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有关市场中介组织存在问题及解决方式的论文
欠发达地区社会中介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 2004-11-19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各类社会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社会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成为导致腐败的一个诱因。加强对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管,已成为当前反腐倡廉的一项紧迫任务。
龙泉市地处偏远山区,其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近,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社会中介机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本文就所存在的问题及其防范对策作些分析与探讨。 一、社会中介机构的现状 截止2004年5月底,在龙泉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社会中介机构共51家。
实际情况远远高于这个数字,未通过注册登记还有如律师事务所和一些职业介绍所,以及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等。对走访调查的24家社会中介机构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从类别看,咨询机构7家,占29%;评估机构5家,占21%;服务机构5家,占21%;代理机构2家,占8%;监理机构2家,占8%;公证机构1家,占4%;独立审计机构1家,占4%;其它组织1家,占4%。
从隶属关系看,附属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未脱钩的10家,占42%;依托原主管部门承揽业务的9家,占37%;市场化运作的5家,占21%。从规模看,10人以上的9家,占37.5%,5-10人的9家,占37.5%;5人以下的6家,占21%。
调查情况表明,普遍存在固定人员少,临时聘用人员多的现象。从运转情况看,正常运转且效益较好的有15家,占63%;效益一般的有7家,占29%;运转不正常且效益差的有2家,占8%。
二、社会中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明脱暗不脱”,“坐收渔利”。从调查情况看,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未脱钩占42%,依托原主管部门承揽业务占37%,而真正市场化运作只占21%。
调查表明,多数主管部门不愿主动放弃手中这块“肥肉”,毕竟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如有的单位利用中介机构建“小金库”,作为弥补办公经费的不足和为职工搞福利。 二是“画地为牢”,竞争有失公平。
据调查,不同区域间的中介机构在业务方面各自为政,互不干涉。如不同县市之间的评估机构就有事先约定,各占领地,互不侵犯利益;在同一区域间不同中介机构之间互相商量,在业务上各分一杯羹。
房产部门和物价部门都有房产评估资质,但在业务上各分一块,互不侵犯,如需司法机关裁定的房产由物价部门的评估机构评估,其它的房产由房管部门的评估机构评估。这样就影响了中介机构间的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三是管理权限不清,职责不明。当前在有些职能部门中存在不愿管、不知管、不敢管和无法管等现象。
不愿管——有些职能部门认为中介机 构已脱钩,已有行业协会管理,本身监管力度已减弱,再者与部门利益影响不大,所以听之任之,不愿意去管理;不知管——有关管理办法对部门职能确定不明确,使职能部门不知从何下手,履行管理职责。如经贸部门在“三定”时有行业协会管理职责,设有行业管理科,而在行政许可清理时,行业协会和民间组织又归民政部门负责管理;不敢管——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对一些新生的中介机构管理模糊,如一些寄售商行和典当机构,有关职能部门怕管不好而担责任,不敢主动去管;无法管——职能部门对未脱钩的中介机构,为了维护利益,有的已成为牟利的工具,如存在职工参股现象,收入以股金分红为主,所以造成主管部门无法管。
还有一些“地下中介”和一些营业不正常的中介机构,职能部门也无法对其进行管理。 四是信用缺失,派生新的腐败源。
营利性社会中介机构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追求利润是无可厚非的,中介机构掌握着重要的程序性权利和专业性权利,由于受中介双方的利益引诱和利益胁迫,一些中介机构为了自身利益,干起了充当腐败中介的勾当。如某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了一起企业改制案件,一些社会中介机构在改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导致7名党员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3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成因分析 1、认识上存在误区。社会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新生事物,目前干部群众对此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首先是概念含混,许多人的观念中“中介”等同于“介绍”,把中介机构简单地理解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作用,这就难免造成市场供需双方对中介组织行为的信任感不足;其次误把中介机构的服务理解为就是收费,企业和个人都不愿意多花钱;再次是欠发达地区还不习惯与中介机构合作,不善于或不愿意借助中介机构为自己服务,有的还甚至把中介机构的业务和行政管理混为一体。 2、管理制度相对滞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中介市场来说,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条例或法律法规使其依法运行,有的也仅是一些行业性的规定和制度,而且还不一定规范和全面。《浙江省社会中介机构管理办法》于2002年2月份出台,随着社会中介机构的快速发展,它已不能涵盖对所有中介机构的管理。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还需通过立法程序加以完善。 3、社会中介市场小。
经济总量。
2.从什么途径或方法能够查到一个省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啊
我国中介组织发展与现状什么是中介?孙中山在 《行易知难》中说:“文字为思想传授之中介,与钱币为货物交换之中介,其用正相类。”
中介是一种以向客户提供中间代理服务的机构,它本身并不能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物品,但是它能够替你寻找并安排这些服务和物品,供你选择并决定。我国的中介组织的发展是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市场经济在经济运行中仍占有较重的比例,中介组织的作用非常明显,大量具体的经济事务只能有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
