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
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
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
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
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
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
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
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
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
2.如何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论文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
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
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及时反映多变的,严峻的事实却是。
5。 针对上述问题。
3,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但是,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
2、由于会计法规,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
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特别地,通过实行委派制,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
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 、提高企业利润,或隐瞒利润逃税,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操纵企业利润,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独立性,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
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1,也是一种趋势,实行委派制,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但是,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
4,虚构经济业务,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其危害性可能更大,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上至国家领导人,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关联方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说是“造假”、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规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但是,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
如利用资产重组。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下至普通民众,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准则、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
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再者,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
4: 1。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
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2,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
同时当前,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共同造假,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但是。 3,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虚拟资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公正鉴证财务。
3.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
企业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棘手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堵截假信息的来源渠道上下功夫。
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偷税漏税。其特点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和不交税的目的。
多见于民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 2、粉饰业绩,为保“名”而造假。
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 多见于上市公司和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以及昔日为省优、部优而今已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的企业。
3、为获利而造假。其特点是: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
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对条件不成熟的公司,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 还有的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虽然打着“为公”的旗号,但实质是为个人(主管领导,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庆联谊”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案件。
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但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 4、贪污盗窃,转移国家资产。
其特点是: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多见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中小国有企业。
针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 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
因为企业产权的明晰为会计行为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 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源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并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
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的治理实务上,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
审计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摆脱经理层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 四、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的制约经营者 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
该机构有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员档案,建立了专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专业经理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标准行为的,将根据处罚条例,予以公示并记入档案,严重的取消专业经理资格,从而有效地制约经营者,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 另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从经济上制约经。
4.如何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论文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
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
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会计人员素质低下而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由于经济发展较快,前几年会计人员短缺严重,因而很多素质较低的人员进入了会计行列,这部分人由于对会计法规、制度甚至原理都不熟悉,不可避免地会做出错账,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有些企业负责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人为地造假,或虚增利润骗取贷款,或隐瞒利润逃税,甚或虚列数据来掩盖贪污受贿。这些现象目前较为普遍。
3、由于会计法规、准则、制度本身的缺陷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表、提高企业利润。
如利用资产重组、关联方交易、资产评估、虚拟资产、利息资本化、交易时间差等多种手段,虚构经济业务、从事不等价交换和进行违规会计处理,造成企业经济交易失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由于社会审计监督不力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注册会计师常常被称为“经济警察”,其职责在于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鉴证服务,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但是,由于注册会计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加之许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管理部门监督不力等原因,并没有能真正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相反有些甚至与企业勾结在一起,共同造假。
5、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
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快制定和出台具体会计准则并继续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在认真总结现行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适时出台一批与国际惯例相协调、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具体会计准则,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会计信息披露。同时,鉴于会计核算制度将在较长一个时期与会计准则并行的实际情况,因此要努力提高会计核算制度的灵敏性,及时反映多变的、日趋复杂的经济业务。
