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铁路春运的论文怎么写
春节的脚步向着我们一步步走来,现在也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了,但永远比春节来得更早的是春运。
伴着中国人最重视的合家团聚的传统节日,春运便成了春节的前奏。说起春运,似乎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拥挤的火车站,其实那只不过是春运的一角而已。
当得知铁路部门组织的春运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消息后,我没有考虑,毅然决然的加入到了其中,成为一名春运志愿者。通过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铁路工作者们,你们辛苦了! 春运,对于以前的我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外来务工者的返乡也是和我没有什么关系的。
可是今年,2012年,2012年的春运,它彻底的改变了我,改变了许多人。说到春运,我不禁想起这样一句笑话:.本以为最令人心碎的话是“我们分手吧”或“我喜欢上别人了”,这两天才发现大错特错了,应该是“没有!站票都没有!” 依稀记得作为志愿者的那些天,发生了很多事,我们除了为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服务外,还亲身参与到了旅客检票、验票、解答旅客问询等具体工作中。
服务春运的第二天,还不是客流高峰期,车站没有太多的人,我在候车室走动看看有没有需要帮助的旅客。突然有人拍了我的肩膀,转身一看是一位中年女士和她的女儿,女士一脸着急的拉着我问:“请问一下,K9317次列车开了吗?在哪里检票上车?”我当时愣了一下说:“您稍等一下,我帮你问问相关工作人员。”
于是转身找工作人员,眼看K9317次列车发车时间就要到了,我急的头晕目眩,像是自己要上车似的,这一刻我体会到了铁路职工跟我们说的:“急旅客之所急”。终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检票口,看到那对母女上了车,我觉得很舒心,有种别样的感觉。
觉得助人为乐是那么的快乐!也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到家。 我要感谢铁路部门能给我这个机会参与春运服务工作,我的每一次付出都得到了同等甚至于更多的回报,旅客的每一声“谢谢”都让我很骄傲,很自豪。
在这里,我想说的不只是感谢,我还想说,其实很多人跟我们一样在为大家服务着,而他们的热心却没人能体会,辛辛苦苦的工作得到的却是质疑、不理解,一句感谢的话对他们来说多么奢侈。就像一些售票员,检票员,安检员,其实他们的工作量很大,或是一整天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或是为了组织旅客乘降一整天扯着嗓子喊,但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都不太了解,有的旅客嫌他们动作慢,有的觉得他们不友好,甚至有些旅客把排队时烦躁的心情撒在他们身上,不讲理的胡闹。
他们无奈的同时,把气硬生生往心里咽,淡定的处理着这样那样的麻烦事。我想说他们的气该往哪撒,心里的苦闷有多少人知晓,过去,我们对铁路工作不了解,总是对铁路有些误解。
当我亲身经历了春运服务后,才认识到,铁路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易,我们志愿者一天才工作8个小时左右,而铁路职工要从早到晚全天的工作,进站口的安检人员们要全天站在门口,手冻的发紫;在中厅询问处的工作人员们要不停提醒旅客,解疑释惑,他们的嗓子都喊哑了仍没有任何抱怨,一心的为大家提供服务。你们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和你们比我们的付出是那么的微小。
了解了你们的工作,我为之动容,今天在这里,我要说:铁路工作者我们向你们致敬!我们要让大家知道,春运,有你们,才有我们的平安到家。
2.以“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类型及成因分析”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论文
一年一度的春运热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数以亿计的人集中在数十天的时间内大流动,大迁徙。
交通部门把铁路、公路、飞机、轮船等所有能动的交通工具全都用上了,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多年的老问题,以至于每到春运时节,全国都在喊挤,于是春运成了成千上万人最关注的话题,成了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成了全国人民的热点。虽然国家各个部门都在通力合作想缓解春运压力,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想方设法给春运支招,如:大幅提高票价,加快交通建设等,但春运热始终没有一丝一毫降温的迹象,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我觉得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问题,应该把功夫用在诗外。 首先是实现经济均衡发展。
春运的主要运输对象是民工,也就是外来打工者。现在春运流动人口之所以这么多,流动范围这么大,关键是全国不少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人大多都拥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等极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股春运大军都集中在春节这段时间返乡和回城。
