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
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
从中得到启示。 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
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
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
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
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
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
[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
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
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
[6] 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
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
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
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
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
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
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
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
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
“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
(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
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
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
2.求一园艺毕业论文 不少于3000字
呵呵~! 还真问对人了,证好我是学园艺的,你也是今年毕业的吧,下面这个是我前两个月写的 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 介绍了南宁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培育适龄壮苗、定植、开花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果农从事温室大棚番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南宁; 温室大棚;番茄;高产栽培。 前言:番茄是国内外普遍种植的一种蔬菜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食品,随着人们对番茄的不断认识,在药用、调料、补品方面的不断开发,使其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的播种面积在逐渐扩大,使得各地区的播种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与完善。
番茄对温度的要求:番茄喜温,白天适宜的温度为25℃~28℃,夜间16℃~18℃。低于15℃,番茄种子发芽、授粉受精及番茄转红受到影响:低于10℃,生长缓慢,生殖发育受到抑制,5℃时茎叶停止生长,2℃则受到冷害,0℃即被冻死。
高于35℃生殖发育受到影响,高于40℃生理紊乱而热死。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差利于养分的积累和转熟,促进植株健康发育,防止徒长,增强番茄的抗病、抗逆能力,提高产量。
番茄对湿度要求:基本原则是除发芽、出苗以及分苗定植后的缓苗期,要求较高温度和湿度外,其他时期都不需要高湿度。对水分要求除定植前和开花期以及转熟期要适当控水外,其他各期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1、选择高产搞病品种 1、应选择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早熟高产品种。 2.育苗 2.1播前种子处理 番茄种子消毒处理。
有两种方法,(1)温汤浸种,即称用清水浸泡种子1~2小时,然后捞出把种子放入55摄氏度热水,维持水温均匀浸泡15分钟,之后再继续浸种3~4小时。温汤浸种时,一般是一份种子,二份水;要不断、迅速地搅拌,使种子均匀受热,以防烫伤种子;三是要不断加热水,保持55摄氏度水温。
可以预防叶霉病、溃疡病、早疫病等病害发生。(2)磷酸三钠浸种,即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捞出沥干后,再放入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分钟,捞出洗净。
这种方法对番茄抗病毒病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2.2营养土配置 营养土按肥沃园土∶腐熟厩肥=2∶1的体积比配制,1m3中加入充分腐熟的鸡粪20~30kg、过磷酸钙1~2kg、苗木灰4~5kg、40%拌种灵200g,充分拌匀 2.3育苗操作步骤 ①消毒 育苗盘消毒可采用10%漂白粉浸泡2-3分钟,再用塑料膜包好放置20-30分钟,用清水冲干净晾干即可;池子、场地消毒用多菌灵等杀菌剂喷湿;池水消毒用漂白汾进行消毒,1000kg水用10g漂白粉。
