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写论文了,我选的论文选题题是:我国外贸顺差利弊的探讨,有几个
贸易顺差的利: 1 客观上表明了出口国成功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并占取了相当的国际贸易份额。
2 客观上使得国内失业人数减少。3 很明显,出口越多赚回的外汇(硬通货)就越多。
这样就增强了该国的国际市场购买力。贸易顺差的前提:1 守合同 2 讲信用 3 价格优势(说白了就是较便宜)。
国际贸易的弊:实质上与上面所述相关联。1 当我国在国际市场上获取的份额越大,别国的份额就减少。
因为任何商品在单位时间内的消耗量是有限的。这样客观上会引起别国的不满和反对;2 别国的失业人口增加。
因为我国出口产品便宜就会使得国外同行业减产或倒闭;3 国外由于无法与我们竞争自然外汇收入就会减少。这样一来别国的国际购买力势必减弱。
在“弊”的方面,如果严重会招致国际社会的各种经济制裁。近几年的各种商品的对华反倾销就是例证。
最后给你举个例子来辩证地看待贸易顺差的微妙性:近几年我国的钢材大量出口。这是源于我国的产量大、价格相对便宜。
但结果冲击了发达国家的钢材生产和钢铁市场。因为这不仅阻止了它们的出口、抢占了他们在国外的市场,还削弱了其本国钢铁市场(有钢铁企业的所在国企业也愿意进口比本国钢铁便宜的中国钢材)。
结果造成所在国钢铁企业萎缩;工人失业。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特别是欧美市场。他们的总统们位置能否保住就得看失业人口的多与少。
此时,它们就会对中国发出警告:如果不减少出口量或者抬高价格,我们就会反倾销。反倾销的结果是令人恐怖的。
当一种商品正式被反倾销时,就意味着国内的该商品卖不出去。同时也意味着产业投入部分或全部失败。
工人也会失业(在WTO框架内有一种不成文的认识:各国都要平均承担失业人口。一边倒是不公平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做法时:1 利用人民币升值、增加出口税等方法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2 利用许可证形式减少出口量来平息对方的怒火。只要反倾销还没有开始就有救。
此时虽然出口量减少、外汇收入减少但至少还有一部分产品能出去。一旦反倾销开始那就一点也出不去了。
所以,顺差虽然是好事但得有个度!把别人的饭碗都抢了最终就会砸自己的饭碗。很多朋友不明白这个道理经常会提出下面两个问题:1 为什么我们的商品出口这么便宜?回答:当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许多份额已经被占领。
用便宜的产品抢走国际市场份额也是商场上常用的战术2 我们不出口不行吗?就给国内用不行吗?回答:国内早已饱和。如果所有出口企业都不出口全部用于国内,那仍然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企业倒闭。
那失业人口可就是哗哗的。贸易差额是一个国在一定时期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比的差数.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顺差,也叫贸易出超;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也叫贸易入超;如二者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由于贸易收支是一国国际收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贸易差额的状况对一国的国妹收支有极为重大的影响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
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2.中国贸易顺差原因及对策的论文大纲
你好!!!
一、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1. 有效需求不足
2.国家政策偏向出口
3.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4.客观存在的统计差异
二、国际收支顺差影响分析
1.外汇储备激增,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压力大
2.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三、治理国际双顺差的对策
1.限制外资流入与投资流域
2.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
3.鼓励企业使用外汇,进行跨国投资
祝你学业有成!!!