1956年以后,由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全面展开,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一切都由政府包办,几乎没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空间,中介组织存在的必要性日趋减弱,以致消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计划经济逐步向有计划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过渡,政府不断的减少和解除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一些协调企业利益关系、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咨询机构、行业协会和律师事务所相继出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中介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并迅速发展起来,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多种机构类别、多种组织形式和多种服务方式的中介组织体系,业务涉及生产、流通、消费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我国中介组织发展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中介组织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我国中介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需加强管理,加大监督力度。
一、当前我国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缺乏诚信度。主要表现在,受利益驱动,明知客户提供虚假材料,仍然给予办理手续,收受或索要客户的好处和额外利益,与客户串通共同制假,违规乱收费,不予入账,中饱私囊,收费后不办事或乱办事,服务水平低劣,采取给回扣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中介业务,破坏中介市场秩序,迎合某些领导的意图,曲解法律法规,没有保持中介性,行使行政职能,强行提供服务,实行超标准收费,等等。
2.缺乏规范度。主要是经营不规范,没有遵章守法,而是搞不正当竞争,排斥同行,谋取垄断利润,经营主体不规范,存在无照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和聘用无资格人员上岗从事中介服务现象,一些无资金、无场所、无机构的“三无”中介组织扰乱中介市场,从业人员不规范,部分中介人员没有取得相关行业的执业资格证书,或不具备从业的条件,政府部门管理不规范,对中介组织重批轻管,重资格管理,轻行政管理,重复审批,收费标准不统一。
比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8个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对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的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种类多达26种。其中,必须经过政府主管部门认定才能执业的有18种,必须经过专门考试的有8种。
这就容易造成多种社会中介机构设置上、业务上、管理上的重叠、交叉、混乱。中介组织的管理权限也不顺畅,如设区市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权限在省财政厅,市财政局及市注册会计师均没有监管权,既不利于市财政局对该行业的有效监管,也不利于市注协对会计师、税务师、资产评估师、审计师事务所进行必要的服务和协调。
3.缺乏集中度。与小政府、大中介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们是大政府、小中介,强政府、弱中介。
总体上看,低层次的热门中介组织比较多,小作坊式的中介组织比较多,高层次的技术、资本类中介组织比较少,大规模的市场占有率高的中介组织比较少,导致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规模小而分散、综合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以会计师事务所为例,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有7000多家,数量虽不少,但成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却不多,与目前世界4大会计服务机构在我国分别组建的6家中外合作事务所相比,其竞争力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虽然后者从量上和比重上看微不足道,但却几乎垄断了我国所有的B股、H股及海外上市公司业务,营业收入已占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的17.5%。二、中介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1.认识上的“错位”。
由于人们的观念滞后于经济体制转型,对中介组织这类新生事物的认识存在偏颇,对中介组织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了解不多,一是认为中介组织可有可无,主要是对中介组织的作用认识不够。中介组织是不可或缺的市场第三方组织,它是指依法设立的运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的业务规则或程序为委托人提供中介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在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克服买卖双方由于各自利益的对立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协调交易双方的关系,保护公平竞争,提高效益,沟通信息,减少费用,促进交易顺利进行而产生并发展的市场机构。
二是把中介组织与协会、学会相混淆。不知道中介组织的性质,前者是营利性市场主体,具有中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的特点,后者是社团组织,规定它是非营利性服务机构。
三是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对自身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地位认识不够,认为挂靠在政府部门,旱涝保收,或可以利用行政权力获取更大的利益,因而也不愿意与主管部门脱钩。2.管理上的“越位。
3.中介组织的成因是什么,还有发展趋势
我觉得应该从中介组织的概念性质上来把握这个题目。
概念:
中介组织是以信息的传播为目的、实现信息有效流通的一种组织机构。(我的个人理解,再查查专业的解释吧!)
