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提高小麦种植的效益
冬小麦秋季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190~210天。
从种子萌发到产生种子,小麦一生要经历发芽、出苗、分蘖、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等生长发育过程。 开春后,麦苗开始恢复生长,进入返青期。
随着气温的升高,麦苗生长速度加快,茎节间自下而上逐渐伸长,称为拔节。此时用手触摸近地麦秆时,能感觉到有明显突起的节。
拔节后,分化中的麦穗随节间伸长逐渐向上生长,当幼穗长到最上面一片叶(剑叶)的叶鞘中,叶鞘逐渐膨大呈纺锤形,称为孕穗。 当小麦秆的最后一个节间伸长,麦穗顶部由剑叶叶鞘中伸出,即为抽穗。
小麦的抽穗期一般在4月上旬到5旬上旬。抽穗后2~6天后开花。
开花受精后小麦进入灌浆成熟阶段。 一、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要点 目前,河南省已大面积推广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现就亩产400—500千克的模式化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1、群体与产量结构:群体结构:基本苗在正常播期内每亩10—12万;晚播麦每亩25万左右;越冬前总茎数每亩80—90万;最大叶面积系数应为7-9。产量结构:成穗数要求每亩45—50万;每穗粒数30粒左右;干粒重40克左右。
2、栽培要点 (1)肥力基础:要求麦田有机质含量为1%一1.5%;亩施有机肥4000—5000千克,标准氮肥40—50千克,标准磷肥25—50千克,钾肥(硫酸钾)7.5一10千克。并应做好配方施肥。
(2)播期与播量:适时麦(10月5日前后),基本苗为每亩8—12万,并要求严格按计划苗数、千粒重、发芽率计算播种量。晚播麦(10月下旬),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肥水管理:一般要求灌水3—5次(底墒水,冬水,拔节一孕穗水,灌浆水等)。 (4)及时除治病虫害:特别要注意除蚜及白粉病的防治。
(5)适时收获:要求在蜡熟末期,若面积大,也可提前到蜡熟中期收割, 二、小麦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精播高产技术是夺取千斤高产的重要途径。其特点是基本苗少、播量低,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成本低、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
其栽培要点如下: 1、打好基础。精播高产栽培必须具备较好的地力和很高的管理水平。
一般要求耕层厚度在30厘米左右,耕层有机质含量1.5%以上,全氮0.08%、水解氮40—60ppm,速效磷30ppm,速效钾80一100ppm。同时还要求每年施入优质圈肥 5000千克,标准氮肥和磷肥各50千克,标准钾肥20千克。
要精耕细作,一生需浇水5—6次,这样才能获得500千克以上的产量。 2、选好良种,应选择分蘖力强,穗大,粒大的抗病、丰产、优质良种。
并在播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3、充分发挥单株增产潜力,减少播量,适期早播,精量匀播,充分发挥单株的增产潜力,是精播高产栽培的技术核心。
一般要求基本苗范围8-12万/亩,并按干粒重、发芽率正确计算播种量。并要注意选择大粒种子。
适期早播,播量小的早些、播量大的应晚些。另外还要力争下种均匀,覆土一致,出苗整齐。
4、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麦苗分布均匀,健壮。群体结构合理,每亩基本苗8-12万。
冬前总茎数60—80万/亩,年后最高总茎数80一100万,亩穗数45万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孕穗期)5—6,开花、灌浆时为4。
成穗时穗粒数30粒以上,干粒重40克以上。 5、加强田间管理。
越冬前只浇水不追肥。返青早锄划,提温促根;起身前深中耕蹲苗,控上促下,拔节期一次施足拔节肥(标准氮肥每亩25千克),灌足拔节水。
偏旺田可在起身后镇压一次,并适当推迟拔节肥水(五叶一心时)。中后期要保 证浇好挑旗、扬花、灌浆水;适当早停水,防贪青,促落黄,防倒伏,防病虫,尽力提高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因苗管理。
三、晚播麦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晚播麦一般播种出苗晚,苗小、蘖少,根弱,吸收能力差,穗小。为夺高产,必须抓好如下工作: 1、精耕细作,施足基肥,足墒下种,晚播麦一般冬前不浇水、不施肥,所以整地、施肥、足墒就显得格外重要。
并要适当浅播(3—4厘米),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次全苗。 2、选择良种,适当增加播量,选择耐寒高产品种,并应适当增加播量,要求基本苗每亩25万左右。
3、加强早春管理,促蘖增穗。要早锄划松土,顶凌时就开始,提温促根,一般进行2—3次,解冻后及时镇压一遍,再结合锄划,可提温、保墒、防旱、促苗早发。
返青后要及时清垄清棵。浇水不可过早,以免降低地温,影响生长,可在新根新蘖长出后,肥水齐攻,促根促蘖。
