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光多普勒血流仪
袖带绑扎部位所测得的收缩压峰值,即是该节段的压力数 值,即股上代表股浅动脉上段的压力,膝上代表股浅动脉的压 力,膝下代表胴动脉下段的压力,踝上代表足背或胫后动脉的压 力。
经统计,正常情况下,一般下肢四个节段压力彼此间压差在 5mmHg左右,并且均高于上臂压力20mmHg左右。 如果本节段 压力低于相邻上一节段压力的数值(股上压力与上臂压的差值) 大于30〜40mmHg以上,则说明该节段动脉闭塞;如果压力差小 于30mmHg,则说明该节段动脉狭窄;对于同一节段的压力也要 左右对比,如相差30mmHg以上,尽管患侧大于上臂压,也应警 惕该节段血管是否有病变。
需要注意的是,髂动脉和股总动脉的压力不能直接测出,如 果在股浅动脉没有病变的情况下,股上的压力可以间接反映髂动 脉和股总动脉的压力,反之髂动脉、股动脉的压力无法反映。对 于上肢动脉的检查,正常人前臂压力反而高5〜10mmHg,左右 两侧压差在10mmHg以内。
诊断方法同上。节段压力不但对诊断 有价值,而且也能预测搭桥手术后血管通畅率。
搭桥血管近、远 心端压差大于30〜40mmHg者血管通畅率高。 。
2.激光雷达和多普勒效应的关系
激光的特点:频率单一,集中度好。
雷达:利用发射电磁波,然后又接收遇到物体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以此测定物体的位置。 多普勒效应:一定频率的波,遇到物体,反射回来。
如果这物体,相对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是远离或靠近,则这反射波的频率会改变,远离时频率变小,靠近时频率变大。 那么,雷达如果发射激光,则由于激光的特点:频率单一,集中度好。
可以很好地定位物体。再加上其频率单一,反射回来的激光。
如果有红移[即频率变小],或紫移[即频率变大],就容易测出。从而知道物体是远离,还是靠近观察者。
激光雷达有其优势。
3.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原理
示踪粒子是利用运动微粒散射光的多普勒频移来获的速度信息的。因此它实际上测的是微粒的运动速度,同流体的速度并不完全一样。幸运的是,大多数的自然微粒(空气中的尘埃,自来水中的悬浮粒子)在流体中一般都能较好地跟随流动。如果需要人工播种,微米量级的粒子可以同时兼顾到流动跟随性和LDV测量的要求。
仪器发射一定频率的超声波, 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当被测物体移动时 (不 管是靠近你还是远离你)反射回来波的频率发生变化,回收的频率是(声速±物 体移动速度)/波长, 由于和波长都可以事先测出来 (声速会随温度变化有所变化, 不过可以依靠数学修正) ,只要将回收的频率经过频率-电压转换后,与原始数据 进行比较和计算后,就可以推断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4.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的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
雷达测速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当目标向雷达天线靠近时,反射信号频率将高于发射机频率;反之,当目标远离天线而去时,反射信号频率将低于发射机频率。
如此即可借由频率的改变数值,计算出目标与雷达的相对速度。 雷达工作原理与声波之反射情形极类似,差别只在于其所使用之波为一频率极高之无线电波,而非声波。
雷达之发射机相当于喊叫声之声带,发出类似喊叫声之电脉冲,雷达之指向天线犹如喊话筒,使电脉冲之能量,能集中某一方向发射。接收机之作用则与人耳相仿,用以接收雷达发射机所发出电脉冲之回波。
(其过程可以以声音的反射来分析,如上一位回答的)。
5.激光多普勒测速有什么特点
激光束照射到运动粒子上,其散射 光的频率发生变化(频移)的现象,称 为激光多普勒效应。
利用多普勒效应, 可以准确地测定运动粒子的速度。激光 多普勒测速主要优点是对流体没有任 何干扰;空间分辨率很高,典型分辨率 为20 ~ 100微米;能同时测定速度的 大小和方向,且一般不受温度的影响。
它在医学、军事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 激光扫描装置 利用束发散角小、束斑直径小、方 向性强的激光进行扫描成像的装置。
对 于需要大面积显示或检测的场合都需要 激光扫描系统。激光扫描装置有很多类, 其中检流计扫描器和谐振镜扫描器轻便 灵活,广泛应用于印刷、排版、传真等 领域。
全息扫描器能提供多方位的二维 扫描场,可以满足一些特殊应用的需要, 如医学、航空、照片分析等。
6.求一篇<激光及其医学上的应用>的论文.字数1000~1200
1 激光全患技术 激光全息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的一门技术。
激光全息技术发展很快,已在生产和科研的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最先把激光全息技术应用于医学的是Van Ugten,他于1966年在世界上首次摄得眼全息图,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再现像的分辨率较差。