如果国家经济能够实现均衡发展,每个省都有一二个中心城市或地区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或者每个大区(西北、西南、东北、华中)都有几个经济中心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就近消化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大家就没必要全挤向少数几个经济发达地区。 其次是实现外来人员国民化待遇。
长期以来,外来人员虽然对就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一直都没有享受到与当地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享受”到低人一等的待遇,处处受到不平等对待,使外来人员很难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大家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打工者。“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逢年过节便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自己的家便不难理解了。
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外来人员的各项待遇,早日全面实现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为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条件。 再次是实现外来人员安居乐业。
解决了外来人员的国民化待遇问题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还得解决外来人员安居乐业问题,只有外来人员在就业所在地实现了安居乐业,外来人员逢年过节的大范围流动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全面建设的时候,多少东北人南下支援祖国各地建设,又有多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到国家“三线”去工作,当时为什么没有出现现在的春运高峰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人的安居乐业问题,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哪怕是再贫困的地区、再落后的地方,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即使并不富裕),使他们不再眷恋原来的家。
现在这些外来人员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如果给他们解决了住房、养老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让大量外来人员都实现安居乐业,这样大家逢年过节就没必要回家了,因为这里本身就是他们的家。
3.求一篇关于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
大吨位汽车衡设计与检测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运愉业的迅速发展的需求,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路段的日益加长,公路运输 的比重逐渐.运输车辆的大型化成为当前发展趋势,而与其相配套的大型汽车衡就成为计蚤方面的 主力军.这类汽车衡应如何设计,如何对它们进行检测,已成为目前我们应面对的问题.本文将就 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经验和设想.同时,也想就此机会为下一步修仃《固定式电子秤》国家标准, 广泛征求对此问题的建议. 【关锐词】大型汽车衡设计检测 一、目前现状 1.汽车衡的日趋大型化 在GBI589一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载及质量限值》国家标准中,规定最大允许总质量最 大限值为49吨,而实际上目前公路上己经出现了最大总质量为200吨的车辆。这样带来了许多后 遗症,如公路的频频翻修,使高速公路不能高速行驶,桥涵的不断塌陷。为了称量这些超载车辆, 衡器的最大秤量已从80吨扩大到180吨,有的地方己提出200吨的制作要求了。 我们感到欣慰的是,2007年底山西省出台了禁止55吨以上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规定。而不 是,单单靠计重收费的方法,变相进行增加高速公路的通行费。从而打破了车辆载荷不断恶性增加 的怪圈。 2.汽车衡设计的随意性 在八十年代末,有人曾经提出对电子汽车衡的承载器设计规范化,也同机械地中衡图纸一样, 由中国衡器协会统一修订一套标准图纸。但是由于当时刚刚进入市场化,几家主要生产企业考虑到 技术的扩散问题,没有支持这种设想。结果因为后来钢材价格的持续上升,和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 各个企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拼命压缩制造成本,甚至有的企业直接根据使用单位的称量特点,设 计出承载器重量极轻的产品。根本就谈不上刚度是几百分之几的问题了。 二、汽车衡的设计 对于一台汽车衡来讲,只要汽车的载重量不大于衡器的最大秤量值,就应允许其上衡称量。随 着运输业的发展需求,大吨位的汽车越来越多,特别是单轴承载量很大的车型。这样,设计时应选 择集中载荷量值较大的车型进行验算,同时选择承载器的型材规格及结构形式。下面特举100t汽
4.一篇关于2010年春运的政治论文,速度急求
如今,报知春节迫近的已经不再是腊八粥的香味,而是媒体上充满压力的热火朝天的春运了。每入腊月,春运有如飓风来临,很快就势头变猛,愈演愈烈;及至腊月底那几天,春运可谓排山倒海,不可阻遏。每每此时我都会想,世界上哪个国家有这种一年一度上亿人风风火火赶着回家过年的景象?