②基质的装填 先将基质用适量清水洒湿,湿润程度以手握成团,放开后轻轻一动可散开为宜,再将基质装满已消毒的育苗盘孔内,装填要充分、均匀,松紧程度要适中。 ③播种 播种前将苗床上的营养钵或育苗畦浇透水,水渗下后,取拌好的药土撒在营养钵或育苗畦上,把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于育苗畦或营养钵(每钵播种2~3粒),用种量750g/hm2。
播种后覆1cm左右的药土,加盖地膜,扎扣小拱棚,保持地温25~28℃。 ④苗期管理 温湿度管理:苗期将大棚两头和两侧揭开进行通风换气,遇大雨将侧膜落下。
白天温度控制在30℃以下,夜间控制在15℃以上。相对湿度保持在40%以下,温度过高则要通风降温排湿。
肥料管理:幼苗长到四叶一心时施入营养液肥或复合肥。一般每8盘苗用肥0.1kg,施入后池水要充分混匀。
幼苗长到7-8片叶时移栽,移栽前喷施一次甲霜灵800倍液。 3.建棚整地、施基肥和防地下害虫 ①选地建棚 根据当地观察,建棚应选择水源良好,排灌方便,地势平坦的田块,建设长度根据田块长度而确定,宽度一般4.8m,大棚两头留门,门宽2-2.5m。
留门一是方便进出,二是利于通风。 ②整地施基肥 移栽前半个月进行平整地,此时每667m2可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000kg,农家肥要翻挖深埋。
拉墒宽度1.2m(含沟),一般4.8-5m宽的棚拉4墒,要求深沟高墒,拉墒高度35cm以上,墒体饱满,拉墒后每667m2用复合肥75kg , 普钙50kg,钾肥20kg,硼砂1kg,锌肥2kg ,混合均匀后,在墒上挖20cm深的施肥沟撒入肥料,要求施肥沟偏左或偏右,保证打塘不在施肥沟上。打塘规格根据品种长势而定,一般国外品种长势强,塘距60cm,国产品种长势稍弱,塘距40cm。
连作二茬田块应塘施抗重茬剂如:重茬恩益碧或重茬PK 4.及时定植 定植时要做到苗龄合适,秧苗过小或过大都不利于成活。一般幼苗7-8叶时移栽。
漂浮苗做到带基质移栽,每塘一株,国外品种每667m2栽920株,国内品种栽1200株。均采用双杆整枝。
定植前先铺上地膜(夏秋季可以不盖地膜),定植好后把穴口用土封严。及时浇定根水,此次浇水要浇透。
5.大棚管理 ①温湿度管理 漂浮苗定植后迅速生长,夏秋季要揭开大棚两头及侧膜,夜间不落膜,白天温度控制在32℃以下,湿度控制在%以下;冬春季揭开两头,侧膜不揭,白天温度控制在27-28℃,夜间温度不低于8℃,湿度保持下40%以下。 ②水份管理 6月进入雨季,要注意排水。
要求清理大棚四周边沟及棚内中沟,能够及时排出积水。番茄生。
3.求关于种植方面的论文
蔬菜创汇商机无限 新一轮农业结构的调整使蔬菜生产面临两种机遇,一是粮改、棉改为蔬菜发展提供了空间,二是加入WTO可极大地推动蔬菜的出口。
近几年来,全世界蔬菜年贸易额不断增加,亚、欧、美发达国家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以日本为例,近20年蔬菜进口逐年递增,1996年已达209.4万吨,其主要原因:一是人们饮食结构改变。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都进入了以保健型食品为主的时期,美国和欧洲各国迅速改变饮食结构,由过去以肉食为主转变为以素食为主。据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主要食品,将是绿色食品。
二是发达国家蔬菜生产弱化。由于蔬菜品种繁多,其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田间作业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致使发达国家种菜的劳力不安心种菜,不少菜田荒芜,蔬菜生产严重弱化。
另外,加入WTO后,各国将取消农产品补贴,实行世界农业贸易自由化,其结果必将促使各国按比较效益的原则重新安排农业生产,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必将减少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发展一些机械化程度高,规模效益高的作物如稻谷,而让出生产成本高的蔬菜等农产品的市场份额。我国是世界上蔬菜种类最多、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例如去年我国蔬菜出口量是进口量的30多倍,出口金额是进口金额的50多倍,在国际市场极具竞争优势。江苏省出口蔬菜1991年为2.78吨,1995年达到4万吨,1998年提高到14万吨。
出口成倍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江苏省蔬菜等农副产品年出口约为6亿美元,而其他沿海地区,如福建省、山东省和广东省蔬菜出口规模更大,其创汇总额分别为江苏的2倍、2.5倍和3倍,存在着极大的出口潜力。
蔬菜是我国农产品中出口值最大、比较效益最高的产品,在价格方面存在着3个反差:1、进出口价格的反差。据有关资料介绍,1996年,山东莱阳县出口蔬菜12万吨,创汇1.5亿美元,平均每吨创汇1250美元;当年度日本进口中国的蔬菜达81.81万吨,价值1420亿日元,折每吨价格1509.3美元。
而同期泰国出口优质2号大米到岸价每吨仅为325美元,出口蔬菜是进口大米价格的3.85倍至4.65倍。2、内外贸价格的反差。
据农业部市场信息司及中国海关统计,我国出口粮食的价格低于内销价格,而出口蔬菜的价格则大大高于内销价格。如1993年,蔬菜平均每吨出口价折合人民币7800元,是国内市场价的8倍。
3、产加销价格的反差。根据江苏海星集团的经营实践,日本的常磐黄瓜在我国国内收购价格为每公斤人民币0.7元,稍经腌制装箱出口价为1.83元,而加工后日本市场销价可高达17元。
产加销比为1∶2.6∶24。据山东省农委提供的资料,草莓国内市场价每公斤1.6元,一亩收入2400元,经过加工增值可收入9450元,而出口创汇可收入1950美元。
4.求一农业种植业论文材料
