙而乏味的,用再优美的词藻和语句也往往难以让人很快接受。
而典型的事例和数字却能给人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a. 用尽可能多的案例和数字加深论证。
b. 善于运用互动活动、小游戏、小故事、笑话来给学员加深理解。
c. 多的提问,引发思考,进行讨论。
二、培训前反复的试讲
具备了培训师的基本能力,并不代表你就能做好每次培训。
一次好的培训往往要进行数10次的反复试讲,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去年我在一个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工作时,曾经有幸从师于一位培训大师——李曦光门下,并有辛遇到中国有名的两位培训大师——余世维、王平。开始以为他们这样的培训大师,每次培训都应该是“小菜一碟”顺手拿来,没想到这些培训大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每次培训前的“狂躁和不安”。因为他们每到培训的前几天,都会反复的试讲,有时候是自言自语,有时候是突然的跃起,原来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试讲。有时候还会叫上几个人,来个现场模拟,有一次在培训前一个小时,竟然看到余世维先生还在卫生间对着镜子“试讲”。想想,他们这么有名的培训大师,在培训前都还要这么多次的反复练习和试讲。更何况我们呢?
2.求一篇关于煤矿管理的毕业论文, 字数在5000字左右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3.求一篇 煤炭安全管理 的论文
如果是2000字我看也不是专业性质的那就还是说点浅显的好。
这是3000多字的,我觉得你把一些看着不必要的东西删删就可以了 煤炭安全管理 2002年以来,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煤炭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受利益驱动,小煤矿遍地开花,大煤矿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直接导致“大矿大难,小矿多难”。
据国家安监局煤矿事故统计显示,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5%,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的近80%,频发的矿难已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拷问着我国煤矿安全体制的有效性。 矿难频发的原因 根据调研分析,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因素外,引发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平均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
全国有23300多座小煤矿,平均年产量不到3万吨,其总产量虽然仅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死亡人数却占了三分之二。在2005年全国21.1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矿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
煤炭行业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对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调查表明,煤炭生产第一线技术员数量不足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其中采掘区技术人员更为短缺,高级技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3%;地方煤炭企业一线采掘区工人80%为更换频繁的农民工,乡镇矿工人中95%为临时工。
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2004年12月发布的《全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9.5亿吨,但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为12亿吨,4亿吨需要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1.5亿吨是安全状况不达标的,另外2亿吨是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和已报废或破产的矿井生产的。
目前,中国国有煤矿的安全投入欠账达500多亿元,生产设备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投入不足已成为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官煤勾结,亦官亦商。在许多矿难中都能够看到官煤勾结的影子。
众多官员参股煤矿,还有许多煤矿老板亦官亦商,甚至是安监官员。去年8月,国务院下达撤资令,要求公职人员限期主动从煤矿撤资。
据监察部统计,截止2005年12月23日,有487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登记入股资金7.37亿元,已经撤资5.62亿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撤资进程缓慢。 局部利益至上,经济指标主导一切。
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导致干部错误的政绩观,需要当地小煤矿提供资金支持和代表成绩的经济数字,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官商利益链条。一些地方,中央政策、国家法律不能严格执行,被所谓的地方发展和局部利益所取代,甚至成了谁也不好公开反对的潜规则。
这种表面看起来不涉及金钱交易的官商利益链条也是造成许多煤矿非法开采、屡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体制缺陷导致的短期行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许多煤矿不景气,大部分集体煤矿由于无力投入而被租赁、承包或转包,承包以后的矿主只关心承包期的利益,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因此累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违规开采现象严重。
2005年7-8月,全国煤矿60%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在已责令关闭或停产整顿但仍然违法生产的煤矿。由于停产整顿、关闭工作不落实,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一些小煤矿,一些矿主,无视法律,漠视生命,管理混乱,从事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已经成为滋生事故、吞噬矿工生命的陷阱,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行业管理弱化,工作不落实,监管缺位和渎职失职。一些地方政府忽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地方安监部门和煤监机构在煤矿整顿关闭问题上缺乏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等待观望甚至渎职失职,有令不行,有案不查,有法不依,为煤矿的违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
恶性循环,雪上加霜。由于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
煤、电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电缺找煤,煤缺找矿,于是大矿增产,小矿开花,诸上原因,矿难频发;于是大矿整顿、小矿关闭、遣散矿工、产量下降;于是电力告缺、要求增煤、运输告紧、悲情再现。 几点建议 改变发展观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从根本上遏止矿难。
矿难问题,说到底是发展观问题。矿难频发是我国高能耗、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市场反映。
