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国博士毕业论文很难写吗
申请流程:
1、尽早递交申请
英国的博士课程是每年9月底左右正式开学,提前一年就开始接受申请了。所以建议申请者在以前一年10月申请为好。个别大学或个别专业有特别提出的申请截止日期,需要察看清楚。
大学处理申请的速度通常为4到8周,有些重点大学或热门专业需要10到12周,所以申请者一定要预留出学校审理即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间。
2、申请适合的学校
大部分学生是希望继续深造本专业的,可以参考一下英国泰晤士报的各专业排名,并参考综合排名。一般来说,前50位的大学都是很好的大学。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专业,专业名称和课程安排也不太相同。申请者要具体考虑什么专业是自己喜欢的,别只单看排名,选择热门。
3、申请适合的课程
英国的硕士课程都是1年制的研究生课程。授课式以授课、讲座、论文等为主,多为实用性的专业。研究式的申请较授课式要比较难一些。
因为它是以某一研究课题作为主要目标,需要申请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或研究成果。研究式课程通常是博士前的一年学习,所以希望继续读博(或硕博连读)的学生可以考虑申请。
4、准备申请材料
大学录取者非常看重申请者的自述信、推荐信、简历及成绩单等其他材料。他们希望看到申请者经过精心准备后提交的申请材料。如果大部分申请材料雷同、乏味,就很难体现申请者的特点,更难看出申请者具备哪些独特的素质。
特别是自我陈述,像你的一幅自画像,如果敷衍了事,不可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申请表也是必须认真填写的文件。这是录取人首先看到的文件,应做到内容准确,打印清楚并且不要忘记签上你的名字。
5、合格的语言成绩
申请人应了解所报专业的英语要求。一般来说商科、社会学、文史类专业的入学要求是雅思6.0-7.0左右,理工科专业的入学要求是6.0-6.5左右,当然具体要求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都会不一样。如果学生在申请时已经有雅思成绩,则需要一并提供。
如未考,则最好在申请材料上说明何时考试,并在收到雅思或托福成绩单后马上补寄给大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提前到英国就读一段时间的大学自己开设的英语语言课程,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达到符合入学要求。
需要的条件:
1、优秀的GPA,申请博士GPA最低要在3.0以上,想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话,GPA需要在3.5以上。
2、优秀的gre/gmat/Lsat/MCAT和TOEFL成绩
虽然很多外国大学对入学考试成绩的要求不太高,但是随着申请人数的逐年增长,成绩越高的学生越占有优势,因此大家一定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认真准备入学考试,争取考出最理想的水平。TOEFL考试只为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而设置,通常需要达到100分以上,才比较保险。
GMAT考试用于申请英国的商学院,LSAT考试用于申请英国法学院的J.D.学位,MCAT考试用于申请英国的医学院,每所学院对学生的成绩要求各不相同,不过学生的成绩需要超过最低录取分数线10分以上才比较保险。
3、具备高水平的研究能力
外国好大学都希望将博士生培养成为在研究领域内的最顶尖、最前沿的人才,所以申请者必须要具备很强的、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
4、合理的学校定位选择
在选择院校时,综合排名并不是最重要的,专业排名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成为在研究领域内的顶尖人才,所以学校专业的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未来的学术程度,当然越是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越难申请,同学们在选择时还是要慎重考虑。
5、恰当的套磁沟通方式
在申请奖学金时,与导师的沟通至关重要,学生在递交申请材料后,导师如果认为你的背景不错就会主动给你回邮件,在沟通时还是要从学术上出发,如果你的学术观点让教授很满意的话,应该能申请到全额奖学金。
6、文书材料的亮点突出
个人陈述是充分展现自身优势的平台,但是大家在撰写时也要注意字数不要超过800字,并结合自身实例进行阐述。
2.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有哪些呢
过去20多年,ENSO(El Niño-南方涛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ENSO预测是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中最为成功的。