成因:
1、社会的稳定是一个保障;
2、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大的前提;
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必然结果;
4、行业分工逐渐加强的表现;
5、各行业向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6、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展趋势:
1、向更强、更大的方向发展;
2、向更细分化的方向发展;
3、成为社会信息流通的主要渠道之一;
4、成为信息社会不可缺少的行业之一。
综上几点,你在丰富丰富吧!
4.毕业设计(房地产中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房地产中介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作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房地产中介机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地产中介,问题,方案 中介业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中不可缺少的媒介及桥梁。所谓房地产中介,是指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与消费的供求市场中,为交易物体提供评估、交易、代理、经纪、咨询等服务及善后管理服的职能机构。
房地产中介服务涉及总地产投资开发、建设、交易、消费等各个环节。良好的房地产中介机构能为房地产经纪活动提供相应法律、专业技术、信息等优质服务,不仅有利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发展,也为行业自身创造了可观的收益。
一、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作用 房地产二级市场是指房地产开发经营市场,表现为开发后的房地产出售给用地单位和个人;三级市场是指房地产交易市场,表现为房地产投入使用后在使用者之间的交易。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相对饱和的时期,房地产中介的作用不仅在二级市场中举足轻重,更为盘活三级市场注入了新鲜的动力。
(一)提高专业化程度。房地产中介机构的产生是市场细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实行市场化发展的进一步要求。
房地产中介机构从原来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销售的一体化结构中分离出来,有助于提高房地产交易的专业化水平。由于在房地产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需要为交易付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签约成本和合约履行监督成本,交易过程长、环节多,其交易成本自然就高。
而房地产中介机构能够凭借对市场的了解,建立客户网络和提供专业服务,为买卖双方节约时间及精力,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二)优化供需匹配。
一方面,房地产中介机构能为交易双方提供专业化的信息与服务,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双方的交易成本。所以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愿意向中介机构缴纳一定的酬劳,以获得信息、争取时间,确保和交易安全,减少房地产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激活房地产三级市场。过去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主要集中在一、二级房地产市场,交易解决的基本是从“无房”到“有房”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地产市场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中最活跃的交易开始从“有房”向“有好房”的转化。房地产中介机构专业化的服务可以保证这一过程的顺利推进,从而为房地产三级市场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我国房地产中介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与国外相比,我国房地产中介机构由于起步较晚,在执业标准、执业规则、专业人员素质、执业技术手段、执业运作经验和管理经验方面都有待全面提高。虽然近10年来,我国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中介总体上比较稚嫩,竞争力弱,与WTO规则的要求和发达国家成熟的房地产中介服务体系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纵观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可以发现以下几个整体性的缺陷。 (一)法律法规缺口。
目前我国房地产中介行业出现的规范性和有序性问题,根本原因还在于立法滞后,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差,缺乏系统性和配套性。 (二)专业化水平较低。
我国房地产中介机构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技能较差,缺乏职业道德精神,以至市场行为不规范,行业本身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同时,市场上存在大量没有资质的中介机构。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房地产中介机构对自身的认识不够,将中介服务误解为仅限于房地产租赁及买卖代理范畴,致使从业人员基本上是从其他行业转入的,不具备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执业能力弱。行业整体经营理念落后,服务质量不高。
“夸张营销”、“暗箱”操作泛滥,虚假广告、过度包装等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屡屡发生。 (三)资金链存在极大漏洞。
国家建设部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但是相应的细则还是不够明确,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漏洞。资金监管方面,房地产管理部门对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管理和银行的资金管理是各有所长的,而通知却一句带过。
银行的监管者角色不明朗,让很多中介机构钻了空子,擅自挪用交易资金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缺乏风险防范措施。
大多数房地产中介机构以房地产买卖和租赁作为业务的重心,因此成交量成为其经营和生存的关键。当宏观调控从紧,房地产市场呈现低热状态,成交量急挫的情况发生后,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经营就难以维持了。
业务单一化,风险控制欠缺是威胁我国众多房地产中介机构生存的重要因素。以深圳为例,2007年7月,深圳楼市在宏观政策调控下急速掉头,截至2007年10月,一、二手房成交量已经连续4个月下滑。
深圳世联行市场研究组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交易市场观望气氛浓厚和一手房推盘量逐步减少的双重作用下,10月深圳一手房市场日均成交住宅不足60套,较9月下降51.2%。 同时,深圳的楼价也呈现明显的松动迹象,二手房买家讨价还价的幅度愈来愈大,连续多月飙升的高房价开始有价无市。
深圳楼市开始出现由过去的卖方市场。
5.毕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
