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论文1000字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
叙述评价他的一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司马迁的《史记》成书于武帝太初年间,由于个人的不幸遭际和政治异见,他对武帝这个时代的评述掺入了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偏见。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
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古今之论汉武帝者,惟清人吴裕垂特具卓识。
其论略曰:“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劳民也,盖欲复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尽去后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舍我其谁之想。
于是承累朝之培养,既庶且富,相时而动,战以为守,攻以为御,匈奴远遁,日以削弱。至于宣、元、成、哀,单于称臣,稽玄而朝,两汉之生灵,并受其福,庙号‘世宗’,宜哉!武帝生平,虽不无过举,而凡所作用,有迥出人意表者。
始尚文学以收士心,继尚武功以开边城,而犹以为未足牢笼一世。于是用鸡卜于越祠,收金人于休屠,得神马于渥洼,取天马于大宛, 以及白麟赤雀,芝房宝鼎之瑞,皆假神道以设教也。
至于泛舟海上,其意有五,而求仙不与焉。盖舢舻千里,往来海岛,楼船戈船,教习水战,扬帆而北,慑屐朝鲜,一也。
扬帆而南,威振闽越,二也。朝鲜降,则匈奴之左臂自断,三也。
闽越平,则南越之东陲自定,四也。且西域既通,南收滇国,北报乌孙,扩地数千里,而东则限于巨壑,欲跨海外而有之,不求蓬莱,将焉取之辽东使方士求仙,一犹西使博望凿空之意耳。
既肆其西封,又欲肆其东封,五也。惟方士不能得其要领如博望,故屡事尊宠,而不授以将相之权,又屡假不验以诛之。
人谓武帝为方士所欺,而不知方士亦为武帝所欺也!”? 汉武帝是一个变法改制并且取得了伟大成功的帝王,是一个雄才大略规模宏远的君主。他是一个宏扬学术崇尚知识的贤君,也是一个知过能改,虚怀纳谏,任人以贤的明主。
武帝元朔元年的诏书说:“朕闻天地不变,不成施化;阴阳不变,物不畅茂。”元朔六年诏书又说:“五帝不相复礼,三代不同法。”
这表明,直到晚年,他仍在求新求变。他始终认为,只要情况变了,政策也要变,“非期不同,所急异务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
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
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
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
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
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
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
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
他爱民。
2.可不可以帮我想一个关于历史专业的毕业论文,我明天就要交了
题材1.从妇女地位的提高,看人类文明的进步。
历史上,中国的女人没有社会地位,受男尊卑思想的影响,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财产,只有唐朝鼎盛时期,女人才可以离婚。武则天即使大权在握,也不能宣称皇帝。到了清朝,女人地位落到低估,不仅受到精神摧残,还要保守肉体折磨---裹足。到了民国后,女人地位大幅度提高,立法取消裹足,鼓励女人上学,社会文明极大提高。
西方世界女人的地位相对好些,从国际象棋中可以看出,皇后是很厉害的棋子,并且还诞生了维多利亚女王、伊丽莎白女王、也卡琳娜二世这样的国王。到了1920年,美国立法给予女人投票权,这时候女人才真正和男人一样的平等。
题材2.国家的强盛源自于文化的强盛。
中国最鼎盛的时期应该算大唐,大唐的文化对整个东亚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文字、礼仪、生活方式方面,东亚各国还能找到汉文化的影子。并且受到西方国家的崇拜。相对应的元朝,穷兵黩武,虽然疆土辽阔,但很快没落。
殖民时期的葡萄牙西班牙,拥有欧洲70%的财富,因为没有文化的根基,很快没落。
英国没有殖民初期的荣耀,但注重文化的开放包容,造就了很多文化巨匠,比如莎士比亚、亚当斯密、牛顿等,迅速取代老牌殖民者成为日不落帝国,世界上超过一千年历史的大学---牛津。
与英国相比,法国没有太多海洋优势,可他却是个文化大国,先贤祠里有一大批世界级文化巨匠,卢梭、孟德斯鸠,使法国始终没有落后世界。
德国,在古典音乐的笼罩下孕育出了古典哲学,这样多国家肯定不会没落的。
俄罗斯。彼得大帝时代注重开放,到也卡琳娜二世注重教育,用自己的斯莫尔尼宫作为大学,早就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白银时代,世界级大师也层出不穷,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到了苏联时代,开始政治肃清,禁锢思想,最后导致了国家解体。
美国。传承了英国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育,哈弗、耶鲁大学的建校历史超过了美国建国的历史,再看当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获得者,大部分都是美国人,这样的国家不强盛才怪了。
文化?文化包含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人的价值观体系。而文化中的价值观体系才是文化的最根本。美国为什么能吸引世界上的人才,物质还在次要地位,是他的价值观对人们更有诱惑力。