特别地,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应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处理好会计准则的统一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关系,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合法而不合理的手段粉饰财务报告,操纵企业利润。 2、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用法制手段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注册会计师作为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理应成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深感忧虑。这一方面需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业务素质,更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那些违反职业道德、与企业勾结在一起提供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保证这个行业的公正性,从而规范社会审计监督。
3、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 会计人员委派制是目前人们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 .从目前试点情况来看,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
再者,实行委派制,可避免一些有关系而低素质的人进入会计行列,保证会计人员的素质。 4、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
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5.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管理会计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
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
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
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
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
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
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
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
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
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
6.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文
企业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棘手的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堵截假信息的来源渠道上下功夫。
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强化内外部监督,加强对经营者的行为约束。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企业经营管理者行为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偷税漏税。其特点是:多列费用,少计收入,达到少交税和不交税的目的。
多见于民营企业或效益好的国有企业。2、粉饰业绩,为保“名”而造假。
其特点是:少列费用,虚列资产,多计收入,以达到粉饰经营业绩的目的。多见于上市公司和效益较差的国有企业以及昔日为省优、部优而今已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的企业。
3、为获利而造假。其特点是:调整账务,虚增虚报利润,欺诈上市。
首先,股份公司上市,能增强本公司股票的吸引力,形成稳定的资本来源,在更大的范围内筹措大量资金,因此,促使股票上市便成为公司追逐的目标,对条件不成熟的公司,财务资料做假便成为其首选捷径。还有的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虽然打着“为公”的旗号,但实质是为个人(主管领导,管理者等)牟取私利,如“大庆联谊”弄虚作假,欺诈上市案件。
其次,对于那些已经上市但经营亏损的公司,为了满足增发新股或者配股的条件,提高配股价格,达到从资本市场上捞到更多资金,经常采用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4、贪污盗窃,转移国家资产。
其特点是:出具假凭证,收入不入账,办假手续报废资产,将账目搞乱,浑水摸鱼,或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等。多见于管理比较混乱的中小国有企业。
针对企业经营者行为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治理,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一、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的规范和界定。产权是企业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这样就可以使企业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
因为企业产权的明晰为会计行为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利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存在经济上的利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下,资源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
二、完善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建立审计委员会,有效预防会计信息失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并使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适当的外部化,从而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量,加强了对公司经营活动的监督。
同时,在独立董事制度下设置审计委员会有助于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鉴于会计信息由管理层负责编制和提供,而管理层的聘任显然受大股东意志的支配或影响,为了防止内部人控制,制衡管理层和大股东在会计信息方面的权利,在公司的治理实务上,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受制于经理层的会计信息进行再监督。
审计委员会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指导和协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确保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建立,可有效摆脱经理层的控制,实现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再监督,从而为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应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一是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责、权、利,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二是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解决国有股产权主体虚位问题;三是通过权利分配、权利制衡和信息披露等机制,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减少会计造假的风险;四是完善业绩评价机制,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经营者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五是改变激励措施,防止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就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措施将长期绩效补偿与短期工薪支付分开。四、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有效的制约经营者应当尽早建立完善的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在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内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管职业经理人员,对专业经理人员实行会员制。
该机构有完备的职业经理人员档案,建立了专业经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及处罚条例,一旦发现专业经理人员有违反职业道德标准行为的,将根据处罚条例,予以公示并记入档案,严重的取消专业经理资格,从而有效地制约经营者,降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另外,还可以设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从经济上制约经营者的行为,因。
7.如何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论
建立科学、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监督制度的目标应该是:保证公司财产安全与完整;控制有关数据的正确性与可靠性;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控制风险。
要实现以上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光靠公司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由单位负责人组织单位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参与内控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 内控目标的实现涉及单位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有空间、时效和职工管理意识浓淡等问题,因此在建立公司内控制度时,要具有前瞻性,要统观时间与空间全局,通过在公司内部营造有利的控制环境,有效的会计系统和各种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控制程序,辅之以一定的控制手段如组织架构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并将这些控制手段揉入到建立的各种经营管理的具体制度中,如固定资产的投资、采购、报废处理制度:物质进出保管使用管理制度:产品的保管与出库管理制度:现金收支与核算制度、费用报销审批制度等,因为这些控制制度,都与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密切相关。
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报露的真实和完整性,而且它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无论做何种事情,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因素,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包括所有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体现的方式都与广大财务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和业务水准密切相关。