目前一些预报系统已经开始了实时的ENSO预报,并且其预报水平可以达到6~12个月的可信度,其中包括了经验性模式和物理耦合模式。 这些物理耦合模式在复杂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从中等复杂程度耦合模式(ICM)到混合型耦合模式(HCM),以及复杂的耦合环流模式(GCM)。
即便如此,这些模式的单一确定性预报结果仍然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异(说明确定性的模式预报结果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由于气候变化的不规则性和噪音的存在,即使很短时间的ENSO预报也存在着很明显的不确定性。 为了尽可能的降低ENSO预测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采取集合概率预测的方法加以弥补。
集合预报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已有了很好的研究和应用,但是在ENSO概率预测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部分研究着重于初始扰动(不确定性)对ENSO预报的影响。 同时模式物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也是影响集合预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研究中考虑较少。
在本文,我们尝试利用一个中等复杂程度耦合模式来探讨ENSO集合预测的方法,同时综合考虑和分析初值的精确性,初始不确定性(初始误差),以及预报过程的不确定性(模式误差)对ENSO集合预报的影响和作用。 1。
通过合理的考虑模式误差的作用,有效的防止了集合Kalman滤波(EnKF)同化中常见的“滤波发散”现象的发生。相比目前其它一些简单的假设背景误差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资料同化方法,EnKF通过提供“流型”和“局地”依赖的背景误差的估计,EnKF能够最优的使背景场逼近新的观测信息,得到更加精确合理的分析场和预报场。
但是由于EnKF是利用一组预报样本来统计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如果没有模式扰动或预报样本的膨胀,预报样本的离散度会迅速缩小,导致集合同化方案不起作用(亦即“滤波发散”现象)。 在本文,我们采用“将随机误差直接加入到模式方程右端”的方法,利用一阶马尔科夫随机模式来模拟模式误差。
这种方法对于没有外强迫的模式非常便利,比如海~气耦合模式。在耦合模式的模式误差主要来源于模式的不完美所造成的假设下,我们定义模式误差为预报结果对观测的偏离(不考虑观测误差)。
我们首先考虑了模式模拟的对海气耦合过程起关键作用的变量——海表温度(SST)异常,利用马尔科夫随机模式将随机组分加入到SST异常模式中来随机的扰动模拟的SST异常场。 通过验证,该随机模式通过合理的保持模式变量的集合样本之间的离散度,可以有效的防止“滤波发散”,提高EnKF的同化效果。
2。 对于集合预报,我们利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生成初始的集合样本和模拟预报过程中的模式不确定性。
首先,我们利用EnKF资料同化系统为ICM提供100个样本的集合初始场。 初始的各变量间的背景误差协方差矩阵在一系列同化循环之后能够与观测误差协方差矩阵适应协调起来。
同时初始集合样本的标准差空间分布特征与观测误差的空间分布比较一致,说明每个初始样本都可以代表一种观测出现的可能性。并且初始的集合状态变量与模式和观测都是动力协调的。
其次,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在同化过程中使用的线性、一阶马尔科夫随机模型被进一步的修改和扩展成预报12个月的模型。该模型同样被嵌入到ICM的SST异常模式中来模拟12个月集合预报过程中的模式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将这种综合考虑初始误差和模式误差的集合方法应用到ICM中预报在热带太平洋的SST异常。 后报试验从1975~2004年共30年的每个月都开始预报12个月,同时把预报结果与相应的观测资料和原始的确定性预报结果相比较。
最后,对于集合预报结果的检验包括了确定性预报检验和概率预报检验。确定性预报检验包括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
在概率预报检验方面,包括Talagrand概率分布检验、高斯分布检验、离散度检验、Brier评分检验、相对作用特征(ROC)检验的统计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该集合预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通过该集合方法明显的提高了ICM的确定性预报水平,集合预报系统也有较高的概率预报技巧,对确定性预报是一个完善和补充。
3。 基于30年的集合后报结果,我们针对ENSO预报领域两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问题,即“春季预报障碍”和预报误差对ENSO预报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了该集合预报系统在不同季节的预报性能,以及集合预报系统中所采用的预报误差(初始误差和模式误差)方案对ENSO预报水平的影响。对于季节可预报性而言,确定性的样本均值预报仍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而对于概率预报而言,集合预报系统的预报性能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消除了“春季预报障碍”。