1、浅析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2、中国劳动力流动及户籍问题研究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4、中国民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5、现代企业薪酬设计6、现代企业人事测评技术及其应用7、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培训问题研究8、研发人员素质测评体系构建9、中层行政管理人员评价体系的建立10、员工持股计划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应用11、关于经营管理者称奇报酬激励机制的探讨12、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思考13、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14、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15、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体现研究16、绩效考评方法体系研究17、小型IT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研究18、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研究19、工资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20、公司如何平衡各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21、企业销售人员绩效考评体系研究22、浅议我国企业绩效评价体系23、薪酬制度与员工激励问题初探24、工资决定因素与企业劳动工资改革分析25、论企业管理中的激励问题26、中小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的探讨27、成才素质研究系统28、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完善29、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员工持股计划30、企业员工的培训与开发31、职工持股计划在高技术产业的探索与实践32、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新发展33、关于企业职工持股若干问题的研究34、关于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评研究35、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36、战略与绩效考核的桥梁------平衡计分卡实施研究37、基于工作绩效的雇员流动机制研究38、招聘面试的方案设计与研究39、国有企业绩效考评问题研究40、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研究41、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与应用42、手机终端零售人员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与研究43、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研究44、工作绩效评估中的信度问题研究45、企业培训资源研究46、浅析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工具-----平衡计分卡47、我国劳动力移动与灵活就业研究48、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研究49、信息不对称与绩效评价研究50、我国高科技企业实行股票期权制度的障碍因素51、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52、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问题研究53、产业结构变动与宏观人力资源开发54、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55、创新经济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56、创新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57、从成功企业看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58、发展市场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59、论岗位分析和人力资源测评60、岗位管理技术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应用61、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62、高科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研究63、高科技中小企业员工培训问题研究64、关于弱势群体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65、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挖掘人的潜能66、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分析67、核心竞争力与人力资源管理68、组织结构对服务性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69、女企业家人力资源开发障碍分析70、激活潜能-----人力资源管理之根本71、激励机制与人力资源开发72、激励性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核73、技术传新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74、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作用的调查与分析75、经济全球化时期的职业技术人力资源开发76、经济全球化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77、国企经营者薪酬创新激励的微观分析78、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解决思路79、国有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的选择与创新80、国有企业推行“经理股票期权”薪酬制的思考81、浅论现代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82、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留住人才83、IT企业如何应对员工流失84、高科技产业人才流失率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85、企业销售人员流失的原因分析86、浅谈民营企业员工流失与管理87、从“委托———代理”关系看现代公司激励88、对企业实施经营者股权激励的思考89、对失业者再就业激励机制的探索90、对我国实行经理股权激励的理性思考91、公司治理与管理者长期报酬激励92、股权激励——国有企业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探讨93、企业留住知识型员工的新思路94、浅淡知识型员工及其有效激励机制构建95、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96、信息经济时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管理97、增强国企科技人员向心力问题的探讨98、知识产业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99、我国行业工资差异之演进及其原因100、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101、知识型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研究102、关于知识型员工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103、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员工的激励104、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实施薪酬激励的对策105.中国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写哪方面哪一块的 还有能否推荐