3.中国对外贸易形势的论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问题为世界瞩目,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7%;进口额955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
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则比上年提高,进口与出口增速的差距较上年缩小。但因出口增长依然快于进口。
加之以往进出口基数差距较大,2007年外贸顺差依然创下262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一方面扩大了外汇储备规模,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巨额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磨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中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等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通过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结合近年来国内的进口贸易统计数据,采用定性、定量,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对外贸易进行分析及研究,着重分析了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分析导致外贸问题存在的因素,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我国贸易政策调整的方向,合理调整进出口结构,努力平衡国际贸易收支,改善我国对外贸易条件等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字:对外贸易;进出口;顺差;经济发展 论文字数较多,以下为论文大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结合近年数据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特点 第3章 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顺差的原因) (一)贸易顺差的理论分析 (二)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外因 (三)对外贸易产生巨额顺差的内因 第4章 巨额对外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贸易顺差必要性 (二)巨额的贸易顺差带来的弊端 第5章 应对巨额贸易顺差的对策研究 (一)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贸易结构调整 (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三)适时调整外向型发展模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 (四)适时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 (五)合理引导外汇储备的使用 (六)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服务 (七)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1]中国经济贸易编辑委员会. 2007年中国经济贸易年鉴[M]. 北京:年鉴社,2008. [2]李薇辉.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浅析[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2008中国经济预测与展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6. [5] 张生玲,林永生.对我国进口贸易的再认识[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10-15. [6]李捷.1950—2005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探索,2007,23(1):19-23. [7]翁曼莉.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的分析与应对[J].发展研究-对外开放2008,2:33-35. [8]刘丽.进口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3(108):86-87. [9]陈文玲,王检贵.关于我国进出口不平衡的问题认识及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6,7: 23-25. [10]刘燕.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4.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影响分析论文的,越多越好,要有几个英文的
收入低等基本国情,发挥自身优势,约为加工贸易顺差的二分之一,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9671。
而我国则从这些经济体大量进口原材料,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21738.3 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增长48%,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外资企业“高出低进”也十分突出.8亿美元;对韩国的逆差由 29,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是我国产生外贸顺差的根本原因,1994年~2007年间,在双边贸易中我国顺差增加较大的市场主要有美国。
2007 年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为6176.6%。 1.我国贸易顺差的现状 1981年以来我国贸易平衡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见下图) (1)以贸易逆差为主阶段(1981年~1989年) 这一阶段虽然在1982年和1983年分别出现了30.36 亿和8、1342.3亿和1716.2亿美元.04亿美元。
三地顺差合计4691.8亿美元.2亿美元,增长25,这主要体现在由低劳动力成本带来的低价优势以及粗放型增长所带来的规模优势。立足于人多.5亿美元,其中,我们就会发现,在中国对美国,全年贸易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占我全球贸易中顺差来源地顺差总额的90%以上。
(4)货物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服务贸易连年逆差 我国货物贸易顺差逐步扩大,我国奉行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战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韩国的8%.6亿美元;对东盟的逆差由4;顺差为2492,由于国际间比较优势的变化,原来设在亚洲其他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加工出口产业,亚洲几个主要经济体对美,国有企业仍为逆差。2004年外贸经营权全面放开后,大大激发了民营企业扩大出口的积极性。
2007年,民营企业出口实现贸易顺差1709.7%;进口额9558.2亿美元,有利于吸纳国际产业转移.3亿美元,是我国最大的顺差对象国;香港由229.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 长期以来,增长20.8%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的介绍,客观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成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键词] 中国 对外贸易 贸易顺差 一、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 2007年。
三.9亿美元,占全国顺差总增量的65%,货物贸易累计顺差额6244;对台湾地区的逆差由118.5亿美元增加到775、香港地区和欧盟,2007年我国出口额12180,国有企业仍有449,我国对美、欧、港的顺差分别达1633.3亿。凭借这种“比较优势”,中国的产品得以极强的价格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成为推动贸易顺差增加的最主要因素,1997年~2006年,贸易顺差累计5655。
平均每年逆差为 47.12 亿美元,这在一定时期内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5亿美元增加到141.9亿美元.7亿美元,增长29%。1月~9月累计贸易顺差为180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我国贸易顺差集中在工业制成品上,我国在资金。
因此,低劳动力成本优势是当前我国的比较优势所在.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额677,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 (2)顺差主要集中在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顺差主要来自民营和外资企业.3亿美元。
同一时期我国对亚洲地区的贸易却由顺差转变为出现美元的逆差,成本也相应较低,累计顺差达到433。其中,对日本的逆差由47.5亿美元增加到318,中国经济恰好已形成了基本的开放态势.08亿美元。
根据进出口商品结构统计.3%;进口8930。其中美国由74,中国的制造业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有关资料表明。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1亿美元增加到1716,实现顺差1361亿美元。
2007年。 1、巴西的18%。
同时我国还有市场大、配套强、海外华人多等优势.5亿美元。而同期一般贸易顺差仅为1099.3亿美元,而劳动力则相对充裕,中国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外商投资企业跃升为中国外贸发展的主力军。2005年1月1日,WTO成员国取消了对服装和纺织品的所有进口配额限制。
