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帮我写篇毕业论文,题目是“诚信政府建设”
提要 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惯性影响、政府公务员诚信意识淡薄、政府行为中内隐的自利性、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等。
当前,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诚信机制建设应成为首要的现实课题。作为政府,应率先垂范,致力于自身的诚信建设。
关键词:政府诚信;建设;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政府诚信是表率,企业诚信是重点,个人诚信是基础。政府要成功地履行职责,就必须要依靠“诚”,即对民众的忠诚、有责任感。
从政府承担的职责看,政府诚信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是社会最大的诚信,与民众的利益密切相关,与国家的兴亡密切相关。 一、政府行政管理诚信现状 如今,相当一部分政府官员维护着这种“官本位”的制度,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可以为所欲为。
几千年传下来的这种“官本位”的制度,也同时强化了人们的奴性意识和盲从权威的习惯,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极大的依赖。一部分政府机关或公务员不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头,或者以升官发财为目的做事,赢得了民心,得到了奖励,获得了荣誉,得到了提拔,看似是一种利民又利己的事。
但这与我们的理想意义的勤政爱民显然性质完全不同,是一种“内隐”的自利,完全以获得物质利益和享受为目的。虽然政府在建设诚信体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从整体上而言,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举,不具体、不周详,离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甚远。
二、政府行政管理诚信问题原因分析 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影响,有现实原因,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本文主要从现实和主观因素分析。 (一)政府公务员现代诚信意识淡薄。
政府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政府公务员“契约诚信”观念不强。手中执掌者国家的行政权,就应该有一种责任,还应当承担行为的后果。
当人民把职务给了你,就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即委托方(公众)将行政权委托政府行使,作为代理方(政府)应当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公共福利、司法公正等等),如果代理方职责履行得好,其官员就应当获得应有的工资、报酬、荣誉等。 (二)政府行政诚信规范制度不健全。
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必要的法律法规诚信体系。如接待制度、融资制度、证券制度、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这些诚信机制具有强制力和道德约束力,维护了正常市场交易秩序,减少了在交易中的诚信风险,并增进了预期可获的利益。
但从总体上看,这些法律法规主要是侧重于以企业为代表的经营性市场主体,用来规范政府及其行政人诚信的法律法规基本上还处于空白状态。 三、政府诚信建设的途径选择 在大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政府率先垂范,通过加强自身诚信体系的规范建设取信于民,这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使命。
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政府诚信工程: (一)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要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必须了解政府的属性。
只有了解了它的属性,才能明确政府应有的职责,给其职责以正确的明确的定位。政府管理的方式也应当转变,由控制型的管理方式向协商型的管理方式转变,变被动型的管理方式为互动型的管理方式;由微观干预的管理方式向宏观调控的方式转变,这里要说明的是,宏观管理方式也必须由理论走向实践,需要政府具体的管理措施来实行,即以政府管理理论为指导,制定出微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管理方式的转变,需要建立一个透明政府。公民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政府的失范行为就无法鉴定更无法监督,所以,政府应当实施阳光行政。
(二)建立健全政府诚信制度。诚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制度危机。
前面所说的诚信体制虽好,但它不会自发地成为现实,体制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但是越位者、错位者、缺位者仍大有政府在,就是没有制度的约束。所以,要使政府行为的输出最大限度地与政府委托人的输入预期一致,使政治代理人的合法利益与政治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一致,就得依靠主宰我们命运的制度,让刚性的制度来保证民众的利益不受损失。
诚信制度应具备以下内容: 1、行政行为法定化。政府机关或公务员具有自利的一面和借助权力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可能,要消除失信行为完全靠个人的自觉和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而依靠法律则较为有力。
2、健全约束监控制度化。应建立行政监察、行政监督制度,建立行政投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
3、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诚信行政应作为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
人们倡议建立信誉等级评定制度,设立相关评定机构。 4、完善失信惩治制度。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实行对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治。提高失信成本,依法追究其行政及经济责任,并给予受损害单位或个人合理的补偿。
要使守信者感到光荣、有价值,使失信者得不偿失,让其不敢冒失信之风险。 5、建立公务员诚信信息数据库制度,搭建个人诚信平台。
建立包括数据采集、披露、评估、。
2.政府诚信的论文
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成因悠久危害深远.分析表明,社会诚信的缺失源于政府公信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为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公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前提,理应得到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一、诚信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自律与他律的制度 当我们要研究诚信体系建设的时候,有必要先对诚信的起源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所谓诚实,即人的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为人处事不说谎、不虚伪,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教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中形成的。
诚实是人类交流的原始基础。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地壳的变动,热带丛林的减少,类人猿开始由丛林走向地面生活,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因为人一开始就是集体的动物,离开丛林到地面后,环境更加危险,不集体劳动,就无法生存。而集体劳动,必然有一个交流与协调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发明了交流的工具—语言。此时人类的交流,是在达到“彼此间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地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1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时自然的交流,没有任何欺诈的行为。
