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类文献综述范文
原发布者:yys杨JJ
宁德师范学院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年级2012专业化学学 生杨元世学 号B2012061118题目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2014年6月20日【文献综述】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杨元世(宁德师范学院化学系2012级化学1班福建宁德352100)【摘要】生鲜食品主要指“生鲜五品”。与超市中经营的其他商品相比,生鲜食品具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殊属性:保鲜和加工。保鲜即保鲜处理,新鲜的食品送到商业企业中来,必须运用保鲜设备对它进行保鲜处理。很显然,生鲜食品如果失去了生鲜的特性,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所以,保鲜就是保商品的价值,即通过管理来实现保值。保鲜加工处理是利用各种加工设备,使加工食品通过加工达到增值的目的。【关键词】生鲜食品果蔬水产品保鲜技术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根据原料来源可分为果蔬、水产品、肉类。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改变,同时冷藏链、冰箱、微波炉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方便性、营养性、安全性。生鲜食品不仅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而且大大缩短消费者的备餐时间,因而深受消费者亲睐。然而生鲜食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特
2.化学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的格式及要求 一、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生在开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
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7.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四、注意事项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 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3.(十万火急)本科化工类毕业论文是实验还是综述的好
建议你参考你的前一届的学长的通过情况,这个应该到你的院系里面可以查的到,比如本院系的研究生等。
如果很严格,个人建议实验,楼上说玩的时间少,但为了通过答辩,还是做实验吧,得出的数据和结果都是实实在在的,在回答问题时会比较有的放矢。
如果答辩不是很严格,但凡参加,只要不是太垃圾(好比我当时,都是临时抱佛脚,依靠兄弟们的努力才帮我搞定的),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完了之后就跟老师说说好话就能通过的,那就综述吧。
PS:我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的,02年毕业,当年毕业之前的那段时间出去找工作去了(说出去玩更确切),回来后发现什么都没有做,还剩一周要答辩了,我们的项目是4人一组,设计一个年产10万吨的合成氨项目,数据基本是兄弟们帮我倒推的,图是我自己画的,完了之后还跟老师说好话,当时压力很大,但最终放过。
4.关于化学的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最好
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不应该只限于作为卫生用品材料等,它也可以应用于固定酶,还可用于色谱和传感器。
因此根据它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来探索其新用途,并应用于高科技领域将会迎来又一个销售高峰。吸水机理?高吸水性树脂的分类 我所研究的那一类是?具体一点我在这次实验中所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是?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三、文献综述1.国外发展情况 早在1958年,美国的迈诺和凯塞曼就研究了以硝酸铵为引发剂,将丙睛接枝到多糖上的反应。
1974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中心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了此技术。此后世界各国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品种,制造方法,性能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成效最大的是美国和日本。
1975年美国研究开发成功淀粉—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并进入市场,从此高吸水性树脂便逐渐形成一个独立新兴的科研领域。对它的研发工作方兴未艾,尤其是日本后来居上。
