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求:不能写大家都写烂的小说
《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月亮与六便士》、《灿烂千阳》、《汤姆·索亚历险记》、爱丽丝·沃克作品《日用家当》、《秀拉》、《杀死一只知更鸟》、《雨中的猫》、《人鼠之间》、《绿山墙的安妮》、《董贝父子》、《白鲸》、《白牙》、《鸡蛋的胜利》、《理智与情感》、《雨中的猫》、《黑猫》、《黑暗的心》、《猫的摇篮》、《消失的地平线》、《柏油娃娃》、《达洛维夫人》、《最蓝的眼睛》、《七角楼》、《庭院中的女人》。
来自
英语毕业论文网
2.消失的地平线书评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有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像田园诗一般的角落,能让你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与自由。
这里,是一片绝尘净域,美得让你倾心,一见钟情;这里,是一方旷古秘境,神奇得让你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这里,是一个七色乐土,璀璨得让你五体投地,八拜顶礼;这里,就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藏北雪域隐藏着一个由神人统治的神奇王国——“香格里拉”。
同时,在藏经中也记载着一个由释迦牟尼佛指认的“香巴拉王国”。1933年,这个传说中被称为“地之肚脐”的理想国因为一部乌托邦式的作品的出版而广为人知。
这本由海天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于1933年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离奇的、带有神秘主义和谜一般的“幻灭”色彩的作品。它描述了一段很不寻常但似乎又不太完整的“历险”故事:在巴斯库这个作者虚构的地方,四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西方人,即主人公英国外交官康维和他的助手——年轻气盛的马林逊,女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以及一个潜逃中的美国经济诈骗犯巴纳德,为逃避印度革命风暴,他们不约而同地乘上了一架用来撤离的小型飞机,准备经巴基斯坦回国。
然而,飞机却出人意料地被劫持到西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世外桃源”。这个被作者称为“香格里拉”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处在一条长长的被称为“蓝月亮”的山谷之中,山谷被巧妙地用小小的草地和精巧的花园点缀着,谷中有一条小溪,溪边是一排排涂过油漆的茶馆和玩具似的房屋,山谷两边绵亘着圆丘状起伏的看上去令人忧伤愁郁的低矮山峰,而山谷正前方则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金字塔似的雪山,在康维看来,那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山峰。
看到那些建筑和屋内的装饰,康维觉得,这里的居民似乎非常成功地将汉藏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在这里,三男一女开始了一次奇特的、不可思议的历险,以至于他们自己都搞不懂,这一切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小说中的四个人,在“香格里拉”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香格里拉”的影响甚至被它改变了命运。
曾经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而且才华横溢的“杰出”人物康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磨难后变得迟滞而落魄,近十年漂泊不定的外交官生涯更是让他看尽了世事的变幻无常,来到远离尘嚣的“香格里拉”后,他疲惫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他深深地为“香格里拉”倾倒以至于再也不想离开这片神奇的乐土;自负而固执的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任何时候都不忘自己的本行,她也准备留在“香格里拉”,却不是因为喜欢这里,而是出于传教皈依当地居民的目的;“诈骗犯”巴纳德因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藏身之地而暗自庆幸可以逃避警方的追捕,但在得知“香格里拉”有巨大的金矿后又野心勃发,开始编织新的“发财梦”;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马林逊在整个过程中都一直显得狂躁不安,对“香格里拉”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而对那位美丽可爱的满族姑娘罗珍却爱得直截了当,甚至想要带着她逃离“香格里拉”……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谜一样的结局:康维和他的助手马林逊与满族姑娘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最后使他痛下决心和马林逊一起离开他心灵的圣殿——“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从此也消失在茫茫群山之中。“香格里拉”,这样一块永恒、和平、宁静之地,这样一个有雪山峡谷、有森林湖泊和美丽草原的地方,它究竟在哪里?它真的存在么? 每一个认真解读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这部传世之作的人都会随作者的妙笔神游一番“香格里拉”,让自己的意念同小说的主人公一道感慰,同时又会体会到得而复失的沉重的失落感,从而明白,《消失的地平线》,消失的不只是“香格里拉”,还有我们的精神家园。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梦一般美丽的园林,西方人称之为“香格里拉”,中国人称之为“世外桃源”。它是我们灵魂的净土,许多人来了就舍不得离开或者人虽离开了心却永远牵挂。