至于有人说经济强盛和军事强盛都不是强盛的根本。大清时代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一样处处挨打。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的财富也无法挽救他的没落。
苏联曾拥有世界第二的军事大国地位,也一样避免不了解体。大清曾拥有亚洲最强的海军,一样兵沉甲午。
以上仅仅提供思路,主要的还要靠你自己的知识积淀
3.历史专业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找一个喜欢的年代,可别写的像课本那样恶心,很多历史的真实不是那样的 ,历史书太不真实了,论文的话就要有创新有想法,我比较喜欢商周的历史,,这方面史料又很少,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假的。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去百度的商朝吧看看,那里有很多珍贵的很难看到的史料。我混迹于那个吧的这段时间,那里已经成就了好几个人的历史专业论文。
因为那个题材比较冷门,比较容易吸引人的眼球。 不过切忌用人家过分专业的语言哦,很多我们借鉴的都是硕士、博士等的论文,如果你用他们的语言,会让人家看起来就像抄袭,最好是看多些资料,如果接受人家的观点,然后不去看,自己理解着去把这观点写出来,这样就是自己的了,而且是真实的”。
4.给我两篇2000字左右的历史论文
到我的博客看看,绝对原创
史学与语言承载
作为一名史学专业的学生常常需要翻阅古籍,竖排、繁体字的版式最令人头疼,但是这些文字又具有极其丰富的史料价值,又不得不耐着性子往下读。其实我遇到的是属于语言文字问题,由于这些文字距今久远而显得生僻,但这些文字却承担者历史厚重的积淀,所以需要对语言有一定的掌握。
语言在西方的文化中充其量仅仅只是一个传言达意的一个符号而已,没有其他的意义。而中国的语言文字却是在社会历史发展变迁中不断变化的结果,中国的语言文字不是工具,它蕴藏丰富的意蕴,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比如“王”字在古代这三横一竖都有不同的指代对象,最上边的一横代表天,最下边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中间的一竖则是联系这三者的“王”,正如孔子曰:“一贯三为王”。这个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中国的汉字不仅能够承担言辞传递的功能,而且还能够传递出古代内在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历史学习者来说不仅能够很好的了解字句之间的意思,而且还能够品出象外之趣弦外之音,从而更深刻的了解掌握中国的古典文化。再比如要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迁,也可以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这个侧面入手。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各自的文字书写标准,当然各国采用的不同的书写标准也都有各个国家的考虑,因此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对当时的社会变迁以及思想文化进行考察。
另外中国的语言文字本身也可以作为史料来使用。例如要进行研究夏商周三代的农业生产工具的使用情况,在《诗经·周颂·臣工》中有“命我众人,庤乃钱镈,奄观铚艾”这样的记载,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使用工具有“钱”、“镈”、“铚”,但是如果对于这个字再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得出当时已经有使用青铜器作为农具的情况了,因为“钱”、“镈”、“铚”这三个字都是金字旁,这也是中国古代造字的一个特点,因而这些古文字本身也可以当做史料来对待。再比如现在很多字是使用贝字作为偏旁的,这些字大都和钱发生密切的关系,其源流就是商代曾使用过贝作为货币,从而使中国的许多文字带有贝的烙印。
语言文字不仅是沟通古代和现代的桥梁,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文字的记忆储存功能。因此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平时的习作当中还须慎言,甚至要做到咬文嚼字仔细掂量词汇的轻重、词汇的情感色彩等。而要做到这些的前提就是需要对语言及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有很好的理解。例如历史上关于袁世凯当上皇帝的定位是“复辟”,而不是“登基”。因为这涉及到历史的评判问题,“复辟”是泛指被推翻的统治者恢复原有的地位或被消灭的制度复活,而“登基”是指帝王继位,是一种合乎法度的事情。从这两个词的差别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微妙之妙,因此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需要懂得这其中的奥秘。
语言文字即能沟通古今,又能传承未来,对于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工具,也是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它即继承古人对历史的看法,也承载着今人对于历史的感悟。因此语言文字是史学这条航船得以前进的风帆,同时也承载着历史的重担。
5.关于世界历史的论文
世界历史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为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
