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个朋友给我找一个农业方面毕业论文的范本
摘要: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做到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让农村的“三个文明”共同发展,最终变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关键字:新农村 新产业 新村镇 新农民 新组织 新风尚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村民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人民生活、社会治安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体,是农村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标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概念。
从发展阶段上看,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曾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再一次引起普遍关注,相比而言,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农村应该有更加丰富的内涵。从不同区域来看,由于现实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
结合一些地区近年来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代表们认为,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至少应体现“六个新”,即新的生产力和收入水平、新的农村居住环境、新的农村社会保障、新的农村文化教育、新的农村道德规范、新的农村村容村貌,也就是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收入增加、生活安康、设施改善、环境整洁、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农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
1.3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
1.4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
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农业标准化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关心和重视,对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数量和分散、粗放的农产品生产经营方式,有些生产者使用违禁农药、不合理使用化肥,导致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问题比较突出,不仅威胁消费安全,而且破坏生态环境。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不断提高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用肥的能力和自觉性,用标准规范农业生产、加工行为。同时,标准化生产与加工技术的推广,也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标准支撑,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主体明确、环节清晰、依据充分,提高了监管效能。
(二)推行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农业标准化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多个环节,以食用安全和市场需求为目标制定农业标准,通过实施农业标准,综合运用新技术、新成果、普及推广新品种,在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向优质高效品种调整,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素质的整体提高,为提高农业效益奠定了基础。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将全面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内在和外观质量,成为品牌、名牌产品的质量保证,是实现优质优价、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
(三)推行农业标准化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实施以标准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门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对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和日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做好优势农产品能“打出去”、受冲击农产品能“守得住”两篇大文章,就必须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下大力气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大力气提高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技术保护水平。
3.求论文一篇,题目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 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 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 销等问题。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 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
())(#())$年,农产品进出口 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 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 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 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
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 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 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
这反映出我国 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 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
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 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 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 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 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
$"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 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 优势。
!""#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 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 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 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 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 关系得以改善。
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 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 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 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 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 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 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 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
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 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 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 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
我国人多 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 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 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 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 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 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 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 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 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 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
