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关于网络流行语言的影响的论文,800字
网络语言 你明白多少? 出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伊妹儿、小猫、老鼠早已被踢出年轻一代的网络词典,越来越多的新词汇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
“偶稀饭粗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介素虾米东东?”……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 网络是个虚拟世界,受网费和网速的限制,为了提高交流沟通的效率和信息含量,属于它自己的“Q言Q语”便应运而生,给日常用语注入一股鲜活的血液。
新新人类都是一些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善于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也正因此,网络语言才会不断推陈出新。 Q语究竟是古老汉语的一种新时代烙印,还是把纯洁的汉语带入了一个歧途? 网络语言颠覆传统文字习惯 几家欢喜几家愁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
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比萨饼、麦当劳)……”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段文字都会不知所云,但这却是天津市某中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时下,这些时髦的网络“新语言”已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
走进各所大中学校,我们随处可以听见“恐龙”“青蛙”“灌水”“BF(男朋友)”“MM(妹妹)”等这样的网络语言,有的学生甚至把它们当作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网络语言究竟是新新人类的文字游戏,还是现代汉语的积极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学生时髦有趣干吗不用? 天津新华社消息,天津市43中学的高一女生李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也很时髦,很受同学们的欢迎。
她还告诉记者说,谁要是在网上一本正经地和别人聊天,是会被人家挖苦取笑的。 也有一些学生对记者说,语言的使用本就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其实和相声、小品一样,也是语言魅力的体现。
很多畅销的网络小说如《第一次亲密接触》、《猪八戒日记》里充斥了“美眉”“青蛙”这样的网络语言,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如果把这些词换成正统的表达,它的可读性就差很多。 记者登录了几家国内网站的论坛和聊天室,满眼充斥着让人看得似懂非懂的网络语言:“蛋白质”指“笨蛋、白痴、神经质”,“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网络新手被称作“菜鸟”,在网上乱留言叫“灌水”,“很S”形容的是说话拐弯抹角,而最常见的TAXI(出租车)在网络语言却变成了“太可惜”…… 老师认为网络语言冲击语文教学 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许女士无意间发现女儿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文字:“……没想到我最要好的朋友竟欺骗我,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我恨不得一脚TST(踢死她)。”
许女士看后不知所云,直到女儿一番解释她才明白过来。许女士无奈地对记者说:“这是什么话呀,日记本成了密码本,根本看不明白!看来我和孩子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家住天津南开区的小楠在上小学时擅长写作文。入中学后,小楠开始迷上了网络。
近日,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说,小楠写的作文让他有些看不懂,什么“PF(佩服)”、“BT(变态)”、“4242(是啊)”都用进去了。小楠的母亲翻开女儿的作文一看,到处是老师用红笔画的圈圈杠杠,都是“看不懂”的网络语言。
也有的家长认为,要让孩子不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就要让孩子们远离网络。可孩子们都反映,网络世界丰富多彩,利用网络可以获取很多知识,这令家长们左右为难。
专家宽容比扼杀更重要 有关专家表示,网络语言也是一种语言实践,能在学生中间风靡,就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但是,如果用网络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影响了沟通,也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
同时,老师和家长应该用宽容和理解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 王辛铭说,在语言的长期发展中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有一部分有生命力,有一些会被淘汰,这些新出现的网络词汇中有些可能成为汉语的新词汇。
网络语言是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也有个生命力的问题。对网络语言我们要有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对网络语言的出现不要大惊小怪,视为洪水猛兽。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吉夫认为,社会发展越快越迅猛,语言就会不断地被丰富被更新。
对于出现的网络流行语言不能简单地判断对错,它进入人们的生活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因此对网络语言宽容比扼杀更重要。现在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作文中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会影响孩子的考试成绩,这种想法其实是不科学的。