首先是日本三洋化成公司考虑到丙烯睛单体残留在聚合物中有毒性、不安全,于80年代提出了用放射线对各种氧化烯烃作交联处理,合成非离子型高吸水性树脂,其吸水性能力为2000倍,从而打开了合成非离子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大门。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应用研究是美国UCC公司最早(1973年)开始的,但是日本在1978年批准了高吸水性树脂应用于卫生用品,并最先(1981年)将它大规模地用于卫生用品。
用它制作的卫生巾、纸尿布等不仅重量轻、吸液量大、保水性好,而且安全无毒,因此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由于日本、欧美等国纸尿布的迅速普及,高吸水性树脂的用量也相应猛增,各生产公司一方面竞相采用不同的原料、不同的合成工艺和合成方法,另一方面则纷纷扩大装置,提高生产能力。
1980年全世界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能力不足5kt/a;1989年,生产能力达到了207kt/a;1994年则达450kt/a;1996年高达846kt/a,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日本、欧美各高吸水性树脂大公司,一方面努力开拓国内市场,提高产品普及率,积极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如日本用高吸水性树脂改造沙漠。另一方面,他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国外市场。
如今的日本,高吸水性树脂工业主要依赖高增长出口,这已成为其发展主要动力。从上述过程来看,日本在高吸水性树脂原料、工艺创新和应用方面大有后来居上的派头。
2000年全世界高吸水性树脂生产能力已超过1000kt/a,并以7~8%的速度递增。2.国内发展情况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了对吸水性树脂的研究工作,1985年北京化工研究院申请了国内第一项吸水性树脂专利,随后有二十多家科研单位从事此类产品的研究。
约有20家企业建立了中试及小试生产装置,如:北京化学研究院、长春应化所、北京化学所、兰州化物所、抚顺化验院、吉林石化所、黑龙江石化所等。1994年无锡市海龙公司首先建立千吨级生产装置,吴江市浦江树脂厂、保定市科瀚树脂厂、唐山市博亚公司、吉林梨树酿酒总厂、廊坊广润化工公司、黑龙江北安旭光化工总厂等先后建成百吨至千吨级装置。
1998年全国生产能力为6000t,实际产量1200t,科瀚厂首批出口2t。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高吸水性树脂进行研究,至今已有几十家单位从事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自1991年开始使用吸水性树脂,1994年的用量约为1300t,1998年消费量约为6000t,2000年达到10000t。目前国内所需的吸水性树脂大部分从国外进口,特别是广东、福建、上海、山东等沿海地区和中外合资卫生制品公司。
有消息报道,沿海地区通过各种渠道每年进口量可达1.5万t,进口售价为2.0万~2.5万元/t。国内吸水性树脂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2万~1.5万元/t,市场售价为1.8万~2.2万元/t。
目前,高吸水剂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尤其在基础理论方面研究还较少,国内众多文献还多只集中于研究其合成及其吸纯水性能,对树脂在盐溶液中吸收性能的研究则很少,尤其是吸水性树脂在吸水后的性能研究则更加欠缺。3.吸水机理高吸水性树脂在水中的溶胀过程,实际上是两种相反趋势的平衡过程。
溶剂力图渗入高吸水性树脂的内部,.使树脂体积膨胀,引起树脂的伸展;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链的伸展降低了它的构象嫡,引起了分子网格的弹性收缩力,力图使交联网格收缩。当这两种相反倾向相互抵消时,就达到了溶胀平衡。
高吸水性树脂是由三维空间构成的高聚物,它的吸水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当水与高聚物表面接触时,有三种相互作用:一是水分子与高分子电负性强的氧原子形成键结合;二是水分子与疏水基团的相互作用;三是水分子与亲水基团的相互作用。
高吸水性树脂在结构上是轻度交联的空间网络结构。由化学交联和树脂分子链间的相互缠绕的物理交联构成。
吸水前,高分子长链相互靠拢缠在一起,彼此交联形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固程度。高吸水性树脂可以看成是高分子电解质组成的离子网络和水的构成物。
在这种离子网络中,存在着高分子电解质的离子组成的可移动的离子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吸水前,高分子网络是固态网束,未电离成离子对。当遇水时,亲水基与水分子的水合作用使高分子网束张展,产生网络内外离子浓度。
5.急需一篇关于《化学工程与工艺》的毕业论文——3000
MATLAB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对MATLAB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传统的化工实验的数据处理是相当复杂的,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化工实验需要平行实验,数据处理过程的重复性也非常大。