并注意浇好拔节、孕穗水,抽穗、扬花水,灌浆水。并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四、盐碱地小麦增产技术要点 盐碱地具有“碱、寒、湿、板、薄”五大特点,小麦表现为难全苗,易死苗,生长弱,产量低。为夺取碱地小麦高产,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1、增肥围堰平地,改士蓄淡压碱 盐碱地耕前。
2.【小麦种含有有机物的论文哪里有
小麦主要是依靠光合作用来积累有机物的.在小麦植株的干物质中,由碳、氢、氧构成的机物占90%-95%,而且,即使占5%-10%的氮和其他无机成分多数也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在光合作用获得初级产物之后,再经复杂的生化过程,参与并结合进多种有机物的结构之中.只有依靠光合作用,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小麦光合作用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您可参阅一些植物生理学的书.在此向您推荐以下书籍:赵微平.1996.小麦生理.见:金善宝主编,中国小麦学,第五章.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P152-185。
3.小麦生长所需无机盐求论文
小麦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姓名:秦晟杰实验设计:取同一批小麦种子的四组种子,进行对K.N.P的分组实验。
实验用具:1材料:小麦种子20粒;清水;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N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P的营养液; 特定的微含K的营养液。2用具:培养槽。
方法步骤:1. 实验分四个组A.B.C.D,每组取五粒种子分别进行培养。2. 待培养期过后,观察每组结果并进行比对。
A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B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N的营养液;C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P的营养液;D 为水加无土栽培的营养液--特定的微含K的营养液。分组培养期 A B C D一个月 两个月 三个月 实验结果:分组培养期 A B C D一个月 生长健康,无明显变化。
有个别植株发黄。 无明显变化。
个头矮小。生长慢。
两个月 生长健康,无明显变化。 对比A组,植株明显矮小发黄。
对比A组,植株明显矮小。 全部植株枯黄。
三个月 生长健康,无明显变化。 果实脱落。
果实不饱满。 枯黄并有倒伏现象。
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除基础的碳(C)、氢(H)、氧(O)外,还需要很多种无机盐,如氮(N)、磷(P)、钾(K),这些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除了这些以外,还可以增加组数,对更多的无机盐进行对比实验,如钙(Ca)、镁(Mg)、硫(S)、铁(Fe),事实证明植物也需要的。
资料:在植物体内经常可以检测到70多种化学元素,但国际公认的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必需营养元素仅有16种,它们是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和氯(C1)。按植物对它们需要量的多少,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包括碳、氢、氧、氮、磷、钾;中量营养元素有钙、镁、硫;微量元素包括铁、硼、锰、铜、锌、钼和氯。现在也有学者认为镍(Ni)是第17种必需营养元素。
据研究,确定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3个条件是:①这种元素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当它完全缺乏时,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②植物对这种元素的需要是专一的,其它元素不能代替它的作用,缺乏时,植物会出现特殊的缺乏症状,只有满足这种元素,症状才会消除;⑧这种元素必须在植物体内起直接作用,而不仅仅是起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作用。 花卉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大量元素氮、磷、钾⑴花卉的氮(N)素营养: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通常虽然在植物体内氮的总量不太高,如水稻全株为1.0—2.0%。
植物是含氮量较高的植物,植物叶片中的含氮量占其干重的3.5—5.0%左右。氮素主要以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形式被吸收,有些小分子的有机氮如尿素等亦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氮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份,约占蛋白质含量的16—18%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含有蛋白质。所有的酶也都以蛋白质为主体。