在我国大力提倡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一个必然趋势,一些有鲜活生命力的语言将不再成为高考作文的禁忌。 天津市社会科学研究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灵活变通的表达方式与常规语言相比具有新奇、简单、有幽默感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它报以一种宽容的态度。
同时,我们应当加强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分清楚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促使其使用规范性的语言文字,毕竟传统的语言有其深厚的文化底。
2.网络流行语看新时代语言特论文
1]闫珺.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网络流行语言的文化浅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2]赖新芳. 网络流行语言的创新机制[J]. 当代传播,2011,(3). [3]林宏. 网络流行语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冲击及引导[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 [4]陈路,李玉,骆骢,万磊. 首都高校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状况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J]. 北京教育(德育),2010,(2). [5]肖惠萍. “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6]耿蕊. “火星文”:一种网络流行语言的传播学解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2). [7]肖惠萍. “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A]. .[C].: ,2008:。
3.求论文目录
论文目录自动生成器 简介
论文目录自动生成器是一款简化的论文目录排版软件,适用于论文定稿后,对word排版自动生成无法操作的同学们。
本软件是基于论文定稿后,对照论文目录提纲和页码进行的傻瓜式目录生成工具。
基于论文生成过程的需要,在论文目录生成过程中,生成的论文目录,会自动生成在网站上,并有可能通网页展示被搜索引擎检索。
论文目录自动生成器使用向导
1、输入目录含序列号如第一章等。选择目录条所页序号;可选罗马数;
2、点击“下一步”按钮,此时,在目录预览框可见。重复直至完毕;
3、根据提示输入目录【必输】;
4、点击“完成”按钮,提示是否确认,可修改,检查无误点击生成;
5、点击按钮“复制目录”;
6、打开论文,并将复制的目录,粘贴到word文档;
7、若有排版需求,调整字体字号,并将目录设置了“分散对齐”。
4.求一篇关于网络语言研究的论文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研究 互联网 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
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
简述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研究 互联网 现状展望 论文摘要:综述网络语言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语法、修辞、收集整理、规范等问题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对未来网络语言研究的展望。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
自1994年互联网正式进入我国,迄今已有20余年。作为网民上网交际的重要媒介,网络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语言研究者对它的定义、性质、特点、词汇分类、语法特征、修辞手段以及网络语言的收集整理、规范化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网络语言研究的现状 1.网络语言的定义 要研究网络语言,就必须先给它“正名”。
只有解决了“何谓网络语言”的问题,研究者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地展开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笔者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加以介绍。 英国语言学家David Crystal在其著作《语言与互联网》(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中将网络语言定义为:出现在所有网络环境中的、能体现网络独特面貌的媒介,它具有电子性、全球性、交互性的特征。
[1]显然,Crystal对网络语言的界定是非常宽泛的,他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属于广义的网络语言。我国学者于根元认为,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
现在一般指后者。[2]2郑远汉提出网络语言包括两种:一种是与电子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另一种主要是指网友们上网聊天时临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
[3]刘海燕所研究的网络语言包括3类:技术专用语;网络文化词语;聊天室用语。[4]37-38秦秀白将网络语言界定为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
它由3种语言成分构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与网络文化现象相关的术语;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5]其观点与刘海燕的相似。
