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英九的详细资料
马英九,1950年生,1981年美国哈佛大学博士毕业,1984年被蒋经国破格提拔任“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1988年调离“总统府”,先后任“研考会主委”, “陆委会副主委”;1993年,转任“法务部长”,1996年,在“内阁”中出任位高权虚的“政务委员”。
1997年辞官。1998年底台北市长选举成功成为台北市长,2006年选举为国民党的主席。
马英九的经历,有意思的是他的过程,类似中国官僚升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的依法办事的作风,清廉的品德,遭遇到台湾鱼龙混杂的政治生态中的处事方法,颇有意味。
满意请评分。
2.马英九的资料
马英九简历
籍 贯 湖南省衡山县
生 日 1950年7月13日
出生地 香港
学 历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72
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1976
美国哈佛大学法学博士,1981
教 职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副教授,1981-1997
国立政治大学法律系,副教授,1997-1998
经 历 美国波士顿第一银行,法律顾问,1980-1981
美国纽约华尔街柯尔迪兹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1981
美国马里兰大学法学院,研究顾问,1981
总统府第一局,副局长,1981-1988
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1982-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1984.06.20-1988.08.10
中国国际法学会,副秘书长,1985-1989
总统府,秘书,1988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88-1993
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1988.07.20-1991.06.01
行政院大陆工作会报,执行秘书,1988-
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委员,1990-
国民大会,(全国不分区)代表,1991-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委员,1991.01.31-1996.06.25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1.06.01-1993.02.27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言人,1991-1993
法务部,(第十一任)部长,1993.02.27-1996.06.10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3-
中央选举委员会,委员,1993.03.11-1996.07.08
行政院,政务委员,1996.06.10-1997.05.15
中国国际法学会,副理事长,1997-1999
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长,1999-2004
中国国民党,副主席,2003.03.30- 2005.8
台北市政府,(直辖市民选第二任)市长,1998.12.25-2006.12.25
中国国民党主席,2005.8-2007.2
关系人 (父)马鹤龄、周美青
3.求论文提纲,台湾本省外省人之间的历史矛盾和他们的政治影响,在线
在新的一年,蓝绿之争出现新的形态,一方面没有颠覆原有蓝绿板块,一方面没有清除现有的乱源,民进党“偏执型的执政”和政局动荡,依然是台湾政治的基本特征。
受去年底“立委”选举的影响,2005年台湾政局出现新的态势。从总体上看,虽然泛蓝军获得“出乎意料的成功”,但没有立即转化为提升整体实力的动力;虽然陈水扁当局没有获得“立法权”,但没有改变泛绿军的上升趋势;虽然泛绿军进入“后陈水扁时期”不可避免出现“权力卡位战”,但是民进党当局推行“绿色恐怖”和准备“长期执政”的步伐不会放慢。