此外,核酸、磷脂、叶绿素、辅酶等化合物中均含有氮;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激动素、维生素(如B1、B2、B3、PP)中也含有氮。因此,氮在植物生命中占有首要地位,故氮又称为生命元素。
⑵花卉的磷(P)素营养磷也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般植物的含磷量为1—8%。
植物在花芽分化期至开花期对磷的吸收量较大,因此在花芽分化期前要进行适当增施磷肥;在土壤温度较低时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低,应增加磷肥;在秋后适当施用磷肥,可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并增加根蘖和茎蘖的数量。磷主要以HPO42-和H2PO4-的形成被吸收。
磷参与核酸、核苷酸、磷脂和某些辅酶等的组成,所以是细胞质和细胞核的主要成份。磷参与糖酵解过程等许多代谢过程。
⑶花卉的钾(K)素营养钾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三大要素之一,土壤中的钾的含量较丰富,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施钾肥重视不足。近年来由于大量的使用氮肥和磷肥,对钾肥的的需求也日趋增加。
钾以游离状态或吸附态存在于有机体中,对植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
4.求有关小麦抗旱的论文
小麦冻害症状 冻害较轻麦田 麦株主茎及大分蘖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
冻害较重时 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 小麦叶片、叶尖呈水烫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兰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 1950—1990年四十年间,北京郊区的小麦发生过7次严重冻害,平均5—7年1次,1990年以来,1993、1995年又发生两次较严重冻害。
1993年冻害特点是死苗、死茎较严重,冻伤极严重,死苗率4.81%,死茎率8.95%,冻伤率100%。1995年冻害属旱冻和融冻型,中等偏重,其特点是青枯十分严重,青枯率接近1005。
5.论文提高小麦品质的途径有哪些
小麦生长发育及籽粒形成所需的氮素主要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土壤施氮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非常明显。
氮肥施用量应视地力、品种及其它栽培条件而定。一般高产条件下,每公顷总施氮量为225-270kg纯氮,底肥与追肥的比例以6:4或5:5 为宜,追肥应分越冬期、拔节期、孕穗期三期施用,三期比例l:l:1,特别应保证拔节和孕穗期追肥。
除土壤施氮外,也可以进行叶面喷氮,肥料以尿素为好,喷施时期为多半仁至乳熟末期,喷施浓度和数量不宜过高,以不烧伤叶片为宜,浓度一般为2%-10% ,数量为每公顷喷纯氮37.5~75Kg。 适当增施钾肥 研究证明,在缺钾的麦田里施用钾肥有良好的增产作用,由于钾素与氮素的代谢有密切关系,钾能促进蛋白质合成,从而提高蛋白质含量,因此在氮、磷供应充足时增施钾肥对籽粒产量和品质都是有益的。
据研究每公顷施硝酸钾45~90Kg有效成分时,产量最稳定;施入 60-105Kg有效成分时,既稳产,蛋白质含量也高。对施用时期来说,随着施用时期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最佳时期为扬花期。
适当增施钾肥可以改善小麦品质,但必须有充足的氮、磷供应才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正确施用微肥 小麦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三要素外,其它元素需要量虽小,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硼是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在有效硼不足的土壤上施用适量的硼肥,能有效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剂,参与植物体内多种代谢活动,缺锌会使小麦植株生长受阻,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锰是硝酸还原的活化剂,植物缺锰就会影响其对硝酸盐的利用,在土壤缺锰的条件下,适量施锰也有改善小麦品质的作用。 三种元素以孕穗期喷施效果最好,喷硼可用0.1%硼酸溶液,喷锰可用0.1%硫酸锰溶液,喷锌可用0.04%氯化锌或0.2%硫酸锌溶液。
