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中国画论文
国画的审美 一:国画独特的审美 中国画从工具材料、艺术追求、审美理想等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形式。
1:工具材料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是笔、墨、纸、绢。与西方绘画所使用的画笔颜料相比,存在着显著的不同。
中国画用笔即毛笔。毛笔的特点是柔软而富有弹性,笔端尖而有锋,有利于线描勾勒,并可以发挥多种笔法,以绘制流畅婉转、富于动感的线条见长。
中国画的一大特色为用线条来塑造形象、表达感情。 墨,传统的中国画用墨,以纯细的桐油烟或松烟精制而成。
根据与水的调和比例的大小,可以有微妙的浓淡变化。中国画家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自然界玄目光色的困扰,专注于画面笔情墨韵的营造和对象精神气质的捕捉,成就一个清淡幽雅的艺术境界。
中国画用的纸绢,有较好的韵墨性能,使墨汁在上面渗化开来自然形成浓淡不同的层次。 可以说中国画的笔墨与纸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构筑了一个浓淡相宜、笔歌墨舞的艺术世界。
2:描绘手段 中国绘画描绘形象的目的,不象西方写实绘画那样欲创造一个视觉幻想的世界,而是从一定程度上把绘画当成一种"示意"行为,即通过笔下的形体表示创造者的情意。明暗光影、色彩斑斓都引退到创造者的关注视野之外,而借助灵活飞动的线条,挥洒自如的笔墨,造就一个饱含创作主体情感和意志的独特的艺术世界,这才是中国画画家描绘形象时的真正目的。
3:整体效果 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空白"。中国画家在描绘出主体之外,大多不画背景,在画面上留有较多的空白。
中国画形状各异的空白本身,既形成一种节奏变化,有给人留有想象的余地,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效果。画面的空白时画家简约笔墨的结果。
中国画素有崇尚简练的传统。 二:国画的美学特点 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在二维空间的范围内,反映现实美、表达人的审美感受的艺术。
绘画艺术的一般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线条美、色彩美和构图美上。中国传统绘画有其独特的美学体系,美学观点,美学范畴。
1: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富民族特色的审美标准,既是画家创作的原则,也是欣赏的原则。 意境就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
能够产生意境的形象,并不是一般的普通形象,而是富有生命力的形象,这种形象能体现出主体与客体、形与神、虚与实、动与静、情与景诸方面的高度完美的统一。它根本的美学不满足于有限事物的外在形式模仿,而要在有限中去表现无限,塑造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而能引发看图人的审美想象。
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凝聚着中国艺术的根本精神,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 2:形神统一观 形就是形似,是对物象外形的描绘;神即神似,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
3: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最准确、最几种地概括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基本精神,是构成中国绘画艺术的传统审美尺度最根本的审美要求。 气韵生动着眼于宏观的自然与人生,立足于艺术的生命结构和自然生命运动的统一,更具有艺术本体论的深刻涵义。
绘画作品如果气韵生动,就会给观赏者造成一个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 4:天人统一观 其大致内涵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相互统一的。
艺术家应将自己融入自然。 5:心物统一观 "心"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表示审美主体,也就是人,"物"则表示审美客体,即客观事物。
心物统一是中国古代画论的重要范畴。 6:虚实统一观 虚实对立统一,"虚"指虚构、虚灵、虚幻;"实"指实体、实事、实物。
中国画十分讲究虚实关系,中国画讲究含蓄,追求诗情画意,反对直露,正确处理虚实关系,是构成中国画意境的重要表现手段。 7:中和为贵 中和就是指统一体的协调性和韵称性。
孔子的中庸之道,即为中和。中国画十分重视主体心境的和谐。
中国画基本技巧之一 --用笔 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
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 1: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
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
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 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
正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
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
2.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论文
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对于我们建筑学来说,对国画的认识是更有裨益的。
