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艾青诗歌的论文,急需找一些参考资料
艾青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创作持续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硕、成就最高的大诗人之一。
他始终与时代和人民共脉搏,在命运的坎坷磨难中展开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诗歌创作和理论探索,他在纵向与横向对中外各流派大诗人的创作和理论的扬弃继承与综合突破中,使自己在巨人的肩上崛起。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中描述性意象的采用达到非常成功的地步。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扉,/你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大理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你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灶火之后,/在你拍去围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置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在你补好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在你把儿子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掐死之生,/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后/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这两段在全诗的地位最为重要也是写得最为优美之处。它们既是对身世凄凉的大堰河的具体化的悲感,也是诗人对大堰河"恋母情结"的具体化的抒发。
几个感兴的描述性意象,分别以坟墓,瓦扉,荒园,石椅,火灶,围裙,酱碗,虱子,鸡蛋等一系列物象的直观表现以烘托对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怀念和她对女子所给予的关怀的感激之情。 艾青在诗歌创作中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构成了他诗歌散文美的艺术风格。
许多诗歌大量使用描述性单个意象对中心意象或主要意象进行铺张描绘,构成了其酣畅排比的语势,同时也造成了其诗在语言排列上语句很长的特点。同时,大量使用描述性意象,使诗歌能对某事物加以较详细的解说,这同叙事文学有相似之得,也导致了他朴素,明朗,不刻意追求含蓄的诗风。
这些特征是艾青散文美的基本要求。
2.关于艾青
人物姓2113名:艾青 诗人 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5261。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4102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653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内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容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3.有关艾青的相关资料
克阿等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 中国现代诗人、《火把》(1941)、《向太阳》(1947)、《黎明的通知》、《欢呼集》、《饱食的红星》、《春天》等,笔触雄浑。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轰动诗坛。
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北风》。1910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的一个封建家庭,感情诚挚,诗风清新。
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响最大。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二百余首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
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85年、《大堰河》(1939)。另有论文集《诗论》,笔名林壁、莪伽。
4.艾青写过什么文章
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旷野》(诗集)1940,生活《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艾青选集》1951,开明《新诗论》1952,天下《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艾青诗选》1955,人文《黑鳗》(长诗)1955,作家《春天》(诗集)1956,人文《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归来的歌(诗集)1980,四川人民《艾青叙事诗选》1980,广东人民,1984,花城《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彩色的诗》(诗集)198O,江苏人民《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艾青诗选》1982,外文《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艾青诗选》1997,人文 《我的思念是圆的》。
5.论述艾青诗歌中的散文美
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为例,评析艾青有关诗的“散文美”的主张 艾青离开他最热爱的祖国太匆忙了一些。
他还有许多诗没有写,还有许多诗论没发表。特别是作为他的诗歌美学为主体的“散文美”思想,还未能充分阐明,令人深感遗憾。
因为这是艾青在诗歌美学上的创造性发现,可以被视作艾青研究的突破口。 艾青在1939年流亡桂林时,发表了《诗的散文美》一文,要求诗要摆脱脚韵的羁绊。
他说:“我们嫌恶诗里面有那种丑陋的散文,不管它是有韵与否;我们却酷爱诗里面的那种美好的散文,而它常是首先就离弃了韵的羁绊的。”“任何好诗都是由于它所含有的形象而永垂不朽,却绝不会由于它有好音韵。”