下决心遏止矿难,必须要改变发展观,彻底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首先,要坚定地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煤炭资源应实行高度谨慎的保护性限量开发,确保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煤炭生产企业,要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规模,提高回采率,大力提倡环境友好的“绿色开采”,坚决杜绝超能力、超负荷、超定员的掠夺性开采。 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力度,遏制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过度需求,将煤炭。
4.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 ***市***区是一个煤炭之乡,在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含煤面积达28平方公里,且煤层厚,煤质好,总储量达数亿吨。
在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这里煤矿安全事故接连不断,被称为***市的“死亡黑三角”。 仅1996年至1998年10月,全区就发生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8起,死亡240人,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113人。
近几年来,该区全面贯彻落实煤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煤矿秩序进行强力整顿,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创新,探索出了一个能够确保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 自1998年10月至今,该区没有再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百万吨产煤死亡率下降为“零”,而煤炭产量却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全区矿业秩序从大乱到大治的历史性转变。
إ 1。抽调煤炭生产管理内行,组建强有力领导班子。
煤炭生产过程危险性很高,导致事故的因素很多,确保煤矿安全是政治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煤炭主产区的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和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干部,对煤矿安全问题必须了如指掌,能够做到思路清晰,抓到实处。
***市委、市政府在1998年调整***区领导班子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区委书记、区长、主管煤矿副区长以及区煤炭局长,都在全市范围内挑选有煤矿专业本科学历、长期从事煤炭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优秀干部,以这些干部为主体,组成了***区党政领导班子。 新组建的区领导班子,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厚望,把保证煤矿安全看成***区一切工作的生命,把实现煤矿安全提高到能否在全区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提高到对矿工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情感问题的高度来看待,很快在安全生产方面打开了局面。
إ 2。 铁腕治乱,确保煤炭生产的基本秩序。
经过对全区煤炭生产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区领导班子很快弄清了导致***区煤矿事故频发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开采秩序乱,煤矿数量多,矿井密度大。
全区煤矿达670多座,每平方公里28座,可谓三步一井、五步一矿。从管理方面看,资源审批和供电秩序混乱,争抢资源、乱采乱挖、越界开采、无证开采、一证多采情况严重;煤炭生产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大部分矿长是文盲半文盲,基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昨天扛锄头,今天当矿头,安全不安全,出煤就是钱”,煤矿设备差、规模小、井筒细,通风能力不配套,不适应高瓦斯矿区生产要求。
在摸清情况基础上,区委政府下决心从治乱入手彻底整顿煤矿生产秩序。他们提出了“关闭、联合、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整顿思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应该关闭的矿井坚决关掉炸掉,顶住一切说情风,天王老子打招呼也不行。
一年多时间内,共关闭炸掉小煤窑540多座;对于少数手续齐全,矿井质量高、基础好的单井矿,组织引导进行联合改造,全区共保留矿井70座,每座年生产能力都在6万吨以上。 在此基础上,对保留下来的煤矿进行全方位规范、改造,提升管理、技术和设备水平,从而使全区煤矿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秩序。
إ 3。实行“三委派”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煤矿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安全生产监督不力等问题。
经过秩序整顿,全区不见了井架林立、混乱无序的景象。 ***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清醒认识到,治乱只是治表之方,要保持安全生产的持久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从乡镇煤矿实际出发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永保安全必须治本。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创新性的就是在全区煤矿实行了“三委派”制度。
إ 一是政府向每个煤矿委派安全矿长,保证生产一线安全措施的实施。他们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煤矿生产管理经验、有一定技术和业务能力、有一定领导管理水平的专业人员,作为政府直接管理的干部选派到每个煤矿,专职负责安全生产。
他们制定了安全矿长管理、考核、监督办法,要求每个安全矿长每月必须在矿25天,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个班次。 政府对这些安全矿长实行高薪聘用,选优汰劣,出现事故,一票否决。
经过安全矿长的充分发挥作用,使煤矿井下安全状况迅速好转,矿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安全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煤矿面貌明显改观。起初一些煤矿矿长对安全矿长不理解、不欢迎,后来就出现了理解、欢迎,而且放手、放心、离不开的局面。
إ 二是向所有煤矿选派技术副矿长,从组织人力上把煤矿科技进步落到实处。继安全矿长选派之后,***区又面向社会为每个煤矿公开选聘一位技术副矿长,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煤矿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年富力强。
也由政府统一管理、定期考核。从而使乡镇煤矿缺乏高层次技术管理骨干的问题得到了普遍解决,使煤矿技术进步、设备改造、技术培训、特别是信息化的推进有了专职负责人。
إ 三是向煤矿派出安全特派员,形成沟通区委区政府与每个煤矿联系的安全生产监察监督体系。2000年初,***区委区政府从区直各单位抽50多位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派到各个煤矿,担任安全特派员。
安全特派员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区委、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全方位监督,监督国家有关法。
5.煤矿安全发展论文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炭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8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全国每年还有十几万的事故伤残人员。