分析此时人类诚实交流、互不欺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所有人而言,主观上根本不具备欺诈的动机。想象当时的环境,人们面对的是恶劣的环境、强大的敌人,普遍没有任何剩余产品,欺诈不会给实施者带来任何利益。
如果不能从一种行为中获取任何利益,那么就没有人会主动去实施这种行为。二是客观上也不存在欺诈的环境。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的交往范围相对狭窄,人群的流动性相对小,因而说谎虚伪者就很容易被戳穿,诚实在这种环境中就成为人们自发而必然的选择,也逐渐形成为人们所推崇的价值观念。诚信,是诚实与信用二者的结合。
人类为了创造诚实的交流环境并努力维护诚实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要对自身进行道德自律,即对己要做到“诚”;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大家共同缔结契约、制定法律来对群体进行共同约束,即对他人要做到“信”,这就是诚信。在有关诚信的权威著作《诚信》中,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一种社会成本,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
他将诚信定义为“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诚信实质上就是文化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和缔约各方共同缔结的条款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正式制度共同作用的一种制度。
二、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基础 从诚信的实质及其来源中,我们不难看出,诚信是在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律的道德观念和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及市场的扩大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他律的制度规范的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规范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行为的工具。因此要实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发展,必须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良好运行需要以诚实为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全面合作的社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内部的合作与对外的交流,而诚实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如果一方实施了欺诈,对另外一方或几方而言,则缺失了进行交流合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的环境,而公开、公平与公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欺诈行为的实施,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动摇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对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组织和个体而言,要想使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并从中长期受益,就必须养成诚实的自律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需要信用来约束。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中,人们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各样的信息越来越繁杂,交易各方对信息的了解很难做到对称,这就为机会主义者提供了“不诚信”的可乘之机。以商品拜物教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效应,会诱发一些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去破坏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诚实守信规则,从而造成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这些人类共享资源的巨大浪费、破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调节平衡的破坏,引发道德性危机,如诚信缺失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无序化、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破坏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单纯依靠道德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有效的信用制度来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 三、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先导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信用管理制度的系统。
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府信用管理制度,。
3.求一论文<<论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
社会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普遍缺失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成因悠久危害深远.分析表明,社会诚信的缺失源于政府公信的丧失,社会诚信的重建必先以恢复政府公信为前提.新的历史时期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公信作为社会诚信的前提,理应得到求真务实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诚信是在市场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自律与他律的制度 当我们要研究诚信体系建设的时候,有必要先对诚信的起源进行一些探讨。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所谓诚实,即人的言行和内心思想一致,为人处事不说谎、不虚伪,是一种道德自律,是在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教化和价值取向等非正式制度环境中形成的。
诚实是人类交流的原始基础。在人类进化发展的初期,由于地壳的变动,热带丛林的减少,类人猿开始由丛林走向地面生活,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有决定意义的一步”—直立行走。
因为人一开始就是集体的动物,离开丛林到地面后,环境更加危险,不集体劳动,就无法生存。而集体劳动,必然有一个交流与协调的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发明了交流的工具—语言。此时人类的交流,是在达到“彼此间有什么东西非说不可的地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511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时自然的交流,没有任何欺诈的行为。
分析此时人类诚实交流、互不欺诈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所有人而言,主观上根本不具备欺诈的动机。想象当时的环境,人们面对的是恶劣的环境、强大的敌人,普遍没有任何剩余产品,欺诈不会给实施者带来任何利益。
如果不能从一种行为中获取任何利益,那么就没有人会主动去实施这种行为。二是客观上也不存在欺诈的环境。
在传统社会中,由于人们的交往范围相对狭窄,人群的流动性相对小,因而说谎虚伪者就很容易被戳穿,诚实在这种环境中就成为人们自发而必然的选择,也逐渐形成为人们所推崇的价值观念。 诚信,是诚实与信用二者的结合。