要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在对广大财会人员的要求方面应从两方面着手。第一,要在广大财会人员中建立起一种普遍的职业道德观念,一种为广大投资者负责任的观念,客观真实地反映每一项经济业务事项,在记录反映经济业务时,不受长官意志的约束任意改变应有的规则,按照朱基总理对广大财会人员提出的“不做假帐"的要求行事,并以此作为自已的职业道德要求约束;第二,要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对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的实务操作水平。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广大财会人员面临着“企业改制与会计改革"的双重任务,多年来,我国依照“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宏观体制,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印发的通知》,二00一年的一月二十八日,财政部又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三项新准则和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等五项准则。 从专业角度观察,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与企业改制相辅相成,涉及面广泛,内容丰富,尤其是关系到公司财务、会计、审计、评估的重大理论与实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空前的,诸如:兼并与收购、公司重整、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剥离(分离社会职能)、会计主体变更、权益归属(或转移)界定(如住房公积金、公益金等)、资本缺位、虚资产、负资产、无形资产、或有事项处理、会计报表调整事项等等,一言以蔽之,在新旧转换和会计改革中,广大财会人员的专业理论和实务能力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广大财会人员自我要加强知识更新,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会计理论水平,以确保在从事会计实务操作时能准确应用规则,使会计报告披露的信息科学、可比、客观和真实。
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财政部于二00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并于二00一年一月一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这是我国会计界一件令人振奋的大事,加之各个单项《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与以往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它实现了会计标准实质上的转换,所反映的会计要素具有可靠性,它强调企业经营的稳健性和资产的夯实,如规定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各项资产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对不符合资产定义的虚拟财产排除在资产负债表之外,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更加真实。 它也在强调规范、便于操作方面前进了一大步,如《企业会计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增加了交易或事项的描述以及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内容,对于实务工作中新出现以及分行业会计制度尚未规范的经济业务,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如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与金额、融资租赁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土地使用权的会计处理等进行了详尽的规定,解决了以往有些经济事项无章可循的问题。
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将实质重于形式明确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具体事项或交易必须运用的原则,尤其在确认收入时,改变了以往的仅凭所有权或现金形式上的交付就确认为收入,而是按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等实质性条件是否转移来确认,这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之一。 因此,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可以有效地保证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 前不久,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意欲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运作不规范,法。
8.急求一篇会计论文..《浅谈如何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一、中小企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现状 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2003]143号)。
以工业企业为例,中小企业必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05年1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司长王远枝在其题为《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现有中小企业424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的99.6%,中小企业销售额占所有企业销售额的58.9%,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GDP的58%左右,税收占48%左右,专利占全国专利总数的66%,新产品占全部新产品总数的82%,解决的就业人口数量占城镇净增就业人口的四分之三。
可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中小企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却不尽如人意。
不仅会计信息技术性失真现象普遍存在,而且会计信息故意隐瞒行为盛行。虽然我国理论界对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会计信息监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监管的理论研究却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我国至今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只是在会计法规制度中有所涉及: 1985年我国第一部《会计法》提出“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法律要求;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里提出会计核算要遵循的有关原则,其中涉及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原则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可理解性、谨慎性、重要性等八个原则;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提到会计核算要遵循的有关原则中涉及到衡量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的有九个,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2月颁布的新准则对原基本准则的一般原则作了较大修改,明确将客观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八大原则。但是,以上相关法律规范适用于大企业、上市公司,而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法律规范却相对较少。
只有财政部于2004年4月27日颁发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对小企业会计核算和会计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适度的简化,减少小企业会计人员执行制度中的职业判断。涉及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九个,在以后的会计信息质量研究中,涉及中小企业的也寥寥无几。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大都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缺乏规范的财务报告制度和财务信息披露通道。主要体现在: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也是一个公认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有1/3的企业没有书面的财务会计制度,相当一部分有财务会计制度的企业也只是一个形式,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人员还是没有遵照制度行事,全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二是会计机构的设置不合规范。中小规模企业通常只有少数员工负责会计处理和资产保管等,不相容职责分离有限;三是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乏同时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会计人才;四是没有健全的内部会计制度;五是会计资源相对短缺。中小企业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上与大企业有着较大差距,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上的限制,也不愿意花费资金在会计人员的培训和会计信息系统的改善上;六是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管。
国家监管的重点是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企业。对于大部分属于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国家的投入力量、关注程度和监管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三、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会计法律规范体系是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会计行为的规范。一般应包括三个层次:会计法律、会计法规、会计规章(包括准则体系)。
目前,我国虽然基本建立了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包括1992年先后颁布的原《企业会计准则》和原《企业财务通则》以及以后相继出台的行业企业会计制度等,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2006年12月7日新《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共同构成了我国财务与会计改革的基本框架和原则,是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两大基本法规。
这标志着我国会计法律体系和财务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但是,对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如何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衔接未作规定;而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也未对中小企业的财务活动作出具体规范,仅参照执行(《企业财务通则》第二条)。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二)加强中小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首先,要加大财政、税收、审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依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严格执法,对于查出的违法、违纪案件决不姑息,依法处置,并坚决杜绝检查中的钱权交易,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其次要大力发展银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探析毕业论文(会计毕业论文: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