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地理科学专业选题
摘要】:地理科学专业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增加实验内容选题,可丰富论文内容,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教师科研活动和实验室建设。
有效缓解在毕业论文中出现的内容空泛、拼凑、无创新等问题,配合其它实践教学改革,可实现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实验选题 毕业论文质量 地理科学 实验内容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实验室建设 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 【基金】:山东省高校实验技术研究项目(2005386) 鲁东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511) 【分类号】:P90-4 【DOI】:CNKI:SUN:KJXI.0.2007-32-008 【正文快照】: 地理科学专业是文理交叉学科,在实践教学中,比较重视野外实习,认为是其特色,而对室内实验技能要求不高。
但笔者近几年教学实践表明,加强地理科学专业室内实验,增加实验内容选题,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中。
2.鲁东大学的地理科学类专业怎么样
学院现有教职工45人,其中专任教师41人。
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5人、硕士学位者19人;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人;省级、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分别为1人和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3个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是省级特色专业;地理学是校级强化建设一级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自然地理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有自然地理学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课程与教学论(地理)硕士研究生学位专业领域。共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优质课程7门,合格课程49门。
学院现有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城乡规划三个实验室,下设16个分室,设备总值1000万元。所有实验室资源共享,相互支撑,搭建起了教学和科研的新平台。
设有海岸研究所、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2010年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确定为全国信息化工程师——GIS应用水平考试中心。目前在研项目3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课题13项,横向课题16项,科研经费总额283万元。
2010年度发表学术论文60 篇(A、B类30篇),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项,厅市级奖励4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编或参编著作2部 新生群号224288917。
3.求一篇地理论文1500字,急
漫谈地球
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在无限的宇宙空间中,地球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处在永不止息的运动中。
二、地球的特点
1、自身构成特点
(1) 内部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层,这就是地球大气层。
(2) 运动周期:地球就像一只陀螺,沿着自转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着。她的自转周期为23小时56分4秒,约等于24小时。 同时,地球还围绕太阳公转,她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轨道的半长径达到149,597,870公里。 公转一周要365.25天,为一年。
2、普通性与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1) 普通性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居显著的地位,但由于人类定居和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对它不得不寻求深入的了解。 它是行星地球,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地球是第3个行星,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这个距离叫做一个天文单位。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地球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与其它行星相比,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按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来说,地球处于第三位;按质量和体积比较,地球都处于第五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速度,在八大行星中,既不是最快,也不是最慢,其平均密度与其它类地行星也差不多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地球确是一颗普通行星。
(2) 特殊性
