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好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我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好像是上学吧 论文查重,看看有用没。
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土木工程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欢迎阅读参考。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做标题,在这部分中,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
首先要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要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因而有研究和开发的必要性。
前言部分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表明作者的研究方向正确,设计开发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作者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工作成果。
综述部分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
综述部分能反映出毕业设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是结合课题任务独立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各种信息,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论文工作有一个高起点。
其次,还能反映出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信息,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和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关的。
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近期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体现论文的先进性。
方案论证
在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课题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要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方案的独到之处或有创新点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
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了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性能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一部分,一定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以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
论文主体
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论文主体部分要占4/5左右。
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研究型论文和应用开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
研究型的论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算法推导,形式化描述,求解方法,软硬件系统的实现及调试,测试数据的分析及结论。
要强调的是,研究型论文绝不是从推理到推理的空洞文章。研究型论文也应有实际背景,也应有到企业和实际部门调研的过程,并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富有创建性的结论。
应用开发型的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
以上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在整个任务初期的论文,可侧重于研究与设计,在任务后期的论文可侧重于实现与应用。但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课题的原理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性能测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
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章节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论文才是一篇好的论文。
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照规范编写,特别是外文文献,不要漏写、错写
(2)论文内容和参考文献要前后对应,正文中凡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应加注
(3)列出的文献资料应与论文课题相关,无关的文献只会使读者感到作者的研究目标很分散
2.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关键词:30cm混渣+20cm碎石+4层20cm灰土本人有幸于三月中旬到六月上旬间在天津市塘沽区的天津大道项目实习,以实习期间对天津大道项目路基工程的了解和认识为素材,并按照工程施工的顺序分析路基施工中的要点编纂论文。
一、天津地区气象水文及地质情况天津位于北半球暖温带,中纬度亚欧大陆东岸,四季分明,介于大陆性欲海洋性气候的过渡带上,属于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多变;夏季温高湿重,雨热共济;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
年平均气温1~12℃,七月平均气温25.9℃,一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21℃,极端最高气温40.3℃。年平均降雨652.5mm,一日最大暴雨量304.4mm,最大积雪深度29mm。
春秋两季降雨量分别占全年的10%和14%;夏季6月中旬~9月中旬为雨季(汛期),平均雨日34天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73%以上;冬季与血量占全年的1%~3%.天津地区位于海河流域下游,海河水系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本工程自北向南,横贯扇面中央,共永定河、中亭河,子牙河等3条一级河道,龙河、中泓故道、南运河等3条二级河道,并且沿线灌溉、排水渠道密布,基本形成排灌水网系。二、天津大道工程概况天津大道连接天津市中心城区小白楼商务区与滨海新区于家堡、响罗湾商务区,为城市快速路,西起外环线津沽立交,东至中央大道,双向八车道,设计行车速度80km/h。