它是我们心灵的感应与归宿,它是如此的旷远而飘渺,却让人苦苦追求。只是,这片园林已经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得太久,我们有多久没有推开这扇门了?生活太忙,漂泊太久,我们的心已经太疲惫。
长久地生活在都市之中,看惯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霓虹,听惯了人潮车流沉闷的嘀咕轰鸣,习惯了在钢筋混泥土的石头森林里仓促地奔走。我们,渐渐淡忘了生命最初的地平线,忽略了心灵深处那道清纯灵秀、朴实自然的风景线,我们,慢慢地遗忘了那纯净美好的心灵家园,忘记了那扇古老的园门。
尽管那可能只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但只要一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我们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我们曾经的梦想的东西。很多时候,那些神奇美妙的事物都被拥有它们的人们所忽略,如同“香格里拉”,它如此虚幻迷离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上游荡了整整半个多世界,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美丽,始终是世人内心深处的一片“世外桃源”。
今天的我们,物质生活是如此充裕,不知要胜过古人多少倍,可是,我们却不。
3.消失的地平线
书名:消失的地平线
图书编号:1429638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定价:20.0
ISBN:722204759
作者:(英)詹姆斯·希尔顿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1
开本:32开
详细资料:
书名: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 (英)希尔顿 著,赵净秋 等译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8
印次: 1
定价: 45.00
详细资料:
书名: 消失的地平线
作者: (英)希尔顿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
出版日期: 2003-4
印次: 1
定价: 48.00
详细资料:
云南人民出版社的《消失的地平线》封面包装很好。
封面包装:
/image/
消失的地平线的百度百科:
/view/68206.htm
4.谁有《消失的地平线》的读书笔记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青藏高原的某处隐藏着一个由神人统治的、主宰全球的地底王国--香格里拉。
藏经中也记载着一个由释迦牟尼指认的香巴拉王国。1933年,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刚一出版就立刻在欧洲引起了轰动,并很快畅销世界,从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
从此“香格里拉”这个名字便一直呈现在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地平线上。 《消失的地平线》没有多少复杂的情节,讲的是四个外国人被劫持到香格里拉复又逃离的故事。
但是书中对香格里拉的描写并配有印刷精美的图片真是一种令人有一种愉悦的感受,并据此了解了“香格里拉”与“伊甸园”“世外桃园”“乌托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为什么香格里拉是人间的天堂,香格里拉是现实与理想最佳结合的产物。还有一点有必要提一下,就是小说主人公之一“康威”这个人物对应的是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过的人类精英,他有一双“剑桥蓝”式的眼睛象征智慧和理性,并通过这双眼睛来观看香格里拉。
从康威的身上,我似乎学习到了点什么,我喜欢这个人物。 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在精神上和伊甸园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都是环境恬静优美、生活物质永不匮乏,但是也有着不同之处,就是香格里拉并不灭人欲,它有着适度的感官享受,生理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瓣。