关于预报误差的影响,EnKF同化结果提供的作为确定性初始场的样本均值是一个最优估计,并且初始扰动对确定性预报水平的改进几乎无作用;EnKF同化方法相比原始的初始化方法能够提供更加协调的初始场,提高预报技巧;预报过程的模式误差扰动能使样本均值平滑掉一些不可预报的噪音,进一步提高样本均值的预报技巧;如不考虑预报过程的。
3.出国博士怎样完成英语毕业论文 知乎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written in English in a non-Chinese-media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has to be written by the writer-student him- or herself while he or she reads and think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do the writing him- or herself.。
4.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英文摘要有哪些内容
中文摘要 神经系统的发育,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开始,然后迁移到特定位置,最后形成正确的网络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细胞迁移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灵长类动物的前脑中有109个神经元参与迁移,最长的迁移路径可达数厘米。这些神经元通过迁移到达特定位置,聚集成核团或是形成分层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回路做好准备。
根据发生迁移时所处的发育阶段,可以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细胞迁移分为两类:胚胎期发生的迁移和生后进行的迁移。前者以室管膜区(ventricular zone, VZ)刚成熟的神经元的迁移为代表,这与大脑皮层、脊髓背角分层等有关,这些过程基本都在胚胎期即完成。
而后者包括小脑颗粒细胞从外颗粒层迁往内颗粒层、前脑亚室管膜层(anterior subventricular zone, SVZa)神经元经头端迁移流(rostral migratory stream, RMS)迁往嗅球成为中间神经元等。这些迁移过程是在生后完成(如小脑颗粒细胞迁移)或是终生发生(如SVZa往嗅球的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相互作用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胶质细胞导向的迁移(glia-guided neuronal migration),另一类是不依附于胶质细胞的切向迁移(tangential migration)。 在中枢,神经细胞完成迁移要涉及三步:神经元命运的决定并开始迁移,这是迁移起始的问题;神经元沿特定的途径和正确的方向迁移,这是迁移导向的问题;神经元到达恰当位置停止迁移并开始参与该区域的构筑,这是迁移终止的问题。
在这三个阶段,不论何种迁移形式,都涉及到许多分子机制。对于迁移的导向问题,在无胶质导向的迁移中,在迁移途径(如RMS)的外围有排斥迁移的信号分子(如Slit),而在迁移途径中有一些相关分子促进迁移(如PS-NCAM、Ephrin等),从而实现限制其迁移的空间位置的作用。
在有胶质导向的迁移中,原先认为导向作用可能仅由胶质细胞完成,但实验表明仅有放射状胶质存在,不足以决定神经元的迁移方向,在同一胶质纤维上可以看到相向或相背或来回迁移的神经元,这表明胶质细胞导向的放射状迁移中也应该有导向分子在起作用。 相对于研究神经细胞迁移的导向问题,轴突生长锥的导向更早吸引了研究者的兴趣。
一个世纪前,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Ramon y Cajal就曾通过观察染色的神经组织作出描述:神经轴突顶端的生长锥应该能表现出一种运动的活性,并且应该和外周的白细胞趋化一样受到靶组织的吸引或是排斥。近20年来关于轴突导向的分子研究完全证实了Ramon y Cajal的描述,大量的吸引和排斥的分子和它们的受体被发现,许多内在的机制也一点点被揭示。
这些导向因子包括最经典的导向因子(Netrins, Slits, Semaphorins, Ephrins),神经营养因子(BDNF, NGF),胚胎发育中的成形素(morphogen, 包括Wnt, BMP, Shh)等许多分泌形蛋白和固定在膜上的蛋白。 有趣的是,这些导向因子几乎也都参与神经细胞迁移的导向作用。
而对脑片上和培养的神经细胞迁移的观察发现,迁移中的神经细胞的前方总有一个前导突起(leading process),前导突起的顶端总有一个类似于轴突生长锥的活跃结构,习惯上也称之为生长锥。 在迁移运动中,前端生长锥的运动和神经元胞体的运动有很好的协调。
还有观察发现,Netrin-1对迁移细胞的吸引作用可能是通过对突起的吸引来实现的。这一切都提示了神经细胞迁移的导向和生长锥的导向可能有内在的机制联系。