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 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 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 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 制。
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 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 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 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 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 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分散的小 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 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 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 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
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 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
4.求关于食品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5000千字左右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 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 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
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617.3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543.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
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43.6%;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
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082.1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743.6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
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
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
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
5.如何发挥好农业企业在标准化方面的作用
甘肃省永登县农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对标准化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农业企业标准化的工作机制落后,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这严重地阻碍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为解决三农问题以及保障公众健康,笔者针对永登农业企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结合农业企业标准化的特点和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就如何发挥好农业企业标准化提几点建议。 一是提高管理者对标准化作用的认识,加强企业标准化制度建设。
首先从企业的标准化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经营方针协调一致入手,明确企业标准化目标。其次,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充分认识企业标准化取得的长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在占领市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通过加强企业的标准化制度建设、建立良好的长效的标准化机制。 二是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程序化活动为核心,建立和完善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其他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根据农业企业的特点并充分满足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促进企业形成配套完整、协调配合,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三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根据实际需要制定企业标准。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还可组织科研办量,合理配置资源,研发一批技术先进,社会经济效益最佳的企业标准。 四是实行全员标准化培训。
企业对全体员工特别是对管理者进行各种标准化知识培训,保证各级管理者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和政策,形成员工人人懂标准、工作开展靠标准、监督检查看标准的局面,使标准真正成为企业生产运行和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五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以农业标准推广为目标,以农业龙头企业、大型生产基地、专业大户等为载体,以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为形式,鼓励各级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率先推广应用农业标准化,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加速农业标准化在生产中的应用。(甘肃省永登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臧跃成)臧跃成。
6.农产品电子商务论文分析方法有哪些
一 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销售过程中全面导入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网上进行信息的发布和收集,同时依托生产基地与物流配送系统,在网上完成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销售和电子支付等业务的过程。
推广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质上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其在农产品交易中的作用如下。 1.有利于增加农民对农产品信息地掌握 由于自身知识的局限,农民对农产品市场不甚了解,对农业信息把握不准。
在市场经济下,农产品滞销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内蒙古的土豆,接着是山东、辽宁的大白菜,再是河北大葱,甘肃洋葱,广东、辽宁的萝卜,等等,从经济学层面讲,这固然是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有一定的滞后反应,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民对市场掌握不够造成的。
小生意与大市场信息脱节,致使产销缺少有效的对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能够让农民了解不同时期的农产品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对农业的各项政策,以及同行的基本动态,增强农民对市场的预见性。
2.有利于农民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 农业电子商务可以作为一种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在收集信息的同时完成信息的交换,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比重。
在传统农产品交易中,农产品的销售大部分都依赖中间商的收购,农民对农产品价格并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即使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扬,农民依旧无法借此增收。因此,对农产品实施电子商务,能够扩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降低对中间商的依赖,从而拥有更多的价格话语权,更多地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
3.有利于农产品交易手段多样化 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方式多数为现货交易与现金交易。通过网络,可以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联系起来,发展多种农产品交易方式。
例如,2004年,山东寿光蔬菜首次进行了电子拍卖,开创了农产品新交易方式的先河。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很多条件具备的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或农场可以采用农产品期货交易或批发。
