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梅兰竹菊”四君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凄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梅清---人与梅花一样清。
兰隐——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竹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菊淡——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国画四君子是我国国画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作品的总称,象征了君子清高的品德。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品德。
梅,傲雪清高者也;兰,孤芳幽沁者也;竹,操节高洁者也;菊,隐逸傲霜者也。
国人赞四君子--梅兰竹菊由来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深博国人千秋爱戴、普天共识。
国画四君子,要欣赏中国绘画,对中国画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进行了解和研究的。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2.花中四君子的论文,最好在2500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凄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梅清---人与梅花一样清。
兰隐——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竹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菊淡——心素如简,人淡如菊。
国画四君子是我国国画以梅兰竹菊为题材作品的总称,象征了君子清高的品德。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品德。
梅,傲雪清高者也;兰,孤芳幽沁者也;竹,操节高洁者也;菊,隐逸傲霜者也。
国人赞四君子--梅兰竹菊由来已久。四君子不媚不俗、幽芳清远、风骨逸致、荡污涤垢、亮节不阿;使人襟阔、风逸、格高、趣雅,深博国人千秋爱戴、普天共识。
国画四君子,要欣赏中国绘画,对中国画中有名的“四君子”是不可不进行了解和研究的。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3.梅兰竹菊的文章
(一)梅
如玉碎,银末舞飞扬。笑傲红梅凌绝顶,一枝料峭向苍茫。雪里布芬芳。
(二)兰
山叠嶂,遥寄好春光。天地灵华芳吐纳,岩泉蕴育慧心房。撷集费思量。
(三)竹
超拔处,卓影任修长。多少凌云鸿远志,虚心到老莫轻狂。贫瘠愈刚强。
(四)菊
盘流穗,芳瑞饰秋妆。纵有华容千美貌,尚能市井满庭芳。菊酒浸辞章。
梅兰竹菊四章
一味枝清叶疏,敢自高标自诩?枉费了虚心,一样儿拦腰锯。
且住,且住,瘦骨能削几箸?
梅枝含笑意
菊瓣染霜魂
竹影多风采
兰香几梦温
花梦幽兰魄
雪怜霜菊魂
风身描美(梅)线
月兔入珠(竹)村
梅
黄昏风雨断桥头,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凉岂独问天楼。
兰
闻香喜识玉兰幽,雅洁清新韵欲流。
入画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
一
含翠分黄意念深,有人默契费沉吟。
群芳斗艳争春去,独向清秋展素心。
二
含香挹露黄金靥,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羡繁华桃与李,朱砂石畔笑秋风。
三
德全五美号兼材,万物萧条独盛开。
唯有钧翁知我意,笔移金蕊入萧斋。
1、三国时钟会《菊花赋》:“夫菊有五美焉为:黄花高悬,准天极也;纯 黄不杂,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颖,象劲直也;流中轻体,神 仙食也。”兼材,指菊花有多种用途,如药用、除虫用、食用及观赏用等。”
2、广西艺院大雕塑家、画家朱培钧老曾画菊相赠,并系以诗曰:“萧瑶潇洒有风神,笑傲江湖剑胆心。最爱千禧迎瑞气,黄花晚节共芳馨。”
题台岛易苏民先生《兰竹图》
劲节独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邻兄与弟,同气复连枝。
古往今来,赞美梅花的诗篇不胜枚举,有宋代诗人陆游写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写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元代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毛主席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我自小就很喜欢梅花,冬天里见到到最多的就是黄梅。上大学开始就不断的有人问我家乡在哪儿,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黄梅戏的故乡啊?其实黄梅与黄梅戏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关联,黄梅戏最早的起源地是湖北省的一个名叫黄梅县的地方,后来在那里没有得到发展,反而传到安徽省安庆市了,并就此落脚。
今晨,我起床比以往早些,冬日里的眼光很温暖、柔和,所以突发有了闲情雅致,在我们宿舍前面的一个小花园里散步,这时阵阵梅花香扑鼻而来。我闻香走近盛开的梅花树下,仔细欣赏,尽情享受这难得花香。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我的母校是一个花园式的校园,教学楼、宿舍楼基本上依山而建,一年四季都有树开花。我这个尤其喜欢花草树木的人,几乎周末的休息时间全花在校园里观赏各种正在盛开的树木上了。那里有一种花香像香蕉味道的含笑花;有各种颜色的玉兰花;还有满树的红叶李花……最最喜爱的是冬春交接的时候一簇簇梅花盛开了。那时候女生宿舍楼在山上,食堂在山脚下,而那些梅花树就在从宿舍到食堂的这段路旁。每次吃饭时间我总是从宿舍出发小跑到食堂,打好饭,回头路上就慢慢的走,一边闻着梅花香,一边吃饭。等我吃完了,脚步还是停留在梅花树下,仔细欣赏。有时发现这棵梅花树花开的多,或者发现这个枝头的梅花开的最好看。可惜很少遇到下雪的天气,所以很难见到披着雪花的梅花了。而且高三那年梅花盛开的季节一直下雨,连绵不断,在那种天气下花儿都被雨砸烂了,也没有原先那么浓浓的花香。我想我就像梅花,不怕雪,倒是怕雨了。于今阔别母校多年,不知道梅花树旁的房屋有没有拆掉,我想这个时候那些梅花树应该都开满了花吧!