张云辉将网络语言概括为4种情形:与互联网有关的专业术语;网络新闻使用的语言;网络文学使用的语言;网络聊天室以及论坛中使用的语言。[6] 国内学者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概念虽然措辞不同,细化程度不一,但其整体倾向是一致的,即将网络语言的涵盖面作了广狭之分。
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所有出现在网络环境中的语言成分,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则多指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成分。从笔者目前所收集的资料来看,刘海燕、秦秀白所给出的网络语言的定义接受度最高。
很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中采用了这一定义,并把计算机术语、网络文化用语、网络 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统称为广义的网络语言,而将网络交际(BBS、网络聊天等)用语称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国内学者大多以后者作为研究的重点。
2.网络语言的性质 关于网络语言的性质,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展开论述:一是网络语言的语体特征;二是网络语言的社会属性。 美国语言学家Davis和Brewer在其著作中指出,在键盘上写、屏幕上读的网络交际用语具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很多特征。
[7]我国学者刘海燕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方言[4]55,是一种特定的功能语体[4]95,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表达方式[4]98。刘乃仲、马连鹏同样将网络语言的性质界定为新兴的网络社会方言,认为在网络社会,网络文化的诸多特点都可以在网络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映射。
[8]吕明臣指出,网络语言是以电子媒介为其物质形式的,由于媒介的特殊性,使得网络语言形成了不同于口语和书面语的交际特征。网络语言是一种既非口语也非书面语的特殊存在状态,是一种特殊语体——网络语体。
[9]孙鲁痕则认为,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因此网络语言应该属于口语语体。[10]从以上有代表。
5.流行语与社会文化现象论文,2000字左右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词汇丰富,语言发展,是语言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语言创新发展的必要保证。从事心理学研究多年的川农大心理学副教授欧居湖认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这些语言的流行更多的是一种从众现象,适当的以一定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特点值得提倡,然而如果过分强调这种特点,甚至习惯性运用消极的语言影响则并不很好。按道理讲,流行语就是流行语,怎么还冠以网络呢?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众多的流行语传播得更加迅速,而且事实上,很多流行语也往往是凭借互联网得以迅速滋生和蔓延的。
网络流行语的发展,一方面表现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另一方面也是语言自身优胜劣汰发展原则的实际应用。但是,忽视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则与规律,借口什么优胜劣汰原则而肆意创造非主流语言甚至不规范语言,本身就是对汉语言的亵渎,至少说明使用者语言素质低下。
因此,犹如净化空气一样,在这里,我们也呼吁社会上下齐动员净化汉语言的发展环境,给汉语言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一个文明、清新、健康的发展环境,而不是人为地去亵渎去破坏。
6.关于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进入人类生活中。
大学生由于对新生事物有天生的好奇和热情,加上他们旺盛的精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们趋之若鹜,纷纷“触网”。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截至2003年我国上网用户总人数为7950万,而学生用户共有2300多万,占网民总数的29.2%,是上网用户中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
[1]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网络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及影响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聊天和游戏基本上成了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旋律。网上虚假、黄色、谩骂与欺诈他人等不文明现象日趋增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文明上网,创建全新健康的网上生活方式,肩负起建设网络文明工程,争做网络文明先锋的重任。
为更好地建设大学生网络文明工程,我们在学校范围内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大学网络文明工程建设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 1.大学生上网的基本信息调查 调查发现我校在校生中,网龄在6~24个月的居多,占52%,这说明绝大多数同学的上网经历是从大学开始的。