我们一直把春运当做一种客运交通的非常时期,并认为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千千万万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特殊的交通狂潮,春运的任务只是想方设法完成这种举世罕见的客运重负。可是,如果换一双文化的眼睛,就会发现,春运真正所做的是把千千万万在外工作的人千里迢迢送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去完成中国人数千年来的人间梦想:团圆。
前些年在火车站碰到的一个情景使我至今难忘。大约是农历腊月二十九吧,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子赶火车回家。火车马上要开,车门已经关上。这男子急了,大概他怕大年夜赶不回去,就爬车窗。按常规,月台上的值勤人员怕他出事,一定要拉他下来,车上的人一准也要把他往外推。但此刻忽然反过来,车上的人一起往窗里拉他,月台上值勤人员则用力把他推进车窗。那一刻,车上车下的人连同那中年男子都开心地笑,列车就载着这些笑脸轰隆隆开走了。为什么?因为人们有着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
为此,每每望着春运期间人满为患的机场、车站和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我都会为年文化在中国人身上这种刻骨铭心而感动。春运的人潮所洋溢的不正是年文化的精神核心——合家团聚吗?还有哪一种文化能够一年一度调动起如此动情的千军万马?能够凸显故乡和家庭如此强大的亲和力?
春运是超大规模的农民进城打工带来的,没错。但它又是近二十年出现的最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因为民间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往往从生活的形态而非从纯文化的形态中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会一下子认识到春运的文化内涵。
由此,我想到前些年每逢春节都会出现的一个话题,就是年的淡化。淡化的原因有二,一是生活方式的骤变,致使数千年里超稳定的生活中形成的严谨的年文化松解了,而一时又难以构成新的年文化体系,淡化的现象必然出现;二是由于我们对年文化的无知,把传统习俗视为陈规旧习,认为可有可无,主动放弃,如燃放烟花炮竹和祭祖等等;甚至提倡休闲度假,或把春节变成西方的嘉年华。失去了民俗的节日自然变得稀松平常。特别是有些民俗深刻嵌在人们的记忆里,一旦扔掉,无以填补。应该说,这种主动地去瓦解自己的文化才是最致命的。记得十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未来的春节将成为五花八门的多元节日之一,并预言它将不再是主角。
可是就在这时,春运形成了。五星级酒店里、歌舞厅和酒吧里、高尔夫球场上可以不要春节,但人们心中“年的情结”依然执着,而且每逢春节就必然吐蕊开花——回家过年,亲人相聚,脱旧穿新,祈安道福,以心亲吻乡土里的根。由于那时没有看到春运人潮中的文化心理与文化需求,也就想不到在社会转型时期怎样去保护传统,想不到在传统的年俗出现松解时应该做些什么。现在明白了,年在人们心里并没有淡化,淡化的只是传统的方式与形态。
从这点说,央视的春晚是中国电视人对年文化的一个伟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春晚,在那些禁了烟花炮竹的城市,显得分外冷落的大年夜才更像周末呢。
因此,还要回到文化上说说春节。
春节,时处大自然四季周而往复的节点,也是生活阶段性的起点。人们心中的寄寓与祈望就来得异常深切,民族特有的情怀也分外张扬。在民间生活中,这种精神性的东西都要以民俗为载体,所以民俗中每一事项,莫不有着精神内涵,有魂。比方年夜饭的魂是团圆,放鞭炮的魂是驱邪,拜年的魂是和谐,贴春联福字挂吊钱的魂是祈福等等。我们曾指责传统节日都变成了饮食节,好像饮食非文化,其实所有节日食品并非一般食物,皆有一往情深的寓意。节日的本质是精神的。看似一些民俗形式,实则是人们在高扬心中的生活情感与理想。这里边有民族和民间的精神传统、道德规范、审美标准和地域气质。如果我们不从文化上、从精神上去看节日,就不明白节日为何物,不经意间随手丢掉。失去的可能是最重要的东西。
设想一下,我们过年如果没有团圆的愿望,便不会有回家过年之必须,现阶段的中国也就没有春运。可是,如果今天的中国没有了春运,我们民族不就换了一张人文面孔?