借助MATLAB软件的应用,可以使人们从大量的数据处理当中解脱出来。本文以“化工原理”实验为例,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数据处理程序:只需输入任意一组原始数据,就可以把实验结果,数据模型以及作图一起显示出来。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数据处理;Matlab一、引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是初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科学实验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专业实验不同于基础实验,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验证一个原理、观察一种现象或是寻求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律,而应当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具有明确工业背景的化学工程与工艺问题。
[1]化工实验的特点流程较长,规模较大,数据处理也较为复杂。因此依靠计算机处理数据会使繁琐的数据处理过程变得简单快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处理是每一个化学工程实验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通过实验可以建立过程模型、分析工艺技术的可行条件。
但是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往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它需要通过复杂的数学计算,若仅仅依靠手工计算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化工实验数据的处理量很大、重现性很高,因此应用计算机来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一个以实验为基础的专业学科。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有限的实验点去寻找某一对象或某一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揭示某化工过程所遵循的客观规律。由于人力、物力、时间等条件的限制,任何实验所能完成的实验点都是有限的,如何根据这些有限的实验点归纳出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便是实验数据的处理问题。
由于化工过程的复杂性,实验过程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的,数据处理或数据拟合的工作量往往比较大,且计算过程也比较繁琐。若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不仅处理结果的准确度很高,而且还会省下很多不必浪费的人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Matlab是集数学计算、结果可视化和编程于一身,能够方便地进行科学计算和大量工程运算的工程软件。它具有简单易用、人机界面良好,能使繁琐的科学计算和编程变得日益简单和准确有效。
[2]本文以两个化工原理实验为例,阐述利用Matlab软件处理化工实验数据与人工处理相比较带来的方便,而且数据的结果更精确,误差更小。Matlab软件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编写语言。
它具有支持多平台操作系统(Windows、Unix等)、编写效率高、用途广泛、功能超强、程序极容易维护等等优点。二、数据处理程序的设计(一)程序框图由于化工实验有很多,而且每一个实验数据的处理的步骤、公式都不一样,所以很难用一个程序来描述。
但是,每一个实验都有类似之处,因此每一个程序都可以用如图2-1来描述。这样则可以利用Matlab中的polyfit()函数进行线性拟合,此即为本文编写数据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
3.基本数据库从文献中只能查出特殊温度下的物性数据。例如:10℃、20℃、30℃等。
但是工业生产中的温度就不可能那么凑巧和文献符合,因此,需要我们进行计算。平时学习中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往往是选两个相近的数据近似认为它们是线性关系,然后采用内插或外推法计算出工作温度下的物性常数。
本文中所编写的程序把温度与密度、温度与粘度进行多项式拟合,使它们之间有两两对应关系。即在程序运行后,只需输入工作温度,程序就可以得到该温度下所需的物性常数。
(三)程序的调试与运行结果1.流体阻力原始数据输入三、结论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用Matlab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是很有必要的。以本文中的化工原理实验为例,每一次实验都有大量的数据要处理,我们只要处理自己的原始数据,但教师在批改时就要把我们所有的实验数据都要计算,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
有了数据处理程序,教师只需要输入原始数据,运行程序后,就可了解学生的实验是否做得好、实验数据处理结果是否准确,这就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处理的数据更多,计算公式更加复杂,有时为了导出计算公式,还需要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手工计算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
