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因素对会计的影响有哪些
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并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各国会计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会计工作是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各个单位里都会占有重要地位‚英语中有句玩笑话叫做:“你也许不喜欢会计‚但是你却需要他们”‚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而会计工作是由人来担当的‚因此我们说人在会计工作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这里我们说的文化就要谈及到我们的人文文化的作用了‚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话:“言而有信‚君子也”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诚信是人的立足之本‚那么在科技发展至今日我们是否仍然可以保持我们的传统‚使民族的亮点体现在经济领域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以上是我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2.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有什么意义吗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会计的具体影响: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物质文化的具体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物质文化的影响,开始表现在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具的研究和探索停滞不前。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如果过度钻研工具及技术,就会陷入“奇技淫巧”的漩涡,所以从物质工具上来说,一把算盘从发明之日起,用了几千年,仍然一直在用。各种账目、会计工具,从历史上看,都是后来被动的从外来文化中引入。
2、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行为文化的具体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人际关系表现的比较明显,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人事关系的处理,内耗较大,这使得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和政治性。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导致会计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影响业人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使得他们在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一味的墨守陈规缺乏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制度文化的具体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会计制度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计惯例、价值观和模式。中国会计制度偏向集体主义,偏重统一的会计制度,权力距离较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着重法律管制。
4、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精神文化的具体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累沉淀、形成了整个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伦理性特点。伦理文化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层次,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伦理道德问题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组织的行为规则,具体表现为:德治重于法制。
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公私分明、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但也存在过度重视道德衡量忽视了法制建设,同时在会计工作中也可能存在对领导过度讲“礼”,对同事过度讲“义”,对小团体讲究“忠诚”,而放弃了一些公信的原则。
这些都和我国传统文化凝聚性差,分散以及内耗严重有关,这些都和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计建设中充分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缺陷,发扬其优点,不断的促进我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扩展资料: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中国会计从萌芽到独立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研究中国会计文化,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会计的论述和思想。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凝缩出中国会计文化的关键词:尚德、明法、审数、立信。
一、尚德 操守为重是会计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
崇尚“义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会计行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会计人员在中华文化熏陶和长期的会计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法规、谦虚谨慎、客观公正等文化道德观念,对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尚德就是要让会计人员认知会计职业道德及其规范,而且是使他们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身的思想观念,并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明法 明纪守法是会计文化的底线。《管子》强调会计必须“明法审数”。
“明法”就是要按照颁布的规章制度和法令条文办事。《资治通鉴》中记载,唐代刘晏称“至于勾检簿书,出纳钱谷。
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碟,不得轻出一言。”这也是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记载。
“明法”,就是要将会计法律制度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心的信念,从而达到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治本的目的。因此,在规范会计行为时,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增强法律保障。
同时,也要切实增强依法从业的自律意识,知法、守法、护法。三、审数 客观真实是会计文化的基石。
《管子》中“明法审数”中的“审数”,就是要求各项收支的数据做到真实客观谨慎。《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己矣’。
其意思即为“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秦律》中云:“计勿相谬”,也是要求记录正确。可见,古代“会计”中即有不弄虚作假的道德要求。
在现代生活中,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客观真实,维护社会各方财产的安全,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四、立信 诚信公正是会计文化的生命。
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潘序伦对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会计专业知识,更强调“立信”二字,要求会计人员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守信立法,严禁弄虚作假等思想为现代会计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对会计行业而言,客观公正是会计之本,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
