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
马克思一生有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这就是:为人类大多数人的幸福工作。
马克思在17岁时就确立了这一信念。在他17岁写的那篇名叫《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论文中,马克思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以他毕生的作为做到了这些,成为我们的榜样。
2.马克思论文800字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无处不在,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辨证法的分析对象、辩证思维方法应用对象。
成语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及英文中的“like a coin !”(像个硬币,暗指什么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都是这个意思。任何事、任何人都要辩证的去看,这个道理谁都能理解,关键是自己身在其中时要清醒:顺境时要冷静、别浮躁,逆境中要自信、要积极的等待(也就是一边充电一边等待),而且要从积极的方面看待人或事物。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
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事、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
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处理各种问题要分清主次、考虑轻重缓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大堆问题扑面而来,到底哪个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影响最大的,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集中起来,别的问题到要让路,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是不是其他的就迎刃而解了哪!或者一些小问题办不好就算了,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没什么大的原则性的错误就行了,完美主义者是最累的。
而一个问题、一个矛盾又有一方起着决定性的,或是一方比较重要,只要把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也会事倍功半。比如我们通常会遇到的“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而且大家都觉得“越到考试工作越忙!”,分析起来,我们不可能从工作中拿出太多的时间,所以关键就是怎样在业余时间上做文章,少睡一会儿、少玩会儿、提高点效率、平时紧张点不就行了吗?关键之关键有成了平时要控制自己多学一点儿。
另外,办事要有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效率。 四、矛盾的双方总是处在不断的转化中; 这点大家很容易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理解,想想VCD刚出现时,“求”大于“供”,利润很大,大量厂家一窝蜂的生产之后,矛盾就转化了。
而对于我们中有些总觉得“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金子们”,很多情况下,是在抱怨中虚度了时光,等机会真正来临,又没有能力把握了,变成了“用武之地无英雄”了。所以正在郁闷的我们更要打牢基础,要知道“学业才识,不日进,则日退!” 五、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我对这点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这也是来自钢琴的学习,因为我这个人兴趣比较广泛,音乐、美术、英语、乒乓球、摄影样样喜欢,但因为小时候没有机会接触,总想找个什么机会弥补,后来终于知道了青年宫有这样的钢琴成人班,便欢天喜地的报了名,开始还挺新鲜,可每天最少得练一个小时,真是没办法坚持,而且老师说至少的弹两年才能像点样子——还得聪颖好学,后来没俩月我就退学了。
之后我就琢磨:学点什么才能又省力见效又快哪?钢琴得弹两年;素描、色彩什么的没两年也差的多吧;英语就更别说了,这都学了十多年了不还那样吗?想来想去终于明白了:什么都。
3.做为当代青年我们从马克思成才中学习到什么
做为当代青年我们从马克思成才中学习: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追求纯粹爱情的精神、立足解决问题的精神、融入人民群众,投身劳动实践的精神:1、立志奋斗担当的精神。
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表达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崇高理想;二十二岁的恩格斯深入观察工人阶级,以文字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为劳动者谋求解放的思想开始萌芽;在联手贡献出旷古烁今的《共产党宣言》时,两人不过是三十岁与二十八岁的年纪。青年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有热情与创造力的阶段,在青年时代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收获的每一分成果都是无比珍贵、无可替代的。
2、缔结真挚友谊的精神。马克思与恩格斯出于信仰与思想的趋同而惺惺相惜,成为终身挚友,一起成就光辉伟大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人的贡献,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如果没有恩格斯的帮助,马克思不会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马克思。燕妮与玛丽两位进步女性,也在毁灭旧世界的斗争中奋起,舍弃优越的生活,抵御金钱的诱惑,以灵魂伴侣的身份终生协助、支持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事业。
3、紧密联系实际,立足解决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由哲学、法学转向经济学的研究,形成了对社会矛盾深刻、科学的认识。
相对于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解释世界”的观点,马克思将自己所建立的新哲学的功能定位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贯穿于马克思实践观的始终。他不仅追求真理,还用创建出的理论体系为解放全人类找到了一种制度、一种道路。
4、融入人民群众的精神。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与恩格斯,并不是一副清高不凡的学者模样,相反他们热情活跃,在生活、工作中与劳动阶级的联系极为密切。
他们从原生家庭所处的阶级走了出来,实实在在地参与了那个时代的群众斗争,在革命运动中与无产阶级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社会主义的诞生正源自劳动人民改变不公平制度的革命诉求,如今的中国劳动人民肩负着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的神圣使命。
5、马克思的求学经历说明,年轻人中有一种“坏”,就是怀揣理想,但是面对理想和现实的落差,理想一时难以实现,又想不通而形成的叛逆与发泄。青年马克思就是探索中的叛逆。
