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给我一篇关于某社区的论文
社区的概念 参考了几个不同版本的关于社区基本理论的书之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出版年代相对早的书中,综合多位中外社会学家的观点之后往往会得出这样得结论,即社区的定义绝大部分包含至少三个方面得定义:社会交往,地域和共同约束,于是认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得地域的相互关联,相互交往的人群形成的具有共同生活特征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社会。
但在最新的出版物中,以我们所用的教材为例,我明显感到作者有意回避了绝对化的定义,而是强调其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出了人口流动和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在我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进步,一定程度上也回答了我对于社区基本概念的疑惑 社区的历史 二十世纪初,城市人口仍然是所有人口中的极少以部分,不到百分之五,城市还相当少见。
二战结束的时候,在日本,以土地为生的人还占人口总数的五分之三,今天,这个比例已经缩小到百分之五。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城市正不断增长,靠土地生活的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进入城市,哪怕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挠。
这种新型地都市人类社会想要生存和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城市种社区地发展。在乡村社会,个人对于社区是没有选择权的。
无论是家庭或宗教,社会阶层或等级,社区总是一种既成事实,所以乡村社会中的流动微乎其微。 虽然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总是习惯将乡村描绘成浪漫悠闲的桃花源,但是现实却不同,乡村社会的社区式存在着强制性和限制性的。
所以千百年来乡村人都向往着城市的生活。德国有句古老的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在古代欧洲,成功逃离乡村并被城市所接受的农奴就会成为市民,变成自由人。邓正来教授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反复提到这一点,我想,这大概也是当今左派学者都热衷于谈论市民这个概念的重要愿意。
同样的原因也让我觉得城市使如此的吸引人,这种魅力很容易就可以放大成为一幅美丽的景致,根跟乡村生活的田园牧歌同样不切实际。城市里人与人互不相识,强制性和限制性消失了,城市成为文化的中心。
艺术家和学者在这里工作和创造。正因为没有社区的存在,城市的向上流动变得更加容易。
但是在这个新兴阶层之外,是道德沦丧,社会动荡,无法无天。城市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它能让人摆脱强制性和限制性。
但同时这又是一种破坏性的因素,特别是在它没有自己的社区的时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的西方还是在社会主义的国家中,国家的控制力都普遍加强了,虽然起因不同,但显然,国家都在社会发展中承担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责任。
然而现在有很多西方学者指出,认为政府应该而且能够通过“社会计划”来满足城市社会的社区要求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这些社会计划没有能填补传统社区消失后留下的真空,虽然有成果,但是与这些项目所花费的资金相比,成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我认为在中国也是如此,政府在这方面的效率之低下几乎不能使任何人满意。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专家学者提出我们需要在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种部门(在中国是第二种?),即非政府,非商业,非营利性组织,来创建社区,满足现代市民的需要。一本关于非营利性组织的书指出:“只有非营利性组织才能提供我们所需的社会多样性……非营利性组织也是惟一能满足城市第二需要的部门,即城市成员实现市民价值的需要。
只有非营利性社会部门才能提供机会让人成为志愿者,并因此让个人同时拥有这样两种环境:一种可以施加控制力的环境,和一种可以让自己变得举足轻重的环境。” 中国的社区 虽然现在也有一些先驱在呼吁建设非营利性组织,其中一些人也已经开始实践了,但是中国的某些现状仍然让我觉得其前景至少在近期内不容乐观。
比如人们在观念上更倾向于由国家包揽所有的社会事物,比如目前商业阶层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以及社会中普遍的信任感和责任感的缺失,这些都使得中国的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难以摆脱困境。所以看起来目前首要的还是要在既有的轨道上进行努力,当然我非常赞赏那些勇于探索的先驱。
在中国,城市社区的建设同样也是由国家所主导的。1954年,随着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立,城市社区大规模的出现了。
但是,居民委员会从其建立开始,其组成成员就主要是工厂,商业,机关,学校等单位以外的居民,其范围和影响都较为优先,自治性也不甚明显。特别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形成了以“单位制”为主体的城市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在这一“单位社会”体制下,政府包揽了社会成员的所有社会事务。
作为城市主体的“单位人”,与单位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居民委员会内部事务十分简单,其经费开支来自政府,主要任务是完成政府工作,事实上成为政府的一部分。
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国家政权主要是通过一个个依附于政府的单位和一个个单位之外同样依附于政府的居民委员会队城市进行管理,并形成政府包揽所有事务的行政化管理体制。今天,虽然这一体制在很多方面由于受到挑战而有所松动,虽然很多时候效率低下令人不满,但仍。
2.社区管理论文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
创新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开创城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环节。 ●创新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应针对新的形势和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创新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是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开创城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国社区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创新社区管理,构建和谐社区,就要从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入手,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构建民主管理型社区。进一步健全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中介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
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落实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实现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情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社区事务公开制度,通过各种形式将社区的财务和事务以及其它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事项在社区公开,加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务、社区干部和基层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
构建诚信文明型社区。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依托街道文化站、社区活动室、社区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教育、娱乐等活动。
大力宣传和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建五好家庭”,“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等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对社区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构建服务保障型社区。
完善社区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等困难群体和特殊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强化社区服务保障功能。加强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对社区服务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