泛蓝东山再起遇困难- 此次“立委”选举结果说明陈水扁“过高的预期目标”没有实现:控制立法权,结果反被泛蓝军所掌握;“割喉割到断”,结果泛蓝军的喉咙没有被割断,反而在“立法院”扼住了泛绿军的喉咙;用选票“教训”连宋,结果选举给连战创造了党内交接班的最佳时机,同样也给宋楚瑜创造了以攻为守的机会;通过“立委”选举获得过半选票,以证明胜选“3·20选举”靠民意而非“两颗奇怪子弹”,结果“立委”选举结果只能更加证明陈水扁“3·20选举”就是依靠不正当手段、胜之不武的产物。陈水扁上述“四个目标”成与不成的落差,对民进党当局下一步的行动产生巨大影响。
选举胜利,大大提高了国民党的士气和信心,问题是要把选举胜利转化为止跌回升、东山再起的动力,出现“难点”: 领导机构需要换届。在连战继任者问题上出现党内上层属意王金平、社会民意比较接受马英九的分歧,出现了党主席人选没有与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近视做法。
国民党的理念如何确定。党内部分“本土派”和新生代,为争取选票,面临“绿化”和“本土化”的双重压力,出现向民进党理念靠拢以获取政治资源的倾向。
国亲两党能否合并。亲民党在选举中落败,导致国民党和亲民党合并出现新问题:在台湾现有的政治生态和价值观念下,亲民党在低谷时与国民党合并,则会降低自身的价值和讨价还价的资本;亲民党34席“立委”在无党过半的“立法院”院内,成为“关键的少数”,造就了宋楚瑜的“战略地位”。
因此,宋楚瑜采取“置之死地而后生”、以攻为守的策略,以刺激泛蓝军分裂的危机意识,来提高亲民党在政坛上、尤其是国亲两党合并中的筹码。 无论亲民党和宋楚瑜是什么态度和策略,国亲两党合并受到制约。
泛蓝军还没有为夺取今后4年4场选举的胜利做好准备。 泛绿内部矛盾加剧 民进党“立委”选举的失败,加快了“后陈水扁时期”的形成。
“第二任期效应”产生。陈水扁不得不采取“辞去党主席职”的“自残”和民进党上层没有劝止他“自残”,说明已经出现“第二任期效应”,随着他的最后任期的到来在党内的作用力已经在减弱,分量在降低。
泛绿内部分歧浮现。一方面李登辉和台联党担心“泡沫化”,与民进党争夺“基本教义派”,特别是李登辉进入衰减期,台联党缺少精神支柱,要么是迅速“泡沫化”,要么是吞食民进党的社会基础。
一方面李登辉和陈水扁,为争当“台独飙车手”和增加对“台独”势力的控制力明争暗斗。事实上,在今后4年4场选举中,台联党在县市议员、北高市议员选举、第七届“立委”选举中与民进党有矛盾;在县市长、北高市长和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中,民进党需要台联党的支持。
民进党的实力在继续上升。泛绿军对“立委”选举失利原因进行了反省,开始对以往的狂热和冒进进行冷静思考,从组织、路线和策略上进行调整,为“长期执政”进行更加周密的准备,重点是增加对中间选民的吸引力;“台独”思潮、尤其是“国家认同”还在扩大,泛绿军继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存在;从历史上看,民进党即使出现权力之争,只是个人退党或退出政治核心,并没有拉走民进党的支持者。
因此,“接班人卡位战”无论什么结果,对于民进党发展影响不大。 蓝绿之争出现新形态 政党生态重新洗牌,导致政坛混战。
按照台湾政治现实,整体社会在李登辉和陈水扁等人的推动下,以族群、省籍、“台独”和“反独”划线,分为蓝绿两大阵营。民进党和亲民党两个几乎没有交接点的两类政党进行“合作”,只能说是政治交易、投机行为,有失政党道德、政治人格。
结果只能是亲民党被实力强大并且拥有执政资源的民进党所玩弄。亲民党如果想突破发展瓶颈,只有回到国民党,做好政治动员,一致对付“绿色恐怖”。
蓝绿之争的导火索不少。台湾现实处于不正常状态,陈水扁当局把“台独”既当成巩固统治基础的工具,更把推动“台独”作为基本目标,在朝野之争中必然把对手当成敌人,把泛蓝阵营当成“外来政权”。
陈水扁的极端做法,必然把普通的公共政策之争提升到敌友之分、统“独”对立的高度,把在野党正常的监督执政党的活动扣上“柔性政变”、“黑金政治”、“专制回潮”、“政治分赃”、“联共卖台”的政治帽子,推行“绿色恐怖”。再加上新一届“立委”的近期议题有:“监察院”、“立法院”、“行政院”等人事同意权,“6108亿军购案”、“公投法修改案”、“修宪案”以及公共政策、大陆政策等,不少带有潜在的冲突因素。
特。
4.2010年高考毕业后可以去台湾读大学吗
“2009年8月可去台湾读书!” 此消息一出,引起了许多大陆学子对台湾教育、生活、文化的关注。
那么,与港澳高校相比,赴台读书的优势在哪里呢?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相关人士,包括赴台交流的学生等等,对台湾高校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已初步拟定大陆学生来台就读及大陆高校学历认证政策,按照计划,台湾各大学招收大陆学生名额为今年总招生名额的1%,约2000人。