在上网的地点选择上,41.26%的学生选择网吧,35.67%的学生选择学校机房,18.48%的学生选择宿舍,1.86%的学生选择院(系)机房,2.72%的学生选择在家上网。可以看出,网吧依然是大学生上网的首选地点。
由于网吧价格低廉、网速相对较快,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网吧管理相对自由,上网时完全不受别人的干扰,所以近半数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 2.大学生网络应用状况调查 调查显示,10.8%的学生每天都上网,27.2%的学生每隔2~3天上一次,34.4%的学生每周上一次,每次上网的时间一般在1~3小时。
每天上网的同学大都是自己拥有电脑,可以随时在宿舍上网,其余同学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到网吧或学校机房上网。在上网的时间选择上,34.1%的学生是在周末上网;29.4%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晚上和假期上网;也有23.1%的学生没有规律上网,当有上网的需求时,随时调整自己的上网时间。
对于学生上网的原因,36.3%的学生选择为获取更多的信息,15.3%的学生选择向外部发布信息(BBS等),11.7%的学生认为是好奇心的驱使,也有20.9%的学生选择游戏和聊天。在问及“你查阅最多的是哪类信息”时,23.4%的学生选择文化科研学术类,33.5%的学生选择体育休闲娱乐类,19.1%的学生选择政治新闻类。
以上信息表明,学生在上网的习惯上、时间上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将上网作为一项娱乐和消遣的手段,部分同学是为了开阔视野来获取更多的信息。由于缺乏经济实力,在上网的时间上,绝大多数同学比较有节制,对各类信息和知识的渴求成为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原因。
在网络的利用方面,11.1%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主页,31.5%的学生打算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在关于电子邮箱的调查中,31.5%的学生认为电子邮箱太重要了,没它不行,同学之间的联系、交流主要依靠邮箱;53.7%的学生有邮箱,但不常用;也有14.9%的学生认为电子邮箱没用,没有自己的邮箱。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网络正在日益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生活的最大影响时,绝大多数的同学认为网络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模式,利于个人成长。
在问及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的最大影响时,47.3%的同学认为网络增加了学习资料的来源,17%的同学认为网络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仅有10.9%的同学认为网络“影响了自己的学习”。 调查表明,学生对网络的不满,主要表现为网络拥挤、网速太慢、费用太高、内容空洞。
对于网络的发展前景,50.5%的人认为网络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将会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3.网络文明状况调查 5.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 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和网络行为。
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水平和文明上网意识,对于建设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信息网络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网络氛围,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上网的行为,要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通过倡议书、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文明上网,号召大学生人人争做文明上网的模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组织学生成立“网络文明协会”、“网络文明自律会”、“网络文明督察组”等学生团体,发挥好这些学生组织的监督、自律作用,从而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网络环境。
7.流行语论文
鲜活的流行语安徽 鲍亚民请看下面的句子:孙悟空下山——好同学考试失误。
班花——班里最漂亮的女生。竹本口木子——比较笨的人。
网虫——成天泡网的人。名古屋——明目张胆地讨别人便宜的人。
“孙悟空下山”、“班花”、“竹本口木子”、“网虫”、“名古屋”等都是目前社会上、校园里的一些流行语。所谓流行语,它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读来给人以身心的愉悦。
那么流行语有哪些鲜活的语言特征呢?一、赋予原有词语以新意,运用修辞的方式,进行语义的转移。如:“芝麻”原意指胡麻,但依其“麻”字引申为“麻烦”,就其体积而言也代表“琐碎”的意思,而演变为“烦”的意思。
“猪头”原为动物猪的头部,改变为“像猪一样笨”。“潜水艇”原是利用空气涨缩作用,可以潜入水中防御及攻击的战舰,流行语里藉其潜入水中的特性,谐称某人落入水平线之下,没了水准。
二、运用新兴的缩略构词方式,将一些带有程度或否定副词的形容词缩减为一个字。“白”字非指原有的“白”义或词性,而是“白痴”的缩略,此时,“白”便不是针对颜色而言简缩。
另外就是将原有词汇的首尾二字扩充。如“天才”指“天(上的蠢)才”;“天使”指“天(上的狗)屎”;“聪明”指“冲(厕所第一)名”。
三、对一些口头禅进行加工,使之成为流行语。“别叫我的名,叫我第一名”,“剪刀石头布,你没穿内裤”等。
例句一是运用同字同音而形成;例句二的使用则利用了[u]押韵,做为一句俏皮话使用。四、吸收一些外来语或变通数字的谐音成为流行语。
