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中日关系的论文现在就要1500字左右
论中日关系发展 在21世纪,对世界各国来说,最主要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问题。
没有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就谈不上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局势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70年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回顾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签署《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为标志,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十六年来,中日两国之间虽出现过冲突,但从总体上看,两国关系还是以友好与合作为主的。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8年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82年,中国总理访问日本,提出了发展中日关系“三原则”; 1987年9月日本众参两院通过《进一步增进日中友好关系的决议案》。
当然,80年代中日之间也存在摩擦: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把“侵略”改成“进入”,中国政府曾对此提出强烈抗议;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其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1996年,日本自民党还把“实现首相和阁僚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和“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写入该党众议院选举公约。8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摩擦与冲突有所增多,但两国政府为了两国的长远利益,多次表示重视发展中日关系。
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几个问题 1.历史认识问题是处理中日关系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战后日本对历史问题认识的不足, 导致中日政治关系的反复, 不利于今后中日关系的发展。
2. 日本在历史上曾经对台湾实行过近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至今仍有着浓重的“台湾情结”。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和日美同盟的巩固,日本出于战略现实利益的考虑,对台湾问题越来越关切,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有日益突出之势。
台湾问题成为制约中日关系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3.近几年,在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争执。
去年,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军事矛盾,双方互不相让,也引起两国以及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国境内频繁出现抵制日货的行为,两国关系也仿佛到了冰点。
以上三个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贸摩擦问题、经援政治化问题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要解决好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日本自身。
希望日本政府能够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真正放弃否认和歪曲历史的企图,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扫清障碍。 三、对中日关系展望 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
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能。这种合作是基于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是现实的而不是理想主义的,是彼此需要的而不是一相情愿的。
也正因为如此,这种共同的利益要求总是能够一次次战胜两国关系中出现的不和谐与不愉快,使几乎恶化的两国关系一次次化险为夷。 为了维护长期以来历经艰难形成的中日关系大局,我们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方针,以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为构筑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而共同努力。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彼此间有着充分的利益交融,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一趋势将进一步发展。友好相处,合作双赢,是符合中日两国根本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继续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实现中日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对中日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以正确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日本,忘记怨恨,相互宽容。
不要受一些媒体片面报道的影响,盲目爱国,更不要盲目反日,不要总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日本。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不应该成为我们前进的阻碍。
中日友好关系是长远的,不能因为一时的波动而否定两国长远的友好系。中日也应是友好的、稳定的邻居关系。
发展中日友好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事业,任何一方的政府都不应忽视它,更不能破坏它,任何忽视、破坏中日友好的行为归根到底是违背了中日人民的长远利益。