3.会计文化
文化与会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长久以来的思想与智慧发展的积淀。
她代表着一个民族或者一群人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态度。会计作为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活动,必然是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的体现。
我们可以将文化与会计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关系表述如下: (1)职业主义;职业主义与法律控制相对应,是指在会计处理中更倾向于运用个人的专业判断和职业自律,而不是遵守职业法规的要求。 在美国,十分推崇个人主义,认为存在的价值是使个人的价值得到最大体现。
与之相对应的,在美国有着十分发达的会计职业界,他们的财务会计及报告准则一直由民间会计团体FASB负责制定,政府部门只扮演监督管理的角色。相比之下,德国的个人主义倾向并不明显,故德国的会计职业界及其相关组织的力量并不够强大,相关的会计处理要以法律为基础,服从于法律的要求。
(2)统一性;统一性是与灵活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人们在对不同情形做出反应时,更倾向于统一性和一贯性吗,而不是灵活性。
在美国,人们对不确定情况的规避意识并不强烈,加之个人主义推崇,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变化的,有特色的事物。 因此,美国的会计对统一性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并且其正在努力将“一般公认会计准则”改为“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给予会计实务更大的弹性空间。
相比之下,德国人更加注重安稳,故其会计实务的处理中要求一切以统一的、标准化的法规为基础来进行处理。在最大程度上消除因为选用的标准不一而导致的企业之间的差距。
(3)保守主义;从企业披露信息的质量而言,更倾向于以谨慎的方法进行计量,以应对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 在保守主义的会计观念下,人们更倾向于采取稳健的方法来计量。
这点在德国的会计处理中表现的非常的明显——公司可以合法地低估利润和资产,在对外报表中提高尽可能少的信息。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富有开拓精神的民族之一,总是对事情充满了乐观向上的态度。
美国的基本会计原则中,也并没有确立稳健原则,更多的是要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 会计价值观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们对美德两个国家的会计价值观与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如下分析: (1)真实与公允;真实与公允更多地受到职业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影响。
在职业主义的影响下,更能发挥会计师的专业判断,从而做出更加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真实的信息表述。 (2)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更多的是受保守主义的影响。
在保守主义思想下,企业更多的是要传达已经过谨慎性处理的信息,而不是对企业真实可靠的现状描述。 (3)完整性;完整性更多地是针对披露内容而言。
主要受到保密性的影响。保密的思想会限制一些特殊但重大的信息的披露。
总结 民族文化通过影响一国的会计价值观的形成,对本国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种信息披露质量表现的不同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适应社会需求的产物。
在美国,企业融资主要以证券市场为主。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便逐渐形成了全面披露,对信息真实和公允性的高要求。
但在德国,由于证券市场不发达,政府对银行管制较松,形成了银行借贷盛行的状况。此时,银行出于保留企业更多盈利以保障债权资本安全性的考虑,不要求企业利润的真实披露。
会计信息作为文化影响经济的一个重要体现,与一个国家长久以来形成的整个经济环境也有着密切联系。
4.社会对会计的影响
社会文化变迁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信念,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任何经济、法律的政策和做法都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源。会计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这些将制约着会计人员的价值观、道德规范、信念,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日益增加,尤其是中国加入WTO,正式融入国际大环境,对会计制度改革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文化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社会文化决定会计模式 美国会计学家霍夫斯蒂德(Hofstede)提出了关于文化模式划分的一种范式,认为一国社会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4个维度:(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2)权力距离大小;(3)不确定性规避程度的强弱;(4)阳刚/阴柔。
简单地说,个人主义(相对于集体主义)更倾向于一种松散的社会结构;权力距离是在机构和组织中,等级制度和权利的不公平分配所能够被接受的程度;不确定性规避程度是社会对模糊和不确定的未来感到不安的程度;阳刚(相对于阴柔)是区分性别功能和强调业绩与看得见的成就,而漠视关系与关怀。 有不同的社会文化,就有不同的会计模式。
在个人主义盛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较弱、权力距离较小、阳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管理强调职业导向,行业自律,较少依靠法规、政策,政府的作用有限;会计准则强调灵活性和可选择性;会计职业地位较高,具有较强的权威性;财务信息披露偏向于透明公开;会计处理方法强调真实公允,例如美国。集体主义盛行,对不明朗因素反应较强,权力距离较大,崇尚阴柔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模式强调立法管理,会计职业规模小,地位相对较低,偏向保密,对外则提供尽量少的信息,偏向保守,稳健性成为企业的基本原则,例如德国。
2.社会文化的变迁改变会计模式 社会文化的变迁影响着会计模式的变化。日本的企业文化强调忠诚、诚信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加强了员工的凝聚力,使得日本企业在战后迅速崛起,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不强调契约观点,在法律责任方面的约束比较少,例如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的国际五大会计公司受到的法律责任约束很少。
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改变这种状况,改革会计制度,努力与全球化的会计标准相协同。中国加入WTO之后,社会文化变迁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直接决定着该社会的文化特质,并赋予和塑造着会计文化,从而对会计制度改革有着间接的影响。
社会文化变迁将对会计制度改革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影响: 1.个人主义增强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社会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个人主义有所增强,会计专业判断能力逐渐加强,专业地位得到了提高。集体主义的会计文化决定了会计制度的制定仍然以政府为主导,才能确定会计制度的法定权威,使信息的披露更具可靠性,从而建立公众的信心,使经济可以健康发展。
但是个人主义的增强使得不同利益集团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会计制度的制定当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会计制度改革将不再仅仅由政府供给,而是由市场需求所推动。 2.阳刚之气增强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社会特别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处事谨小慎微,为人谦恭有礼,关怀和同情弱小。
计划经济年代,我们的企业及会计制度在职工收入、分配方面搞的是平均主义,人们的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很差,甚至没有。市场经济环境带来了竞争文化和信用文化,企业及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开始强调经济效益,讲究竞争和优胜劣汰。