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
1 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
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
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政府、保险业和煤炭行业三者的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政府、保险业、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性、制约性和互动性的有效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2)煤炭企业在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几年来,安全监察局的监察力度逐渐提高,但没有真正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保障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优化。
3)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煤炭企业基本上被从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中排除出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由企业按规定赔偿支付,赔偿数额非常少;而且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5)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6)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总之,上述各个方面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治理手段和措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实质上的制约性,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真正改善和优化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 2 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构成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依据,安全监察体系与制度,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将某些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企业整体安全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调整和动态优化,从而达到最优目的,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煤炭企业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协调配合,以最终实现煤炭企业整个安全系统的综合优化。在这种思路下,煤炭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发挥作用外,还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动态整体优化。
而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
6.帮我写一篇煤矿安全生产的论文
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时刻,都要注意安全,当我们自己走在马路上时要注意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以保证安全;当公交司机在开车时,他手中掌握着车上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要牢牢把握住方向盘,看准路况,及时刹车。
近年来,有些煤矿主为了谋取一丝利益,而采用非法手段经营煤矿,虽然这些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然而一旦有矿难产生,其结果是非常严重的,给国家的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党群干群关系。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时刻注意到安全的重要性,自己安全,既是对自身负责,也是对家人和朋友负责,更是对生活负责。
安全像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安全像阳光,照耀着我们的心灵,作为我们这些即将工作在一线的公务员来说,要将安全重于泰山牢记心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社会,感恩社会!
7.能给我写一篇关于煤矿安全的论文吗
安全,一个严肃而又不得不老生常谈的话题。
每年有多少个矿山瘫塌、瓦斯爆炸,多少年轻生命无辜断送,多少老幼无奈地承受生离死别的伤痛,多少的家庭刹那间让希望化为乌有。就在2005年正月初五这万家团聚、乐享天伦的日子里,孙家湾矿难死亡214人。
这其间有多少的儿子会望着鬓染白霜的老父,深情地斟上一杯老酒,为老父老母燃响那一挂吉祥的鞭炮,有多少年轻的爸爸正盘算着为自己的幼子在元宵佳节扎上一盏兔子灯,多少的年轻人还在憧憬美好的幸福,扬起希望的风帆------然而就在刹那间这一切的梦想和他们那伟岸的身躯一起禁锢在那冰冷的黑暗世界里,曾经创想着那美好的未来留给家人的只是镜中花和无尽的哀痛。这究竟是怎么了?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接踵发生,令人触目惊心。
而一次次事故调查其结果多是人为因素。人们不禁在质问,这究竟是因为什么?企业的安全管理去了哪里?员工的安全理念又放之于何方?众所周知,煤矿的安全规程、安全制度不可谓不健全、不完善,我们拥有一部用成千上万名矿工兄弟的鲜血换来的《煤矿安全规程》,我们有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我们有详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我们有温情满怀的二道、三道安全防线。
安全规程、安全制度每章、每节、每条、每句话,每一字,往往是被痛彻心扉的安全、质量事故催生而来的,为什么这用生命镌刻的安全符却不能遏制事故的黑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究其原因,因为一些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漠视生命和健康的权益。20年来,在经济建设成为举国上下工作中心的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效益优先,产生效益至上观念者也不在少数,这一切进而深刻地影响一些企业在生产中的管理工作。
片面地追求效益,从而忽视安全的重要性。有的只是纸上谈兵,走形式摆样子,安全生产并未深入落实。
而今,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煤炭价格一路攀升,煤矿生产为了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在未有科学的安全保证下贸然提高产量,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部分员工在效益好,奖金高的期待中更是蛮打蛮干。
然而就在这贸然高产、蛮打蛮干的背后,事故隐患跟踪而至,一次次事故,一次次矿难,使我不禁要问:开平井喷、梁家河爆炸、大平矿爆炸、沙河矿火灾、陈家山、孙家湾矿难给矿山带来的皆是灭顶之灾,他们的效益在哪里?2004年1至9月,湖南省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309起,直接经济损失3022.9万元,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他们的效益又在哪里?一份由国家经贸委等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所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接近1000亿元,加上间接损失则接近2000多亿元。其每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两个三峡工程,两百万一所的希望小学,可以建造的数量是十个亿。