从春运认识我们的春节和民族吧。多么美好的节日、多么重情义的民族,多么强大并具亲和力的文化。
是春节的年文化把所有的家乡、把中华大地变成巨大的情感磁场,是春运让我们感受到这磁场无比强劲的力量。
5.谁帮我想一下关于春运的议论文
一年一度的春运热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数以亿计的人集中在数十天的时间内大流动,大迁徙。交通部门把铁路、公路、飞机、轮船等所有能动的交通工具全都用上了,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多年的老问题,以至于每到春运时节,全国都在喊挤,于是春运成了成千上万人最关注的话题,成了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成了全国人民的热点。虽然国家各个部门都在通力合作想缓解春运压力,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想方设法给春运支招,如:大幅提高票价,加快交通建设等,但春运热始终没有一丝一毫降温的迹象,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觉得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问题,应该把功夫用在诗外。
首先是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春运的主要运输对象是民工,也就是外来打工者。现在春运流动人口之所以这么多,流动范围这么大,关键是全国不少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人大多都拥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等极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股春运大军都集中在春节这段时间返乡和回城。如果国家经济能够实现均衡发展,每个省都有一二个中心城市或地区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或者每个大区(西北、西南、东北、华中)都有几个经济中心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就近消化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大家就没必要全挤向少数几个经济发达地区。
其次是实现外来人员国民化待遇。长期以来,外来人员虽然对就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一直都没有享受到与当地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享受”到低人一等的待遇,处处受到不平等对待,使外来人员很难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大家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打工者。“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逢年过节便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自己的家便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外来人员的各项待遇,早日全面实现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为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条件。
再次是实现外来人员安居乐业。解决了外来人员的国民化待遇问题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还得解决外来人员安居乐业问题,只有外来人员在就业所在地实现了安居乐业,外来人员逢年过节的大范围流动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全面建设的时候,多少东北人南下支援祖国各地建设,又有多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到国家“三线”去工作,当时为什么没有出现现在的春运高峰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人的安居乐业问题,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哪怕是再贫困的地区、再落后的地方,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即使并不富裕),使他们不再眷恋原来的家。现在这些外来人员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如果给他们解决了住房、养老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让大量外来人员都实现安居乐业,这样大家逢年过节就没必要回家了,因为这里本身就是他们的家。
6.关于春运的文章