如由英语的译音形式,将trouble译为茶包,仍保留trouble“麻烦”的含意,但以“茶包”的名词性看待:“你真是个茶包(可加上量词)。”根据“223358”的谐音变通为“偶尔想想我吧”。
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稳定性。但它又不是僵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时代会留下不同的烙印。
语言发展的动力之一便是人们的求新求奇心理。流行语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加速了语言的繁荣,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附评“我看可以”孙振军不知从何时起,“我看可以”这句流行语粉墨登场,在近一时期的官场上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官场为什么会出现并盛行这种现象呢?经过一段观察、考究,我突然发现这“我看可以”的背后,还真是内涵无限甚至是奥秘无穷、妙不可言哩。
不妨,听我往下解读:貌似民主的虚伪。“我看可以”,很谦虚啊,带有商量的口气嘛。
谁要是这样认为,那你就恰恰错了:你以为人家是跟你商量啊?反了,人家已经决定了,但又不愿或不屑与你直说,用一句“我看可以”给你打发了。并且还深不可测地留了一手:出了成绩,我的;惹了麻烦,你的。
居高临下的优越。“我看可以”,并不是一个与你平等对话、坦诚协商的平台。
表面看,似乎是平等、坦诚的;仔细想,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记住,是“我”看可以,不是“你”看可以,也不是“他”看可以。
因为是“我”看可以,哪怕是天大的事儿,也不用再论证、再罗嗦了,为什么?因为“我”看可以的,就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一锤定音、不能更改的。不怒自威的尊贵。
“我看可以”,还胸有成竹、柔中带刚呢。我是上级,你是下级;我是领导,你是群众;我是大官,你是小官;我是尊,你是卑;我是贵,你是贱;我是神圣不可冒犯的,你是应该绝对服从的——这些,你的明白?不明白也得明白,想不通也得通。
别以为我会声色俱厉地向你发一通脾气或不厌其烦地对你讲一番道理——那也是一种“待遇”呢,不够“格”或不是小圈子内的人,还享受不到哩;对你,就是这么含糊其辞、无关紧要地来这么一句“我看可以”,以此来显示威严和尊贵,并达到使人服服贴贴的目的……由此看来,对“我看可以”这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四个字、一句话,如果一直往深处解读,会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有玄机。比如,无懈可击的圆滑,人治为上的现实;惟我独尊的自大,法治目标的遥远……总之,不同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品味出不同的思想认识境界。
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点到为止,到此打住。简评本文就流行语“我看可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剖,分析了该流行语产生的社会环境和为什么能得以流传的原因。
说理层次清楚,分析有理中肯。读来给人以深思。
8.网络流行语看新时代语言特论文
1]闫珺. 网络时代的青年亚文化——网络流行语言的文化浅谈[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2).
[2]赖新芳. 网络流行语言的创新机制[J]. 当代传播,2011,(3).
[3]林宏. 网络流行语言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冲击及引导[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7).
[4]陈路,李玉,骆骢,万磊. 首都高校网络流行语言的使用状况及大学生思想动态研究[J]. 北京教育(德育),2010,(2).
[5]肖惠萍. “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4).
[6]耿蕊. “火星文”:一种网络流行语言的传播学解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12).
[7]肖惠萍. “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A]. .[C].: ,2008:.
9.求论文《流行语的看法》800字,高手的来
字数太多,有邮箱吗?我发给你吧!这是对流行语的解读论文! 近几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迅速发展起来。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语言与社会发展存在着一种“共变”的关系,社会的每项细微的变化和发展都会在语言中以及时而适当的方式表现出来。(王春,2006)因此,网络流行语往往反映了网络舆论形成与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与特点,并进而影射出社会变迁中最敏感最活跃的部分。
任何一个新词汇的产生都是一个社会与历史的双重过程,其承载的内涵与意义也在不断的演变。网络流行语尤其如此。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打酱油”这一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梳理,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轨迹,探求这一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网络舆论过程。 一、网络流行语“打酱油”的由来与演变 “打酱油”是当前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个术语,其含义是指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