2000个亿可以解决多少人的温饱问题?可以解决多少失学儿童上学的问题?此时此刻,我不想去算着一笔账,我要问的是:他们的效益又在哪里?除却这些直接损失,忘记这些间接损失,那些不再有希望的老人,那些燃烧着希望的孩子,那些曾经憧憬希望的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损失又将怎样计算?那又岂能“经济”二字所能涵盖的了的?朋友们,太多的问题我无法再问下去。我要讲的是:如果没有安全、质量做保障,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从大处讲,安全是确保企业的生产长期稳定运行,是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从小处讲,就是保障每个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幸福生活,安全是家人发自内心洋溢在脸上的幸福微笑。
朋友们,我们是一名有着先进安全文化企业下的一名高素质的员工,我们庆幸我们是在“以人为本”的先进管理理念下的一名企业的主人翁。矿党政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安全投入,给安全以最大的保障。
如随着安全文化建设的神如推进,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入人心,凸现企业对生命与安全的重视。企业是我们的,只要我们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树立安全意识,只要我们在每一次送电、每一次安装、每一次放炮、每一次驾起煤机,都不忘安全第一,我们就会拥有安全,企业、我们、效益就会永远地走向一点。
我尊敬的矿工朋友们:让我们时刻牢记“安全就是效益”的小一观念。身在工作面,管好自己,管好工友,时刻牢记:马失前蹄之灾,伤及自己,累及骑者;违章操作之祸,祸损自己,殃及他人。
让我们紧握安全的航舵,因为安全生产就是健康、就是幸福、就是形象、就是发展、就是效益最有力的保障.。
8.谁知道煤矿安全综合论文怎么写
煤矿安全管理 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扭转安全上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长效机制 事故是一个可怕的黑洞,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形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它吞噬生命,损害健康,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
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不能长期得到贯彻执行,存在时张时弛的现象。
造成了安全生产中的漏洞,使事故屡屡发生。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约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和落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 1、理顺管理体制 1.1宏观体制 1.1.1国家监督 首先要确立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监督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和负责精神,国家强制力是安全监督实施的保障,保证安全监督能够顺利进行,并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对安全的关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对煤矿行使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自从2001年建立以后,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已逐年好转。
从近几年私挖乱采和越界开采及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的治理情况来看,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是至关重要的措施。在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促进煤矿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等各项要素到位。
1.1.2行业管理 安全工作范围广泛,各个区域又有其各种不同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分行业进行管理,以保证安全管理的专业性。我国的行业管理已经比较完善。
1.1.3企业负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由企业决定和实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所以企业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只要企业重视安全、安全投入充实,安全管理到位,全国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把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1.2企业内部体制 1.2.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职能需要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而且一定要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机构和人员一旦兼职必然使安全管理职能削弱,甚至名存实亡。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发生重大事故之后的单位管理机构健全,而未发生事故单位的管理机构就要薄弱得多。在这方面,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因事故而设机构的不正常现象。
1.2.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各级生产或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区域的安全工作负责。 1.2.3分级管理原则 在正确设立管理机构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现场作业人员——班组——区队(车间)——井——矿的顺序,按职能分级进行安全管理,能由下级管理的尽量由下级负责,让上级集中精力来抓更重要的工作,处理更重大的问题。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个人的权利清楚,责任明确,权责一致。形成一个包涵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责任体系。
3、责任体系落实 3.1责任联系和制约 各个责任制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企业内部有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还有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管。
在宏观上,还有企业与企业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责任联系。所以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责任落实问题。
3.2责任体系落实保障 3.2.1健全与责任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制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和奖罚措施,严格考核,才能保障落实。否则责任制就成了一纸空文。
3.2.2国家机关责任必须首先落实 现在我矿周围小窑越界引起的重大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首先就是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地方政府等国家机关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教育培训机制 1、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 人是安全工作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和培训的基础地位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1安全教育培训是认识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使他们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认识安全。