尽管自古至今已有不少赞美梅花的诗篇,可我觉得亲身体会细细欣赏的时候感触才更真切,深入人心。冬日里欣赏到盛开梅花的情景本来就难能可贵,如果再加上下雪,那就是人间美景了。可惜这里很少下雪,也就很少见到大雪压梅花的情景,不过这已足以让我想象。
梅花盛开,陪你一起度过严寒的季节。梅吻雪情浓,人间诗长吟!
4.以梅兰竹菊写一篇中国元素作文
以梅兰竹菊写一篇中国元素作文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关于梅兰竹菊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一、梅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二、兰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三、竹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四、菊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5.以梅兰竹菊写一篇中国元素作文
是梅、兰、竹、菊 四君子”是指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有相当多的作品是以它们为题村的,它们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素有“君子”之称。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
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
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
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明清的画梅者举不胜举,如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等,从风格来看,他们大体继承了宋人的疏冷和元人的繁密两种画风。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再看兰花。
人们画兰花,一般都寄托一种幽芳高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人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但兰花入画则比梅花晚,大概始于唐代。到了宋朝,画兰花的人便多了起来,据说苏轼就曾画过兰花,而且花中还夹杂有荆棘,寓意君子能容小人。
南宋初,人们常以画兰花来表示一种宋邦沦覆之后不随世浮沉的气节,当时的赵孟坚和郑思肖,被同称为墨兰大家。 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
据说他坐必向南,以示怀念先朝,耻作元朝贰臣;他画的兰花,从不画根,就像飘浮在空中的一样,人间其原因,他回答说:“国土已被番人夺去,我岂肯着地?”因此,欣赏绘画,也是必须了解历史背景的。而清人画兰,则以“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最为著名的了。
郑板桥是一个注重师法自然的人,他画过盆兰。但尤嗜好画“乱如蓬”的山中野兰,为此,他曾自种兰花数十盆,并常在三春之后将其移植到野石山阴之处,使其于来年发箭成长,观其挺然直上之状态,闻其浓郁纯正之香味,因而得山中兰“叶暖花酣气候浓”的贞美实质。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
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
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
郑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菊花入画则稍晚,大略始于五代,比起梅兰竹来说,表现菊花的作品则相对要少得多。
根据画史来看,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宋人画菊者极少。元代苏明远、柯九思也有菊的作品。
明清两代画菊的也不多。现有明代吴门画派中最享盛名的画家陈淳的一幅《菊石图》藏于首都博物愤,这是本来就较少的菊花作品中的珍品。
梅兰竹菊入画,丰富了美术题材,扩大了审美领域,它们不但本身富有形式美感,而且可以令人联想起人类的品格,所以它既便于文人们充分发挥笔墨情趣,又便于文人们借物寓意,抒发情感,因此,描写“四君子”之风至今不衰。
6.论文题目是:梅兰竹菊在花鸟画中的意蕴,可以分为哪些方面写(至少
号称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
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
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一)
林翁爱梅
孤傲的梅花/用生命的力量/冲破矜持和羞涩/用美丽的花瓣/向我们报告春天快到了!
朽木爱兰
花如白玉/冰肌玉骨/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女/淡淡馨香/绵绵情意/让多少脚步不愿离去!
坡翁爱竹
虽然/在你的身边匆匆而过/但/你那生机勃勃的竹茎/你那婀娜多姿的叶子/却深深留在我的心中!
陶翁爱菊
喜欢/不是你的色彩/而是/你那风中飘逸的姿态/你那不畏寒霜的风采
7.关于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梅兰竹菊,四君子 (一)梅 雪舞长天彻地寒,千山素裹看冬残。 梅枝一碧迎风绽,俏若仙葩竞艳欢。
(二)兰 群山涧壑自生来,撷取天灵紫气开。 质洁馨纯芳净雅,清芬一世落尘埃。
(三)菊 九月东篱三径露,黄葩蕴秀叶枝稠。 无心竟与春风识,笑傲寒临叙暮秋。
(四)竹 直视苍天傲暑寒,青枝绿叶簇高竿。 阳春破土身坚节,到朽身残节不残。
中国人对于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的称赞由来已久,自是达成共识。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趣味于高尚之品性,深博世人爱意。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
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而竹,我小时常见。
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近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
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
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梅兰竹菊元素在现代家居中的运用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