三、材料要求(一) 路基填土1、路基填料宜优先选用级配良好的砾类土、砂类土作为填料,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2、本工程位于冰冻地区,严禁采用未经处理的粉质土直接填筑路基。
当采用其他细土时,路基填料CBR应满足要求。此外,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3、禁止使用沼泽土、泥炭及淤泥、含有树根、树桩、易腐朽物质或有机质含量大于5%,氯盐含量大于3%,碳酸盐含量大于0.8%的土。4、中央分隔带及绿化带填土按绿化回填要求进行填筑。
5、细粒土尽可能粉碎,粒径不得大于15mm。(二) 碎石1、碎石中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
2、最大粒径应小于30mm,要求其压碎值不超过30%、强度不小于15MP(未筛分碎石)。3、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JTJ034-2000中第2.2.1.6中2#级配要求,为方便施工,宜采用10~30mm的粗集料,5~10mm的中集料,0~5mm的石屑细集料三种粒料配合。
3、池塘路基处理碎石垫层用碎石强度不小于15MP(未筛分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通过20mm筛孔的选料不得超过总量的30%,通过0.075mm筛孔的选料不超过总量的10%。(三) 钢塑双向土工格栅1、钢塑双向土工格栅应采用凸结点形式,以保证连接牢靠,其性能要求如下:纵向抗拉强度:≥80KN 横向抗拉强度:≥80KN伸缩率:≤3% 结点剥离力:≥350N2、同时为尽量减少搭接程数量,钢塑双向土工格栅幅宽不宜小于4m。
(四) 石灰 1、石灰应采用消石灰或生石灰粉;消石灰中不得有未消解的生石灰颗粒,石灰等级应在三级以上。2、如采用生石灰,钙质生石灰中有效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应大于70%;如采用消石灰,钙质消石灰中有效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应大于50%。
3、石灰剂量=石灰质量/干土质量,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消解的生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也不得过湿成团。
消石灰宜过孔10mm的筛,并尽快使用。(五) 水泥 1、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宜采用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六) 土壤固化剂 1、土壤固化剂采用液粉土壤固化剂路邦EN-1(浓缩液),固化剂浓缩液掺入剂量为0.014%,或根据实验确定。 2、土壤固化剂的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土壤固化剂》CJ/T3073的规定,溶液的固体含量不得大于3%,不得有沉淀或絮状现象。
(七) 水应采用饮用水或PH大于或等于6的水。四、施工程序(一)路基表层整体处理方案由于本工程均处于稻、苇地等潮湿地段,路基填筑前应清除地表草皮、树根、腐殖土、垃圾、杂物等,路基清表30cm后大致找平并进行碾压,压实度应符合设计(90%)要求,如达不到压实度要求,可采用5%戗灰处理;如戗灰0~50cm仍达不到压实度要求,需换填50cm碎石垫层,以加快工程进度。
路基填筑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处理深度不应小于路床底面。工程所处区域为平原地貌,土质为粘土或粉质粘土,地下水丰富,土质含水量较高,全线路基处于潮湿、中湿状态,因此需要对路基表层按实际情况分别进行处理方可进行路基填筑。
1、填土高度大于2m的路段(路床最低点距清表后地表距离):地表整平后晾晒,对露出地下水的路段应设置临时排水沟,排除地表积水,经推土机排压后填筑30cm混渣,经12t以上压路机碾压3~4遍后通铺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反包其上灰土层(20cm厚,5%戗灰)2m,继续分层填筑分层压实灰土(5%戗灰,如达不到相应层位压实度及强度要求,增加灰量至8%)至路床顶以下。
3.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程实践的发展,土木工程这个学科也已发展成为内涵广泛、门类众多、结构复杂的综合体系。
例如,就土木工程所建造的工程设施所具有的使用功能而言,有的供生息居住之用,以至作为“入土为安”的坟墓;有的作为生产活动的场所;有的用于陆海空交通运输;有的用于水利事业;有的作为信息传输的工具;有的作为能源传输的手段等等。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综合运用各种物质条件,以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
土木工程已发展出许多分支,如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飞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和排水工程、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其中有些分支,例如水利工程,由于自身工程对象的不断增多以及专门科学技术的发展,业已从土木工程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但是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具有土木工程的共性。
社会性 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
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修筑简陋的房舍、道路、桥梁和沟洫,以满足简单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后来,人们为了适应战争、生产和生活以及宗教传播的需要,兴建了城池、运河、宫殿、寺庙以及其他各种建筑物。
许多著名的工程设施显示出人类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创造力。例如,中国的长城、都江堰、大运河、赵州桥、应县木塔,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巴台农神庙,罗马的给水工程、科洛西姆圆形竞技场(罗马大斗兽场),以及其他许多著名的教堂、宫殿等。
产业革命以后,特别是到了20世纪,一方面是社会向土木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是社会各个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前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建筑材料(钢材、水泥)工业化生产的实现,机械和能源技术以及设计理论的进展,都为土木工程提供了材料和技术上的保证。
因而这个时期的土木工程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世界各地出现了现代化规模宏大的工业厂房、摩天大厦、核电站、高速公路和铁路、大跨桥梁、大直径运输管道、长隧道、大运河、大堤坝、大飞机场、大海港以及海洋工程等等。
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性 土木工程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