作者笔下的香格里拉是由人逐步建设改造得更加完美的,而不愿让上帝一次性就造得很完美,这暗示了人类有能力在世间营造乐园,使面临战争压力的世界增添了几分希望,他相信理智的适度原则是建立香格里拉的最高原则,反之,人类必然会失去乐园。 中国古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所描写的是超脱俗世束缚,自在于俗世之外的宁静生活,人们可以从容的生活,不与时间赛跑,不被历史左右,同时社会性也被根本切除,此地没有统治者。
而香格里拉是高度社会性的,这里有一位智力超群、深谙统治之道、地位最高的喇嘛,他以适度、宽容、仁慈、人性为治世之道,将香格里拉治理得秩序井然。 在东方的乐土理想之中,永远包含着世俗享乐的成分,吃喝玩乐在乐园中是必不可少的,少了这些,还叫什么乐土著居民。
希尔顿笔下的香格里拉这所以能被那么多人所接受,也是因为他兼顾了世俗的需求,他没有一味地追求乌托邦式的抽象的精神效果,而是设计了一条生意线索,使香格里拉不至于物质匮乏。香格里拉能够用本地秤的黄金换取外界最先进的物质享受,他们推崇适度的性爱和宗教修为。
香格里拉是高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象征,小说虚构了一名肖邦的弟子,同时也虚构了一批肖邦未传世的作品,寓意也正在于此。香格里拉不仅仅意味着幸福生活,它还具有挪亚方舟的能力,它吸纳和保存对人类和平有利的一切有生力量。
至于人类为何失去了“香格里拉”则和伊甸里夏娃禁不住蛇的诱惑一样,人类经不住邪恶的诱惑,最终促成失去乐园的憾事。所以,小说结尾留下悬念:“你认为他最后找到香格里拉了吗?”这个他就是小说主人公之一‘康威’,他因爱上一位清朝的公主而逃离香格里拉,后又因香格里拉的种种预言得以证实而重新开始寻找香格里拉。
这种安排都是有寓意的,预视着人类在遭受苦难之后寻求一种幸福一种宁和,因此香格里拉魅力永存。
5.《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
《消失的地平线》读后感 “香格里拉”,这梦幻般的世外桃源,美妙绝伦的人间乐土,她如此虚幻迷离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上荡漾了整整半个多世纪,至今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这正是英国小说家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这部传世之作的神奇之处。
每一次解读我都会随作者的妙笔神游一番“香格里拉”,让自己同小说主人公一道感受现实与心灵两个世界的碰撞与交融,感受那份找到心灵归宿的欣慰和得而复失的沉重,从而逐渐明白《消失的地平线》这一书的深刻内涵。 1933年,英国小说家希尔顿发表了使他蜚声全球的旷世奇作《消失的地平线》,这部离奇、带有神秘主义和谜一般幻灭色彩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很不寻常似乎又不太完整的历险故事:英国外交官康维和他的助手马林逊、女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及一个正在潜逃中的美国经济诈骗犯巴纳德,为逃避印度革命的风暴,他们不约而同乘上一架用来撤离小飞机,准备飞经巴勒斯坦回国,然而飞机却出乎意料被劫持到西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的一个神秘所在——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之中的“世外桃源”。
这个被小说家冠以“香格里拉”的神奇乐园处在一条长长的山谷之中,而这个被称作“蓝月亮”的山谷的正前方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金字塔似的雪山,那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山峰。他们惊奇地发现,这山谷非常巧妙地被小小的草地和漂亮的花园所点缀,溪水边栖息着涂过油漆的茶馆和玩具的房屋;他们觉得这里的居民似乎非常成功地结合了汉族和藏族的文化…… 使这部小说走红的真正原因并不是故事的本身,而是希尔顿为读者留下的耐人寻味的“香格里拉”之谜,作品最奇特的吸引力在于对“香格里拉”似真实又似虚幻的描写。
“香格里拉”究竟在哪里?她是否是真实的存在?无数读者和文人骚客深深被这一世纪之谜所吸引和缠绕,整整半个多世纪之后仍余味无穷。现在又横空掀起了一股寻觅香格里拉热潮,先是说在印度、在巴基斯坦、后来有人说在西藏、在云南,那么“香格里拉”究竟在哪儿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希望尔顿创作的《消失的地平线》的灵感及其书中香格里拉意境之原型来源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由此,我们找到了解开“香格里拉”之谜的真正钥匙,我们完全可以从小说原文中的一些关键性的描写片段中找到佐证。我觉得无休止地争论“香格里拉”具体在什么地方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样做无可避免地会带有牵强而主观的成分。
因为如果能在现实中找到“香格里拉”,那她诱人的魅力也将荡然无存。我觉得,“香格里拉”是作者笔下和镜头中不同地域的神奇景观和文化的组合和创造,是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的一种体现。
《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与其说是别的地方,不如说是中国的西藏。在我看来,她与西藏有许多相似之处。
