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的开题报告怎么写的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2.急求一篇社会保障学的论文,字数7000字以上,好有加分
急求一篇社会保障学的论文,字数7000字以上,好有加分。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sf/lw/2009/0928/146347.html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shixi
写作指导: /lunwenzhidao
3.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
1、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
社会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2、社会保障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
通过社会保障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3、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社会总需求的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方面由于失业增加、收入减少,用于社会保障的货币积累相应减少;
另一方面,因失业或收入减少而需要社会救济的人数增加,社会用于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也相应增加。这使社会保障的同期支出大于收入,从而刺激了消费需求和社会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则正好相反。
4、社会保障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
社会保障制度在产生初期或许主要体现出稳定和与调节功能,但发展到已经明显的具备了促进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是能够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及其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社会生活实现良性循环:
二是能够加快遭受特殊事件的社会成员重新认识发展变化中的社会环境,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三是能够促进使社会成员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提高;
四是能够促进政府有关社会政策的实施;
五是能够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另外,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通过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着经济的发展,同时透过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直接促进着某些产业的发展。
5、社会保障具有互助的功能
社会保障实质上体现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助中的他助与自助。社会保障采用责任分担机制,所以是一种以互助为基石并在互助中使风险得到化解。
6、除以上几大功能外,社会保障还具有防控风险、资本积累等功能。
此外,社会保障可以解除劳动力流动的后顾之忧,使劳动力流动渠道通畅,有利于调节和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扩展资料: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基本要求,实现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奋斗目标,
更好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差异化需求。这是社会保障体系自身发展完善的必然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契合。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在保障项目上,坚持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保底层,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在组织方式上,坚持以政府为主体,积极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社会保险与补充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
要积极构建基本养老保险、职业(企业)年金与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商业保险相衔接的养老保险体系,协同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在保基本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保障需求。
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是基本要求。兜底线,就是要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兜住民生保障底线,坚守社会稳定底线;织密网,就是要实现制度最广泛的覆盖,让人人都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
建机制,就是要持续深化改革,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法治化、制度化水平。“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是奋斗目标。
覆盖全民,就是要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城乡统筹,就是要统筹推进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合理缩小社会保障领域的城乡差异;
权责清晰,就是要明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个人、社会的社会保障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适度,就是要根据经济发展确定保障待遇水平,合理引导群众的保障预期;可持续,就是要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制度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社会保障
4.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内容/new/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009一)我国传统福利制度的建立和内容我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8月发布了《关于城市救济福利工作报告》,报告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保障对象主要是无依无靠的城镇孤寡老人、孤儿或弃婴、残疾人等。
民政部门通过设立福利机构为这些孤老残幼人员提供保障。福利机构分为社会福利事业和社会福利企业两类。
福利事业机构包括各种收养性的福利院、精神病院等;福利企业主要是通过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解决残疾人的生活保障问题。民政部主管的这些福利只覆盖了城镇极少数特殊人群(占总人口1%不到)。
1950年6月颁布的《工会法》、1953年劳动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对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补贴、探亲补贴、取暖补贴作了规定,还规定企业应设立食堂、托儿所,所需费用由企业行政或资方负责。1953年5月财政部、人事部发布《关于统一掌管多子女补助与家属福利等问题的联合通知》、1954年3月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福利费掌管使用办法的通知》、195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企业单位1956年职工冬季宿舍取暖补贴的通知》、1957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职工生活方面若干问题的指示》,这些法规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冬季取暖、生活困难补助、职工住宅、上下班交通、职工家属医疗补助、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
由此,绝大多数企业职工以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需求按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提供,并且是我国社会福利的主体(占城市居民的95%以上,占总人口的25%以上)。企业职工的福利由劳动部负责和管理,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福利由政府人事部门负责。
可以看出,我国的社会福利是由民政福利、企业职工福利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三部分组成。从20世纪50年代初建立社会福利制度至90年代末期的整个计划经济时期,城镇居民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待遇在不断增加,从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冬季取暖补贴、探亲补贴、交通补贴、休假疗养,到为职工建立托儿所、幼儿园、食堂、洗澡堂、医务室、阅览室、体育场,再到为所有城镇居民提供粮油以及副食品价格补贴,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单位就是一个无所不管、无所不包的小社会。
此外,教育和住房分配也是福利待遇。在教育方面,从小学到高中教育是免费的,高等教育不仅免交学费、住宿费等费用,而且学生还可以享受到能够解决吃饭问题的助学金;在福利分房方面,企业或者单位按照职工的工龄和年龄等条件以及家庭人口数目,为职工分配住房。
总之,计划经济时代的50年,我国的社会福利是以职业为依托、以城镇职工为主体、关怀职工生活方方面面、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提供的福利制度。我国的福利制度自建立以来,尤其是在建国后的十来年,在解决城乡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社会成员的生存问题上,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据民政部门的统计,1959年民政部门管理的福利院收养了64454位孤老、27964位孤儿和14627位“三无”精神病患者。[1]在农村,按照1960年4月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1956-1976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30条确立的对农村中的孤老残幼实行“五保”的制度,许多地区建立了养老院,收养农村中的孤寡老人。
到1994年,全国已有33584个乡镇统筹供养了273万“五保”人口,农村敬老院约4万所,收养56万老人。[2]民政福利制度的实施就使得那些社会上最脆弱群体的生存有了保障,由此极大地显示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社会稳定。
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就业、低工资”的就业和分配制度下,城镇职工所享受到的无所不包的福利待遇,不仅极大地填补了职工由于低收入而造成的生活上的亏空,改善和提高了他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且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满足和自豪。(二)我国现行的社会福利制度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传统福利制度日益暴露出一系列不适应新社会环境的弊端:首先,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它们要与所有企业一起参与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尤其是一些老企业,由于背负沉重的职工福利负担,所以难以与新生企业公平竞争,面临更大的破产风险,而且职工所在的企业一旦破产,职工极其家庭能够获得的福利待遇将没有了着落,生活将立即遇到极大困难;其次,企业的福利待遇将企业与职工紧紧地栓在一起(例如单位分配的住房、职工子弟就读的子弟学校等,形成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企业或单位,职工的福利待遇会有很大差异,有些单位职工的福利甚至高于工资,这就阻碍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第三,优厚的福利待遇由于是平均分配,所以不但没有发挥它激励劳动者积极性的功能,反而助长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影响企业的效率和发展;第四,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经济结构多元化,农村人口流入城镇,进入。
5.关于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研究目的及意义