人类为了创造诚实的交流环境并努力维护诚实的价值观念,一方面要对自身进行道德自律,即对己要做到“诚”;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大家共同缔结契约、制定法律来对群体进行共同约束,即对他人要做到“信”,这就是诚信。在有关诚信的权威著作《诚信》中,美国经济学家福山认为,诚信是一种社会成本,诚信度的高低决定了经济组织的规模。
他将诚信定义为“是在一个社团之中,成员对彼此常态、诚实、合作行为的期待,基础就是社团成员共同拥有的规范,以及个体隶属于那个社团的角色”。诚信实质上就是文化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规范等非正式制度和缔约各方共同缔结的条款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等正式制度共同作用的一种制度。
二、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基础 从诚信的实质及其来源中,我们不难看出,诚信是在人类的进化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律的道德观念和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及市场的扩大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他律的制度规范的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规范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的行为的工具。因此要实现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发展,必须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良好运行需要以诚实为基础。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全面合作的社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细,任何一项经济活动的完成都离不开内部的合作与对外的交流,而诚实是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一项经济活动的开展,如果一方实施了欺诈,对另外一方或几方而言,则缺失了进行交流合作的公开、公平与公正的环境,而公开、公平与公正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准则。欺诈行为的实施,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动摇了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因此,对市场经济中每一个组织和个体而言,要想使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并从中长期受益,就必须养成诚实的自律意识。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需要信用来约束。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在高度开放的环境中,人们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各种各样的信息越来越繁杂,交易各方对信息的了解很难做到对称,这就为机会主义者提供了“不诚信”的可乘之机。以商品拜物教为主要内容的负面效应,会诱发一些人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去破坏市场经济的平等交易、诚实守信规则,从而造成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这些人类共享资源的巨大浪费、破坏,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调节平衡的破坏,引发道德性危机,如诚信缺失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活的无序化、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破坏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单纯依靠道德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有效的信用制度来规范交易各方的行为。 三、政府诚信建设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先导 社会诚信体系是一个信用管理制度的系统。
个人信用管理制度、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行业信用管理制度和政府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信用信息采集制度、信用约束与惩罚制度和信用等级评价制度等,都是这一系统的基本要素。其中,政府信用是其核心。
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就绝不。
4.浅谈如何构建诚信政府
信是立身之本,更是立国之基。
诚信是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的体现,是经济秩序和谐运行的前提,是人际关系和谐相处的准则。当前随着我们正处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和各种矛盾凸显期,社会诚信缺失也日益突出,构建诚信体系建设显得势在必行。
我认为构建诚社会信体系,首先构建诚信政府是关键,下面就构建诚信政府的路径谈几点粗浅的想法。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就像一座金字塔,下面是普通民众,上面是政府,如果金字塔的塔尖歪了,作为塔基底下的每一个人都会跟着寻找自己的方向,整个金字塔就会不复存在。
政府诚信具有公权效益。政府诚信有问题,危害极大,因为政府在社会和公民当中所处的位置比较特殊,比较重要,所以政府的诚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诚信,它的诚信要得到认可和尊重的话,公共政策的诚信就比较顺利和成功。
如果政府的诚信受到质疑和挑战,那么公共政策的贯彻就要打折扣,公权的合法性就要受到威胁。政府诚信还有一个扩散的效力以及示范效力。
对一般社会公众而言,政府诚信具有示范效力。所以,发生了政府诚信危机,整个社会的诚信不但减少了主导,而且还会削弱甚至丧失基础。
因此,社会要成为诚信的社会,政府首先要做好守法诚信的典范,也就是说,信用建设须政府先行。(一)强化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政府信用缺失的根源就是政府官员缺乏信用意识,缺乏施政的诚信理念,因而,提升政府诚信首要是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政府组成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要言必行,行必果。
政府应倡导和加强信用教育与宣传,培养政府官员的诚信观念、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政府官员的法律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不仅能够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激发政府官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推进领导干部承诺制度领导干部的素质决定着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效果。全面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是建设诚信政府的人才基础。
要建设一支遵守纪律和职业道德,诚信廉明,公道正派,甘于奉献的领导干部队伍。此外,还要建立信用承诺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形成高效、廉洁、诚信的行为规范。
目前,我旗正处在诚信体系建设的起步阶段,按照我旗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实施方案,先行确立了卫生、教育、司法、企业等13个试点单位,进行经验的探索、总结。这13家单位通过开展 做诚信杭锦人教育培训、与干部职工、辖区群众签定社会诚信保证书等活动切实增强了领导干部一诺千金,执政为民的责任感。
(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控、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行政决策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权力履行职能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做出决定。因此,建立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机制至关重要。