自身条件: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由于地球在太阳系中是唯一具有水圈和生物圈的行星,其大气圈也是独特的。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在地球上产生了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地球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外部环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有利条件:(1)太阳在过去50亿年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并还将保持这种状态达50亿年之久,这就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被中断。(2)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和大多数小行星都以近似圆形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不仅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所以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三、地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家园
它是美丽的。我们要爱护她,保护她。
4.地理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了,最初的解释是:“由于人类使用氟制冷的电冰箱大量排放氟气导致臭氧层空洞所致”;后来则认为是:“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了温室效应”。
事实上这都不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地球原是一颗从太阳系外进入太阳系的星球,自它进入太阳系便受到太阳的幅射,温度逐渐升高。
在宇宙中一切物体在受到外界作用时都会发生相应反应和应对反应。地球受到太阳的幅射温度逐渐升高,地球活动增强(地震、火山频繁),在地球表面形成原始大气层。
原始大气层有三个重要作用:一,它可以流动均衡热量、把地表热向外层传递。二,它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可以阻挡太阳光、反射太阳光。
三,它为地球生命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地球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有过其它行星出现在地球前方遮挡住太阳幅射引起地球降温的“黄金时期”(即冰川期)。
在黄金时期地球迅速降温,原始大气层中大量降雨,许多热反应物随雨水流入海洋。但地球的反应并未停止,在海洋中形成了原始生命。
生命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热现象。地球生命是地球应对太阳辐射的地球现象。
地球生命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使地球温度稳定,它是地球应对能力的集中体现。地球生命在它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亦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地球、太阳光以及生命的求生性是促进地球生命发展、进化、达到链式平衡的根本原因。
地球生命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植物期、动物期和链式平衡期。植物期是地球生命“吸收”太阳能稳定地球温度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形成了煤。动物期是地球生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争夺生存空间相互依存的时期。
在动物期形成了石油。植物期和动物期都是生命发展的不稳定时期和必经阶段。
煤和石油既是地球生命能够转化太阳能的证据也是地球生命发展不尽完美的证据。动物期后尤其是动物的食性分化,地球生命达到链式平衡。
链式平衡期是地球生命在自身的发展中生命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达到完美的时期。人类工业的发展大量使用了煤和石油,能源枯竭只在旦夕,这就相当与将地球生命亿万年中转化的太阳能全部释放了出来。
加之人类极为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系统致使地球的应对能力下降。这是全球升温的根本原因。
全球升温并不会导致地球生命的毁灭和地球毁灭,这是因为地球还处在发展的壮年期,但对于地球上的许多生命物种而言将是毁灭性地!尤其是人类这种对环境适应性弱、依赖性强的物种。然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忽视。
从人类的发展历程来看,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自身缺陷改造自然以供生存利用。这是我认为人类可以继续生存下来的出发点。
改造自然和破坏自然是完全矛盾的两种行为,这是人类应该严格区分、真正懂得、明令实行的行为。我希望危机的警钟可以敲醒为所谓的物质文明冲昏了头脑的人们,热爱生命、热爱人类、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
放弃愚蠢的破坏行为,与自然、与所有的生命和谐共处,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为自己、为子孙后代、也为我们共有的家园……。
5.高一地理论文(1000