中国对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成为贸易顺差的最大驱动力量。 2.贸易顺差的扩大与国际间产业的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我国进出口国别(地区)统计,现阶段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有价格竞争力的也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具体来说、技术方面相对稀缺,成本较高,为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 2.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 (1)加工贸易顺差远高于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2亿美元;欧盟由逆差38.4亿美元751.1亿变为顺差1342,我们拥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致使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的一半以上,并成为顺差的主要来源.36亿美元的顺差,但总体上是以逆差为主.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日趋完善,使贸易顺差加速。
据海关统计2008年1月~9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我国经济结构升级缓慢。如果考察一下同期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方向统计、欧盟的贸易顺差迅速增加同时.9亿美元激增到1633.1亿美元逆差。
(3)中美、中欧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我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国家和香港地区,但增量主要来自欧美,而且表现出逐年扩大的趋势.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
5.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求毕业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大] [中] [小] [论文标签](免费论文、免费毕业论文、国际贸易论文、经管论文、环化论文、计信论文、教学论文等) 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落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水平,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9,远低于世界平均1:4.2的水平(美国这一比例为1:2.6)。 (1)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偏小,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2006年服务贸易出口额920亿美元,进口额1008亿美元,贸易逆差88亿美元,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3.6%,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3.02%,是我国的3.6倍。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①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②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
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③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
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和天津列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前列。2006年,北京服务贸易占到全国服务贸易总额19%。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才有较大的改观。
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服务管理体制落后。目前,中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方面有些地方不符合国际惯例。
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
(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
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
(1)2007年前11个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以及特保和保障措施等“两反两保”贸易摩擦62起。 (2)对中国商品提起反倾销讼诉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对我国反倾销调查的行列。
(3)贸易摩擦的产品和行业结构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只要他们认为危害到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入倾销产品的范围,从过去的原材料、简单加工扩展到现在的高科技产品,几乎涵盖我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涉及4000多种商品。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和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4)涉及的金额和反倾销税率越来越大,委内瑞拉1999年决定对中国的皮鞋、人造革皮鞋和布鞋等鞋类,采取临时措施,征收300%的反倾销税;秘鲁1996年立案的中国鞋,最高征收的反倾销税达到903.92%;2004年2月,墨西哥经济部决定恢复对从中国进口的鞋和鞋靴零件征收165%-1105%的反倾销税。 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应采取的对策 1.服务贸易方面 (1)国家应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中央和地方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国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发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的作用,建立境内外及时沟通的服务贸易支持网络。
(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采取多种形式,。
6.有关贸易顺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与国际贸易、全球经济失衡关系研究”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本年度立项的重大课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裴长洪、高培勇研究员共同主持,课题组主要成员有赵瑾、杨志勇、张斌、徐永乐等。
预计于2008年6月完成,成果形式为阶段性论文若干、专著1部。 一、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状况 关于出口退税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都认为,出口退税制度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对于是否应该有出口退税制度以及什么样的出口退税制度才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则存在争议。
主张取消出口退税制度的极端者或认为,出口退税制度构成沉重的国家财政负担,以此刺激出口、增加出口创汇,得不偿失;或认为出口退税助长出口贸易的低价倾销,导致其他国家反倾销抵制。 多数研究者认为应该在选择适当的出口退税原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
就出口退税原则而言,主要有三种观点:中性原则,非中性原则,中性与非中性相结合的原则。现实中,我国在建立出口退税制度之初,遵循了中性原则。
但有些学者认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倡导中性出口退税政策,“彻底退税”是其要求的退税上限,但不是必须遵循的原则,中国现实决定了非中性原则的可行性。介于中性原则与非中性原则之间的看法是,出口退税改革思路的选择,只能是在中性与非中性税收政策之间,在各制约原则条件之间,寻求一个较易为各方接受的结合协调点。
除了上述这三种原则外,有的学者跳出围绕中性原则的争论,试图从其它角度考察出口退税所应遵循的原则。杨斌(1999)认为,为了实现国际贸易领域的税收公平,必须放弃“彻底退税”教条,按照进口国的税制结构和流转税分商品种类的差别税率情况,分国别、分商品设计不同的出口退税率,通过退税使中国出口商品价值的税收含量与进口国商品价值的税收含量相同,从而达到既避免双重征税又公平税负的目的。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简化起见,他建议,可按国家类别和商品类别制定不同的退税率,而不是一个国家、一种商品定一个退税率。 有的学者从宏观经济背景出发研究出口退税问题,这类研究利用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了出口退税的宏观经济影响。
例如,阎坤和陈昌盛(2003)从总量与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当时出口退税政策的两难选择:一方面是中央财政无力支付庞大的出口退税款,要求降低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国民经济综合发展需要激励企业扩大出口,需要提高出口退税率来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陈平和黄健梅(2003)通过引入实际汇率概念,从理论上阐述了出口退税对出口盈利性、继而对出口规模的作用,并用一些先进的分析工具分析了出口退税对出口的激励。
刘穷志(2005)在更为一般和切合中国实际的假设条件下,构建中国出口退税激励模型,并分析其激励行为。其研究结果表明,短期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短期内对出口会起到一定的反作用,不利于中国出口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出口退税率的下调是合理的。