这个就很多了,题目有如下下面是我找的一些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这些题目有些比较大,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1.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分析2.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收益比较分析3.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开发4.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5.企业员工的绩效评估与员工激励6.企业薪酬制度研究(案例研究)7.企业员工绩效评估研究(案例研究)8.企业员工晋升研究(案例研究)9.企业员工培训研究(案例研究)10.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演进11.公务员管理研究12.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13.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比较14.我国劳动关系的历史与现状15.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16.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17.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比较(选三至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18.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思想之演变19.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中小科技企业考核制度探索21.企业薪酬制度的创新研究22.科技型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23.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人力资源开发24.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人才的影响25.我国高科技企业经理人员的报酬分析26.期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27.我国境内的跨国企业的人员配备原则、招聘方法、薪酬标准 28.根据案例评定企业内部的因人设岗与因岗配人 29.试设计企业营销人员的培训方案(以保险业或其它行业)30.企业文化与企业成功的关系问题 31.企业员工考核与企业管理绩效的关系 3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案例分析33.企业的团队建设问题34.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制度35.健全国家公务员的监督制度36.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用人机制37.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激励机制38.现代工资理论与企业薪酬体系设计39.工作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案例)40.职业声望研究理论与实践41.职业指导与职业设计42.对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探讨43.对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处理问题的研究44.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的调整问题研究45.加入WTO与我国劳动关系的变化研究46.剖析案例,研究我国企业(全民、集体、私营、三资)内部的劳资关系状况及其处理47、中国企业劳资纠纷现状及管理对策48、中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机制完善途径研究49、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机制与中国存在的问题50、中国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劳动关系的调整51、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52、企业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本激励机制53、中国人力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54、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55、变革中的劳动就业环境56、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57、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58、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59.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60.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研究61.中国人口流动与控制问题研究62.我国收入分配问题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63.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64.论当代员工教育和培训的特点65.国外企业的岗位评价制度的发展情况66.工资制度的改革分析67.人员招聘与岗位分析设计68.人力资源的e变革69.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和趋势70.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继续教育71.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72.人力资源与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73.试论信息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的研究74.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因素分析与研究75.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研究76.Internet网络招聘与在线培训研究77.现代组织激励理论与模式研究78.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79.当代领导者素质研究80.知识经济时代用人观(研究)新议81.试论爱心管理理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82.试论股权工资制的适用条件83.试论中国式企业文化的核心基础84.试论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创新85.试析中国就业制度中的歧视因素86.Internet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87.软件开发人员的行为特点和管理对策研究88.企业IT(信息技术)人才的管理与研究89.激励及其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90.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91.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思考92.中国老龄人才资源开发战略93.关于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94.某企业职工结构与素质分析95.某企业职工工资效益分析96.应如何激励员工97.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提高员工素质98.我国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对策99.当前企业劳动保险应解决的几个问题100.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现状及发展完善101.试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102.我国金融证券业人才结构分析103.加入WTO对我国人才市场的挑战及对策104.论保险业员工激励问题105.保险员工的薪酬问题研究106.女性管理层的激励问题107.女性高层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108.性别差异与职位升迁问题研究109.沟通对实现绩效目标的影响110.薪酬设计与绩效评估111.绩效评估的激励机制112企业文化的建设113.人力资源会计初探114. 进入WTO,对会计人员的新挑战115.论我国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116.浅析我国妇女就业问题117.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问题118.浅析公务员的高薪养廉问题119.加入世贸后我国银行人才队伍建设120.网络银行与信息化人才121.银行个人理财人才队伍建设122.IT人才的培养与管理123.IT企业员工培训研究124.21世纪初叶中国社保改革的难点与对策125.广东社保体制改革。