充足供应有机肥 有机肥是一种完全肥料,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营养元素,一般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增施不同有机肥均可提高产量,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效果不一样,在肥力较差时效果较好,在一定范围内依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和品质随之提高,但从经济施肥的原则出发,应因地制宜选择肥效最佳的施肥量。
适时适量灌水 一般认为在小麦生育期间水分不足,产量下降,而籽粒蛋白质含量却随之增加,但最终蛋白产量不高;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产量可大幅度增加,蛋白质含量却不增加或有所下降。因此在灌水次数和灌水量上应根据气象条件而定,在欠水年份,增加灌水次数和灌水总量可提高产量和品质,丰水年适当少灌也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但灌水过多则对品质不利,灌水次数以冬前、起身、拔节、灌浆四水为宜,总量以每公顷 2250-3000m 3 为宜。
采用化学调控 采用化学调控能够调节和控制小麦的生长发育,使其产量和品质发生变化。目前在小麦上广泛易应用的多效唑 (PP333)能促使小麦植株矮化,有效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对提高小麦品质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在施氮水平较低时,施用多效唑可使蛋白质含量大幅度提高。
小麦生育的前中期喷施多效唑对提高产量和品质都有积极的作用,以二叶一心到四叶一心喷施效果最好,北方冬小麦在冬天至返青喷施较合适,喷施浓度以200-400uI/L为宜。其中合理施肥尤其可提高小麦品质科学种植小麦,不公要使其高产,而且还要提高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即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赖氨酸含量的提高。
一、合理施用氨肥 施氨肥的原则是保证植株不倒伏,群体光合条件好,拔节至抽穗期分期施用2-3千克纯氮为好,另外,应重视旗叶肥的施用,大面积生产上应适量施腊肥。 二、减少磷肥增施钾肥 小麦生育中后期施磷肥会间接降低单位籽粒蛋白质的含量。
而施钾肥则能促进氨基酸转移到籽粒中的速度和籽粒中氨基酸转化为蛋白质的速度,从而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应在拔节至孕穗期,每亩施草木20-25千克,开抽穗时喷施。
为了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可采取氮、磷、钾配合或氮、钾配合,其效果优于单独使用一种肥料。 三、酌情施用钙、镁肥 当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含量很高时,如适量施钙肥和镁 ,则可改善小麦籽粒营养品质,而在氮养分中等时,施用些镁肥效果也较好,一般每亩可施钙镁肥20千克。
四、补施硫肥 硫和氮都是蛋白质的组成部分,小麦生长缺硫,则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所以可增施硫酸锌溶液,这样既补充了硫,也增施了锌,尤其在砂礓黑土上效果较好。 五、叶面喷施尿素在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土壤上,进行顺面喷施悄素,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一般可分别提高8%-13%和10%-16%,浓度每次用0.5%-2%,每亩喷施50千克溶液即可。
6.谁有农业技术的毕业论文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品,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
本文介绍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概况,论述 了当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方法,提出了农作物秸秆未来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基本途径 近几年来,为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全国各 地大力推广联合收获、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加工颗 粒饲料、秸秆养殖蚯蚓等秸秆加工利用技术,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
特别是通过实施秸秆还田与禁止焚烧,开展 综合利用,秸秆综合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目前真正 综合开发利用技术不多,大部分农作物秸秆(全国约有 5亿t)尚未得到合理利用,仅靠单一技术和小规模生产 加工方式,不能把秸秆全部充分利用起来,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都很低,秸秆综合利用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
