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爱》作文
我有个疑问:油漆工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修补船上的洞?
船主没有要求,他和船主之间的协议不过是漆船而已,船主也只支付了漆船的报酬。
因为油漆工选择生活在一个关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般的社会里。油漆工正在成为如甘地所述的“成为你希望看到的变化”的社会的一员。
回望墨子的教义,我们会发现,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
墨子认为,“兼爱”是治愈社会疾病的良药。个体必须不分彼此地关心他人利益,无论他们是否相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只有这样,确知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社会其他成员都是安全的,一个人才能在社会里轻松地获取安全感。
尽管孔子和墨子的观点常有分歧,甚至有激烈的辩论,但他们都赞同道德的天堂和对待生活的务实态度。孔子有一条出名的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弟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和墨子的一个显着不同在于,孔子相信对家人和朋友的义务先于对社会的,墨子却未曾对社会成员加以区分。在这点上,我认同墨子。因为,稳固的社会以成员间的团结为基础,个体不应该在帮助家人、自己和其他人之间存在区别。假如你对家人、朋友诚实却欺骗了陌生人,那么就算不被你欺骗,你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被行为如你的别人所欺。
这么做所带来的回报不一定总能直接体现。从哲学的角度,帮助别人也就是间接帮助你的家人和朋友。
作为个体,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和所爱的人多些,但我们的生存条件不允许我们时时刻刻保护在他们的身边。唯一的出路是,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里。只有这样,个体在关爱他人时,才能确保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故事里的油漆工,注意到了船上的洞,他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只做该做的油漆活儿,或者采取措施帮助船主这个社会成员而不要求额外的回报。因为这样不偏不倚的行动,他救了船主的孩子,也得到了报酬。
假设一个人走在街上,注意到了一个可能会造成事故甚至伤亡的障碍物,接下来就要面临一个选择。如果选择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那么花上几秒移开障碍物;如果觉得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做了也没好处,那么就可能有人受伤。而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因同样的事受伤。
2.《兼爱》作文
我有个疑问:油漆工为什么要费时费力去修补船上的洞?
船主没有要求,他和船主之间的协议不过是漆船而已,船主也只支付了漆船的报酬。
因为油漆工选择生活在一个关爱别人如同爱自己一般的社会里。油漆工正在成为如甘地所述的“成为你希望看到的变化”的社会的一员。
回望墨子的教义,我们会发现,墨子“兼爱”的灵魂就是为人类谋福祉,不分彼此、亲疏。
墨子认为,“兼爱”是治愈社会疾病的良药。个体必须不分彼此地关心他人利益,无论他们是否相识(血缘关系,工作关系……)。只有这样,确知别人也会担心自己,社会其他成员都是安全的,一个人才能在社会里轻松地获取安全感。
尽管孔子和墨子的观点常有分歧,甚至有激烈的辩论,但他们都赞同道德的天堂和对待生活的务实态度。孔子有一条出名的法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弟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和墨子的一个显着不同在于,孔子相信对家人和朋友的义务先于对社会的,墨子却未曾对社会成员加以区分。在这点上,我认同墨子。因为,稳固的社会以成员间的团结为基础,个体不应该在帮助家人、自己和其他人之间存在区别。假如你对家人、朋友诚实却欺骗了陌生人,那么就算不被你欺骗,你的家人和朋友也会被行为如你的别人所欺。
这么做所带来的回报不一定总能直接体现。从哲学的角度,帮助别人也就是间接帮助你的家人和朋友。
作为个体,我们总是关心自己和所爱的人多些,但我们的生存条件不允许我们时时刻刻保护在他们的身边。唯一的出路是,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里。只有这样,个体在关爱他人时,才能确保自己和自己关爱的人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故事里的油漆工,注意到了船上的洞,他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只做该做的油漆活儿,或者采取措施帮助船主这个社会成员而不要求额外的回报。因为这样不偏不倚的行动,他救了船主的孩子,也得到了报酬。
假设一个人走在街上,注意到了一个可能会造成事故甚至伤亡的障碍物,接下来就要面临一个选择。如果选择生活在以“兼爱”为准则的社会,那么花上几秒移开障碍物;如果觉得这不关我的事,这不是我的职责范围,我做了也没好处,那么就可能有人受伤。而有一天,你自己也会因同样的事受伤。
3.从议论文的角度,分析一下《兼爱》的说理特点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墨子》一书中,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谈辩者谈辩”,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他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常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并把“无故从有故”,即没有理由的服从有理由的作为辩论的原则.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