2.【关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的论文2000字】
能成为"正常"国家.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因此,日本得向德国学习,实施一种官方的"和解"政策,以成功地和过去的受害国达成和解.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其次,也是比较重要的的一点是:日本和中国都要放弃在东亚获得特殊主导地位的幻想:它们谁都不行.东亚地区有太多外部势力介入,没有哪个东亚国家能单独左右这个地区.所以,这两个国家必须明白,竞争东亚主导权不仅会浪费掉宝贵的资源,还会白白失去宝贵的时间—-虽然它们争相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地区一体化本身可能是件好事.在东亚经济合作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要极力摆脱争夺领导权的思维,而以东盟为主导先建立合作机制.领导权并不是拼命争来的,而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领导权的争夺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未来的亚洲不可能是中国的亚洲或日本的亚洲,只能是联合的亚洲,亚洲的中国和亚洲的日本.中日的和解与合作又将大大推动东亚联合的事业.其实中国从未欲与日本争夺主导权,而且这也并非仅取决于主观意愿,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中国与日本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两家联手才能支撑东亚的合作.。
3.关于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料 要写论文
摘要:日本政府对资源和环境保护非常重视。
近年来,日本城市生活垃圾的总产生量和人均垃圾产生量无明显变化,循环利用率和减量化率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最终处理量呈现出逐年减小趋势。焚烧是日本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炉排炉和流化床是最主要的焚烧处理方式,填埋处理所占比例很小。
日本仍在不断改善垃圾焚烧技术,以实现高温、高效率的燃烧,降低环境污染。 关键词:日本;生活垃圾;焚烧 日本是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亚洲的工业和经济大国。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减少、以及能源问题的尖锐化,日本不断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的立法和环保措施的实施。在环境保护领域,日本在法律法规建设、环保技术水平和环保效果等方面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经验对世界其它国家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高度重视 为了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在垃圾产生后,要迅速地进行无害化卫生处理。日本政府近年来加大了有关生活垃圾处理的立法建设,推出了更强更有效的环保政策。
二战后的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生活垃圾处理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快速增长速度,大量城市生活垃圾非法堆放,造成了很大的环境问题。由于土地资源匮乏和能源需求加大,在日本无法建设大量垃圾最终处置场,促进了政府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行动。
日本政府根据日本的实际情况,在近二十年来,主要推行技术改造和循环利用政策。随着气候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国政府都加强了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立法,并不断加强相互协调和合作。
日本政府近年来提出要建设“物质循环社会(SMS)”,通过对垃圾的3R(Reduce,Reuse,和Recycle,即减量化、重复使用、循环利用)活动,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日本在通过3R行动推进SMS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领导作用。
3R社会的基本行为内容是,通过各种方式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利用可以重复使用或循环利用的垃圾,对不可利用的垃圾进行适当的处理转换成资源或能源,以降低资源消耗并减轻环境负荷。在2004年美国Sea Island召开的G8会议上,日本提出了通过3R行动来推进全球性SMS建设的倡议,得到了G8首脑的认可。
在2005年东京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日本提出了“通过3R行动实现全球性SMS行动计划”,在计划中,日本率先开展生活垃圾零排放行动,到2012年,日本将成为全球生活垃圾零排放的合作典范。 2.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 日本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006年,日本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为5202万吨,比上年减少61万吨;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115kg/d,比上年减少0.016kg/d;循环利用总量为1021万吨,比上年增加18万吨;中间处理减少量为3506万吨,比上年减少34万吨;最终处理量为680万吨,比上年减少53万吨。2006年,日本生活垃圾的减量化率为97.5%,比上年增加0.4%;直接填埋处理率为2.5%,比上年减少0.4%;循环利用率为19.6%,比上年增加0.6%。
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由于日本鼓励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其循环利用垃圾所占比例接近垃圾总量的20%。焚烧处理是日本最主要的生活垃圾中间处理方式,处理量占垃圾总产生量的75%以上。
直接填埋的生活垃圾所占比例不足垃圾总产生量的3%,而且还在逐年下降。今后发展的垃圾填埋场,基本上都将作为最终处理厂使用。
