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化审计发展探析 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周映群, 何永斌. 试论会计信息化审计[J]. 北方经济, 2005,(09) [2] 谢京华. 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J]. 审计与理财, 2007,(05) [3] 谢诗芬. 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 财会月刊, 2000,(02) [4] 高建英.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S1) [5] 谢诗芬. 论信息化时代的审计环境[J].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0,(01) [6] 谢诗芬. 从会计信息化审计谈审计环境与审计理论结构[J]. 当代财经, 1999,(11) [7] 黄勇.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问题探讨[J]. 沧桑, 2005,(04) [8] 谢诗芬. 论审计环境与审计理论结构——从会计信息化审计谈起[J]. 审计研究, 2000,(01) [9] 郝泽余. 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 卫生经济研究, 2003,(01) [10] 姚晓菊. 实行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解决措施[J]. 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03) [1]张侠,王智杰. 会计信息化审计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6,(12) 。
2.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浅析会计电算化字数:3200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
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
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
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
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
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
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
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
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
3.帮忙写一篇“论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的毕业论文
提供一篇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供写作参考。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现状与完善对策(大纲)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三、会计电算化应用的完善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尚未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使会计电算化处理的信息更系统化、智能化,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针对以上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的对策:
(一)强化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的安全防范
(四)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协议
(五)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
(六)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四、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方法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白红莲。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4)。
[2]朱晓峰。网络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及防范[J]。福建电脑,2005,(8)。
[3]刘志。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
论文详细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4.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怎么写
浅析会计电算化字数:3200 字号:大 中 小 【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审计 中图分类号:F22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002-6809(2007)0710061-02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电算化已成为现实并广泛应用。
在我国,目前虽然没有完成普及会计电算化,但是,由于计算机可以大量存储信息并容易调用,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且从广度上还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所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在审计线索的获取、审计的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及审计风险等多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开展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必要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推行,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时的审计风险不断增大。
因而,不论对手工系统还是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审计,进行风险的重新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应用,使计算机作弊不留痕迹,更具有隐蔽性。
因而,在美国有58%的内部审计部门参与了系统检测,而35%则被要求在系统运行前,对新系统签字批准,19%有权参与修改程序的审批,64%检查了程序编码,73%参与了系统研制阶段的审核,虽然采取了各种措施防止使用计算机作弊,但是,全世界每年通过计算机被盗走的资金高到数百亿美元。这无疑给审计增加了查处的难度和风险,正如国际会计联合会会长曾指出的:“会计师将不得不对实际上通过计算机报告的财务信息承担责任。”
在电算化系统下,数据由计算机集中处理,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不少软件都有取消审计、反计账、反结账的功能,可以对会计记录进行不留痕迹的修改,特别是当有关人员故意篡改程序时,在电算化系统下就更不易被察觉,而程序一旦被篡改,就会导致连锁性、重复性错误。
内存资料可以毫不留痕迹地被消除篡改,若没有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其对于会计报表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从总体上看,在电算化系统下,固有风险更大一些,多数情况下,审计人员可以把它设定为100%。
电算化系统下,数据处理的环节减少,并且数据处理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手工系统下一些原有的控制便不复存在。一般来说电算化系统下的控制风险和手工系统下的相比更高一些。
因而对电算化系统应采取更广泛的符合性测试。由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都有上升的趋势,若要把审计风险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就必须把检查风险降低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上。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相应扩大实质性测试的内容及范围。 三、会计电算化的转变 电算化软件开发要从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为准型,向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计算机核算特点相结合型转变 1.会计平衡验证方面的转变。
在手工会计下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规定在登帐时,对总帐和明细帐,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科目汇总表等进行平衡登记,目的是对于发生的错误可以利用这种平衡登记方式检查差错。但会计电算化后,由于总帐和明细帐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帐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帐和明细帐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帐数据库和明细帐数据库,只要记帐凭证审核无误,计算机的内部运算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