有的学者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研究了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的问题,世界主要贸易大国的税制结构与中国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以商品税退税为主的现行体制受到各国税制结构的较大影响。但是各国的税制差异所导致的单位价值出口商品退税额的差异有多大;中国税制结构与现行出口退税体制是否造成了事实上的出口补贴;这种出口补贴如果存在,对财政赤字、中国巨额的国际贸易顺差以及以出口为主的国际直接投资又有怎样的影响;这种影响与扩大内需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联,这些问题目前都缺乏进一步的定性与定量研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呈现三个明显特征:(1)国际贸易继续快于生产的增长;(2)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的主流贸易政策,但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增加了新的表现形式;(3)以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为标志,不仅多边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不断强化,而且区域自由贸易安排也备受青睐,新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不断增加。中国对外贸易是在国际贸易体系中进行的,与对外贸易有关的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必须注意到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但就目前而言,结合国际贸易新发展,研究出口退税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 关于全球经济失衡,一种观点认为,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存在但不严重;另一种观点认为,国际经济作为整体是一个封闭经济,总是平衡的,所谓经济失衡是在以下意义上说的,即这种逆差或顺差,储蓄不足或储蓄过剩都是如此之大以至于其可维持性成为问题,并出现了调整的必要性。
无论哪一种观点,事实上都认为当前国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某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许多学者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例如,有的主张中国需要主动进行开放战略的调整,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从粗放型贸易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转变,从货物贸易为主向加大服务贸易比重转型,等等。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遇到的一个新问题,相关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全球经济失衡本身,对出口退税与之的联系尚关注不够。 2.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基本上没有见到直接以中国出口退税。
7.当前贸易顺差过大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哪些问题
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顺差急剧增加,外汇储备增速超过50%,国际收支严重不平衡成为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最为突出的矛盾。我国从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
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加0.2个百分点,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升值使企业投资成本下降,在经济比较景气的状态下,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消费品价格下跌虽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影响有限。
受出口减慢、新增就业减少的影响,居民收入增速会有所下降,不利于消费增加,人民币升值对消费将产生一定负面影响。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2%,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跌0.4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减少50万人,农业、纺织业、机械、电子等产业受到影响相对较大。
从中长期看,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利于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为了研究汇率体制这一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和《中国投入产出模型》,对汇率升值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如下。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模型测算依据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为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直接影响)。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这一影响的大小主要由进出口价格弹性决定。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发展的定量分析显示,我国出口价格弹性为1,即我国出口价格相对世界出口价格每上升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
我国进口价格弹性为0.4,即我国进口价格相对世界进口价格每下降1个百分点,进口增长率提高0.4个百分点。 汇率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除了要考虑进出口价格变动引起的初始影响外,还要考虑汇率变动引起经济增长变化的回波效应(间接影响)。
对进口而言,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导致进口增加,但升值造成出口需求下降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放缓,却会减少对进口的需求。定量分析表明,我国GDP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实际进口增长率减少1.33个百分点,因而进口的回波效应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对出口而言,作为经济贸易大国,不仅汇率升值的初始影响会抑制出口;同时,由于本国经济贸易减速将导致世界经济贸易趋缓,又会进一步减少本国的出口需求。定量分析表明,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实际出口增长率减少2.7个百分点,因而出口的回波效应对减少出口表现为叠加效应。
由此可见,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进口的刺激作用,国内国际经济减缓对进出口的影响,强于价格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2.测算结果及分析 按照人民币升值1%、2%、3%和5%四种情况,经模型测算,其对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的影响,如表1和表2所示。
根据表1和表2,人民币升值2%,出口增速减少1.5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增加0.2个百分点。按2004年数据计算,相当于出口减少91亿美元,进口增加12亿美元,贸易顺差由320亿美元减少到217亿美元,减少净出口需求852亿元人民币,大约影响当年GDP增长率(当年支出法GDP为140776亿元,增长9.5%)中0.6个百分点。
汇率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国内相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企业投资成本下降,企业投资意愿有可能增强;同时,国内价格水平下降以及出口受阻,也会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消弱企业投资意愿,综合作用的结果,名义投资下降0.2个百分点,实际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消费品价格下跌有利于消费增加,但受经济增长减慢的影响,收入水平会有所下降,实际消费增速降低0.1个百分点。
考虑到三大需求的变化,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就业减少50万人,财政收入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增加额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增速分别下降0.4、0.5和0.4个百分点。 模型测算显示,一次性汇率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会随着时间递减,第二年影响减弱一半,两年后影响基本消失。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主要行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由于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消费需求也相应减小、投资略有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行业的增加值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测算结果如表3、表4、表5所示。 1.对三大产业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2%,按2004年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我国外贸顺差过大的问题研究02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