这既是艾青从诗歌美学上对诗的散文美和怎样算好诗所作的说明和所下的定义,同时也表明了他的诗其所以可读性强、耐读性久的决定性原因。有些读者未加深思,却误以为写诗只要不押韵,便算是散文美。
这就把“散文美”等同于“散文化”了。殊不知,艾青是以诗的散文美批判诗的散文化的。
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虽不押韵,却以自然的韵律见长,从而显示一种散文美。可见诗的散文美或散文化和诗的是否押韵并无因果关系,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诗中是否含蕴着令读者爱不忍释的艺术形象。
早在“五四”之后,诗就因其不押韵出现过泛滥的散文化现象。新月诗派之所以崛起,就是为了克服当时新诗的散文化倾向。
叶圣陶先生其所以把戴望舒的《雨巷》发表于1928年8月《小说月报》19卷第8号上,并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就是因为它对诗的散文化倾向是一次强有力的冲击。但是戴望舒并没有因为受到叶圣陶的表扬而继续写作《雨巷》之类的音韵铿锵的新诗,而是恰恰相反,他接受了法国象征派诗的影响,在1929年写了摆脱音乐成分的《我底记忆》一诗,而在1930年后,又公开宣布新诗要排除外在的韵律,彻底摆脱了他早期所受新月诗派的影响。
他在1932年5月创刊的《现代》文学月刊上发表的《诗论零札》,可以看作他要废除诗的音韵的宣言。到1936年10月,他创办《新诗》月刊,更加强化了以诗的内在情绪的起伏变化取代诗的外在形式的音乐成分的主张。
艾青自称曾受《我底记忆》的影响,与戴望舒声气相通,写诗也力避音乐的成分。一时之间形成一股诗风,被称为中国的现代派。
但他在抗战后的桂林提倡诗的散文美,却只是表示他个人的诗观。尽管他在桂林与戴望舒合编过一期《顶点》诗刊,但他的散文美的主张,与所谓现代派无关,而是因他主持桂林《南方日报》副刊时,发觉投来的新诗多不押韵,似分行的散文,而又并非好散文,虽有一星半点的诗意,却被“散文化”得一干二净;而来稿中的押韵诗,语言干瘪,节奏板滞,虽有一些鲜活的形象,也被脚韵捆绑得没有生机。
他正是针对抗战初期的新诗“无韵则散,有韵则死”的不良倾向,而提出“诗的散文美”,批判诗的散文化的。他当时出版的专著《诗论》便把《诗的散文美》一文作为重点文章收入其中。
他一直坚持这一主张。在解放初期他虽一度抽掉,后来仍然收入。
他虽然从一个不平常的春天起停止歌唱达二十二年之久,使得某些读者以为他放弃了他的主张。其实不然,他在“归来”之后,继续强调“诗的散文美”。
正如他自己所说:“就是为了把诗从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风气中摆脱出来,主张以现代的日常所用的鲜活的口语,表达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赋予诗以新的生机。”(《诗论》新版《前言》)这可以看作艾青晚年对“诗的散文美”所作的最后而又最新的阐释。
他在1981年5月对专访他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从欣赏有韵到欣赏无韵,在诗歌美学上是一大进步。没有韵的诗比较难写,它必须切实地都是真货色。
有些诗,去掉韵脚,就是一篇散文,这就不好。好的诗即使不押韵,也是通过形象思维来表现。”
这就进一步深化了他的“散文美”的理论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语言方面的形式问题,而是一个如何通过形象思维处理好诗的内容的问题。写诗如果脱离形象思维,不论押韵与否,都可能流于散文化。
他指出,诗的“散文化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创作过程排除了形象思维”。他晚年的作品《归来的歌》虽押了自然的韵脚,但因突出了形象思维,仍然显示着散文美。
这就表明,艾青的诗从早期到晚年、从无韵到有韵,都一以贯之地坚持散文美。这是艾青的诗在艺术风格上最突出、也最稳定的个性化的特征,是他所不同于其他诗人的地方。
诗的散文美既是艾青创作上的艺术特色,也是他在诗论上的审美标准。他的创作与诗论都重视比喻。
比喻最能体现形象思维,最能显示艺术形象。他之所以喜爱一些唐诗,就是因为唐诗有贴切的比喻和生动的形象。
他赞扬唐人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的诗。如杜甫的《三吏》与《三别》,即使比兴少一些,铺陈多一些,也令人感动。
他多次谈到《石壕吏》的开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写出了乱世人民的苦难的形象,指出:“杜甫的《石壕吏》整个是叙述的,是押韵的散文”,但又并非“散文化”。他认为某些优秀的古诗虽“撇开比兴的手。
6.艾青写过什么文章
作品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集)1936,上海群众杂志公司
《北方》(诗集)1939(自费印出);1942,文生
《他死在第二次》(诗集)1939,上杂
《向太阳》(长诗)1940,海燕
《旷野》(诗集)1940,生活
《诗论》(理论)1941,桂林三户出版社
《反法西斯》(诗集)1943,华北书店;1946,读书
《吴满有》(长诗)1943,新华书店;1946,作家书屋
《黎明的通知》(诗集)1943,文化供应社
《愿春天早点来》(诗集)1944,桂林诗艺出版社
《雪里钻》(诗集)1944,新群
《献给乡村的诗》(诗集)1945,北门
《释新民主主义的文学》(理论)1947,香港海洋书屋
《走向胜利》(诗集)1950,文化工作社
《新文艺论集》1950,群益
《欢呼集》(诗集)1950,北京新华书店;1952,人文
《艾青选集》1951,开明
《新诗论》1952,天下
《宝石的红星》(诗集)1953,人文
《艾青诗选》1955,人文
《黑鳗》(长诗)1955,作家
《春天》(诗集)1956,人文
《海岬上》(诗集)1957,作家
《苏长福的故事》(报告文学)署名纳雍,1960,新疆人民
《归来的歌(诗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叙事诗选》1980,广东人民,1984,花城
《海恋花》(散文集)1980,四川人民
《艾青选集》1980,香港文学研究社
《彩色的诗》(诗集)198O,江苏人民
《抒情诗选一百首》1980,香港时代图书公司
《艾青诗选》1982,外文
《艾青谈诗》(理论)1982,花城
《落时集》(诗集)1982,浙江人民
《艾青抒情诗选》1983,文联
《雪莲》(诗集)1983,黑龙江人民
《域外集》(诗集)1983,花山
《艾青》(综合集)1983,人文
《艾青短诗选》1984,花城
《绿洲笔记》(散文集)1984,四川人民
《启明星》(诗集)1984,百花
《艾青论创作》1985,上海文艺
《艾青选集》(1——3册)1986,四川文艺
《艾青诗选》1997,人文
《我的思念是圆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艾青的毕业论文(关于艾青诗歌的论文,急需找一些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