马铃薯宽膜大垄密植丰产配套技术增产机理 宽膜大垄密植丰产综合配套技术,是根据目前农民所应用的技术水平,生产实践经15年不断研究总结改进得来的,该项技术2008年在宝元栈乡宝元张村一组殷队长(殷德臣家)2.5亩试验,实验结果相当明显,较普通覆膜亩增535kg,商品率提高18%,当时销售价为0.58元/kg,亩增效益625元,如果按2010秋市场价计算,亩提高效益1000元以上,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后,对围场马铃薯产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一、当前地膜覆盖马铃薯存在的技术问题 1.推广的膜床窄:群众应用时一般是90~100cm。床面宽50~60cm,平均行距不足60cm,造成田间郁敝现象严重。
2.膜床上两行距过小(30-35)单株营养面积小,植株叶片相互折叠,刮风时相互摩擦,易造成机械损伤,消耗营养,通风透光不良,光合能力差。 3.单株营养面积小,覆膜的提温、保温、增肥效能力差,营养供应不足。
4.两行之间小,争水争肥,靠外缘半边根系发育不正常、不结薯、吸肥水能力差、结薯少、商品率低。 5.田间密度大:相互争水肥、通透性差、植株幼嫩造成徒长。
6.病虫害发生严重:因徒长,植株幼嫩,很容易受病虫害侵蚀,危害严重。 7.应用种薯质量差秧苗断垄严重,增产潜力小。
8.施肥单一:很多农户使用二胺、尿素或少量符合肥,造成缺素症,发育不良,产量低。 二、采用宽膜大垄密植综合配套技术的增产机理 1.膜床尺寸: (1)一带距1.2m;(2)行距:大行距80cm(两床之间行距)、小行距40cm(床上两行距),(3)床宽:上沿宽70~75cm。
(4)床高:沙壤易旱地略低8~10cm,低洼潮湿易涝地则高10~15cm。 具体操作方法:采用“五犁一耙子”的做床法,即第一犁从距地边40cm处开第一沟,沟深15cm左右,在距第一中心40cm处开第二沟,第一沟、第二沟为播种沟。
事先没撒农家肥的,把农家肥和杀虫剂撒进沟底,使沟深保持在12cm左右。先播种后覆膜的,先把芽块播入沟中,株距为22~25cm。
然后再在第一沟另一边同样开第四犁,并使这两犁向第一、第二沟封土。最后再在第一、第二犁之间,浅犁(深6cm)为第五沟,专做化肥沟,将化肥足量施入沟内,形成床坯子。
之后,用耙子找细,将第一、二、五沟覆平,搂好床面,做好床肩,使床面平、细、静,中间稍高,成平脊形,床肩要平,高矮要一致,以便喷洒除草剂和盖膜。下一个床的第一沟距前一个床的第二沟中心80cm,第二沟仍距第一沟40cm,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一带宽1.2m的覆膜床。
苗子长出来以后,就成为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为40cm的大小垄形式。 2.有效增加了单株占地面积和营养面积,有利于土壤养分供给。
3.扩大了光合面积,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能有效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4.增加了床面宽度,有利于土壤热化,增加提温、保湿、增肥效的作用。
5.有利于根系发育,根系增加10%~20%,改善块茎的膨大环境,提高结薯率25%。 6.选用早代脱毒种薯,芽块消毒,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植株内在抗性。
(1)最好选用费乌瑞它的脱毒早代薯块做种薯。这个品种本身属早熟品种,结薯早,膨大快,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大。
(2)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芽块腐烂、细菌病害的发展及丝核菌溃疡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切牙快必须实行切刀消毒,同时切完芽块马上要做药剂拌种(包衣)。 7.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需水肥规律科学管理。
一般施肥量每亩应达到农家肥3500~4000kg,并施用15-10-20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50~200kg,硫酸锌2kg,硫酸锰1kg,硼酸1kg。农家肥在吧、旋地前撒于地面,化肥在作畦(床)时均匀撒入土中,这样可使化肥充分溶于土壤中,避免播种时施用造成的化肥烧芽块,烂芽问题的出现。
5.那个朋友给我找一个农业方面毕业论文的范本
摘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做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让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最终变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 新产业 新村镇 新农民 新组织 新风尚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
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相比而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从不同区域来看,由于现实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结合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代表们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应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安康、设施改善、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农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1.3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1.4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求一农业种植业论文材料