期货贸易、远期合约交易、集中竞价、订单式农业等多种现代交易手段都可以运用到农产品交易当中去,农业活动者应借此东风积极构建多种销售渠道。 4.有利于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互联网遍布全球,利用网络可以向全球发布农产品资源信息,宣传、推介当地丰富的优质农产品,扩大本地区农产品的知名度,解决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问题。
农民可以利用互联网做广告,成本比传统广告媒体低,而且,由于网络已成为当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广告的影响比传统广告来得更广些。通过电子商务,农民可以减少第三方或中介组织的参与,减少中间交易环节,缩短供应链,提高市场运作效率,寻找优质客户。
当然,电子商务的特性要求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更加标准化,标准化反过来顺畅了流通,也进一步减少了交易成本。 二 农产品电子商务运用中的主要问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主要有供求信息服务型和商务服务型。
前者为农产品生产者提供了各类信息,节省成本。后者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信息化的交易平台,缩短农产品供应链条。
但是,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1.农产品的特性不适合电子商务 农产品的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生产依赖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种植和培育需要一定的周期且不利于存储。
另外,农产品的差异化不明显,虽然现今很多消费者偏好于绿色无污染产品,但从直观上很难进行辨别,加之我国农产品深加工比例较低,导致农产品无法像工业产品一样实行品牌区分。不同的商品在其运行过程中,往往具有各自不同的使用价值保存期,而农产品的使用保存期可以说是最短的,很多农产品如鲜活品不易保存,造成远距离贩送很困难。
同时又由于农产品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滞后,对下期的需求量预测往往是根据上一时期的需求,导致了供销不匹配。因此,决定了农业电子商务需要有组织的第三方介入。
2.电子商务技术不高和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电子商务还处于发展阶段,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较弱,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诸如金融体系不完善、物流配送不健全、商业信誉不高等问题。很多农村电脑人均拥有量低且多为政府人员使用。
即便近些年涉农网站增长迅速,但网站建设的质量不高,很多关于农产品的网站访问速度慢,服务提供不稳定,网页陈旧、链接不便利。在农村,农民还主要依靠邮政储蓄、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进行些存储业务,缺少各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即便是有,利用率也很低,商业环节中的资金流得不到很好的转换流通。
金融业不发达,使得很多电子商务赖以的支付方式很难起到作用。同时,由于交通不便和地区偏远等原因,农村的物流不完善,农产品难以实现使用价值的转移,这也进一步缩小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3.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在农村严重变形 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它不仅要求构建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网络体系,还要求有先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然而,我国农村。
7.跪求一篇国内外农产品发展趋势的论文(3000字左右,是国内外啊
一、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工业化国家的食品工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加工增值比例一般在2.0-3.7:1.0,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于国民生活的第三产业都很发达,其产值在GDP中占有较高的份额,除美国外,其他工业化国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有关工业化国家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是:美国0.19、2.95、2.15,日本0.04、0.26、1.21,加拿大0.02、1.43、2.13,法国0.02、0.90、1.45。
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都超过了第二产业,更超过了第一产业。这些国家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在10.6%-20%之间。
当中国的第三产业总产值占40%时,才能使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降低到35%-25%,居民的生活水平将达到小康标准。 欧洲的农产品加工业伴随着工业革命孕育而生。
在工业革命后,欧洲已建立了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技术体系。 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近20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2400亿法郎增加到1997年7925亿法郎,增加了2.3倍,平均每年增加11.5%。
法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其工业产值的20.3%,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从业人数占其工业从业人数的20%,成为法国工业中增长最快、盈利最多的行业。法国的食品加工业主要是肉类加工,占全部加工业比重的23.4%;其次是奶类加工,占20.7%;饮料和葡萄酒为13.8%;面包、制糖、巧克力等食品占28.5%。
法国是全球第一大食品出口国,1997年出口额达1730亿法郎,1995年占全球食品出口额的12%以上,美国为9%,中国仅占2.6%。 德国食品行业生产的品种最为齐全和多样化。
三分之二的德国食品公司在市场上投放2000多种新产品。小供应商特别活跃并富有创造力,新产品的营业额占27%。
由于质量好且有创新的特点,所以德国生产的食品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产品比较畅销。2002年德国食品行业总营业额达到1254亿欧元,出口额为247亿欧元。
美国是玉米生产、加工和消费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玉米加工为美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目前采用湿法加工玉米,该工业的年产值达110亿美元;每年出口1000多亿美元的玉米朊粉和玉米朊饲料。
美国大豆的主要加工产品为大豆粉和豆油,年产大豆粉3400万吨,大豆油820万吨。用大豆粉还可以再加工成食品、饲料及其他医用、化工等产品。
法国、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马铃薯加工率分别达到59%、48%、40%和40%。日本大米加工技术先进、设备的制作精细、自动化程度高。
二、食品加工业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业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业部门和出口创汇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早、程度高、科学技术进步快,因而食品工业发展起步早、水平高,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技术占据优势 1.发达国家高度发达的食品加工机械部门,不断利用新原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间接实现了先进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食品加工机械产品品种齐全,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不仅使得加工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而且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统一、可靠和产品标准化、系列化。
发达国家食品加工机械一般具有动力、燃料及水消耗少的优点。食品加工的原料利用率高,如美国能利用废弃的柑橘果子榨取32%的食用油和44%的蛋白质;从橘子皮、苹果渣中提取和纯化果胶质或柠檬酸;淀粉糖制造设备加工淀粉糖能做到无废渣、废水或废气排出。
2.发达国家食品加工企业注重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研发和创新活动。①研发技术创新。
大型食品加工企业都比较注重研发投资,企业投资一般占销售额的2%-3%。同时,政府鼓励食品研发投资。
加拿大政府就有专门的研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发达国家食品加工过程基本实现了计算机自动控制、检测和调整。
食品加工技术革新体现在包装技术、新式产品、高效加工控制系统、自动分级系统以及新产品的说明中。 ②产品品种创新。
根据消费方式改变,方便、健康和多样化的产品大量涌现,实现产品创新的速度快。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食品加工业一方面引入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加工,另一方面积极推出便捷食品,如“保鲜餐”“全餐配备”“速配餐”“即食汤”等等以及健康食品:包括低脂、低盐、低糖食物,瘦身特餐等等。
③食品包装创新。食品包装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保护和保存作用,进而成为市场营销战略的主要手段,在促销和与顾客的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食品包装不仅更加注意美观,突出品牌与个性,符合环保要求,而且针对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而设计。 ④采购和销售渠道创新。