1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技术 1.1秸秆饲料化技术 农作物秸秆虽然所含营养成分低,粗纤维含量高 (31%~45%),蛋白质含量少(3%~6%),但是,经过 适当的加工处理,补充适量的粗饲料和其他必须营养物 质,仍能满足牲畜的各种营养需要。我国具有利用农作 物秸秆饲养畜禽的传统,并由此培育出了具有高繁、耐 粗饲的诸多优良畜禽品种,同时建立了一整套的秸秆饲 料化技术。
因此,利用秸秆养殖,仍是发展畜牧业的一条 重要途径[2]。 1.1.1物理处理技术方法利用人工、机械、热、水和压 力等作用,通过改变秸秆的物理性状,使秸秆破碎、软 化、降解,从而便于家畜咀嚼和消化的一种加工方法。
实 践证明,秸秆未经切短,家畜只能采食40%~60%,而 经过切短或粉碎后的秸秆,可以几乎全部被家畜采食。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切断与切碎处理、揉搓处理、软 化处理、热喷处理、膨化处理、颗粒处理及碾青处理等方 法。
1.1.2化学处理方法利用一些化学物质来处理秸秆, 在打破秸秆营养物质障碍的同时,提高家畜对秸秆的利 用率。实验结果表明,秸秆氨化后可提高消化率约10%。
秸秆氨-碱复合处理后,麦秸的消化率可提高到66.5%, 稻草的消化率提高到71%。同时,动物的采食量大幅度 增加。
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碱化处理、氨化处理、酸化 处理、氧化剂处理、氨-碱复合处理和碱-酸复合处理等 方法。 1.1.3生物处理方法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和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解秸秆中难以被家 畜消化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的一种方法。
据实验测定,麦 秸微贮处理后,干物质体内消化率可提高24.14%,粗 纤维体内消化率提高43.77%,有机物体内消化率提高 29.4%。常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自然发酵法、微生物发 酵法、酶解技术等。
1.2秸秆养殖蚯蚓技术 将秸秆经过粉碎堆制处理后,作为蚯蚓饵料饲养蚯 蚓。蚯蚓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粗蛋白,不仅可用来 补充畜禽蛋白质饲料的不足,还可入药。
实践证明,25~ 30 kg秸秆饵料可以生产1 kg鲜蚯蚓,并可获得70% 蚯蚓粪。蚯蚓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含有很高的有机 质、腐植酸、氮、磷、钾,并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氮基酸,是 植物生长最需要的养料[3~4]。
1.3秸秆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 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基料栽培食用菌,不仅来源丰 富,价格低廉,而且,可以缓解诸如棉籽壳等其他基料日 渐紧缺且价高而影响食用菌生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食 用菌生产原料的来源。同时,生产菌菇后的菌糠是一种 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既能作为饲料过腹还田,也 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直接还田。
1.4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镁、硫 和微量元素,将其通过机械或生物性处理后直接还田, 能够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 品的产量和质量。这项技术主要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根 茬粉碎还田、整秆翻埋还田、整秆压扁还田和堆沤还田 等形式。
1.5其他 1.5.1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纤维中的碳 约占40%以上(如小麦、玉米等),是很好的能源物质。 该项技术主要有秸秆的生物质气化技术、秸秆焚烧发电 技术和燃料乙醇生产技术等。
另外,还利用秸秆原料经 烘干或晒干、粉碎,隔绝空气下加热得到固体木炭,加工 成多种型炭。 1.5.2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工业 制品的原料,除了作造纸原料外,还可以秸秆中的纤维 作为原料加工纤维密度板、植物地膜等产品;以秸秆为 原料制造餐具、包装材料;利用秸秆中的纤维和木质作 为填充材料,以水泥、树脂为基料压制成各种类型的纤 维板、轻体隔热墙板等产品[4~5]。
2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途径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丰收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带来的生活用燃料的改变,秸秆的积累越来越多, 加上农村综合开发利用秸秆的技术相对落后,秸秆科学 转化的速度和数量缓慢,导致目前大量秸秆在田间即被 付之一炬。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危害人民的身体健 康,而且影响交通安全。