马克思看似是个“坏”小子,看似叛逆颓废,但是他不忘初心,从未放逐对人类幸福和世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他一旦寻找到探索知识的正确道路,就开始在追梦的道路上奔跑领航,散发出人生灿烂的光芒。
思考让马克思的青春叛逆闪闪发光。
4.青年马克思的价值理想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434873360青年马克思的价值理想对当代青年的启示通过对《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文本解读,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崇高的价值理想,并且就价值理想如何实现指明了实现路径即选择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职业。
当然,马克思的崇高的价值理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文本中,作为一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为自己确立的这一价值理想而努力奋斗。虽然今天距离《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的写成和发表已经有170多年的时间,但闪烁在其中的马克思的高尚情操及其深邃的思想之光并没有因时空的斗转星移而黯淡,相反,在我国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场域中,重新回到马克思,我们会发现,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写就的这篇论文不仅为我们当下研究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理论研究价值,也对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尤其对当代青年的科学的择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启示。
当代中国在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之一。“就业难”问题既可以从经济社会本身的发展中去寻找原因,也可以从供给方即正在寻求就业的人本身去寻找原因。
在我国当下正在寻求就业的队伍中2。.。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中的这句话:“我们并不总是能够选择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在他17岁时就曾经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以人类的福利和个人的理想为主要指针。
我们不应当认为这两种利益之间可能发生对立冲突,不应当认为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利益,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安排的;他只有为了社会进步和同时代人的福利而努力,才能够使自己完善起来。” 1、我们应当认真考虑:所选择的职业是不是真正使我们受到鼓舞?我们的内心是不是同意?我们受到的鼓舞是不是一种迷误?我们认为是神的召唤的东西是不是一种自欺?但是,不找出鼓舞的来源本身,我们怎么能认清这些呢? 伟大的东西是光辉的,光辉则引起虚荣心,而虚荣心容易给人鼓舞或者是一种我们觉得是鼓舞的东西。
但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的人,理智已无法支配他,于是他一头栽进那不可抗拒的欲念驱使他去的地方。他已经不再自己选择他在社会上的地位,而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去决定它。
2、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因为它不是那种使我们长期从事而始终不会情绪低落的职业。相反,我们很快就会觉得,我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我们的理想没有实现,我们就将怨天尤人。
但是,不只是虚荣心能够引起对这种或那种职业突然的热情。也许,我们自己也会用幻想把这种职业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无上的东西。
我们没有仔细分析它,没有衡量它的全部份量,即它让我们承担的重大责任。我们只是从远处观察它,然而从远处观察是靠不住的。
3、我们自己的理智不能给我们充当顾问,因为它既不是依靠经验,也不是依靠深入的观察,而是被感情所欺骗,受幻想所蒙蔽。然而,我们的目光应该投向哪里呢?在我们丧失理智的地方,谁来支持我们呢?是我们的父母,他们走过了漫长的生活道路,饱尝了人世的辛酸——我们的心这样提醒我们。
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了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份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对它充满热情,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那时我们既不会受热情的欺骗,也不会仓促从事。 4、我们并不能总是能够选择我们自认为适合的职业。
我们在社会上的关系,还在我们有能力对它们起决定性影响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确立了。我们的体质常常威胁我们,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视它的存在。
诚然,我们能够超越体质的限制,但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垮得更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是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我们的一生也就变成一场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之间不幸的斗争。但是,一个不能克服自身相互斗争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冲击,怎能安静地从事活动呢?因为,只有从安静中才能产生伟大壮丽的事业,安静是唯一生长出成熟果实的土壤。
5、尽管我们由于体质不适合我们的职业,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乐趣。但是,为了克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能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很快就会自愧无能,并对自己说,我们是无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还有比这更痛苦的感情吗?还有比这更难于靠外界的赐予来补偿的感情吗?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心灵,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即使不受到外界指责,我们也会感到比外界指责更为可怕的痛苦。
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能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 6、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一定是最高贵的职业,但总是最可取的职业。正如有失尊严的职业会贬低我们一样,那种建立在我们后来认为是错误的思想上的职业也一定使我们感到压抑。