所以,总帐金额一定衡等于各所属明细帐金额之和。那种在会计实务检验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用来检验实务工作是否正确的最基本“平衡验证”,仍出现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中,就成为画蛇添足。
2.日记帐和明细帐功用的转变。手工会计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设置日记帐,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的流动性强,业务频度较大,比较容易出现差错和舞弊。
通过日记帐达到日清月结,从而增强了对货币资金的管理。设置明细帐主要是为了归类信息,便于查询。
当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较强的运算速度和可靠运算能力,对各种记帐凭证进行统计和求和,并对记帐凭证提供多种查询方式。如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代码、单位名称、金额、凭证类型等,若要了解货币资金的收支结余以及各明细帐的情况,只需敲入几个指令,其结果便跃入屏上。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独特性,我认为改每日登记为每隔5天(或10天)登记一次,而对于明细帐除了年终存档外,平时就没有再设一个模块每月都去登记日记帐的必要了。 3.会计信息传输形式的转变。
在手工条件下,信息载体是纸张,不仅成本高,而且使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大范围的信息交流极受限制;同时运算速度慢。因此,对外提供信息时不得不将信息予以综合,并且主要采用定期(每月或每年)发布通用财务报告的方式输出会计信息,然后输入到使用者那里,使用者再将其进行解集。
现行的。
5.《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稽核》5000字左右的毕业论文
随着财务工作重心的转移,除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外,财务人员更多地把精力投入财务管理工作和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工作领域和内容的变化要求稽核工作也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1电算化下我国会计稽核工作现状 (1)稽核工作本身未受到财务部门及企业领导应有的重视。表现为稽核工作在企业难以全面开展,仅限于会计业务本身;稽核结果不被重视,提出问题与建议无人理会;随意配备稽核人员,人员素质、业务水平没有保证。
(2)内部稽核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有的停留在帐目基础上的稽核监督,未将重点转移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上,既不利于对经营活动进行事前监督分析,也不利于对经济效益、内控机制进行有效评估。
(3)稽核人员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目前稽核人员大多来自财务与业务部门,对电脑系统不熟悉,很难适应内部稽核现代化的要求;有些内部稽核人员缺乏内部审计经验,工作方法不当,与被稽核单位缺乏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对立;有些稽核人员怕得罪人,工作敷衍了事,这些都影响了内部稽核工作的正常开展。
(4)现行的稽核方法、程序大多针对单纯的会计核算业务,而很少涉及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稽核检查。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使得更多的财会人员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活动中,传统的稽核工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能达到在企业全方位地开展针对管理活动稽核的目的,无法实现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目标。
2强化会计稽核工作的必要性 2.1会计稽核是会计机构自身对于自身工作的检查 通过稽核,会计机构对核算工作进行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资料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会计稽核工作,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得到纠正或者制止,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是规范会计行为的有效手段。
6.财务毕业论文 论会计电算化电算化会计的区别、联系与发展
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是两个既有联络又有区别的新型穿插学科,两个学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特征。两者主要特性如下:
1.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分别与会计或审计穿插交融。不论是电算化会计还是电算化审计都是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和审计的原理、办法相分离并融为一体,对手工会计和审计的原理,程序及办法停止革新,构成一套新的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核算系统。新系统的原理、程序、办法、功用和构造与手工信息系统是不同的。
2.数据电子化和工作程序化。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的数据都必需是存人计算机中的电子化数据,能够经过计算机网络衔接双方来完成网上处置。 并且电算化会计或电算化审计的大局部处置过程是展于构造化的,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硕士论文网 非构造化问题能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处理。
3.灵敏的人时机话。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都是计算机信息系统,都是为管理效劳的,都不能分开人而独立工作。如原始数据的录入、查询条件的选择、剖析判别指标的设定及报告的完善等必需在人的控制下停止。因而,电算化会计系统和电算化审计系统是二个界面友好、运用便当灵敏的人机交互系统。
4.二者功用互相联络和影响。电算化会计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外部关系人提供财会信息,电算化审计系统主要是辅助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二者的效劳对象不同,但二者的内部功用是有联络的,并且是互相影响的。例如,两者不只都注重凭证数据库、明细账库、总账库及报表数据库等数据构造和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及牢靠性,而且都非常关注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处置过程的正确性、牢靠性。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用的强弱、数据库的规范化与开放性、能否保存处置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施行影响很大。同样,电算化审计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越高,越能协助找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时部控制及处置过程中的问题,也可减少电算化审计系统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依赖水平,所以说二者功用具有互补性。
7.求电算化审计问题与对策的案例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1.审计可视线索呈消失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
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
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很难做到。何况,审计工作与主要是处理结构化问题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同,它主要是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一些问题,从某些方面来说,更多的是依靠人的经验和主观判断能力,如:寻找漏洞、揭尽矛盾、查错防弊、获取证据等。
2.软件特性导致数据难以审计 会计核算软件具有多样性和保密性特点,再加上各行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导致审计数据难以取证。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购置商用会计软件。
目前,商业化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几百家之多,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也有着基本的相同点:输入、处理、统计、查询、输出及维护功能较完整、全面,界面设置较好,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二是自行开发会计软件。
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3.观念误区造成电会审计的忽视 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后,特别是应用了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以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已经解决,可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因此也无须对软件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解决对会计事项,即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