只有乘坐长途火车,经历过春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中国,才可以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中华民族的所有苦难,都集中体现在春运历程中。 一、 从买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次苦难的历程。
订票电话永远打不通,售票窗口前永远是如龙的长队,卧铺?没有!座位?没有!站票?运气好,有!运气不好,也没有!春运期间想排队从售票窗口买到卧铺票的几率等于0,而进出火车站的入口处,永远有人低声向你询问:“要票吗?要票吗?”。潜规则在这里赤裸裸的展露着,卧铺以一种隐秘的方式流通,所有人都无从知晓卧铺票的真正去向,但都知道只要花高价,就一定可以买到,这是中国人的规则,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除了愤懑的表达与无奈的接收之外,别无选择。 二、 春运期间,高价票与假票成为节日的一部分,永远的存在。
选项A:买不到票;选项B:买到高价票;选项C:买到假票;选项D:不回家。这是一个经典的单项选择题。
除了买高价票或者买假票,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国人都必须得互相压榨,互相欺辱,这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一直就是。
高层是残忍的,多起杀官事件告诉我们,官官相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官官相杀。中层是虚伪软弱的,也许只有底层是值得相信的,也许只有穷人才能帮穷人。
但在当今中国,即使穷人之间也一样互相倾轧,票贩子心安理得的赚取高额利润,小偷们心满意足的清点钞票,从打工妹,打工仔身上毫不留情的大赚特赚,只留下她们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背影。在当今中国,利益的攫取,已经取代了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人民失去了信仰,除了对金钱的崇拜。
学生们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必须热爱这个某某,热爱那个某某,却从没有人教我们最基本的仁义道德,起码的仁爱恻隐之心。我们只学会了恩断义绝,学会了弱肉强食,学会了贪婪,学会了冷酷,学会了践踏规则。
这是民族的现状,也是民族的悲哀。 三、 火车站的广场上,站满了数万数十万渴望回家的人们。
他们披星戴月,他们风餐露宿,他们饥寒交迫的站在广场上,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边,每个人都是那样的焦急,他们是最底层的中国人,他们只有最简单渴望回家的愿望,却无人给他们帮助。既然他们买不起飞机票,于是他们就注定命如蝼蚁,注定命贱如草,这不仅仅是他们的命运,也是我们的命运,是千千万万中国同胞的命运。
战争年代,他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革命年代,他们被迫互相揭发,互相撕咬;开放年代,他们的命运仍旧没有改变。是他们走上战争与鬼子搏斗,是他们生产粮食养活中国,是他们进入工厂为GDP添砖加瓦。
兴,百姓苦,忘,百姓苦,我们注定命如蝼蚁。 1月13日,安徽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冷静(音)在芜湖火车站在拥挤的人流中被挤下站台,被还没来得及停稳的火车当场轧死。
2日2日3时,广州市公安局发布消息称,一名湖北籍外来务工人员在广州火车站等候车辆时被人流挤迫倒地后,于2日凌晨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就是现实,冷冰冰的现实,无论你是一个流水线上的打工妹,还是号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你的命运就别无选择,你注定只能过命如蝼蚁的生活。
四、 千辛万苦,挤进车厢的那一刻,并不意味着苦难的结束,更是苦难的继续。 车厢里密密麻麻,过道里水泄不通,空气浑浊不堪,厕所极度肮脏,这些都是春运的常态,不是你我所应抱怨的;列车员无数次推着售货车经过,将坐在地上打盹的人反复赶起来,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推销高昂的饭菜和各种来历不明的袜子,企图将乘客的最后一分钱榨干,这些也是春运的常态,不是你我值得抱怨的;暮色降临,你想打个小盹却又提心吊胆,车厢里危机四伏,无数小偷蠢蠢欲动,猜红蓝铅笔的,易拉罐扯出万元大奖的,此起彼伏,你得时刻握紧拳头,准备着与他们斗智斗勇,这也是春运的常态,你我不应抱怨;火车永远都晚点,从不正点,他们从不会乐意让你更早一点看到自己的家人,这些也是常态,你我无须抱怨。
那么,我们可以抱怨什么?事实上,我们什么都不抱怨,做中国人,就必须懂得逆来顺受。 五、 我们办得好春晚,办得好奥运,却始终办不好春运。
春运是解剖整个国家体制的标本,它难得的集中了这个集权主义、垄断主义国家的种种弊病。铁路是代表国家的,所以他是一定要垄断的,所以他是傲慢、高高在上的,他的效率是地下的,他的员工是推诿无力的,他的机制是落后的,但他的利润是超额的。
他可以在旺季宣布提价,却从不在淡季降价。他总是强调困难,强调春运是世界难题,却总不肯反省自身,总是害怕引入竞争。
他总是手忙脚乱,总给总理添乱。他不成器,我们还拿他没脾气。
政府在尝试了一万种方法仍无法解决春运后,却始终不肯尝试打破铁路垄断这个办法。这就像一只周老虎,人人都知道他的真假,却始终没有官方机构来揭穿他。