季风与大气环流系统 人类有气象仪器记录的历史太短,不足以捕捉 气候系统全部的变率,更难以用来预测未来数十年 到数百年的气候变化.重建过去气候变化的历史、理 解其机制和过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 在气候系统中,由于季风的演化与变率对人类经济、文化和生活节奏的许多方面均有重要影响,其研究 工作对社会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亚洲季风受欧亚 大陆和印度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及青藏高原 的强烈影响,是气候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气候学上讲,季风区是大气对流活动最强烈的地 区,与热带辐合带密切相关,对全球大气的热量和水 汽传递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通过地质记录来揭示 季风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变化过程和机制,对更好地 理解季风的变化规律、预测其未来趋势至关重要. 正是由于这样一种背景,本期汪品先 [2] 的长篇文 章会备受欢迎.该文似乎是首次从全球视野、从如此 漫长的地质历史的角度来回顾季风问题,是一篇权 威的综述.汪品先 [2] 的主要论点是根本性的,因而是 重要的.第一,他强调低纬过程在气候系统变化中所 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第二,他把季风看作是一个 全球性现象,是热带驱动对全球气候发挥作用的途 径.我完全同意这些论证,并与汪品先一样,认为气 候学和古气候学界长期以来一直把季风当作区域现 象,而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来理解其行为的整体联 系.这个问题当然也相当复杂,因而我亦想就此发表 一些看法. 读者可在网页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n- soon上看到一个对季风、原因、历史和位置的简短 介绍.“季风”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mausem,意思为季 节.这就是为什么季风的原始定义只包含盛行风系 统随季节变化的含义.毫无疑问,最显著的季节性大 气环流变化发生在南亚和东亚.正是因为与季风相 联系的降水的影响扩展了这个定义,把世界其他一 些地区也当作季风区.后来,季风的定义逐步被扩展 到包括几乎所有出现在地球热带和亚热带的、具有季 节周期的气候现象.这显然说明了汪品先 [2] 把季风看 作是一个全球性的热带系统的合理性. 当然,由于热带气候是全球气候系统的一部分, 强调热带驱动并不意味着将热带气候从世界其他地 区孤立出来.气候系统(在季节和地质尺度上)对太阳 能量的响应涉及到所有的纬度和季节,且依赖于气 候系统本身内部的反馈机制.其中,水汽反馈作用在 热带地区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且太阳到达地球的 能量约有一半被热带地区吸收.这就是不可忽视热 带驱动的原因.当然,也不能忽视被冰雪覆盖的高纬 地区,尤其是北半球;那里的反照率与温度之间的反 馈亦很明显,季节变化的幅度亦相当大.在涉及到重 要季节性变化的问题,如大气环流时尤其如此.这种 复杂性的一个例子是高纬冰盖和中国东部降雨之间 的可能联系,有时显得出人意料 [3] .高纬地区地表反 照率影响太阳净辐射能的纬度梯度大小与季节特征, 它同地球自转一起,驱动着三胞平均径向环流 [1] .因 此,哈德莱环流(Hadley cells)的强度和位置趋向于随 季节波动,且最强的波动出现在冬半球.由哈德莱环 流内来自南北半球的地表气流汇聚形成的热带辐合 带(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简称为ITCZ)强对 流区亦是如此.热带辐合带根据太阳黄道的位置而 南北移动,尤其在冬至、夏至时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 北部的季风有密切关系.由上可见,热带辐合带不仅 与热带驱动有关,而且也与高纬相关.热带辐合带的移动与位于亚洲大陆上的最大的季节气压变化也有 关系;冬季时在西伯利亚发育一个强高压,而夏季时 在印度次大陆的北部发育一个低压系统.这就意味 着,亚洲大陆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气压(和温度) 梯度亦不可忽视. 在古气候天文学理论方面,汪品先 [2] 认为古气候 记录中的天文信号非常有助于理解季风历史行为的 物理驱动机制.我完全同意他的这个观点.这其中的 首要任务是在地质记录中检索天文频率.Berger [4] 最 早计算了这些天文频率,并给出了它们的清单;在 2005年又给出了更详细的关于100 ka周期的来源 [5] ; 2006年论证了岁差谐波信号在赤道日照量中的存 在 [6] .研究的第二步就是分析日照量驱动与气候系统 响应之间的关系.其中,对日照量参数的选择需要格 外谨慎.Berger和Pestiaux [7] 曾展示,一个季节内接收 的太阳能总量只与地轴倾斜度有关,而季节的长度 只与岁差相关.因此,地轴倾斜度和岁差共同决定了 季节平均日照量和天日照量的特征.这一点必须考 虑,因为不同的日照量参数在时间变化上具有非常 不同的表现特征 [8] . 除了季风的全球视野外,汪品先 [2] 文章的亮点之 一是对久远地质历史时期季风的论述.第四纪前的 古气候记录,使气候系统中长尺度轨道周期的研究 成为可能,也可以考察北极、甚至两极无冰时期的季 风行为.尽管目前数据的局限性还不允许得出确定 的结论,但汪品先关于气候系统中的长偏心率信号 是否与长尺度季风周期有关的想法值得重视. 要全面理解热带驱动和高纬驱动的相互作用, 科学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这个目标,我完全同 意汪品先关于对热带驱动在调节地球气候系统中的 重要性给予更多关注的观点.正是通过这种努力所 引发出的和谐。
6.鲁东大学的地理科学专业怎么样
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大学里的知识跟高中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他们之间有一个断层,也就是说,你高中的所学仅限于解决高考。上了大学以后要从0开始的。大学的地理课程与高中的联系很少,没学过都没关系的!
当今社会人们都去找热门了,所以热门的专业竞争更激烈,能就业的多,没就业的也多。
一个不变的真理就是“物以稀为贵”,报个冷门专业未尝不是一招好棋!冷门专业出来的都是奇缺人才,报的少,同样毕业出来的也少,到了需要你的单位,他们就再也离不开你了,少了咱他不行。
7.求一篇地理小论文