表1.日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日本环境省的公开资料(MOE Press Release) 从日本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趋势简图(图1)上可以看出,在2001年到2006年的6年时间中,日本的生活垃圾总产生量和人均垃圾产生量均无明显变化,循环利用总量、循环利用率和减量化率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中间处理减少量、最终处理量和直接填埋处理率呈现出逐年减小趋势。 图1.日本生活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趋势简图 3.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 焚烧是日本最主要的生活垃圾中间处理方式。
随着垃圾产生量及其成分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日本政府对垃圾焚烧后污染物排放制订了严格的标准,在2002年12月,对垃圾管理法进行了修订,重新规定了二恶英及其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还要求燃烧气体的温度要保持在800℃以上,进入除尘器的温度低于200℃。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燃烧效率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指导。
日本是目前生活垃圾焚烧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焚烧厂的数量位于世界第一位。由于日本的生活垃圾含水量很高,为达到完全燃烧状态,需要以先进的焚烧技术为基础。
日本的焚烧处理技术,主要是在自主开发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后,在本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技术在日本成熟地应用后,又开始向其它国家输出。
目前,日本主要的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和设备供应商有荏原(EBARA)、日立造船(HITACHI Zosen)、神钢环境(KOBELCO Eco-Solutions)、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I)、久保田(KUBOTA)、松下环境(MATSUSHITA Environmental)、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西原环境(。
4.关于中日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的论文2000字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间的反差逾来逾大,几乎到了如不对政治局面加以改善,经济关系也难以为继的地步。
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相当多的国人谈起日本就咬牙切齿,愤愤不平。
那么究竟是那方面的问题导致中日关系处成当下局面,我们又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不断发展的两国经贸关系。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70年代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在第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关系,尤其是其中的贸易往来都起到巨大作用,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即使在中日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交涉,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两国经济关系的加深未必就提高了两国政府和国民之间的相互信赖度,事实证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只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其间还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
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
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为过分。与历史问题相伴而来的还有两国在台湾问题、领土问题以及日美安保问题等分歧。
这一系列原则分歧的存在,再加上近年数起具体事件的发生,如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二、中日关系的症结1、两强并起。
在亚洲,中日两国的综合国力都在上升过程中,是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日本迟早要成为政治大国,这与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中日两国在告别了"一强一弱"的时代后必须适应相互容忍和接受对方。要是彼此把对方看做是威胁自己的对手,试图联合其它力量牵制对方,那就势必会导致危险的对抗,从而危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而如果认为对方是与自己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相互与促进的伙伴,就有可能构筑起新型的双边关系的格局,进而为亚太地区乃至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中日经济关系正处于重大转折,即日本经济从占绝对优势正转变到相对优势。这一过渡将维持一个时期,两国间矛盾也就会不断地冒出来。
日本的宽容度会相对地缩小,中国的应对能力还有限,这样,容易使矛盾不必要地激化。2、中日两国间政治磨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
体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西方文化影响的不对称性也将对中日共同文化基础产生抵消作用。近年来中日两国国民之间出现了所谓"感情摩擦",以致围绕对华政策的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十分微妙,甚至连经济界也不便将希望发展日中经济关系的"心里话"痛快地说出来。
这种为政治的、情绪的因素而牺牲两国利益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合作利益的倾向是十分可悲的。 3、日本的认识问题。
日本目前的心理是复杂的,昔日煌达的经济如今深陷低迷,日本应该坦然承认和接受地区国家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在同一平台上进行竞争与合作的事实。日本要摆脱以下观念:(1)追求全球自由贸易,不参加地区歧视性经贸组织;(2)继续追求在东亚领头羊角色,维护东亚的垂直分工体系;(3)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为保选票,不敢开放国内某些脆弱领域;(4)回避历史,认为如果认罪有损日本形象。