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 1.2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获得安全知识和掌握安全技能的最基本手段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人了解怎样安全怎样危险,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的,严格。
9.高分悬赏,关于煤矿(安全工程专业)通风方面毕业设计的外文翻译,
中文翻译: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及对策摘要: 在充分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和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针对我国煤矿现有安全生产形势的对策关键词: 煤矿安全,现状,形势,对策1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正在稳定中呈现好转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事故多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
2009年,全国GDP达到33.54万亿元,同时也有8.97万人死于安全事故,不到4亿GDP就死亡一个人,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左右,约为全国GDP的近百分之一。煤矿的安全形势更不容乐观,2009年的百万吨死亡率虽比2002年下降了8成,但仍达到0.892,这个数字是美国的近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1.1 煤矿自然条件差 灾害多 1.1.1 煤矿瓦斯大,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危险性增加我国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在10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609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26.8%。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低瓦斯矿井占55.6%。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左右。
部分局矿的情况更严重,如中平能化集团公司所属的13对矿井全部为高瓦斯或突出矿井,淮南煤业集团公司所属11对矿井均为突出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也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也在增加。 1.1.2 自然发火危险性严重,比例大覆盖面广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中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51.3%,自然发火危险矿井几乎在所有矿区都存在,因自然而造成煤炭资源的破坏,每年达数10亿元的经济损失。
1.1.3 冲击地压危险性增大,个别煤矿十分严重据统计,1999年17处大型煤矿就发生1377次冲击,最大强度达到里氏4级。辽宁省抚顺矿业集团老虎台煤矿每年发生各类冲击地压4000多次,震级达一级以上的1000多次,2002年总次数达到了6127次(其中>三级21次),平均每天发生冲击地压十七次,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和城市的公共安全。
1.1.4 煤尘爆炸危险性普遍存在,危害性严重我国煤尘具有爆炸性普遍存在。原国有重点煤矿有87.4%的矿井煤尘有爆炸危险,小煤矿中91.35%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其中高达57.71%的具有强爆炸性。
1.1.5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制约安全生产我国大中型煤矿中,水文地质属于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25.04%。2006年至2009年,全国煤矿共发生水灾事故160余起,死亡近700人,占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的比例仅次于瓦斯事故。
1.1.6 煤矿热害已成为矿井新的灾害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围岩温度提高,矿井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据今年的资料统计,70处大中型生产井工煤矿的采掘面最高气温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其中26处超过30摄氏度,最高达到37摄氏度。
1.2 煤矿数量多 大中小并存 差异大我国煤矿数量多,超过世界上其他主要采煤国家的矿井总数,目前全国共有在建和改建矿井3955处,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占82.9%其中3万吨以下的有562处。西南一些地区现有新建和改建扩建矿井平均单井能力仅为7万吨。
我国煤矿的生产能力分散,全国矿井平均资源回收率为45%左右,其中小煤矿仅为15%左右。目前大中小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低下,抗灾能力差,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
1.3 矿井机械化程度低 安全技术装备不足据统计,原国有重点煤矿的开采机械化程度75.43%,综采机械化程度59.42%,综合机械化程度15.03%。而原有国有地方煤矿和乡镇煤矿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全国平均采煤机械化水平还不到40%。
现有煤矿多数矿的监控系统装备不全,尚未实现网络化管理,部分设备功能落后。44处自然发火危险地矿井,尚未建立防灭火系统。
66处矿井尚未建立防尘供水管路。不少的矿井没有安设防隔爆设施,即使配备了防隔爆设施的矿井,设置的数量少没达到安全规程的要求。
相当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的甲烷断电仪、光学甲烷检测仪、甲烷传感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等必备的安全仪器配备不足。有164处矿井50%以上的电气设备超期服役。
数量众多的小煤矿安全装备水平更低,有的根本不具备防御灾害的能力,多数小煤矿仍旧沿用落后淘汰的电气设备,电气防爆性能差,失爆率高。1.4 煤矿从业人员结构复杂 管理落后我国煤矿用人过多,农民轮换工等从业人员构成的煤炭生产一线主体,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许多企业又不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违章作业现象严重。许多小煤矿的经营者没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知识,不懂安全,不管安全,不顾安全。
根据调查,30万t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62.67%,大专以上的只占5.44%,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0.3%。30万t以下的小型煤矿中,中专以上职工平均每矿不到3人。
另有资料表明,在现代化的大型煤炭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职工总数的2.93%。目前,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主要由管理人员凭主观意志和经验进行工作,管理技术和手段落后,这种管理模式,由于受管理人员的知识、经验和责任心的限制,很难适应矿井灾害事故的复杂条件,这也是煤矿灾害事故多发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