通过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社会公示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促进政府决策与公民知情权的统一,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凡是政府在决定重大事项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涉及社会突出、敏感问题时都应当说明政府决策的道理。
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讨论决定。(四)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政府要逐级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上级政府负责对下级政府的信用考评,本级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信用考评。
并且要对各级领导干部实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考核,考评结果作为其参评先进、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不断完善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地方政绩考核的利益驱动。
(五)透明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公共信息信誉与维护公民知情权的高度统一,是提高政府信誉的重要条件之一。政府如果想取信于公众,取悦于民,最省事、最少耗费的途径就是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公众参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的渠道。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努力打造透明政府政府,着力简化办事程序,明确办事时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六)健全政府诚信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加强对行政执法层级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内部执法的监督,并把行政执法置于人民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之下;健全各级监督的法律制度,加强行使监督权力人群的自身建设,落实监督内容,完善监督人群的质询制度、代表视察制度、信访制度。
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和监督意识,营造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扩大舆论监督的独立性,限制和约束失信行为,督促政府行为进一步取信于民。(郝喜龙)。
5.论文:政府信用研究
内容摘要:政府信用在整个社会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建立良好的政府信用有利于充分体现政府施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塑造现代政府良好的权力形象:有利于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相互回应,形成政府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关系;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利于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本文从政府信用的理论、体制、能力、利益和行为方面去探寻政府信用危机的根源,以期对我国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政府信用 政府失信 危机 根源 理论 体制 作为维系社会共享价值、稳定社会期望模式的复杂机制,“信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古老议题。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其中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占主导地位,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
就整个社会信用体系来看,政府信用也面临着危机。分析当前我国政府信用危机的根源,并从根源上解决政府信用危机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目前,我国政府信用危机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论根源 政府信用理论虽然没有被系统、完整地提出过,但是其它理论学派却给这一理论提供了丰厚的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被广大学者认为是政府信任的理论基础之一,而委托—代理情况下的信息不对称也恰恰是政府信用危机的理论根源。公众将行政权委托给政府,是委托人,政府是公众委托的代理人,政府根据公众的授权采取行动完成委托的公共事务。
而委托人要有效地控制代理人的行为,就需要了解代理人本身以及客观环境的完全信息,了解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可以限制代理人的机会主义。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由于政府对信息的天然垄断性,另一方面政府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这些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使公众对政府监督约束困难。
在政府权力缺乏有效监督约束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可能完全颠倒过来,代理人由于掌握着公共权力而成为管理者。这样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出现反客为主漠视委托人意愿的现象,使公众的意愿和利益得不到回应,公众也就无法再信任政府。
体制根源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不规范。尽管政府行为的失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即政府未能正确有效地履行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不能满意的回应公众的期待和信任。
受封建文化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我国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不规范,某些管理者超越公众给予的委托权力。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相互推诿责任或者相互争夺利益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约束、监督制度不完善。在实际生活中,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督机制缺乏应有的力度,监督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在行政监督中监督主体过多、监督无力和监督职能不明确以及缺乏独立性现象普遍存在,这些导致权力机关监督几乎流于形式。 三是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至今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责任追究赔偿制度。政府决策危害了公共利益时,应对主要的政府责任人给予一定的惩罚,让失信的行为和失信的责任、后果相对应。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人员的权责主体很难划分明确,即使有明确的责任主体,但是由于缺乏严格的行政程序规则,当面对行政责任问题时,无力追究或者是不去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四是行政考核机制不健全。
目前,对于政府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不健全,过于看重政绩和经济效益,忽略了把社会公众的满意度也作为一个考核标准。 能力根源 (一)财政能力有限 政府的存在和运作需要庞大的财政开支,如果财政能力弱小就会限制政府行政职能的履行。
而政府行政职能的履行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使得政府的政策执行缺乏物质保障,政策执行不力。财力的缺乏也会导致社会公共事业的服务滞后,像教育、卫生、医疗、水电、交通等最基本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