日本要勇敢于面对历史和现实,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大国首先要以一个正常大国的姿态和度量行事,无论遇到什么阻障和困难,依然故我。只有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周边国家才能对你这种身份认同。
三、在东亚经济合作中推动中日关系的进展经过多年的冲突与合作的磨合,中日两国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论世界怎么变化,无论对方怎么发展,不论彼此间愿不愿意,两国相邻的地理位置是改变不了的;作为亚洲大国,两国对亚洲和平与安全的巨大影响是改变不了的;两国在地区经济中的相互依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正是这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使两国之间不能不产生相互合作的必要与可。
5.当前影响中日发展的主要原因论文范文
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中日关系受到美国因素的深刻影响。
长期以来,亚太地区一直是美国的战略重心之一,美国对中国和日本的安全及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战后日本一直推行追随美国的国家战略,日美关系是日本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直接影响着日本的对华政策。
目前,在中日美三国之间形成一种战略互动局面,其中美国居于有利地位,极力谋求和扩展自己的战略利益。中日关系中许多问题背后都有美国因素的影响,如两国国家战略走势问题、军事安全动向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中国国家利益的核心。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波茨坦公告》十分明确地界定,日本固有领土只是日本四岛(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以及其他列入表内的相关岛屿,钓鱼岛甚至琉球群岛都不在此范围内,而属于中国领土。
到目前为止,琉球群岛作为联合国托管地的地位并未改变。钓鱼岛则是台湾在日本占领时期就已纳入宜兰县管辖范围。
二战后台湾由日本归还中国时,钓鱼岛等周围岛屿就应当一并归还中国。但该地区长时间被美军占领并作为靶场使用,1972年美国又私相授受将钓鱼岛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即便如此,在美军转交文件上明确指出:“行政管辖权与主权无干”,“钓鱼岛问题由中日协商解决或由第三方调解解决”。美国心中很清楚,钓鱼岛属于中国领土。
美国国务院高官的讲话无疑表明,美国在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美日安保条约》是东西方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
无论是美国在二战后占领日本时片面宣布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还是1972年将钓鱼岛私相授受给日本,都是践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非法行径,因此遭到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中日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美国国家利益及其全球战略的制约。
美国在中日关系方面扮演着某种“平衡器”的作用,美国影响中日关系的目的就是使两者都朝着有利于美国利益的方向发展,从中日两边双方都捞取战略战术利益。中日关系本来是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但是,美国因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美国希望中日关系保持一种“不即不离”、“不好不坏”、“斗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现阶段,美国不希望中日关系太紧张,甚至出现冲突,但也不希望中日走得太近,不希望甚至不容许中日之间出现所谓“政热经热”状态;显然,中日之间的疏远,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反之,中日之间的接近,则可能导致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缩小。其次,美国在中日历史分歧方面扮演着一种模棱两可、模糊不清的角色。
虽然布什政府对于小泉首相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而罔顾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做法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厌烦,但是,布什政府不可能在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上扮演所谓“裁判员”的角色。在美国,对中日关系方面,都存在着不同观点和主张。
一部分现实主义学者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家积极主张围堵与遏制中国,将日本作为围堵与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多数经济学家以及自由主义或建构主义政治学者则倾向于认为,中国的迅速发展是美中双方实现互利合作和双赢的机遇,在对待中日关系上更强调采取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和发展、从而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随着美国国内政治的变化,两派力量的消长会可能发生明显的变化。
不久前,美国《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中国正处在“战略十字路口”,其实,恰恰是美国自身的战略处境面临一个新的“战略十字路口”,随着美国对华政策在偏重交往与偏重围堵这两者间来回摆荡,美国对待中日关系的政策也可能随之摆动。与此同时,美国对中日关系的态度都与它如何评估中国崛起所构成的机会、挑战与威胁密切相关,也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从伊拉克战争的泥潭及中东问题的拖累中摆脱出来有关。
美国政府尚缺乏做“灭火者”的决心,但美国不应该成为“点火”者,这也正是当前有识之士仍然在不懈地呼吁的原因。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的主任裴敏欣认为,日中冲突的主要因素除了中日之间实力的急剧转变,及日本公众舆论出现右倾并直接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外,事实上,美国的行为在某些方面也导致了中日的紧张关系。
“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相对天真地鼓励日本担负更为激进的地区和全球安全责任,加之其对中国不断上升的地区存在和军事能力应对不当,都导致了中日争端的恶化。华盛顿必须深入思考,美国鼓励日本成为其在亚洲羽翼丰满的安全伙伴如何影响了中国和其它国家的安全关注。