世界历史学科的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 在中国,约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要由于历史专业的分工,人们习惯于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对举,几乎把世界历史作为外国历史的代称。
实际上,世界历史绝非把中国历史排除在外的域外史,而中国历史也和所有其他国家历史一样,是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全过程的组成部分。 划分 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至今还没有完全一致的意见。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西方就已有了把历史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说法。这种主要基于欧洲历史的分期,在西方史学界长期沿用。
有不少史学家又在三时期之后加上“当代”或“现代”,从而形成四阶段分期法。 马克思主义史学也采用四阶段分期法,其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理论,与以政治兴替或其他“重大事件”为分期标准者有本质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对世界史的分期,一般都以“古代”相当于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阶段,“中世纪”相当于封建社会阶段,“近代”相当于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现代”则是指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开端的一个新的时期。 有的学者认为“中世纪”一词只适用于西欧历史,没有世界历史上的普遍意义,所以改用“中古”一词标示“古代”和“近代”之间的阶段。
这种分期法从理论上说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平衡,世界各不同地区进入某一社会经济形态有早有迟,在某一社会经济形态中经历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特别是自历史进入文明时期以后,很少看到绝对纯粹属于这一阶段或那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形态,也很少看到绝对整齐的、单一发展的由低级社会经济形态逐层向高级社会经济形态的过渡。因此在世界史的分期断限问题上,目前仍然存在着分歧。
6.求助:谁有历史专业毕业论文
《三国奇女子:关云长》一个历史系学生的毕业论文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五虎将之首,可是如果说他竟然是女人,会有人信吗?古往今来,历史造成了几多歪曲,且看我的证据。
1、三国演义说出的“河东解良”,被证明是子虚乌有的,旧社会重男轻女,所以女将军的出身地,居然没人知道。 2、众所周知,关羽是红面的,可是大家见过大男人红面没有?分明是史家不好记载叱咤风云的人物是女人,而用隐语,不过想想,即使戎马倥偬,女人爱美的天性是不改的,她的红面是用胭脂水粉搽出来的。
3、众人都知道美髯公就是关羽,可我兵家有云: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大家都叫她美髯公,谁会想到她其实是女儿身。
不过实则却是欲盖弥彰,只欺骗了后人。 4、三国志记载,刘备与关羽“寝则同床”,很明显……至于张飞,诸葛亮为什么亦是如此,放心,一定有人会证明出她们是女将的。
5、关羽降曹,是什么令到曹操约法三章,送黄金宝马并苦苦相留呢,很明显是美色。 而又为什么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还放回去呢,这叫做为搏红颜一笑,江山尚且可以不要,跟何况是手下五个小将。
6、世传关公斩貂婵,这个一定是真的,貂婵在吕布死后并无一字提及,仿佛人间蒸发,事实上是,貂婵落到关羽手上,女人之间最难相容,关羽妒忌貂婵美貌,于是杀之,然后封闭消息。 7、五虎将关羽为首。
大家看过《倚天屠龙记》,为什么紫衫龙王武功不是最高,德行也不见得最高尚,排名却是第一位呢? 8、单刀赴会。关羽威震华夏,谁不欲杀之而后快呢?然而,杀一个单身赴会的女子,会留下千古骂名啊,鲁肃非不欲杀,乃不能杀啊。
9、水淹七军。于禁戎马一生,为什么最后居然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曹操亦觉得奇怪,于禁跟随自己多年,最后竟然不能死节,连新加入的庞德都比不上。
历史的真相是这样的,关羽降曹时已经与于禁相识,于禁暗恋关羽,于禁请缨去讨伐关羽,其实是想帮她忙,两边一通消息,关羽可能承诺了于禁什么事,于是于禁容容易易就送掉了曹操七军并且按原定计划投降,而庞德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迷迷茫茫地为曹操死节了。 10、刘封孟达为何按兵不动。
如果当时刘封出兵救关羽的话,历史恐怕要改死了。可是当时权力在刘封,孟达一句话什么什么不是亲叔之类是没可能叫刘封作出如此大的抉择的,分明就是刘封自己心里早下决定,孟达不过顺应他意思而已,刘封为何如此恨关羽呢?就是因为皇室斗争,当时人人知道关羽名义上与刘备兄弟,实则“寝则同床”,阿斗其实就是关羽所出,甘夫人不过是掩饰而已,甘夫人最后死于非命,很难说不是关羽下的毒手。
刘备早期只有阿斗一个儿子,立了阿斗,大位与刘封自然无缘,然而除了关羽,等于折去阿斗的翅膀(如果关羽不死,留下垂帘听政“辅助”阿斗,历史也要改写了),所以刘封早就想至关羽于死地,等到关羽的性命在自己的手掌之中,岂有救助之理?当时,间接送关羽死的还有糜芳等,糜芳与皇室什么关系,相信大家都知道吧。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关羽以他过人的本领,证明了“谁道女子不如男!”,可惜最后因为内部权力斗争含恨而终,可惜,可惜。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有关历史专业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