因此,必须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 利用力度,寻找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 用率低的问题的最佳途径。根据我国目前秸秆开发利用 的现状,要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开发利用问题,必须做好 以下几方面工作。
7.求一农业种植业论文材料
马铃薯宽膜大垄密植丰产配套技术增产机理 宽膜大垄密植丰产综合配套技术,是根据目前农民所应用的技术水平,生产实践经15年不断研究总结改进得来的,该项技术2008年在宝元栈乡宝元张村一组殷队长(殷德臣家)2.5亩试验,实验结果相当明显,较普通覆膜亩增535kg,商品率提高18%,当时销售价为0.58元/kg,亩增效益625元,如果按2010秋市场价计算,亩提高效益1000元以上,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后,对围场马铃薯产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一、当前地膜覆盖马铃薯存在的技术问题 1.推广的膜床窄:群众应用时一般是90~100cm。床面宽50~60cm,平均行距不足60cm,造成田间郁敝现象严重。
2.膜床上两行距过小(30-35)单株营养面积小,植株叶片相互折叠,刮风时相互摩擦,易造成机械损伤,消耗营养,通风透光不良,光合能力差。 3.单株营养面积小,覆膜的提温、保温、增肥效能力差,营养供应不足。
4.两行之间小,争水争肥,靠外缘半边根系发育不正常、不结薯、吸肥水能力差、结薯少、商品率低。 5.田间密度大:相互争水肥、通透性差、植株幼嫩造成徒长。
6.病虫害发生严重:因徒长,植株幼嫩,很容易受病虫害侵蚀,危害严重。 7.应用种薯质量差秧苗断垄严重,增产潜力小。
8.施肥单一:很多农户使用二胺、尿素或少量符合肥,造成缺素症,发育不良,产量低。 二、采用宽膜大垄密植综合配套技术的增产机理 1.膜床尺寸: (1)一带距1.2m;(2)行距:大行距80cm(两床之间行距)、小行距40cm(床上两行距),(3)床宽:上沿宽70~75cm。
(4)床高:沙壤易旱地略低8~10cm,低洼潮湿易涝地则高10~15cm。 具体操作方法:采用“五犁一耙子”的做床法,即第一犁从距地边40cm处开第一沟,沟深15cm左右,在距第一中心40cm处开第二沟,第一沟、第二沟为播种沟。
事先没撒农家肥的,把农家肥和杀虫剂撒进沟底,使沟深保持在12cm左右。先播种后覆膜的,先把芽块播入沟中,株距为22~25cm。
然后再在第一沟另一边同样开第四犁,并使这两犁向第一、第二沟封土。最后再在第一、第二犁之间,浅犁(深6cm)为第五沟,专做化肥沟,将化肥足量施入沟内,形成床坯子。
之后,用耙子找细,将第一、二、五沟覆平,搂好床面,做好床肩,使床面平、细、静,中间稍高,成平脊形,床肩要平,高矮要一致,以便喷洒除草剂和盖膜。下一个床的第一沟距前一个床的第二沟中心80cm,第二沟仍距第一沟40cm,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一带宽1.2m的覆膜床。
苗子长出来以后,就成为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为40cm的大小垄形式。 2.有效增加了单株占地面积和营养面积,有利于土壤养分供给。
3.扩大了光合面积,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能有效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4.增加了床面宽度,有利于土壤热化,增加提温、保湿、增肥效的作用。
5.有利于根系发育,根系增加10%~20%,改善块茎的膨大环境,提高结薯率25%。 6.选用早代脱毒种薯,芽块消毒,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植株内在抗性。
(1)最好选用费乌瑞它的脱毒早代薯块做种薯。这个品种本身属早熟品种,结薯早,膨大快,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大。
(2)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芽块腐烂、细菌病害的发展及丝核菌溃疡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切牙快必须实行切刀消毒,同时切完芽块马上要做药剂拌种(包衣)。 7.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需水肥规律科学管理。
一般施肥量每亩应达到农家肥3500~4000kg,并施用15-10-20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50~200kg,硫酸锌2kg,硫酸锰1kg,硼酸1kg。农家肥在吧、旋地前撒于地面,化肥在作畦(床)时均匀撒入土中,这样可使化肥充分溶于土壤中,避免播种时施用造成的化肥烧芽块,烂芽问题的出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团场小麦种植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