美国还必须更密切地注意,五角大楼不时发出的关于中国军力增长的危言耸听如何影响日本政治和决策。”美国应明确反对中日关系的恶化并向东京和北京施加巨大影响力,促使两国建立冷却期,改变日、韩、中三国在各自历史论述中的形象,建立地区能源联盟和创立东北亚安全对话机制。
但是,在干预之前,美国应当首先与两国、尤其是日本进行私下磋商。美国绝不能在如此敏感的问题上冷落亲密的盟友。
这些步骤具有困难但并非不可为,它们不会给中日关系带来蜜月期,前方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对于美国这个现在作壁上观的局外人。
6.求中日关系论文1500—2000字,形势与政策
你好的!【论文资料寻找】====================================================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百度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
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7.写篇关于中国和日本的论文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
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在闭关自守时期(当印度的拉姆·莫汉·罗伊在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方面与孔多塞相一致时),日本人已了解欧洲人在数学、科学和经济学方面的成就,但没有注意文学、哲学和社会科学。
同样,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例如,在宗教领域,明治时期的政治家赞成神道教为国教,因为神道教认为国民性与天皇是一致的,认为天皇是太阳女神的后裔。
换句话说,神道教促进了民族统一,激励了爱国主义精神;如果日本想在现代世界中保持原有的地位,这些属性恰恰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方面,日本明确规定,其目的是促进国家利益,而不是发展个人。
它颁布法令,实施义务初等教育,因为国家需要有文化的公民。大批外国教育家来到日本创办学校和大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但是,为了既确保行政管理的一致性又确保思想的一致性,国家对整个教育体系实行了严密的监督。1890年颁布的教育诏书告诫所有学生,“要勇敢地献身于国家;以此来保卫和维持我们的与天地同存的帝国王权的兴盛。”
在军事方面,日本人废除了旧时的封建征兵制,创造了以欧洲最新模式为基础的现代化军队。他们在德国军事代表团的帮助下征摹了一支陆军部队;在英国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小支海军部队。
明治领导人预见到,这些新军队需要现代化经济为它们提供军需品。因此,他们通过发放津贴、购买原料或成立政府公司来确保所需工业的建立。
为了促进工业的发展,他们首先致力于金融机构、商品交易所、航运公司,铁路和电报线路的建设。政府领导人不仅注意支持轻工业如纺织工业,而且注意支持重工业如采矿业、钢铁工业和造船业,因为后者是提供军需品所必不可少的。
这些企业建成后,政府通常以极低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各种享有特权的私人行业。少数富贵人家,即通常所称的财阀,正是以这种方式扼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现在。
可以补充说一下,这种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主要是从农业中获得的。日本人通过引进良种、改进土地使用方法、扩大排灌面积,以较低的成本使农业产量显著提高。
1878年至1892年间,耕地面积憎加了7%,产量增加了21%,人口增加了15%。由此产生的农业剩余产品被税收吸走了,而这些税收则为工业化提供了资本。
日本人还仔细检查了他们的法律制度。西方人到来时,日本的法律制度正处于使西方人对治外法权的要求至少是可理解的这样一种状态中。
法律混乱而又苛刻,个人权利被轻视,警察专横且独掌大权,监狱的条件令人恶心。1871年,日本成立了司法部,随后几年来用了新的法规,并将司法部门和行政部门的权力区分开来。
与此同时,日本实行了各种政治改革,以便至少为自己提供议会制政体这种装饰品。首先成立了内阁和枢密院,然后,按正式仪式于1889年颁布了宪法。
这一宪法规定:不得随意逮捕公民,财产权受到保护,公民享有宗教、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但在每种情况下,政府只要愿意使有权制止这些权利。
大体上说,这一宪法里从德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远多于从法国或英国模式中借来的东西。其原因在于:日本同德国一样,当时正处于巩固阶段,因而对增强国家实力比对保护公民自由更感兴趣。
因此,这一宪法只为日本提供了议会制的门面,同时却维护了寡头政治的统治和天是崇拜。的确,宪法第一条规定:“日本帝国将由永不间断的一代代天皇统治和管辖,”同样第三条规定:“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由于采用这一宪法和实行法律上的改革,日本人能够迫切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他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时的日本已在文明的国际礼让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再需要治外法权,不再允许对其主权的其他侵犯。
经过长期的外交努力之后,1894年,他们说服英国和美国在五年之内结束其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人出人意外地赢得了对中国帝国的惊人的胜利。
从此以后,不再有任何理由将日本看作是一个劣势国家,其他列强也步英、美之后尘,很快放弃了他们的特权。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的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
八、日本的扩张 在完成自身的现代化之后,日本开始了向亚洲大陆扩张的生涯。只要看看日本的好战传统,看看它的军事领导人从最古时代起就享有的巨大威望,这一点也就毫不奇怪了。
另外,很显然,远东当时是国际竞争和争夺地盘的地区。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
一位文职官员表达了如下这一观点:“这就象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旅客拥进来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来的位置。
……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写中日环境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