由于各校招生计划不一样,因此,各校实际招生名额可能在2%。目前,台湾公立大学面向内地只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私立大学可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
这意味着,如果想去台湾读本科的话,只能向私立大学申请。 申请台湾的私立大学需要两个条件,一是高考成绩,二是高中三年的平时成绩。
但是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要求,有些学校可能会参考学生在高中时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和获得的荣誉等等。 台湾有一些比较好的私立大学,比如东吴大学、辅仁大学、淡江大学、中国文化大学。
在台北市还有铭传大学、实践大学、世新大学。上私立大学要看其专业情况,世新、铭传这两个学校,还有文化大学,这三个学校的传媒专业很强,在台湾传媒领域“势力”很庞大,校友遍布各个传媒系统,所以在这3个学校的传媒系读书,去各地传媒实习特别方便。
台湾学生有很多的实习机会:“有很多同学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实习,如果做得好的话就可以留下来,而且还可以拿薪水。我们这个专业有个学姐大一的时候就跟着吴宗宪做节目,毕业时电视台招人,就直接把她留了下来。”
在台湾义守大学交流的郑方告诉笔者。 医护专业比较好的有长庚大学、阳明大学、义守大学、慈济大学。
“义守大学的硬件设备在台湾堪称一流,最明显的例子是,义守为了申请成立医学系(在台湾,医学系是受管制的科系,至今拥有医学系的大学不超过10所),花费数亿元台币,专门成立了"义守大学附设医院"。”提到义守的医学系,郑方赞叹不已。
而理工方面较好的则是中原大学、元智大学、淡江大学和辅仁大学;法学是东吴大学和辅仁大学更强一些;商科是淡江大学和辅仁大学更好。 “台湾的公立大学基本上比私立大学的师资设备都要来得好,如果大陆的同学本身能够考到大陆一流的大学,那么毫无必要来台湾念大学部。
但是如果说你在大陆只能考上属于二流的学校,那你就可以考虑是否到台湾来就读其他的私立大学。”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专任副教授郑又平告诫想去台湾读书的同学。
在台湾,公立学校一学期的学杂费平均大概是在2.5万元台币,一年就差不多5万元台币,而私立学校一年平均差不多是10万元台币,所以私立学校的学费大概是公立学校的一倍。但即使如此,在台湾读书也要比在香港读书费用便宜许多。
所以,去台湾读书对于经济条件中等的家庭学生来说,算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在台湾,很多大学生课后都要去打工,挣学费或者生活费。
主要是因为大学的学费很贵,尤其是私立大学,而且家里还要供其他兄弟姐妹上学,因此家里只能给部分学费或者生活费,其余的就要靠自己打工。也有一些贫困生(在台湾叫清寒学生)在学校里帮忙,比如帮老师打扫办公室,他们做够一定的时数就可以抵掉一半的学费。”
小云对台湾学生的工读印象深刻。 但是这样的优惠政策大陆学生是暂时享受不到的。
马英九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即所谓的“三限六不”政策,所谓六不:1.考试不加分。2.不影响本地学生权益,以外加名额招收陆生。
3.不编陆生奖学金。4.不允许陆生在校外打工。
5.不可考证照。6.不可续留台湾就业和从事公务员。
“台湾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都很强”。笔者采访了几个在台湾高校交流的大陆学生,说到他们对台湾学生的印象,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如此。
王娜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大三期间作为交流生到台湾义守大学大众传播系学习半年。在交流期间,台湾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她印象深刻。
他们系的学生毕业时并没有硬性规定要做毕业论文,而是有一个毕业展,展示全班同学的设计。可以设计一个明信片或者拍一部小电影,很多同学会为了毕业展花费很长的时间。
随着两岸越来越开放,去台湾读书已经成为一种热潮,郑又平提醒要去台湾的学生:“我跟大陆的同学们建议一下,你不一定要来台湾从大一念到大四,你可以考虑,譬如说你考进复旦,你考进浙大,你先念个两年三年,然后你来台湾念一年短期的学校来修学分,这对你是一件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