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优先目标。在欧洲,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北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造成大量的结构性失业;在亚洲,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千百万工人失去工作,形成失业风暴。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上,就业问题被列为三大主题之一。在会议通过的《共同宣言》和《行动纲领》中,要求各国政府将促进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就业问题解决得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就有了保障和基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促进就业、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一种生活保障制度,是通过立法建立的,由国家和社会具体实施的一种着力于提供经济上保障的制度,旨在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中通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而直接或间接实施的一种社会安全制度。概括起来讲,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对由于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及其他灾难发生而使其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及其家属,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帮助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制度,包括年老退休、失业保险、伤残保险、医疗保健、儿童保护、抚恤救济、困难补助等。从实质上讲,社会保障制度是反映生活质量的基本指标,在某一国家或地区,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活保障的状况,是反映人们生活社会条件的质的具体范畴。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3个部分。?
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我省劳动就业工作面临着3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城镇新成长的失业青年,每年约有10万人,加上上年结转的失业人员,总数在20万人左右;二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2000年预计将达到31万人左右;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约有150万人。城镇新成长的失业青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三者合一,给我省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就业问题已成为我省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本专题力图从其历史发展与现状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和寻找我省"十五"及到2015年扩大劳动力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途径和对策。
6.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什么好
提供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 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 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 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 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 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 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 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 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 22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风险及其控制 23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研究 2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5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 36 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 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3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39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 40 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 4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42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 4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 44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养老保障功能研究 45 应对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46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 47 东亚国家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48 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 4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 50 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研究 5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研究 52 城镇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初探 53 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中的政府责任 54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构建路径研究 55 制度边缘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56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 57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 58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9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 60 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 61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方道德风险问题研究 62 河南省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6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 64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 65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 66 我国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 67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 6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 69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探究 70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研究 71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政府责任 72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73 论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74 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缺失与对策研究 75 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7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7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 78 我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 79 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80 建构城市贫困大学生统一社会救助体系 81 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 82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 83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84 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85 城镇灵活就业问题研究 8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8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88 公务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89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90 家庭功能变迁中养老模式的选择 9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92 人口迁移中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93试析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 9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刍议 95论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96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机制 97论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 98论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职能 99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 100论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 101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 102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 103医疗保障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 104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 105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106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保障 107论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 108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109 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110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111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思考 112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 113 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 114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社会保障的功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