一个有趣的假设就是:神经细胞的迁移中,导向分子的作用是通过前端生长锥的感受,然后通过一个长距离的从生长锥到细胞胞体的信号协调整个神经元的运动。 当然,也可能胞体独立感受导向因子作用,而与生长锥无关。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用打散培养的小脑颗粒细胞为模型,观察体外迁移的单个颗粒细胞的生长锥运动和胞体运动,以及它们对外界排斥因子Slit的反应。 在神经细胞迁移和轴突导向的研究中,发现钙离子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分子。
钙离子的不对称分布对吸引和排斥的轴突导向、神经细胞迁移有关键作用。而钙离子的自发振荡也与生长锥的延伸和神经元迁移的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论文研究了钙离子信号在传导从生长锥到细胞胞体的长距离信号及神经元迁移导向中的作用。 论文描述的实验中使用已知对神经细胞迁移有排斥作用的分子Slit-2来诱导迁移的翻转。
Slit最早于1984年由Nüsslein-Volhard与Wieschaus在对果蝇的突变研究中发现,当时仅发现Slit主要在胚胎中线表达。而对Slit功能展开的研究起于1998年,先是发现其受体Robo(roundabout)突变型果蝇的中线处交叉神经元的导向发生缺陷。
1999年的一系列遗传和生化的研究又发现,分泌性因子Slit正是Robo的配体,Slit-Robo信号起到了排斥一些轴突,使之无法穿过中线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还表明,robo的表达调控对穿过中线的轴突的不再返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仅在轴突导向上起到排斥的作用,Slit还对SVZa迁往嗅球的神经元的迁移有排斥作用。 体外共培养在胶质细胞上的小脑颗粒细胞的迁移也能受到Slit的排斥。
之后发现在外周循环系统中,Slit对具有趋化性的白细胞的迁移也有排斥作用。 。
5.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我才写完毕业论文,简直是折磨!我把我们系的题目给你,参考看看吧。我写的是文化类的。其实文学和文化类要比翻译和教育类好写得多,网上可以找到的参考资料也多。
英美人文和历史研究:
1,从跨文化的角度谈汉英思维及表达方式的差异
2,论美国垮掉的一代
3,美国牛仔的成功之路
4,文艺复兴在英国文学史中的作用
5,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与面子
6,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对比研究
7,西方节日的变迁及文化内涵
8,电影《喜福会》所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我就是这个题目)
9,中美教育制度及教育理念的对比研究
10,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11,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12,英汉商标对英美文化的影响
13,英语习语与西方文化
14,浅谈英美姓氏的起源及文化内涵
15,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的比较
16,《阿甘正传》承载的美国青年文化
17,《阿甘正传》美国传统价值观的呼唤与回归
18,浅谈美国文化中的实用主义
19,论美国宗教与政治
20,《圣经》的文学性及其对中西文学的影响评述
选题注意事项:
1,选你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毕业论文是个浩大的工程,要是不能写自己想写的,相信我,在这漫长的写作时间里,你会相当痛苦的。
2,题目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否则不好驾驭。最好是那种“从小角度看大问题”的题目。例如,我写喜福会这部电影,电影体现了中美文化差异,分别有婚姻观,家庭教育观等。但是我以一部电影为出发点,这个角度就比较小。话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实在太多了,但是我只从喜福会这部电影出发,所以范围就缩小了。再者,没什么人写这个电影,所以也不容易和别人雷同,不是被写滥了的题目。
3,这个题目是好找资料的,毕竟是本科论文,不是研究生或是博士的论文,写作水平有限,平时最多写写几百字的作文忽然要写几千字,想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内容不可能完完全全出自“自己”,于是就要大量的从网上,参考书上,图书馆搬来。所以最好就是找参考资料比较多的题目,切忌是参考,不是照搬,可以PARAPHRASE里面的内容到自己的论文。
差不多就这些了,我觉得这几点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几个拿不定主意的题目,可以找论文指导老师问问看,当时我开笔写论文前,都找老师问了,老师比较有经验,他应该可以给你很多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英语博士毕业论文(英国博士毕业论文很难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