过度放牧的危害 农地和草场的退化是中国的一个严峻问题,特别是在其西部和西北地区。它导致土壤侵蚀、洪灾、沙漠化和沙尘暴。为了和这些问题斗争,中国政府从2000年起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名为"退牧还林"的恢复草原计划。农牧民因为他们停止使用他们的土地,将之恢复为森林或野草地而获得补偿。内蒙古是中国北部的一个很大的自治区,和蒙古国接壤。它的草原曾牧养了很多的绵羊、山羊、牛、马和骆驼;但是近几十年来,草原退化甚至沙漠化开始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出现。土地荒漠化对人类有哪些具体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次湿润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造成了土地退化,这意味着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经济价值的丧失。现在土地荒漠化造成每年420亿美元的损失,每年2000万公顷农田主要因为土地荒漠化而失去了生产力。土地荒漠化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以非洲撒哈拉地区、中亚及我国西北部地区比较严重。 土地荒漠化危害惊人。首先,威胁粮食供给。目前粮食供求基本平衡,但如果土地荒漠化速度太快,这将极大影响粮食安全。第二,造成更多的贫困人口,土地荒漠化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失去经济来源,许多人被迫迁移,造成当地政治、经济、社会的动荡,这一现象在撒哈拉地区最为突出。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全世界将会产生数百万的生态难民。第三,造成洪水、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人们的健康。联合国统计表明,干旱地区婴儿死亡率达到千分之五十四,是非干旱地区的两倍,是发达国家的10倍。 :以前人为因素造成的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主要是在以粮为纲的错误政策指导下的盲目垦植造成的。现在造成草原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樵采和滥搂滥挖。这一点已被许多领导人和群众所认识。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 包括退耕还草等, 对过度放牧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如规定了单位面积的载畜量等。但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中尚存在着不少问题。我听说,有的地方退耕还草后的土地又退回去了。限制过度放牧的政策和措施很难加以实施。
满意请采纳
8.高一地理论文 2000字左右
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从有人类的那一天这个星球就令人敬畏,受人敬仰,无论被当时的人叫做什么,人类对地球的感情从未改变过。但地球在宇宙中却是一颗最普通不过的星球,甚至在太阳系都是如此。在地球存在的太阳系中,一共有九大行星,按体积计算地球排在第五位,按照距离太阳的距离地球排第三位,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km,在地球内侧是水星和金星;地球的密度是5515千克每立方米,与太阳系其它行星相同的是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时候同时也在进行自转。因为我们居住的地球是我们最熟悉的星球,因此我们称其它八大星球为类地行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家园地球是颗在普通不过的星球,但为什么太阳系中只有地球上有人类居住呢?
其实在这普普通通的特性中也蕴含着不普通,正是地球自身的一些特殊性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从位置角度讲,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温度适宜,而且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开始有原始的生命痕迹,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在这种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地球上孕育生命成为了可能;另外一个方面,地球与其它行星互相之间的位置比较合理,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及公转轨道处于同一平面都决定了地球的演变不受其它行星的干扰;地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物理化学系统,这一点也有别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地球的体积和质量决定了地球物理化学形态的演变,同时液态水圈和氮-氧形成的大气圈,还有固体地圈的板块运动都让地球渐渐变的不再普通。
基于以上这些地球特有的特征,水在地球的地质作用力和原始大气圈的影响下开始形成原始的海洋,而生命的起源就在这片蓝色的世界中开始了
9.地理论文写作400字以上(从补充说明中选一种写)
2 童心畅想——多元化的未来能源 人类的科技正在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科学家推测,再以这样的速度开采下去,我们最为依靠的能源——石油将在本世纪末彻底枯竭,像石油、天然气、煤这样的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少一点,寻找新型能源,已是我们人类迫在眉睫的任务。
让我们大胆的想像一下,未来世界的人类,使用的能源将会是怎样的匪夷所思呢? 让我们在头脑中构建一个神奇的国度,河上有水车——水能;田野上耸立这无数的巨大风车——风能;城市里的所有楼房的房顶都是太阳电池板——太阳能;所有的马路、人行道、走廊的地面,都是一种奇怪的材料铺成的,把汽车、人、动物运动时产生的电能、热能收集起来——摩擦能。有一种工厂,用植物生产植物燃料;有一种交通工具,上天下海,遨游宇宙,无所不能,他的燃料竟是太阳能和生物燃料。
有一种灯,只要河流不息,它就可以永远明亮。 幻想一下未来孩子的生活。
阳光洒在小女孩乌黑的头发上,迎着晨曦,小女孩睁开了眼睛,粉嫩的小手从柔软的鹅绒被里探出来,按了一下床头的第三个红色按钮,楼下厨房中,传送带从冰箱里取出食材,用电热炉加热,送到了餐桌上。这一切都是依靠地面收集来的热能和电能完成的。
享用完美食,背上书包,坐进了智能**车中,点了一下荧幕学校的位置,**车用早上收集来的太阳能结合了植物燃料的等量,瞬间来到了学校门前…… 未来,这个充满希望的词语,让我们无限憧憬,未来,人类会更加辉煌吗?人类在不断的前进,未来人类要依靠什么样的能源呢?让我们畅想未来,去发现更多的环保能源来造福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鲁东大学地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