这是周老虎的错?还是当局的错?谁能告诉我? 六、 最后再回到春运中的人们,敢于在春运期间坐火车回家的人,是最底层的中国人,也是真正的中国人,无论相隔玩水千山,无论多少冰雪。
7.急求一篇高中生假期实践活动春运的论文
“倡文明、送温暖”服务春运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妈,让我来帮您拎包吧!”“阿姨,让我来帮您抱小孩吧,您这么多行李怪不方便的。”
“师傅,请您喝杯热开水,解解乏吧,这么冷的下雨天开长途车,挺辛苦的!”“叔叔,您需要帮忙吗?我们是永康中学文明礼仪志愿者……”永康市汽车东站候车大厅内,17位“服务春运永康中学文明礼仪志愿者”正在热情、紧张的忙碌着,他们或扫地、或烧水、或送热开水、或帮旅客拎行李、或帮忙照看小孩、或指引方向、或进行文明劝导……在这冬季寒冷的雨天、繁忙的春运时节,志愿者们用他们热情的服务,勾勒了一副副无比温暖的温馨画面。1月15日,永康中学团委组织本校文明礼仪志愿者冒雨开展了一场特殊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17位学生志愿者在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协助汽车东站开展了“倡文明、送温暖”为主题的服务春运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的春运规模空前,汽车站面临着服务、卫生监督等方面的压力,连续的阴雨天气更是为汽车站和旅客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经永康中学团委与汽车东站商议决定,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春运,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而且可以帮助汽车东站缓解服务压力,为旅客营造更加温馨、便利的乘车环境。
8.急需要一篇关于汽车方面的论文(2000
浅谈汽车车载网络的应用
一、引言 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汽车上使用了大量的电子控制装置,许多中高档轿车上采用了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电控单元,而每一个电控单元都需要与相关的多个传感器和执行器发生通讯,并且各控制单元间也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如果每项信息都通过各自独立的数据线进行传输,这样会导致电控单元针脚数增加,整个电控系统的线束和插接件也会增加,故障率也会增加等诸多问题。 为了简化线路,提高各电控单元之间的通信速度,降低故障频率,一种新型的数据网络CAN数据总线应运而生。CAN总线具有实时性强、传输距离较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在自动化电子领域的汽车发动机控制部件、传感器、抗滑系统等应用中,CAN的位速率可高达1Mbps。同时,它可以廉价地用于交通运载工具电气系统中。 二、CAN总线简介 CAN,全称为“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网,是由ISO定义的串行通讯总线,主要用来实现车载各电控单元之间的信息交换,形成车载网络系统, CAN数据总线又称为CAN—BUS总线。它具有信息共享,减少了导线数量,大大减轻配线束的重量,控制单元和控制单元插脚最小化,提高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等优点。 CAN被设计作为汽车环境中的微控制器通信,在车载各电子控制装置ECU之间交换信息,形成汽车电子控制网络。其工作采用单片机作为直接控制单元,用于对传感器和执行部件的直接控制。每个单片机都是控制网络上的一个节点,一辆汽车不管有多少块电控单元,不管信息容量有多大,每块电控单元都只需引出两条导线共同接在节点上,这两条导线就称作数据总线(Bus)。CAN数据总线中数据传递就像一个电话会议,一个电话用户就相当于控制单元,它将数据“讲入”网络中,其他用户通过网络“接听”数据,对这组数据感兴趣的用户就会利用数据,不感兴趣的用户可以忽略该数据。 一个由CAN总线构成的单一网络中,理论上可以挂接无数个节点,但实际应用中,所挂接的节点数目会受到网络硬件的电气特性或延迟时间的限制。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的前提是,各电控单元必须使用和解读相同的“电子语言”,这种语言称“协议”。汽车电脑网络常见的传输协议有多种,为了并实现与众多的控制与测试仪器之间的数据交换,就必须制定标准的通信协议。随着CAN在各种领域的应用和推广,1991年9月Philips Semiconductors制定并发布了CAN技术规范(Version 2.0)。该技术包括A和B两部分。2.0A给出了CAN报文标准格式,而2.0B给出了标准的和扩展的两种格式。1993年11月ISO颁布了道路交通运输工具—数据信息交换—高速通信局域网国际标准ISO 11898,为控制局域网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铺平了道路。美国的汽车工程学会SAE 2000年提出的J 1939,成为货车和客车中控制器局域网的通用标准。
摘自 /
你可以去这个网站上参考一下,还有好几篇。
9.[急]:求一篇关于春运的调查报告,三千字左右
序言 有人说:“中国人很恋家,总是舍不得这舍不得那的。”