马铃薯宽膜大垄密植丰产配套技术增产机理
宽膜大垄密植丰产综合配套技术,是根据目前农民所应用的技术水平,生产实践经15年不断研究总结改进得来的,该项技术2008年在宝元栈乡宝元张村一组殷队长(殷德臣家)2.5亩试验,实验结果相当明显,较普通覆膜亩增535kg,商品率提高18%,当时销售价为0.58元/kg,亩增效益625元,如果按2010秋市场价计算,亩提高效益1000元以上,该项技术推广应用后,对围场马铃薯产业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一、当前地膜覆盖马铃薯存在的技术问题
1.推广的膜床窄:群众应用时一般是90~100cm。床面宽50~60cm,平均行距不足60cm,造成田间郁敝现象严重。
2.膜床上两行距过小(30-35)单株营养面积小,植株叶片相互折叠,刮风时相互摩擦,易造成机械损伤,消耗营养,通风透光不良,光合能力差。
3.单株营养面积小,覆膜的提温、保温、增肥效能力差,营养供应不足。
4.两行之间小,争水争肥,靠外缘半边根系发育不正常、不结薯、吸肥水能力差、结薯少、商品率低。
5.田间密度大:相互争水肥、通透性差、植株幼嫩造成徒长。
6.病虫害发生严重:因徒长,植株幼嫩,很容易受病虫害侵蚀,危害严重。
7.应用种薯质量差秧苗断垄严重,增产潜力小。
8.施肥单一:很多农户使用二胺、尿素或少量符合肥,造成缺素症,发育不良,产量低。
二、采用宽膜大垄密植综合配套技术的增产机理
1.膜床尺寸: (1)一带距1.2m;(2)行距:大行距80cm(两床之间行距)、小行距40cm(床上两行距),(3)床宽:上沿宽70~75cm。(4)床高:沙壤易旱地略低8~10cm,低洼潮湿易涝地则高10~15cm。
具体操作方法:采用“五犁一耙子”的做床法,即第一犁从距地边40cm处开第一沟,沟深15cm左右,在距第一中心40cm处开第二沟,第一沟、第二沟为播种沟。事先没撒农家肥的,把农家肥和杀虫剂撒进沟底,使沟深保持在12cm左右。先播种后覆膜的,先把芽块播入沟中,株距为22~25cm。然后再在第一沟另一边同样开第四犁,并使这两犁向第一、第二沟封土。最后再在第一、第二犁之间,浅犁(深6cm)为第五沟,专做化肥沟,将化肥足量施入沟内,形成床坯子。之后,用耙子找细,将第一、二、五沟覆平,搂好床面,做好床肩,使床面平、细、静,中间稍高,成平脊形,床肩要平,高矮要一致,以便喷洒除草剂和盖膜。下一个床的第一沟距前一个床的第二沟中心80cm,第二沟仍距第一沟40cm,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一带宽1.2m的覆膜床。苗子长出来以后,就成为大行距为80cm,小行距为40cm的大小垄形式。
2.有效增加了单株占地面积和营养面积,有利于土壤养分供给。
3.扩大了光合面积,有利于通风透光,同时能有效避免机械损伤,减少营养消耗,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4.增加了床面宽度,有利于土壤热化,增加提温、保湿、增肥效的作用。
5.有利于根系发育,根系增加10%~20%,改善块茎的膨大环境,提高结薯率25%。
6.选用早代脱毒种薯,芽块消毒,科学防治病虫害,提高植株内在抗性。
(1)最好选用费乌瑞它的脱毒早代薯块做种薯。这个品种本身属早熟品种,结薯早,膨大快,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大。
(2)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危害、芽块腐烂、细菌病害的发展及丝核菌溃疡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切牙快必须实行切刀消毒,同时切完芽块马上要做药剂拌种(包衣)。
7.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需水肥规律科学管理。
一般施肥量每亩应达到农家肥3500~4000kg,并施用15-10-20的马铃薯专用复合肥150~200kg,硫酸锌2kg,硫酸锰1kg,硼酸1kg。农家肥在吧、旋地前撒于地面,化肥在作畦(床)时均匀撒入土中,这样可使化肥充分溶于土壤中,避免播种时施用造成的化肥烧芽块,烂芽问题的出现。
7.求想几个园艺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不要太广泛了,急
园艺技术意为在园艺领域具备园艺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种、植物营养与施肥、良种繁育、商品化生产、植物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业技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园艺起源于石器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园艺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
园艺技术
传至欧洲各地。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20世纪以后,园艺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现代园艺已成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园艺产品已成为完善人类食物营养及美化、净化生活环境的必需品。
其意为农业种植业的组成部分,对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造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作物一般指以较小规模集约栽培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主要分为果树、蔬菜和观赏植物3大类。