因此,把Matlab软件应用到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进行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责任编辑:张明德)参考文献:[1]房鼎业,乐清华,李福清主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2]李丽,王振领编著.MATLAB工程计算机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3]黄华江编著.实用化工计算机模拟———MATLAB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4]姚玉瑛主编.化工原理(新版)(上册)[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6.跪求一篇与化学有关的文献综述,急要,谢谢众位
文献综述 邻菲啰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应用 医药化工学院 化学专业 学生:陈坚 指导老师:郭海昌 摘要:简介了1,10-邻菲啰啉及其衍生物的一些合成方法;并对其于金属离子形成的荧光性和发光性能方面的用途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邻菲啰啉;荧光性;发光性 1 邻菲啰啉衍生物的合成 1.1 5,6位衍生物的合成 1.1.1 1,10-菲啰啉-5,6-二酮的合成 [1] 在三口瓶中加入140 mL浓硫酸,冰浴冷却,搅拌下缓慢加入10.0g(50 mmol)二水1,10-菲啰啉,在5℃以下依次加入17.3g(168 mmol)溴化钠和70 mL浓硝酸。室温搅拌20 min,加热搅拌回流,逐渐升温至120 ℃,保温1h,冷却,得棕色透明溶液,搅拌下将其倾入600g碎冰中,用30% (w /v)NaOH溶液调pH = 7,得到浑浊的水溶液。
抽滤,固体用90℃热水萃取(300 mL*2) ,趁热过滤,合并滤液,冷却,CHCl 3 萃取(100 mL*8),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去溶剂,得9.7 g (91% )橙色固体。用甲醇重结晶,得到黄色针状晶体。
m.p. 257-258 ℃。 1.1.2 1,10-菲啰啉-5, 6-二肟的合成 [2]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1,10-菲啰啉-5,6-二酮(2.1g,0.01mol),盐酸羟胺(2.5g, 0.035mol),碳酸钡(3.0g,0.015mol)于150ml无水乙醇中加热回流12h,然后浓缩溶剂,残留物加盐酸(200ml,0.2M),室温搅拌1h后过滤,得灰色固体物,少量水洗,乙醇洗河乙醚洗,然后在60℃真空干燥后得产品2.2g(收率96%,mp:230℃)。
1.1.3 5-氨基-1,10-邻菲啰啉的合成 [3] 在装有滴液漏斗、冷凝管、温度计及磁力搅拌器的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 Pd/C催化剂、水合肼和乙醇,水浴加热。立即配好5-硝基-1,10-邻菲啰啉乙醇溶液,加毕,水浴回流数小时,静置过夜。
再加热至55-70℃,趁热过滤,用乙醇洗涤数次。将滤液蒸去大部分乙醇(乙醇回收),冷却,析出黄色固体,抽滤,干燥,用乙醇重结晶,得黄色针装固体。
m.p.258.0-258.7℃。 1.1.4 5-丙烯酰胺基-1,10-邻菲啰啉的合成 [4] 将0.98g 5-胺基-1,10-邻菲啰啉、5.0ml三乙胺和25.0ml丙酮加入到装有滴液漏斗、干燥和回流装置的100ml三口烧瓶中,氮气保护,磁力搅拌,滴加含1.9ml丙烯酰氯的20.0ml丙酮溶液,室温下反应24h。
减压除去丙酮,加蒸馏水,将反应物混合转移至烧杯中,再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7.0左右,过滤得淡黄色固体。粗产品过柱,用三氯甲烷和乙醇作流动相,硅胶为固体相,收集淡黄色的色带。
除去溶剂,得淡黄色固体,产率64.2%,mp:114.5-116.0℃。 1.1.5 5,6-二胺基-1,10-邻菲啰啉的合成 [2] 在氮气保护下,在1L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10-菲啰啉-5, 6-二肟(2.0g,8mmol),5%钯碳(1.0g),无水乙醇(500ml),加热至回流,然后滴加溶入20ml无水乙醇的水合肼(17.5ml,80%),1h滴毕,继续回流12h,乘热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残留物加150ml水,在4℃放置过夜,然后过滤出固体,水洗,得黄色固体1.35g(收滤77%),mp:>350℃。
1.1.6 5-氨基邻菲啰啉衍生的希夫碱的合成 [5] 1.1.6.1 1,2-二(4-甲酰基苯氧基)乙烷[1(b)]的合成 15.25g(0.124mol)对羟基苯甲醛用15mL乙醇溶解后,加入含有5gNaOH的250mL水溶液中,Ar气保护,加热至溶液温热,再加入11.5g(0.06mol)二溴乙烷的180mL乙醇溶液,回流20h,冷却后析出白色针状沉淀,用95%乙醇重结晶,产率48%,m.p.116-118℃。 1.1.6.2 1,3-二(4-甲酰基苯氧基)丙烷[1(d)]的合成 7.3g(60mmol)对羟基水杨醛,6.06g(30mmol)1,3-二溴丙烷和6.4g(60mmol)Na 2 CO 3 加入到60mLDMF中,Ar气保护下于90℃搅拌20h,冷却后,加入冰水中,析出白色沉淀,用质量分数为95%乙醇重结晶后得土黄色针状晶体,产率41%,m.p.130-131℃。
1.1.6.3 化合物[2(a)]的合成 1.08g(4mmol)二醛[1(a)]和1.95g(10mmol)5-氨基邻菲啰啉溶于10mL甲醇中,加入几滴冰醋酸后,加热回流8h析出淡黄色沉淀,抽滤,用热乙醇洗涤后,烘干得粗品。进一步的提纯可取少量粗产品溶于CH 2 Cl 2 中,加活性炭脱色,滤液挥发干后,得淡黄色粉末。
1.1.6.4 化合物[2(b)] [2(b)]的合成方法同[2(a)]。 1.1.6.5 化合物[2(c)] 0.284g(1mmol)二醛[1(c)]和0.429g(2.2mmol)5-氨基邻菲啰啉溶于10mL甲醇中,加入几滴冰醋酸,加热回流8h,蒸去一部分溶剂,冷却后析出沉淀,抽滤,用热水洗涤在乙醇中,用活性炭脱色滤液挥发完后,得黄色粉末。