西藏是一块神圣、神秘、神奇和令人神往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心灵的“香格里拉”,而西藏,是最适合做纯真的、鲜活的心灵深处的“香格里拉”的。 2007年7月,作为援藏干部的我从美丽的洞庭之南来到神秘的西藏。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里给我印象最深、感触颇多的是山水风光优美,生态植被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丽的雪山以及雪山下古朴、宁静的田园村庄,茂密的原始森林,圣洁的高原湖泊,开满格桑花的草地和众多不同藏传佛教教派的寺院构成了一幅幅美妙绝伦的图画。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雪域高原的任何一个地方,月亮是蓝的,雪山是蓝的,处处都能感受到蓝月山谷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消失的地平线》里那个理想王国之中。这里有高山大川,有千顷良田,有翠绿的湖泊,还有辽阔的牧场。
这里还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日夜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千百年来呼啸着匆匆离去,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雪域高原几千年来的沧桑和50多年来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 西藏的土地不仅神奇而壮美,同时也充满也灵性。
内地人来西藏会因为这里的明亮和纯净而感觉像来到了一个梦幻般的彩色世界:空旷的原野,纯净如洗的蓝天,高峻肃穆的雪山,幽深浩瀚的湖泊,漫山遍野不知名的野花……这里的确是人类庄严情愫升华的理想所在。西藏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她从不晦暗,非常大气地把各种色彩在天空、高山和大地上张扬出来。
西藏有着广袤地土地和雄奇伟丽的高山大川。当我们从内地乘飞机往西藏飞行的时候,过了云遮雾罩的四川盆地后,就飞临西藏高原了。
从机舱的窗口往下看,会看到强烈的阳光下这片高原的雪山一座连着一座,就像看到了一个山的海洋。西藏境内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有11座,其中海拔8844.4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中尼边界上,西藏也被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
这里是一片净土,任何赞美的语言在它的美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这里离天空最近,这里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家园,有世界上最纯洁的天空。
在这里,没有人烟,远离了世俗的繁华和喧闹。珠穆朗玛撩开它神秘的面纱,坦荡着它宽广的胸怀,聆听万年雪风吹送,凝视日月星云际会,迎接。
6.消失的地平线,给出什么了意义
《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了几位西方人士在中国滇藏地区一神奇山谷中的喇嘛寺院的经历。
作品出版年代时值一战二战过渡期,这个名为“香格里拉”的乐园,其各项设施与生活方式既古朴又现代,其中中国情调与“中国风”的突出,尤为引人注目。但小说中所创造的各种中国意象与所带来的中国情调与“中国风”,其伟大的意义在于,为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植入了人间乐土的意境。
正如《不列颠文学家辞典》在评述《消失的地平线》时所指出的:它的功绩在于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香格里拉。从此,这片想象中的人间乐土就成了“伊甸园”、“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意义的终点并非在于对东方的推崇与肯定,而在于西方对于自我身份的构建和定义与对文明的自省。
7.消失的地平线的作品影响
《消失的地平线》出版后,立刻在欧美引起了轰动,很快畅销世界,并获得了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从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一股寻找理想王国香格里拉的热潮。《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Shangri-la”。
1937年,好莱坞投资250万美元将小说拍成同名电影——《消失的地平线》。公映后轰动全球,连续三年打破票房纪录,将香格里拉的名声推向高峰。影片获得1938年第10届奥斯卡最佳剪辑和最佳美术指导两个金像奖。几年后,该片传入中国,译名为《桃花源艳迹》,以“桃花源”对“香格里拉”可说恰如其分,但“艳述”一词明显沾染上了弥漫上海滩的风尘气息。当时正值日本侵华,这部电影给战乱中的上海人带来了短暂的心灵慰藉。主题歌《这美丽的香格里拉》随之传遍全球。
8.消失的地平线书评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有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像田园诗一般的角落,能让你的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与自由。
这里,是一片绝尘净域,美得让你倾心,一见钟情;这里,是一方旷古秘境,神奇得让你如梦如幻,如痴如醉;这里,是一个七色乐土,璀璨得让你五体投地,八拜顶礼;这里,就是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藏北雪域隐藏着一个由神人统治的神奇王国——“香格里拉”。