7.我国中介组织发展的必然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中介组织体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是市场主体需要有第三种力量介入的领域,都有相应的中介组织为之提供服务。中介组织的种类庞杂,以下仅对二十种主要的中介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作简略的分析: (一)会计(审计)师事务所。
自1980年我国恢复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师制度以来,社会审计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很快。现有会计(审计)师事务所近万家,从来人员起过了13万人,从业人员中具有注册会计师和注册审计师资格的分别占到了近5成和2成多。
两师两所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财经纪律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两师两所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恶性竞争、违规操作,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我们认为,作为鉴证类中介组织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两师两所现有的从业人员并不嫌多,但确定存在事务所的规模偏小、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执业标准和水平不高、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二)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
由若干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去经营和管理国有资产,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形式,它把政府与企业相对隔离,既防止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的行政干预,又可把政府从微观管理事务中解放出来。我国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是在国企改革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目前约有1000多家。
此类中介组织的存在,可以使国家在不直接管理国有企业的前提下,管好国有资产。这既有增强企业活力和转换政府职能的双重意义,同时也是解决国资产所有者缺位、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实现资产优化配置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的最佳途径。
自1994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等进行从行业性公司改为控股公司的试点以来,不少部门和地区进行了国有资产中介经营的有益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目前已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条件。 (三)资产与资信评估机构。
1984年中国专利局成立的连城资产评估事务所,是我国第一家以知识产权评估为主的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同年,在北京等城市出现了专业性的资信评估机构。
1987年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非银行资信评估机构,此后我国的资产与资信评估机构有了很快的发展。现在全国资产评估机构有近4000家,从业人员近5万人。
我国的资产与资信评估机构是随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中外合资、合作经营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从今后的趋势看,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金融风险将成为十分重要而敏感的问题;国有企业改制,也面临减少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作为减少和防止风险的重要手段,资产与资信评估中介机构的高水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四)律师、公证和仲裁机构。
我国现有律师事务所5万多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有近80家外国律师事务所在我国设立了办事处;公证机构3000多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仲裁机构6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这类中介机构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是市场经济作为法制经济的客观要求,其存在有利于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使其进行平等交易和平等竞争,促进经济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从这类中介机构的现状看,律师事物所与司法机关脱钩工作进展比较快,出现了一些充满活力的民营的合伙制的律师事务所,但公证和仲裁机构大部分仍挂靠司法部门,离真正的中介机构还有相当的距离。 (五)金融中介。
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上活跃着保险代理、融资租赁、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基金、典当和拍卖等各种各样的中介机构。正是这些机构的存在,使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得以顺利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
我国现有各类保险中介服务网点23万多家,从业人员超过90万人;主要分布在沿海大中城市的租赁公司全国约有1000多家;全国和地方性的证券公司50多家,信托投资公司300多家,兼营证券业务的网点2000多个;我国现在运行着的投资基金约80多个,典当行1000多家。与发展中的金融市场的要求相比,现有的这些中介机构还是远远满足不了需要,大力培育高品质的金融中介组织,是我国中介市场发展的一个重点。
(六)税务中介。我国的税务中介机构是从1986年产生的,现在全国大约有4000多家。
虽然税务中介机构在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促进税制改革、改善税收秩序、化解税收中的矛盾、保持社会安定和谐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税务中介机构也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大部分税务中介机构附属于或者挂靠在各级税务机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介机构,受行政干预严重,难以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业务;二是税务代理中介机构的名称不统一,给一些不符合税务代理的机构随意代理税务以可乘之机;三是有些地方存在着税务代理市场的垄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四是缺乏统一的执业人员资格规定,使得滥竽充数者混迹其中。 (七)劳动力中介。
作为生产要素流动的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国发展甚为迅速,全国城市劳动就业中介机构达到了3万家;农村地区建立的乡镇劳动服务站(所)2.2万人;全国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