1.1.6.6 化合物[2(d)] [2(d)]的合成方法同[2(c)]。 1.1.6.7 化合物[2(e)] [2(e)]的合成方法同[2(c)]。
上述希夫碱的产率在40%-60%。 1.2 2,9位衍生物的合成 1.2.1 1,10-菲咯啉-2,9一二亚甲基亚氨基-(2,2-二异丙基)二乙酸的合成 [6] 缬氨酸和氢氧化钠各10mmol溶解在20cm 3 水中,1,10-菲咯啉-2,9-二甲醛固体5mmol在电磁搅拌下2h内逐渐加入到该溶液中,然后在室温下继续搅拌10h,过滤,除去未反应的固体,滤液在冰水浴下逐渐加入2.5g硼氢化钠,然后体系缓慢升至室温,继续搅拌12h,得亮黄色溶液。
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浓盐酸使其PH值到7.5右,过滤除去白色固体。向滤液中继续滴加浓盐酸使pH值到3左右,又有浅黄色固体析出。
过滤,先用水淋洗几次,然后用乙醇洗涤几遍,在氯化钙上真空干燥,产率45%。 1.2.2 2,9-。
7.求一篇化学论文
这篇还好你酌情看看咯当今,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在20世纪发现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的种类是2285万多种,是此之前发现的所有化合物总数的41倍强。但“化学家太谦虚”,20世纪化学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获得社会应有的认可。
1 化学所面临的挑战1.1 化学的形象正在被与其交叉的学科的巨大成功所埋没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视。
1.2 化学正被各种各样的环境污染问题所困扰 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
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
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
2 绿色化学是应对挑战的必然 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
2.1 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2.2绿色化学的产生及其背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
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84年,美国环保局(EPA)提出“废物最小化”,这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
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 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
1992年,美国环保局又发布了“污染预防战略”。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
1999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的正式产生。我国也紧跟世界化学发展的前沿,在1995年,中国科学院化学部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的院士咨询课题。
2.3 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Stanford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年度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提出的,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
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是: 原子利用率= (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如无公害氧化剂过氧化氢的制备可采用乙基蒽醌法,即由氢和氧在2-乙基蒽醌和Pd为催化剂作用下直接合成,2-乙基蒽醌复出并可循环使用。此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体现了原子经济性,减少废物的生成和排放,是典型的零排放例子。
2.4 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原则为了简述了绿色化学的主要观点,P.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这12项原则对我们今后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Ⅰ.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
Ⅱ.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Ⅲ.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Ⅳ.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Ⅴ.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Ⅵ。.。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化学化工毕业论文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