分配方式多样化,不再搞平均主义“大锅饭”,可以按劳分配,按资分配。不再强调“和为贵”的中庸之道,经营不好的企业要破产,职工要减少收入甚至下岗。
职工的社会保障、福利开始社会化,有了风险意识,有了靠自己养活自己的信念。人们普遍开始重视财富,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勇于竞争,更富有成就感,因此企业管理者将乐于公布会计资料,以展示他们的经营业绩,会计信息披露趋于透明。
3.不确定性规避减弱对会计制度改革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偏好稳健的,对不确定性的反应比较敏感,比较不能忍受不确定性,喜欢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生活与工作,因此中国一贯采用统一会计制度和保守的核算方法。 市场经济带来了理性、科学和自主的文化,会计准则逐步从过去的大一统的会计制度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也有了灵活处理会计业务的余地。
我们应当注意到,中国文化中有大一统的一面,亦有灵活应变的一面。会计准则制定者注意到这一点,努力制定出适合于某类业务的会计准则。
强调统一性的倾向有所减弱,开始鼓励会计界灵活地制定会计制度,力求在会。
5.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知识经济与会计环境变化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一个新时代的概念。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1996年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所提出的定义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主要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条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首要生产要素等,知识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并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 “会计主要是适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M。查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引发会计的变革。
会计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亲生儿子“,自然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不可割断的”血缘“。 作为一门方法的科学,会计总是要以其技术性的主要属性不断地适应、服务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然,会计总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或一定社会形态的会计,它必然要体现出某个历史阶段或社会形态的特征,亦即体现出其社会属性一面。无论是技术属性还是社会属性,都可以归结为外部环境对会计要求的结果。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知识经济导致世界产业经济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全球网络的形成,将创造出许多过去完全想象不到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规模从大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规模生产;生产形式从扩大再生产转向创新再生产;市场和贸易行为越来越电子化;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转向网络式水平管理(孟翠湖,1998),等等。 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必然对一个社会的教育文化、法律政治及社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并使之发生相应变化,进而形成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外部环境。
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会计,在其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等方面,都要从原有的工业经济环环境中脱变出来,重新构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式。 “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以及根据逻辑导出的各种会计原则和规则有直接影响”(享德里克森,《会计理论》)特定的环境必然造就与之相适应的会计,这是为会计发展史所证明的。
二、知识传播对会计理论的冲击 由于知识经济带来会计环境的变化,因而对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也产生极大冲击。 这主要表现在: 1、对会计目标的冲击。
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经营责任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并未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情况。会计目标的确定,应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矢的。
美国AICPA的企业报告特别委员会于1994年提出的题为《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的综合报告中认为,投资者的主要目标是对企业的绝对价值和相对价值及其权益性证券做出判断;债权人的主要目标是评价一个企业承担与当期或未来债务或其他金融工具有关的义务的能力。 从他们的目标出发,信息使用者要逐个分析有不同机会和风险的企业分部,掌握企业经营业务的性质,着眼于企业未来,掌握管理部门意图,要求企业报告信息相对可靠,了解相对于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的业绩,及时了解影响企业的重大变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使用者对这些方面的要求会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对企业知识资本拥有量和知识创新能力的信息也会提出相应的要求。 因而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企业资本、物质等财务资源的增长和创造的兴趣,也要满足他们对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的信息需求。
2、会计假设的冲击。知识经济对传统的会计基本假设产生了极大的撼动。
(l)关于会计主体。提出会计生体假设是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界限将会变得模糊,尤其是在按不同交易事项自由组合经营主体的情况下,一个主体在完成某项经济效果之后,很可能在下一交易事项中按照其资金、技术和知识的要求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主体进行经济活动,这就使得会计主体的认定产生困难。 (2)关于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假定一个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会持续经营下去。由于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多变性,使得人们对一个主体是否在持续经营的辨别上难以分清,再加上企业跨生产、销售、科技的广泛联合(有的是短暂的联合),并随市场要求不断变换联合的对象和范围“借壳经营”的现象大量出现,因而企业持续经营的假定变得有名无实。
(3)关于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假定满足不了信息使用者随时利用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决策的是需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充分及时供应成为决策致胜的关键。有人提出,将企业各种原始数据直接在网络上提供,由使用者各取所需,即时利用。
如果这样,会计分期的假设将毫无意义。 (4)关于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包含了币值不变的假定,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产品知识含量高,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价值变动的频率和幅度极大,一种商品会很快被另一种性能更佳、质量良好的商品所替代,而。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文化对会计的影响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