(二)行政运作的能力低效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改革,各级地方政府的机构设置几经调整、精简,但至今仍存在机构臃肿、行政低效的局面。在同样的财政能力条件下,一个运作能力强、可以高效运转的行政管理机构,毫无疑问会比一个低效能的行政管理机构更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公众的需求,令公众满意和信任。
(三)意识形态的动员能力较弱 在制度经济学中,意识形态是非正式制度安排最主要的内容。价值观念、社会道德、风俗习性等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选择行为。
正确的理念引导正确的行为,而错误的理念也常常导致错误的行政行为。政府危机表面上看是行政行为失范,但是从深层次上看是由于价值思想观念引起的。
对于政府来说,通过意识形态来调整和改变公众的价值偏好,使其意识形态能为公众接受,政府就会有很强的威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相反如果政府的意识形态的动员能力很弱,就很难使得政府的意识为大众接受。
(四)制度能力的短缺 提供制度规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功能和职责,政府根据社会需要设计和组织实施新的制度安排,来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和满足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也根据制度来为社会成员的行为设置。
6.政府诚信的论文要自己写过的.网上抄的不行..快快
论政府诚信前言 9-11 第一章 关于政府诚信的概述 11-25 一、建国后政府诚信兴起的社会背景与发展历程 11-13 (一) 建国后政府诚信兴起的社会背景 11-12 (二) 建国后政府诚信的发展历程 12-13 二、政府诚信的内涵、本质 13-15 (一) 政府诚信的内涵 13-15 (二) 政府诚信的本质 15 三、政府诚信的哲学底蕴 15-19 (一) 唯物辩证的哲学基础 15-16 (二) 系统的结构体系 16-18 (三) 科学的人文精神 18 (四) 基于实践的知行统一 18-19 四、政府诚信的现实必要性 19-25 (一) 政府诚信是提高政府行政管理能力、适应政府改革发展的需要 19-22 (二) 政府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22-23 (三) 政府诚信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要求 23 (四) 政府诚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23 (五) 政府诚信是建设诚信社会,维持社会良好秩序的需要 23-24 (六) 政府诚信是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应对入世挑战的迫切需要 24-25 第二章 政府诚信缺失的分析 25-38 一、政府诚信缺失的表现 25-26 (一) 政府的外部失信 25 (二) 政府的内部失信 25-26 二、政府诚信缺失的危害 26-32 (一) 不利于最大化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7-28 (二) 不利于巩固政府合法性基础、维持政府形象 28-29 (三) 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9-30 (四) 不利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30 (五) 不利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实现 30-32 三、政府诚信缺失的原因 32-38 (一) 历史的原因 32-33 (二) 现实的原因 33-34 (三) 制度、体制的原因 34-36 (四)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主观原因 36-38 第三章 政府诚信缺失的治理 38-48 一、以扼制政府组织自身利益、政府官员利益最大化为起点建立政府诚信的实现机制 38-39 二、以职、权、责为突破口建立政府诚信的实现机制 39-41 (一) 严格的规范政府行政权力 39-40 (二) 切实有效的转变政府行政职能 40-41 (三) 强化政府行政责任 41 三、以健全相关的制度、体制为配套实现政府的诚信机制 41-43 (一) 健全政府官员选拔、晋升体制 41 (二) 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 41-42 (三)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 42 (四) 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 42-43 (五)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43 (六)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43 四、以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为主体实现政府的诚信机制 43-46 (一) 加强教育与道德建设尤其是诚信道德建设 43-44 (二) 建立和完善专门的政府诚信管理制度 44-46 (三) 加强在诚信方面的法制建设 46 五、以加强政府的诚信实现能力为重点建立政府诚信实现机制 46-48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政府行政条件和更新政府管理方式 46-47 (二) 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如果感兴趣,与我索取全文,加好友,在线传。
7.大学生诚信论文
浅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
诚信,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从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第一,弄虚作假严重。
一是考试作弊屡禁不止。大学生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的不争的事实,而且作弊者队伍越来越庞大,手段也越来越先进,不少地方还出现了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
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对于不少大学生是家常便饭,"天下文章一大抄,在于会抄不会抄"、"文章=剪刀+浆糊"的观点,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率极高。
三是简历注水花样百出。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
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四是投机取巧追逐名利。
在评奖评优上,在入党、竞选干部、保送研究生等问题上,一些大学生不是靠实力去争取,而是想法设法请客送礼,投机取巧拉关系。弄虚作假的直接后果是一方面严重挫伤努力学习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生水平下降。
水平的下降直接影响到就业。在北京、上海、广东的人才市场,大多数用人单位不愿意要应届毕业生,认为他们有文凭没水平。
第二,信用意识缺乏。一是骗贷逃贷。
据调查,国有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坏账比例高达10%,远远高于普通人1%的比例。由于坏帐率过高,今年4月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
更有甚者,少数大学生隐瞒家庭真实情况,出具虚假贫困证明骗取助学贷款。这些骗贷逃贷的行为,致使后来的贫困大学生上大学之路越发艰难。
二是拖欠学费。恶意欠费现象在许多高校普遍存在,所欠金额每年都在递增。
三是随意违约。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的行为时有发生,不少大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
据报载,目前大学生就业遭遇诚信危机,违约罚金已高达3万元。随意违约的行为,致使一些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一些用人单位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人。
第三,人际关系淡漠。据报载,北京某大学在对420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近一半的受访者缺乏对他人的足够信任感和安全感。