有人说:“中国人很重感情,也难怪唐代诗人王维会吟颂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句子。”的确,在每一年的开头,中国就会出现一次世间罕有的人口大流动,这个流动有超过两亿人口参加。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亲身感受这段历史。这段历史往往发生在春节快要来临的时候,我们通常叫它春运。
每个春天的开始,我们都要迎来一次春运。每次春运,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拥挤、混乱……这一切都不要紧,当你回家的那一刻,你这所有的疲劳,都会弃之脑后,与亲人团聚之美,乃是最美。
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记录春运。并且给春运提一些自己的建议,本文的目的就是如此。
一、调查原因一年一度的春运又于2007年2日3日开始了,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预测,2007年春运期间全国范围内旅客运量将达到21.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4.9%。其中铁路1.55亿人次,增长4.3%,道路19.7亿人次,增长5%,水运2841万人次,增长2%,民航1930万人次,增长9.4%。
武汉作为一个全国性的枢纽城市,自然在春运时期非常繁忙。在铁路方面武昌站平时就有106列,汉口站94列旅客列车停靠。
春运时期,更是将有大量的临时(直通)旅客列车停靠两站(汉口站增加30列,武昌站增加40列)。武汉铁路枢纽负担着迎接全国客流量最大的广州枢纽向北方向旅客的中转与换乘任务。
特别是在今年武昌火车站正在改造、3站台增高且候车室面积极剧减小(搬迁至华中商城)的情况下迎来的第一个春运。另外因武昌站改造工程影响,有几趟列车改在汉口始发。
预计春节前一段时间里,汉口火车站发送旅客将达到50.4万人,武昌火车站则预计会达到近30万人。铁路春运高峰“移师”汉口火车站,这还是历年春运第一次。
所以,今年武汉铁路春运今年将受历年以来最大一次考验。在长途客运方面,与火车站对苯二酚接的宏基、金家墩两大客运站承担铁路旅客中转的使命,而新华路、付家坡客运站则是为了长途春运的主要客运站。
湖北省公路今年预计发送旅客达到600万人次,也不过新近创下历史同期最高记录。而广州新白云机场作为全国第三大枢纽机场,每天到达与发送旅客量接近5万人,是华南地区的航空枢纽中心,可以作为我国航空春运的代表来集中体现。
深圳火车站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铁路枢纽,春运最繁忙的时候,每日有179车次的列车到开,2月上旬平均每日发送旅客达到了每日13万人。我春节特地来到了深圳车站,体验春运。
我作为一名“火车迷”,在2007年2月3日——2月23日在武汉、广州、深圳三地,来到汉口、武昌和深圳火车站,广州新白云机场,感受2007年铁路和民航春运,同时尽自己的能力给春运献献策,让我们的春运不再这么拥挤。二、体验铁路春运武汉铁路枢纽有两个主要客运站:武昌火车站和汉口火车站。
这两个客运站日发送旅客共约10万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转换乘车站。根据铁道部制定的预案,当广州枢纽旅客出现滞留时,汉口、武昌两站将承担广州向北方向长途旅客的转运任务,再加上武汉本身的客流,多流叠加,给武汉铁路产生了极其大的压力。
武昌、汉口两火车站能否承担的了这么多客流吗?1、武昌站“探班”武汉站是京广铁路四大客运特等火车站之一,在中国铁路网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年春运武昌站都是全国春运的重点车站。
但是由于今年武昌火车站改造,部分列车改由汉口到发,使武昌站的客流骤降。但尽管如此,武昌站还是受到了节前客流的严峻考验。
2月3日,春运的第一天,我来到了武昌火车站,下午3时许恰逢广州——襄樊的L328次、南宁——济南的1628次与昆明终到武昌的K110次三车到站,在武昌站的出站口形成了客流叠加。出站口人满为患。
随后,我来到了武昌车站南面的天桥上,3站台的L90次(东莞东——武昌)也刚刚到站,L90与L328的行李和人流在3站台上形成的拥堵。由此可见,春运开始的时候,抵达武昌站的客流十分大,几乎已到达饱和。
而出发的客流并不很多。2月9日,我再次来到武昌车站,这时的西时客流达到了最高峰,武昌往成都方向的列车几乎到了不能增加客流的极限,如上左图的蓝色车体即是武昌往成都方向的T246次列车,这辆列车硬坐6节列车当天超员300人(超员50%)发出。
而武昌向南方客流并不是很多。武昌当天的主要运输任务是迎接从珠三角、长三角来武汉中转的旅客、发送向成都、重庆方向的旅客以及向珠三角地区发送空车底以缓解广州站旅客和滞留情况。
当天晚上7时,有一列临时客车L40次将发往成都,所以,当天武昌站的进站口坐满了候车的人流。由些可见,武昌站的接发客流压力还是很大的。
当天,我还在武昌站抽样调查了5名乘客。分是前往成都(2位)、广州(1位)、怀化(1位)、南宁(1位)。
我分别询问了5名旅客。他们表示,在武汉的火车标都比较容易买到。
其中,往成都的两名旅客买到了T246次(武昌——成都)的无座。广州方向的旅客开车前2天买到了T95次(武昌——深圳)的硬卧。
这证明节前往南方的旅客并不多。前往南宁的旅客坦言,自己按原计划买到了1627次(郑州——南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春运超员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