以后各国科学家相继开始将激光全息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从眼科扩展至胸外科、口腔科等。二次曝光的成功,促成了全息测量技术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超声全息技术,将全息技术推进了一大步。
由于超声可深入人体内部,因而超声全息可探测人体内部器官,如肠、胃、肝、胆及主胎儿等的生理异常,肢端和关节软组织的超声全息成像是极有价值的,超声全息还有希望应用于腱、肌肉和神经结构的显示。激光全息医学诊断术虽然产生的时间不长,但由于它具有种种优点,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1.1 全患照相术 全息照相术与一般照相不同,照相是记录物体信息的一种技术,一般是将物体通过透镜成像在底片上,底片乳胶只记录光强(振幅),而不能记录相位,因而失掉了三维特征。而全息照相底片上不只记录光强(振幅),也记录相位(各点间的相互位相关系),也就是记录物的全部信息,所以称为全息。
全息照片最早是由英国汤姆逊-豪斯敦公司的:盖宝摄得。照片的实质是将来自物体的波前和另一个参考波(通常是平面波或球面波)相干涉,底片记录干涉条纹,将同样的参考波照射此底片时,可在相应位置重新出现三维物体。
由此可见,全息照相和一般照相具有相同之处,即同样是记录物体信息的一种手段,但又有所不同,其特点如下: (1)因为全息照相记录的是物体的光波,而不是物体的像,因而用这种底片来观察物体时,可以变换视点来改变观察方向,亦即可以从不同的位置来考察物体(而一般照相只是从照相位置观察物体,即在照相镜头处观察物体)。观察方向只受到照片尺寸大小的限制。
(2)全息照相不需要透镜,但需要一个参考波源,如果参考波和再现波采用不同的波长,那么还可以具有放大或缩小的功能。 (3)全息照相具有深度效应(体视效应)。
如变换观察方向时,后面部分可被前面部分遮挡,远处物体随着观察者运动而近处的不动,闪光忽隐忽现等。 (4)普通照相底片能直接看出物体的形状,而全息照相由于在激光照射下,记录的是干涉图样,所以在普通光线下观察时,看不到什么物体,而只是灰色的一片,要想见到展现物,必须用再现光照射(目前已制出一种能在普通光照射下再现的全息照片)。
(5)全息片记录的是干涉条纹,对底片的分辨率要求较高(在参考光和物体之间夹角很小时,可采用分辨率略低些的底片)。因此,稍有振动,就会使照片模糊,故必须采取严格的防震措施。
(6)普通相正负片的结果正好相反,而在全息照片中,不论正片还是负片结果一样。 1.2 全息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 眼全息照相实验装置简图。
激光由半反镜分成两束,一束为球面波参考光,另一束通过纤维光束,以球状通过接触镜进入眼球,眼球各部分的反射光和慢射光由瞳孔中央部6mm直径处射出,经投影透镜作为物波记录在全息底版上,激光是氩离子激光器,λ= 0.5145Um P=100mW t=10ms-30ms,眼底网膜上的光亮约为3*10-3J/cm2。重现象可观察晶体表面、虹膜和视网膜。
这样就能用一张全息照片对从晶体到网膜的眼球各部分自由地进行三维检测。 为使全息像精确地再现,必须在再现时精确地重复参考光。
冲洗好的全息片必须精确放好,误差一般应小于几秒弧度,以免发生慧差和相差,再现装置的示意图,激光经准直器照亮全息图片,通过显微镜或闭路电视系统观察实像。全息图片夹在可以多维精确微量调整的 定位器上,以作精密定位,调整时在显微镜下或电视屏幕上观察,使失真和像差最小,而成像清晰。
利用全息可以拍到活体眼的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相片,从而对眼的各层介质进行活体观察,这是用其它方法难以办到的眼全息图,亦可表示出眼内的异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此外,利用激光全息二次曝光法,可对人体各部分进行三维记录。
而根据再现图上的干涉条纹又可以测量人体器官的变形、内力和振动等。用全息测量矫形手术,前后股骨的髌骨端的变形,以使人工髋关节的形状达到最佳程度,还可利用二次曝光法分析人体胸廓的变形,以寻找癌变部位和大小,也可对眼底的微循环进行研究,利用超声全息技术,可以获得一般照相技术无法得到的体内器官全息像。
由于超声的无损性,因而这一方法被认为是探测人体内脏器官和胎儿的最佳方法。 2 C02医用激光器在医学上的应用及改进 2.1 C02医用激光器在医学上的应用 随着激光技术的迅猛发展,激光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激光可作为良好的手术刀用,它不但运用于一切手术开刀,而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常规手术刀相比,激光手术的最大特点是失血少,对于某些部位和器官用激光作手术最有优越性。
我院购置的C02医用激光器是上海医用激光仪器厂研制并生产的YYJG-lA型,该机性能可靠,使用方便,随机备有烧灼探头,聚焦镜头和散焦镜头,不仅能使激光能输出原光束。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上海大学毕业论文激光多普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