园艺的起源编辑
园艺起源于石器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园艺在意大利再次兴起并
园艺技术
传至欧洲各地。中国周代园圃开始作为独立经营部门出现。历代在温室培养、果树繁殖和栽培技术、名贵花卉品种的培育以及在园艺事业上与各国进行广泛交流等方面卓有成就。20世纪以后,园艺生产日益向企业经营发展。现代园艺已成综合应用各种科学技术成果以促进生产的重要领域。园艺产品已成为完善人类食物营养及美化、净化生活环境的必需品。
高校专科设置编辑
专业名称:园艺技术
专业代码:510105
专科修业年限编辑
三年。部分院校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在社会实习1年的教学模式。
专业层次编辑
专科/本科
培养目标编辑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园艺科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从事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栽培、育(制)种、良种繁育、商品化生产、病虫害防治、产品贮藏加工及应用性科技试验、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并具有一定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培养内容编辑
专业核心能力: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生产及开发推广。
8.请问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大田作物生产技术革新的生理基础 本世纪来.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两 度大跃进使得工业发达地区的大田粮食单位 面积产量增加了将近10倍,而投入的人力却 减少到1八O上下。
美国借它的丰富农产品倾 销全世界。即使人多地少、工业发达的西欧 等国近些年来也能作到粮食自给而有余。
现 代农业的发展所以如此迅速充分证实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上世纪自然科学的 三大发现—细胞、进化论和物质不灭—大大地开阔了生物学者的眼界和研究的领 域。
他们接受了唯物论的观点和采用了物理 化学的先进技术,既向宏观又向微观领域进 军。一切生物均是由细胞组成,从细胞衍生 发育而来,从细胞以至分子水平来分析生命 现象陆续揭发出的许多个中奥秘,得以制定 出各种微妙措施(诸如有性杂交、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基因转化等)来改造适合农业需 要的生物。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并非天造地设, 而是一脉相传,相互依存,在适应环境的变 化和同化外界的物质与能量中由简到繁地演 变成的。于是,从生物的系统发育和它们对 环境变化的适应与外界物质能量的利用,以 及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等现象的多种植物生 理探讨接踵而来。
从这些研究的丰硕成果中 发展出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 等措施,用来改善作物的生产环境,增进作 物产量与品质,调控作物生长发育,以及防 治病虫草等的为害。如果说,第一次跃进在 于推广农田排灌、发展机器作业、施用化学 肥料等改善了地利,那么,第二次跃进由于 有了产前行业的资料(种子、肥料、药剂、机 具等)配备,产后行业的加工与运销,大大 地减少了田间作业时间与繁重劳动。
多种技 术的综合运用,成倍地增加了大田种植密度, 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夭时。近代国际贸易往来 日益频繁.第二三产业突飞猛进,多种企业 的标新立异不断冲击着自足自给小农经济的 生产方式,迫使农民无论在生产上还是在生 活上,不得不走商品经济的道路。
随着我国 近期农村经济振兴的实现与乡镇企业的发 达,相形之下,传统的农业生产,尽管蕴藏 着需要继承与发扬的丰富经验,可是无论在 生产效率.经济收益,产品质量,以及劳力 使用上,都远落后于形势。何况从现代农业 科学技术来衡量,现在通行的田间作业,不 论是原有的还是引进的,有时只求满足眼前 的局部利益,却给全局埋伏下隐患! 1农业生产依靠广泛分布的再生资源 大田作物生产是人类创造的第一产业, 依靠“人和”选育良种改善“天时、地利”来 生产社会需要的各种产品。
至今食物、饲料 及许多燃料和工业原料,最终都依靠它的供 应。农业生产之可贵处就在于它所利用的天 时、地利、人和、物种都是可以不断更新、用 之不竭的再生资源。
作物可以按照人类意图 加以选育与更新。“天时”四季更新,周而复 始,但还会不时地出现难于控制的天灾(旱 涝、霜冻、燥热),虽然有限度地改善生态环 境和小规模地设置人工气候装备来克服恶劣 天气的胁迫已见成效,今后尚需不断发展。
“地利”经常在田间作业中不断地改变着来满 足作物的需要,但管理不当,会导致难于挽 回的水土流失。“人和”有赖于社会组织与集 体行动,现代农业要求劳工发展智力。
和重 工业所依靠的日趋枯竭的矿产资源不同,这 四项资源在再生过程中,可以彼此影响。措 施得宜可以相互促进,进入良性循环,助长 作物生产;反之一着失误又可相互制约.堕 进恶性循环,破坏田间作业。
例如,森林可 以改善小气候与土壤结构,有利于植被发展; 旱田灌溉不当.引起上壤盐碱化,致使作物 受害。根据不同农区的生产条件与实践资料. 用计算机对农业大系统内的参数,加以统筹 运算,已成为田间管理持续增产方案预事检 验的有效方法。
此外,绿色植物的生产方式有其特殊的 优越性。在这方面现代工业至今还是望尘莫 及。