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构建平安温馨型社区。
广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等活动,建立社区群防群治体系,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广泛开展经常性、群众性的法制教育,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充分发挥社区调委会、居民小组的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发挥社区内单位组织尤其是单位保卫组织和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物业管理部门的保安人员的作用,把综治工作延伸到社区内各个单位、各个角落,实现社区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温馨感。 构建环境优美型社区。
从培养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公德意识入手,围绕让城市“亮起来、美起来、绿起来”,大力整治脏、乱、差和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引导居民自觉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能源、维护社区公共卫生,共同创造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构建学习创新型社区。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全面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实现社区管理制度创新、服务机制创新,增强社区创新活力。
以社区内各级各类学校为阵地,以社区教育中心为依托,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社会教育资源,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探索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
3.我要写一篇社区与社区服务有关的论文.该怎么理个提纲啊.内容大概要
广西城市社区服务研究
中文摘要 3-5
Abstract 5-6
第一章 导论 8-13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8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8-13
(一) 社区 8-9
(二) 城市社区 9-10
(三) 社区服务 10-13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相关社区服务理论 13-19
一、文献回顾 13-15
(一) 国外关于社区服务的研究 13-14
(二) 国内关于社区服务的研究 14-15
二、社区服务理论 15-19
(一)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理论 15-16
(二) 社区行动理论 16-17
(三) 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区理论 17-19
第三章 广西社区服务现状的实证分析 19-34
一、研究方法 19
二、调查过程 19
三、样本构成 19-21
四、广西城市社区服务现状的实证分析 21-34
(一) 广西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状况 21-22
(二) 广西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现状和需求调查 22-24
(三) 广西城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的现状和需求调查 24-27
(四) 广西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7-34
第四章 关于发展广西社区服务的建议 34-41
一、明确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在社区服务发展中的作用 34-36
二、加快发展社区非盈利组织 36-37
三、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提高社区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7-38
四、多渠道吸收社区服务资金 38-39
五、开发社区服务项目和设施 39-40
六、建立社区服务评估体系
这个是大纲,你参考一下吧
4.关于社区服务(打扫卫生)的论文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sf/lw/2009/0928/146347.html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shixi
写作指导: /lunwenzhidao
5.想写一篇关于《社区立法》的毕业论文,可资料太少
此次提请省人大审议的《条例(草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答案,特别是借鉴国外经验,根据我省的探索,确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和三大制度。首先是确立了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服务团队,按责任片区提供团队式服务,也可以通过签订保健合同的方式,确定居民和全科医生之间相对固定的服务关系。三大制度一是逐步推行社区首诊制度,鼓励和引导参保人员就医时,首先选择有关部门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二是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引导和组织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服务模式。违反双向转诊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乃至医生都将面临通报批评等处罚。三是实行社区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使用的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定点生产、统一配供,逐步实行“零差率”使用。
为鼓励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条例(草案)》第二十九条还规定,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慢性病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的医药费用,符合当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部分,应当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其医药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应当低于二级以上医院。”
目前,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所有市辖区和县级市都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83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8个,累计建立健康档案565万份,提供城市困难群众优惠服务551万次,减免医药费用5200多万元。不久的将来,每个街道3到5万居民就将拥有一个身边的“社区医疗”。
另据了解,本月即将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条例(草案)》为社区医疗确立了几项制度和模式,尤其是借鉴国外经验的“家庭医生”模式最引人关注,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一旦实施,我省群众足不出户也可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立法必要性与可行性;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立法”(法制建设)是保证国务院发表的“关于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重大政策)贯彻实施的有力法律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必须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是保障人民健康权益的需要;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一个法律文件加以规范。在制定文件时应注意把握“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几个关键点:总则、机构的设立、人员的资格管理、机构的业务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几个方面。
6.关于社区教育的论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
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
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辛苦几天了,也没有进展,,同学人家直接找的】代做的我就是定做的,才顺利的通过啦,采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