它们的许多功夫不是花在保证数据源的正确上,而是对已输入数据的计算上,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把高级的算盘而已。加上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质上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存在着人为干预和利润调节,以及所提供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基于上述认识,会计电算化使审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更高的要求。 二 企业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对策 1.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从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
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透彻了,会计软件的研制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更符合会计、审计工作的实际要求。
2.要提高会计计算机操作水平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事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同时还应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3.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计算机审计准则是对电算化审计的标准化,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
在制定标准和准则时要在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大力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主管财政部门在评审某会计软件时,应同时规范、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在制定具体准则时应侧重于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电算化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它的发展,要求我们做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各种准备。加强我国电算化审计发展,重视并及时解决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存在的审计问题,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8.求一篇大专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谈审计应对会计电算化挑战的策略选择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会计业务的处理提供了多样化、高效化的服务,大大减轻了一线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
然而,就在会计电算化实现的同时,会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给国家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会计电算化的安全监控,切实防范会计风险,严厉打击计算机犯罪,也就成为审计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处理工作的各方面变化,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改变了审计线索在手工操作系统中,审计线索包括凭证日记帐、分类帐和报表。
审计人员利用这些资料,能够从原始业务开始追踪到报表中的合计数,或者将合计数分解为原始业务,并通过这些审计线索来检查和确定这些合计数是否正确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检查其财务活动。但是电算化信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再适用,而另一方面又缺乏与新情况相适应的新审计标准和准则,如电算化审计人员培训考核标准,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审计准则及其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应用软件标准等等都有待建立。
二、审计应对会计电算化面临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然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有待我们积极探讨:1.电算化会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目前,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功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其功能越来越强,结构越来越复杂。
但是,软件对如何满足电算化审计要求的考虑还不够,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大多数财务软件在设计时没有考虑专用的审计接口,使审计人员采集数据出现一定困难。少量的财务软件虽有数据转化功能,也只是对会计账簿的格式进行简单的转化。
因此,必须加强协调与规范化,使有关财务软件供应商和软件使用单位能够切实依照审计法的规定,按审计部门的要求预留审计接口采集数据。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规模较大的财务软件公司各自使用的程序语言不一样,由于软件的编制过程没有规范的程序,导致财务软件的科目代码等至今没有统一。
这种现状对计算机审计的发展极为不利。必须像规定会计准则一样,规定财务软件的基础结构,使计算机审计能得以顺利地发展。
2.电算化会计法规有待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财政部从1989年开始先后发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的几项规定》等多项法规,使我国电算化会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道路。这些法规中虽然提到了关于保留审计痕迹和不能有人工修改报表功能的规定与要求,但因上述法规主要是针对电算化会计工作而发布的,远远不能够满足电算化审计的要求。
电算化审计法规建设的滞后使人们在开展电算化审计工作时无章可循。因此,很有必要对电算化审计从定义、原则、方法、要求到评审都进行规定,同时还要对电算化会计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两类法规相互配套。
3.审计人员素质难以适应会计电算化要求由于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信息系统更为复杂,因而对其进行审计时只依靠审计人员过去的知识和技能是根本不能胜任工作的,审计人员在对整个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进行审查时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和审查计算机系统功能,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计算机电算化信息系统和会计、审计等知识和技能。此外,实现审计电算化,审计组织中需要有系统分析员、系统和软件设计员、系统操作员等,这不仅因为审计的对象是一个电算化系统,而且因为审计人员使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审计工具需要设计和应用自己的审计应用软件,需要建立自己的电算化审计系统。
但目前我国还很缺乏具有会计、审计计算机电算化系统等多种知识的复合性审计人才,这样对复杂和先进的电算系统进行审计显然有相当大的难度。三、审计应对会计电算化的对策面对信息技术的挑战,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对我国传统审计的巨大挑战,我国审计界应高瞻远瞩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应如何适应挑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1.改进会计软件,使其满足审计需要我国财政部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规定:“选择通用会计软件应注意软件的合法性、安全性、正确性、可扩充性和满足审计要求等方面的问题。”
早期的会计软件并未太多地考虑审计需要,并且会计电算化自身的特点也给审计造成了困难,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对其加以改进:(l)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减小控制风险。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强调系统开发阶段的控制,控制的重点转向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并且部分内部控制自动化、程序化。因此,改进措施应包括:①将内部控制尽量反映在程序中,如人员控制、职责控制、输人控制、修改控制等,用程序来保证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合法性;②在会计软件中嵌人审计程序,简化审计人员收集会计信息的过程。
(2)提供审计线索,给审计软件留统一接口。在电算化会计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浅析电算化审计毕业论文(信息化审计发展探析毕业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