首先.它能自我繁殖,扩展基地,它善 于利用阳光普照的能量,吸收环境中广泛分 布但含量低微的原料:大气中的CO:与土壤 中的营养元素都仅占万分之几。它无穷尽地 合成有机物的本领.供养着一切生物。
所形 成的木料大量积存在地球表面,另有经过干 万年的转变与矿化的生物躯体以煤炭油气形 式储藏在地层中,至今还是有机原料最终的 供应者。 2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策略 我国近80%人口在农村,主要依靠经营 当地农业资源来维持生计。
自从解放直到农 村经济振兴的3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 下,大兴水利,发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引。
9.农业大学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文献,也是学生申请学位的基本依据。为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沈阳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格式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结构是:
1.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任务书、选题审批表、指导记录、考核表、中(外)文摘要、关键词和目录等。
2.主体部分:包括前言、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一)前置部分
1.封面:由学校统一设计。
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由各教学单位负责安排,并根据已确定的论文(设计)课题下达给学生,是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课题名称、学生姓名、下发日期、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与要求、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进度和起止时间等。
3.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
4.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5.毕业论文(设计)考核表
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审意见分别由指导教师和评阅人填写,答辩委员会意见、评定成绩以及是否授予学士学位的建议等材料应由答辩委员会填写。
6.中(外)文摘要
摘要是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内容及结论的简明概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其内容包括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试(实)验方法、结果、结论和意义等。中文摘要不少于400字;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7.关键词
关键词均应为专业名词(或词组),注意专业术语的通用性,数量一般为3-5个;外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8.目录
目录由论文(设计)的章、节、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二)主体部分
1.前言(引言或序言)
简要说明本项研究课题的提出及其研究意义(学术、实用价值),本项研究的前人工作基础及其欲深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方法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等。
2.正文
正文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核心部分,应占主要篇幅。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书写工整,符合学科及本专业的有关要求。论文(设计)中的用语、图纸、表格、插图应规范、准确,量和单位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凡有法定符号代表量和单位的,均用法定符号表示,引用他人资料要有标注。
(1)农科类
农科类毕业论文的正文部分,一般应包括:
a.材料与方法
材料主要描述用于试(实)验的生物、试剂、工具及主要配套用具等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方法包括试验的设计方案和主要仪器安装,操作方法以及与试验有关的环境条件等。
b.结果与分析
结果与分析部分指对本试(实)验观测所获得的数据(现象、图像),经过初步整理加工,对其结果进行逐项(条)分析,用文字加以表述。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需要较详细、实事求是地阐述。
c.结论与讨论
“结论”是指对试验结果分析后的概述,一般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先后归纳成结论性条文。“讨论”通常是对某些不成熟的结论,或经过本试验尚不能做出明确结论的现象或问题,加以推断性的解释。有的甚至对与前人持有不同观点的结论,发表商榷性意见,同时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农科类毕业论文总字数在10000字以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业种植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