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完全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占2.6%。由于缺乏真诚与信任,于是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不愿意在生活中与人交往者有之;背地造谣中伤,偷看他人日记,甚至盗窃财物者有之;为争夺恋人,抢夺升学、留学机会而不择手段者有之;逢场作戏,未婚同居,多角恋爱者有之,于是因恋爱不成而轻生自杀或是凶残报复的事件在高校时有发生。
人际关系的淡漠,容易导致学生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使学校的不稳定因素加大。 二、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实际上是社会、家庭、学校诚信缺失的一个缩影。
导致大学们诚信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外部环境欠缺。一方面是来自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影响。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精神遗产。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言必行,行必果"、"人无信不立"、"宽则得众,信则民任"、"抱诚守真"、"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互礼互让"等有关诚信的经典之句,但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也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大学生们的诚信观念。
另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社会中的一些负面影响。如政治领域中的贪污受贿、买官卖官、数字政绩等,经济领域的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文化领域的泡沫学术、假文凭、假博士、假职称、假广告、商标侵权、虚假文风等,人与人之间的虚假人情、互不信任等等,总之,从国家信用到金融机构信用,从企业信用到个人信用,几乎都沦落到被质疑的境地。
大学不?quot;世外桃源",社会诚信的缺失必然影响到大学生诚信的缺失。 2、学校教育滞后。
一是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德育工作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许多中小学校把政治、历史、地理等人文课程放在了副科的位置。在大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地位有所上升,但也有不少大学忽视德育教育,仍以分数论成败。
二是方法简单,内容单一。不少学校以。
8.2017年最新当代大学生如何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形势与政策论文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本要求。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明礼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大学生诚信教育,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影响着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明天。
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学习环节,有人考试舞弊、剽窃论文、篡改成绩单;生活环节,有人恶意逃交学费、拖欠助学贷款,用虚假资料获得各项困难补助用于奢侈消费;求职就业环节,有人伪造求职简历、随意违反协议约定;人际交往方面,有人爱说谎话、言行不一、诽谤他人……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当前社会上的失信现象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偏差。制度是一种无形的环境,公正的制度对于建设良好的学校道德风尚有着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
但是,许多高校的教育制度却长期存在着一些偏向,影响了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和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学校德育目标过于笼统,层次不清,序向不明,不能反映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可行性不足,操作性不强。
二是学校为求生存和发展,重智育而轻德育,弱化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格。三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渠道单一,内容抽象,只重思想灌输,轻道德践行,使许多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知性的层面上而没有达到理性的理解,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行为习惯,以至于出现学生“知其不善而为之”的现象。
四是学校德育评价制度不力,并且缺乏常规性的检查和监督。大学生诚信失范现象的普遍存在,很大原因在于失信者预期失信成本小于守信成本,而失信收益高于守信收益。
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从现实问题出发,加强针对性。首先,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关键环节。
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信用为关键、经济信用为重点、法制信用为保障、群众道德信用为基础、教育信用为先导的社会信用监督和保障体系,建立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者因诚信得到益处,使不诚信者付出必要的代价。目前,一些高校已经从制度上开始对大学生加强诚信教育,通过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准确记录学生诚信状况,将良好的个人信用档案作为学生的另一张“身份证”,促使学生珍惜和维护自己的诚信形象。
其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正面引导和教育上下功夫。针对大学校园中教学要求、作业完成、教学考核、毕业论文、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活动、资格证明、缴纳学费、助学贷款、求职过程等方面存在的不诚信问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诚实守信与实现自身价值的密切关系,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
第三,要坚持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落实到诚信教育的全过程。高校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对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保障作用,要切实完善人人育德、德育人人的优良格局,改进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净化、美化、优化诚信道德教育环境,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身作则,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切实增强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观念。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已颁布实施近5周年,大学生的道德诚信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诚信教育也在逐步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客观存在,其表现形式通常为:作业抄袭、考试舞弊;伪造证件、简历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
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
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
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
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诚信政府方向(谁帮我写篇毕业论文,题目是诚信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