这里,我们除了自我欺骗,别无解救法,而以自我欺骗来解救又是多么的糟糕! 7、那些不是干预生活本身,而是从事抽象真理研究的职业,对于还没有坚定的原则和牢固、不可动摇的信念的青年是最危险的。同时,如果这些职业在我们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如果我们能够为它们的支配思想牺牲生命、竭尽全力,这些职业看来似乎还是最高尚的。
这些职业能够使才能适合的人幸福,但也必定使那些不经考虑、凭一时冲动就仓促从事的人毁灭。 8、重视作为我们职业基础的思想,会使我们在社会上。
6.马克思论文
建议你上七星论文网看看,那里有很多范文可以参考,也有论文写作方法。
下面是那个网站上的一篇论文范文 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再认识 【 正 文 】 由于受传统见解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缺乏认真的反思,而这方面反思的缺席无论是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还是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说来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 今天,重新反思这一关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已成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共识。
一 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关系的误解和误导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片面地强调马克思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不是哲学家,或至少认为他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没有重要地位的。 比如,德国著名哲学史家库诺·费舍(Kuno Fischer)在其两卷本的《新哲学史》中只有两行字提到马克思,而在德国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史家余柏威(Ueberweg)的《从19世纪初到当代的哲学史纲要》一书中,也只有两页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及其学说。
按理说,在德国著名学者朗格(F。A。
Lange)的《唯物主义史》中,马克思的学说应该获得充分的论述和评价了,但实际上也没有。朗格只是在一些历史性的脚注中提到马克思,并称他为“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还活着的最伟大的专家。”
(注:Karl Korsch,Marxism and philosophy,NLB 1970,pp。 29-30。)
但他并没有把马克思理解为哲学家。这种对马克思的理解方式在本世纪20年代都还是很典型的。
当然,这种理解方式的形成也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马克思在哲学研究上的一些重要的论著和手稿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有的甚至还没有被发现。 第二种类型:片面地强调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中人文主义传统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历史观时说,“这种历史观结束了历史领域内的哲学,正如辩证的自然观使一切自然哲学都成为不必要的和不可能的一样。 ……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页。)从这段话中可以引申出两个结论:其一,马克思的历史观和恩格斯本人所强调的辩证的自然观都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学说。
这从恩格斯的另一段话中也可得到印证。他在谈到黑格尔已经使以往所理解的哲学终结时指出:“我们就把沿着这个途径达不到而且对每个个别人也是达不到的‘绝对真理’撇在一边,而沿着实证科学和利用辩证思维对这些科学成果进行概括的途径去追求可以达到的相对真理。
”(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5-216页。)在这里,辩证的自然观或历史观都不过是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成果进行概括总结的理论,哲学丧失了为一切实证科学澄明前提的基础性作用。
其二,哲学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来,只留下了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即纯粹逻辑和纯粹辩证法的领域。 这个纯粹思想的领域既然与自然和历史都分离了,当然就不可能从根基上去关心并探讨人的问题,特别是异化劳动的问题。
后来的列宁及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哲学教科书之所以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理解为马克思哲学的核心问题,其根源盖出于此。所以萨特指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出现了人学的飞地,主张用存在主义的学说来补充马克思主义,并非空穴来风。
作为中国的学者,我们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文革”以后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人道主义和异化”的问题;为什么从1992年起全国会掀起一个“人文主义寻思热”。马克思哲学确有其逻辑性和科学性的一面,但更重要的却是它的人文性,它对人的价值、自由、权利和全面发展的执着的追求。
只有肯定这一点,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本质联系才能充分地被揭示出来。 第三种类型:片面地强调马克思哲学是对德国哲学遗产的继承。
列宁于1913年在《新启蒙》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提出了一个十分有影响的观点:“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注:《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41-442页。)
其实,这一见解在恩格斯于1886年出版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已见端倪。毋庸讳言,这一见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传统的关系。
但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只能被归结为与德国哲学的关系吗?尽管在西方哲学史上德国哲学是比较晚出的,也就是说,它吸纳了以前的西方哲学的重要遗产,但这种吸纳却不能取代对以前的西方哲学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研究。 事实上,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古希腊哲学中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在自然哲学上的差异的;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学者,如洛克、卢梭、休谟等人的思想,特别是他们的社会政治思想曾经对马克思产生过重大的影响(注:在谈到17、18世纪的欧洲哲。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青马克思的初中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