在发达国家,许多食品加工企业利用因特网技术来提高购实效率。例如,一个由美国50多家著名食品公司组成的“TRANSORA”网络市场,就是一个企业间的网上交易市场,其联合采购能力为4000亿美元。
这个网络除了用来采购原料外,还能用来监控库存和管理工厂。通过这个网络采购,食品公司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开支。
发达国家完善的互联网络深入到每一个家庭,。
8.求关于食品专业的毕业论文要求5000千字左右
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品 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振兴摘要:黑龙江省借助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优势和较高的机械栽培技术水平,绿色食品大豆生产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但由于受国际市场的冲击较大,还面临着种植收益过低、基础设施薄弱、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等限制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大豆产业;黑龙江省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发展现状 大豆是黑龙江省的主栽作物,在黑龙江省有多年的栽培历史,种植面积、总产量都占全国的1/3左右。
200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是黑龙江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绿色食品大豆产业也随着迅速发展起来,从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绿色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08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 617.3万亩,年均递增20%以上,现已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1/4以上,产量达到250万吨以上。
已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大豆标准化生产基地44个,面积1 543.3万亩。认证绿色食品大豆产品138个,企业65 家。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大豆的产业优势 1.黑龙江省环境条件优良。黑龙江开发较晚,环境污染小,病虫害发生率比南方低。
森林、草原、湿地资源丰富,全省拥有森林3亿亩,森林覆盖率43.6%;天然草原面积约6 500万亩;湿地面积6 510万亩。生态良好,具备发展绿色大豆得天独厚的条件。
黑龙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全省属中、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70毫米~670毫米,光、热、雨同季,适于大豆生长,加之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农产品品质优良。 2.大豆栽培技术水平较高。
黑龙江省是全国大豆主产区之一,大豆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近1/3,黑龙江省农垦耕地占全省的1/5,土地规模化种植、机械标准化作业、栽培制度科学化已经走在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前列。目前,全省在各环节、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地方县合作共建成效突出,带动了地方大豆种植水平的提高。
3.绿色大豆的科研水平较高。黑龙江省从事大豆生产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较多,每个市都有多家从事大豆技术的研究机构,近几年,每年的育成品种都在十个以上,70%以上大豆品种为高脂肪、高蛋白及兼用型品种,黑字号、垦字号大豆油脂居全国领先水平,东农42等品种蛋白含量领先国际水平;每年省政府都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绿色大豆产业的开发和研究,委托东北农业大学、农科院、植保站等单位进行绿色大豆高效生产技术的专题研究,为绿色大豆的生产、加工提供科技保障。
三、黑龙江省绿色大豆产业发展限制因素 1.加入WTO后受国际市场影响比较大。2001年加入WTO以来,中国关税大幅降低, 大豆和豆粕进口关税都降低到了3% 和5% 以下, 不对大豆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不对大豆出口实行补贴,这在政策上为国外大豆的进口铺平了道路。
这几年中国的大豆进口在逐步增加,2005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为2 600万吨,2006年大概是2 800万吨,2007年3 082.1万吨,几乎每年都有200万吨的增加,200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3 743.6万吨,较2007年的进口量大幅增加661.5万吨,增幅达到21.5%,连续第四年创下中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预计2009年的进口量还将增加。与进口大豆相比, 国产大豆无论在商品质量和价格上均有较大差距,2008年底,黑龙江省大豆的国储库收购价格3 700元/吨左右,而进口大豆到港价格仅为3 100元/吨,每吨比国产大豆低600元。
2.三大主栽作物比较大豆处于劣势地位。2005年以来黑龙江省大豆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7年种植面积为5 713万亩,与2005年相比减少600万亩,这里还没有考虑后开垦的耕地面积补充进来的(大多数生荒地都适合种大豆)。
相反,水稻、玉米种植面积却逐年增加,尤其玉米面积2007年比2005年增加了1 800万亩,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大豆面积的萎缩。原因主要是与水稻、玉米相比种植大豆的效益底,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2008年大豆的公顷收益不足千元,而水稻、玉米的公顷收益都在3 000元以上。 3.大豆主产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基本还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大豆是比较适合机械化作业的作物,黑龙江省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也较高,但农田基础设施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近几年连续发生的春旱、夏旱等自然灾害给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我们各级政府虽然每年都在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旱,但收效不大,主要原因是大豆种植面积较大、资金的投入还不到位,机井眼数还不能覆盖大多数产区。没有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绿色农业生产模式。
4.大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多是传统的制油企业,数量多,成规模的少,粗加工多,深加工少;传统加工多,新兴加工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小包装,直接给省外企业加工毛油,这样利润空间就小。
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规模结构上看,标准化、规模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水平低。
虽然一些企业也申请了绿色食品标志,但都是一些大豆、豆油、豆粕。
9.实行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什么
我国农产品已经实现了供求平衡、丰年有余。
但是农产品质 量整体水平不高,优质率低;卫生安全状况差,有害物质残留超 标问题突出,缺少应有的标准和规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实行农业标准化。(一) 实行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市场发。
展的必然要求从国内看,农产品市场需要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全面治理 “餐桌污染”,确保食品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已成为全社会的共 识。从国际市场看,我国农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拒之门外的事例屡见 不鲜。
因此,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 (二) 实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 要途径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制定、实施农业标准,可以综合运用新 技术、新成果,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 组合,不仅全面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内在和外观质量,促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而且有利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人。
(三) 实行农业标准化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关心和重视,而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的有害物质残留问题较大,有些生。 产者继续使用高残留农药、化肥。
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心健 康,而且破坏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 实行农业标准 化,规范农民科学用药、用肥和生产管理,可以促进经济、社 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农产品标准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