同时,在藏经中也记载着一个由释迦牟尼佛指认的“香巴拉王国”。1933年,这个传说中被称为“地之肚脐”的理想国因为一部乌托邦式的作品的出版而广为人知。
这本由海天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发表于1933年的作品《消失的地平线》是一部离奇的、带有神秘主义和谜一般的“幻灭”色彩的作品。它描述了一段很不寻常但似乎又不太完整的“历险”故事:在巴斯库这个作者虚构的地方,四个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西方人,即主人公英国外交官康维和他的助手——年轻气盛的马林逊,女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以及一个潜逃中的美国经济诈骗犯巴纳德,为逃避印度革命风暴,他们不约而同地乘上了一架用来撤离的小型飞机,准备经巴基斯坦回国。
然而,飞机却出人意料地被劫持到西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带一个神秘的地方——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世外桃源”。这个被作者称为“香格里拉”的神奇美丽的地方处在一条长长的被称为“蓝月亮”的山谷之中,山谷被巧妙地用小小的草地和精巧的花园点缀着,谷中有一条小溪,溪边是一排排涂过油漆的茶馆和玩具似的房屋,山谷两边绵亘着圆丘状起伏的看上去令人忧伤愁郁的低矮山峰,而山谷正前方则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金字塔似的雪山,在康维看来,那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山峰。
看到那些建筑和屋内的装饰,康维觉得,这里的居民似乎非常成功地将汉藏文化结合在了一起……在这里,三男一女开始了一次奇特的、不可思议的历险,以至于他们自己都搞不懂,这一切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小说中的四个人,在“香格里拉”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香格里拉”的影响甚至被它改变了命运。
曾经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而且才华横溢的“杰出”人物康维,经历了战争的残酷磨难后变得迟滞而落魄,近十年漂泊不定的外交官生涯更是让他看尽了世事的变幻无常,来到远离尘嚣的“香格里拉”后,他疲惫的心灵得到了莫大的安慰,他深深地为“香格里拉”倾倒以至于再也不想离开这片神奇的乐土;自负而固执的传教士布琳克罗小姐任何时候都不忘自己的本行,她也准备留在“香格里拉”,却不是因为喜欢这里,而是出于传教皈依当地居民的目的;“诈骗犯”巴纳德因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藏身之地而暗自庆幸可以逃避警方的追捕,但在得知“香格里拉”有巨大的金矿后又野心勃发,开始编织新的“发财梦”;而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马林逊在整个过程中都一直显得狂躁不安,对“香格里拉”的一切都持怀疑态度,而对那位美丽可爱的满族姑娘罗珍却爱得直截了当,甚至想要带着她逃离“香格里拉”……小说的结尾是一个谜一样的结局:康维和他的助手马林逊与满族姑娘三人之间的爱情纠葛最后使他痛下决心和马林逊一起离开他心灵的圣殿——“香格里拉”,而“香格里拉”从此也消失在茫茫群山之中。“香格里拉”,这样一块永恒、和平、宁静之地,这样一个有雪山峡谷、有森林湖泊和美丽草原的地方,它究竟在哪里?它真的存在么? 每一个认真解读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这部传世之作的人都会随作者的妙笔神游一番“香格里拉”,让自己的意念同小说的主人公一道感慰,同时又会体会到得而复失的沉重的失落感,从而明白,《消失的地平线》,消失的不只是“香格里拉”,还有我们的精神家园。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梦一般美丽的园林,西方人称之为“香格里拉”,中国人称之为“世外桃源”。它是我们灵魂的净土,许多人来了就舍不得离开或者人虽离开了心却永远牵挂。
它是我们心灵的感应与归宿,它是如此的旷远而飘渺,却让人苦苦追求。只是,这片园林已经被一扇无形的门遮挡得太久,我们有多久没有推开这扇门了?生活太忙,漂泊太久,我们的心已经太疲惫。
长久地生活在都市之中,看惯了灯红酒绿的城市霓虹,听惯了人潮车流沉闷的嘀咕轰鸣,习惯了在钢筋混泥土的石头森林里仓促地奔走。我们,渐渐淡忘了生命最初的地平线,忽略了心灵深处那道清纯灵秀、朴实自然的风景线,我们,慢慢地遗忘了那纯净美好的心灵家园,忘记了那扇古老的园门。
尽管那可能只是一扇吱吱呀呀的门,但只要一打开一道缝,一眼望去,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以前不曾留意的东西,许多真正契合我们内心的东西,许多属于我们曾经的梦想的东西。很多时候,那些神奇美妙的事物都被拥有它们的人们所忽略,如同“香格里拉”,它如此虚幻迷离地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之间的地平线上游荡了整整半个多世界,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美丽,始终是世人内心深处的一片“世外桃源”。
今天的我们,物质生活是如此充裕,不知要胜过古人多少倍,可是,我们却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消失的地平线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