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吸取失败的教训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理论的学科。
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经验发展成为科学。在土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工程实践经验常先行于理论,工程事故常显示出未能预见的新因素,触发新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至今不少工程问题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实践经验。 土木工程技术的发展之所以主要凭借工程实践而不是凭借科学试验和理论研究,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些客观情况过于复杂,难以如实地进行室内实验或现场测试和理论分析。
例如,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受力和变形的状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至今还需要参考工程经验进行分析判断。二是只有进行新的工程实践,才能揭示新的问题。
例如,建造了高层建筑、高耸塔桅和大跨桥梁等,工程的抗风和抗震问题突出了,才能发展出这方面的新理论和技术。 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上的统一性 人们力求最经济地建造一项工程设施,用以满足使用者的预定需要,其中包括审美要求。
而一项工程的经济性又是和各项技术活动密切相关的。工程的经济性首先表现在工程选址、总体规划上,其次表现在设计和施工技术上。
工程建设的总投资,工程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等,都是衡量工程经济性的重要方面。这些技术问题联系密切,需要综合考虑。
符合功能要求的土木工程设施作为一种空间艺术,首先是通过总体布局、本身的体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例、线条、色彩、明暗阴影与周围环境,包括它同自然景物的协调和谐表现出来的;其次是通过附加于工程设施的局部装饰反映出来的。工程设施的造型和装饰还能够表现出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以及时代风格。
一个成功的、优美的工程设施,能够为周围的景物、城镇的容貌增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反之,会使环境受到破坏。 在土木工程的长期实践中,人们不仅对房屋建筑艺术给予很大注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对其他工程设施,也通过选用不同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石料、钢材和钢筋混凝土,配合自然环境建造了许多在艺术上十分优美、功能上又十分良好的工程。
古代中国的万里长城,现代世界上的许多电视塔和斜张桥,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
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 ,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
4.跪求关于“岩土工程”的毕业论文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摘要 3-4
ABSTRACT 4-6
目录 6-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8-10
1.2 国内外主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0-14
1.2.1 安全监测的研究现状 10-11
1.2.2 岩土工程安全监测发展趋势 11-14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5
第二章 安全监测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 15-26
2.1 传统安全监测系统的局限性 15-16
2.2 远程实时系统的技术要求 16-17
2.3 系统总体结构 17-20
2.3.1 安全监测系统的二级三层结构 17-18
2.3.2 层内模块及功能描述 18-20
2.4 系统硬件结构与软件组成 20-25
2.4.1 系统硬件结构 20-24
2.4.2 系统软件组成 24-25
2.5 本章小结 25-26
第三章 安全监测系统中实时传输技术的实现 26-42
3.1 网络通信技术 26-31
3.1.1 TCP/IP数据通信协议 26-28
3.1.2 Socket网络通信技术 28-31
3.2 安全监测的实时性 31-32
3.3 从C/S模式到B/S模式的发展 32-38
3.3.1 传统的C/S模式体系结构 33-34
3.3.2 B/S模式体系结构 34-38
3.4 实时数据采集 38-41
3.4.1 数据采集与数据采集系统 38
3.4.2 数据采集的任务 38-39
3.4.3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39
3.4.4 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功能 39-41
3.4.5 数据采集的应用 41
3.5 本章小结 41-42
第四章 多传感器监测数据的处理 42-65
4.1 数据的曲线拟合 42-43
4.2 趋势叠加 43-44
4.3 卡尔曼滤波 44-45
4.4 数据融合 45-52
4.4.1 数据融合的基本概念 46-47
4.4.2 数据融合的基本原理 47-48
4.4.3 数据融合的分类 48-50
4.4.4 数据融合算法 50-52
4.5 岩土工程监测数据融合 52-57
4.5.1 监测数据度量函数 52-53
4.5.2 监测数据有效数据提取准则 53-54
4.5.3 监测数据优化融合算法 54-56
4.5.4 监测数据优化融合流程 56-57
4.6 数值分析 57-63
4.7 本章小结 63-65
第五章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土工程预测 65-81
5.1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65-66
5.2 神经元模型 66-67
5.3 BP神经网络 67-69
5.3.1 BP神经网络的网络结构 67
5.3.2 BP神经网络的建模步骤 67-69
5.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安全监测数据预测 69-80
5.4.1 构造网络拓扑结构 69-70
5.4.2 输入输出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70-71
5.4.3 隐含层神经元数的确定 71-72
5.4.4 网络学习参数的选取 72
5.4.5 数据预处理 72-76
5.4.6 运行结果与分析 76-80
5.5 小结 80-81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81-83
6.1 全文结论 81
6.2 建议 81-83
参考文献
这个是大纲,觉得合适与我索取免费全文
加好友吧,二二七零七四五,在线传递
5.谁能帮我找篇2万字以上的论文