其最初由来据称来源于广州电视台的一次采访活动。据网络流传,2008年广州电视台针对“艳照门”事件在街头随机采访市民,“请问你对艳照门有什么看法?对陈冠希等明星又有什么看法?”某男性受访者从容应答:“关我鸟事,我出来买酱油的……”这句话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图片也被网友使用Photoshop修改,“酱油男”成为被广大网友调侃的对象,“打酱油”迅速成为很多论坛上的流行语,并派生出“酱油族”等网络用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事态的发展,“打酱油”这一术语的含义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在“天涯”等网络社区中,“打酱油”渐渐转变为一种对现实表示无奈的语汇,表示一种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的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成为一种体制内“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行为的表征符号。 应该指出的是,与其他网络流行语一样,关于“打酱油”一词的由来、涵义与用法在网络中并没有统一的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关于“打酱油”的由来就有多达五个版本 ,“打酱油”一词更多的是以一种网络中的“日常语言”的形式存在与发展的,这一点与大多数网络舆论的表现形式具有一种内在的一致性。
二、从“打酱油”看网络舆论形成的内在机制 通过对“打酱油”一词的由来与演变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网络舆论现象的形成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对“文本”的关注。
这里所谓的“文本”即网络舆论最初的议题来源。在这一阶段中,议题本身所陈述的事实内容的性质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打酱油”事件中,“文本”的来源来自于传统媒体(广州电视台)的报道。而这一报道之所以引起网民的关注,在最初也恰恰因为这一报道“文本”自身的特异性与新奇性。
一个“形象猥琐”的男人面对“权威”媒体“广州电视台”的镜头,面对炒得沸沸扬扬的“艳照门事件”的追问,作出了“关我鸟事”的回答。新闻“文本”中所显示的这一切本身就具有一种内在的巨大反差,从而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使其“成为一条‘新闻’的,是它的异乎寻常、荒诞和罕见”。
(勒庞,2007)在这一阶段,“文本”自身是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捕获网民的眼球,激发网民的参与热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文本”自身性质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初始变量。 接着,网民开始参与“文本”意义的阐释与生产。
人们“读到一条新闻(一个事实),会产生一场议论,它注重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对这事件应有的想法……对正在议论中的事件提出某种诠释”。(卡普费雷,2008)在“打酱油”事件中,网友们很快的找到与自身契合的某些特定切入点,开始了对这一事件及其中相关话语的戏谑与演绎。
一方面,“打酱油”被网友“发扬”与拓展到了若干不同领域,诞生了古龙版、大腕版、广告版、十国语言版等等不同版本,在“文本”基础上增加并放大了其特异性与趣味性。另一方面,在开放环境下的网民开始从自己的视角重构“打酱油”这一语汇的意义内涵。
在这一过程中,相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下事实上却蕴含着不同的意义。而这一意义的赋予过程往往与使用者,即网友个人的现实体验与固有成见是紧密联系起来的。
“它在文本间留下裂隙与空间,使‘生产者式’读者得以填入他或她的社会体验”。 (Fiske,2001)如,针对“打酱油”的意义内涵不同网友就有着不同的诠释方法。
有人针对当今这个“话题空泛的时代”,认为“此回答绝对适合近来大部分被炒作过度的话题”,“言下之意很明显,‘别净整没用的,我只关心我的柴米油盐……’” ;有人则认为由于网络社区越来越严格的管制,“频繁的删贴极大的影响了网友发言的积极性”,“为了发牢骚说一句我是来打酱油的——有点苦笑有点无奈有点嘲弄,尽在其中了” ;还有人认为“打酱油”是“明哲保身的外交辞令”,但“隐隐有点鼓励大家发言的意思” 。从网友的这些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阶段网络流行语更多的还是一种“自说自话”,使用者所寻求的事实上是一种自我的肯定与意义的重复。
最后,立场的选择过程开始出现。正如之前已经陈述过那样,“打酱油”一词的意义及内涵并没有唯一的确定。
10.如何看待网络流行语的议论文
现代新新人类的另类流行语在网络上、杂志上、特别是学生当中,无不展示了一派青春的气息。我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尤其在流行语方面。但是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网络语言的出现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有人认为网络语言是垃圾文化,对传统汉语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新兴的语言生动风趣、有人情味,是语言的另类发展,观念上的更新。
对于网络流行语我们应该抱着积极欢迎、宽容理解的态度,客观公正的去看待。因为网络流行语是网络上流行的语言,具有生动风趣、新鲜活泼等特点,所以当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由于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造成其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不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它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也同样需要我们深思。
在生活和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客观公正的对待它,扬长避短,将其积极的一面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教学的效率。并使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