2万字以上的论文?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的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
荐一个网站 /sf/lw/2009/0928/146347.html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实习论文: /shixi
写作指导: /lunwenzhidao
6.谁有土木工程专业的论文呀
沉降理论关于岩土工程现行复合地基 来源:中国论文网( ) 摘要:现行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理论,是基于桩土变形一致的刚性基础下的复合地基建立的,在桩土变形不一致的柔性基础下(如公路地基)中应用时,误差很大。
本文将模型试验成果及实际工程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分析误差及原因,并就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不同刚度基础;复合模量法;应力修正法;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理论 1现行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理论 通常把复合地基沉降量分为二部分(见图1),复合地基加固区的厚度为H,加固区的压缩量记为S1;地基压下卧层厚度为(Z-H),下卧层的压缩量记为S2.故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总沉降S可表示为二部分之和。
至今提出的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中,对下卧层压缩量S2大都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而对加固区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1则针对复合地基的特点采用一种或几种计算方法。主要有复合模量法和与应力修正法。
图1复合地基沉降示意图 1.1复合模量法 将复合地基加固区中增强体和土体视为一复合土体,采用复合压缩模量Ecs来评价复合土体的压缩性。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加固区土层压缩量。
将加固区分成n层,每层复合土体的复合模量为Ecsi,加固区土层压缩量表示为 式中——第i层复合土上附加应力增量; Hi——第i层复合土层的厚度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复合土层压缩模量Ecs,通常根据弹性力学的平面问题理论,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则 式中Ep——桩体压缩模量; Es——桩间土压缩模量; m——复合地基置换率。 复合土体的复合模量也可采用弹性理论求出解析解或数值解。
使桩和桩间土有一均匀的竖向压缩,即=常数,因此属于广义平面应变问题,可得 其中vp,vs——分别为桩体和土体的泊松比; m——复合地基置换率; 1.2应力修正法 在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的存在使作用在桩间土上的平均荷载密度比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荷载密度要小。在采用应力修正法计算压缩量时,根据桩间土分担的荷载,按照桩间土的压缩模量,忽略增强体的存在,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加固区土层的压缩量。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分担的荷载为 式中p——复合地基平均荷载密度; ——应力减少系数或称应力修正系数; n和m——分别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和复合地基置换率。 复合地基加固区土层压缩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其表达式为 式中——未加固地基(天然地基)在荷载P作用下第i层土上的附加应力增量; ——复合地基中第i层桩间土中的附加应力增量; S1s——未加固地基(天然地基)在荷载P作用下相应厚度内的压缩量; ——应力修正系数 2现行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理论在不同刚度基础下的复合地基中的应用 2.1模型试验应用结果 就不同刚度基础下复合地基性状进行过模型试验。
淤泥质粘土中,采用静压成孔、分层回填法,制作直径120mm、长2m、水泥掺入量18%的模型桩,桩底、桩身、桩头埋没测试元件与设备,用铁板上加荷模拟刚性基础、用相同底面积正台形木斗、内装砂法模拟柔性基础,置换率采用15%,分别进行了四组试验,主要成果如下: 表1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试验结果(略) 表2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试验结果(略) 表4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模型试验计算结果(略) 2.4应用现行复合地基沉降理论结上述工程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下: 表6K29+129号段复合地基计算结果与实际沉降比较(略) 3试验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分析 从现行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理论在上述模型试验及工程实例中的应用结果看,在刚性基础下,当荷载不超过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时,复合模量法得到的计算值能够较好地接近试验结果,并且在荷载水平不超过1.5倍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标准值时,两者的差距随荷载水平的增长始终能够保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因此对荷载水平不超过复合地基承载力1.5倍的情况时,现有的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公式在刚性基础下是可行的。
现有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理论在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中应用时,即使在荷载水平较低时理论值也小于实际值,且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两者的差距扩大。可见该理论在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中的应用是不合理,不安全的。
出现下述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复合模量的表达式认为桩和土的变形,并且利用弹性力学平面问题理论将桩土的模量按面积加权综合考虑,这样就充分考虑了桩强度的发挥,这些假设比较符合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变形的实际情况。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岩土工程技术专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