各类的中国画首先给人一种意境美和音乐美,在使人在了解画的同时,也得到审美能力的锻炼 在着我就谈一下自己对中国画的认识,我觉得了解中国画首先应该了解中国画的产生,发展及其内在精神 山水画萌芽于晋朝,顾凯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第一句就是“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水画已成为一个主要表现题材,我觉得人对人自己认识太深才觉得每幅画人的言态表现得不尽人意,山水可夸大其气势表达出其意境即可,狗马只须表达出其形而已从顾凯之仅有的山水画《洛神赋图》中可以窥见当时山水画初期形态的端倪,基本上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的所记载的样子,传本〈洛神赋图〉中的山水部分,确实如其所言“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拮”,或“水不容泛,人大于山”无论是山水还是树石,都表现为高度的概括化,比如树的表现,银杏树仅象征性地以三五片银杏叶概括,树枝的“列植之状”也是“若神臂布指,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印行树有很大距离,正如前边所论“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山石仅以“高古游丝”线条勾勒,而没有皴法,但我认为,水法和云法的表现是极为纯熟的,水云的流态动势相当完美,由此可见,山水画的表现在当时已达到的艺术水准只是没有后来的布局合理罢了 初期的山水画往往是人物活动的背景,配景,即使独立为一个专门画种也是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的,山水画初期的这种形态是不足为奇的,虽然我们现在已不能得睹六朝时期的山水画作品而且见于史料的早期山水画家也不是很多,顾凯之,宗炳,王微等人关于山水画论的发展为当世山水画的发展和成熟作了理论上的准备历隋唐,五代诸朝,山水画渐盛。
他们可谓山水画的先驱,六朝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真正起点,虽说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却导致了美学上的最灿烂,我认为这应该归功于当时不忍心目睹石灰的琴棋书画的隐士,且当时类似于陶哦渊明,谢灵运的隐逸思想普遍流行,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更促进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谢灵运《山居赋》中所记载的始宁山就是典型的例证,他的山水诗开拓了山水诗写实的审美之路,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正说明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益于诗的发展和衍生。 山水画在六朝时期兴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艺术家自身的发展。
汗以前的艺术家往往以工匠身份出现他们都依靠绘画的手艺谋生,绘画是功利的,必须围绕服务对象的要求进行创作,但也不同程度促进山水画的发展 说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十分强调作者的主观因素,在山水画创作中,作者对自然界的认识理解,以及作者的情感流露是起着主导作用的,画家应当“以情入画”力求“情景交融”,正如在一幅山水画上题一首诗或多一个红戳更能增加山水画的内在精神和蕴涵,在对客体世界有一个多侧面深层次认识的基础上凭借心灵感受概括勾画出山水形象,者便是“迁想妙得”许多优秀的山水作品所显露出来的气质和高雅的格调,并不仅仅是因为作者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更重要的是作者具有饱满的创作激情和高深的文学修养。因此山水画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
唐代山水家的学识越高,创作后劲也就越大,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均提倡到生活中去,到实践中去。 欣赏中国山水画我觉得应该首先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知会的宝贵结晶,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它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所以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即简练,恬静,含蓄和韵律等 其实山水画从一开始就与其它的道家,佛家,儒家有关,佛家的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影响也是值得讨论的,它没有连续性和次序性,认定在精神上能够出现自发性的领悟,这种领悟实际上是对人世解忧的解脱和心理障碍的排除,而这些又恰恰是中国山水画家们孜孜以求的 佛家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思想体系,孔子最早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以道德价值来评价山水,但是这种对大自然的审美追求,客观上已超出了道德的范畴,其中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中国传统山水画感情含蓄,气息平和的总体风格 儒佛道的自然观影响于山水画共同点有三个:一是取法自然,用于自然的统一,二是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三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与中国古典哲学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绘画不能没有哲学思考,没有哲学思考的绘画是没有灵魂的绘画。
作山水画须先胸有丘壑。“意在笔先”是中国画构图的特点,落笔后应意到笔随。
我们不能忽视道家这里的深远影响,传统中国画家长期艺术实践中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画在落笔时就应考虑各种阴阳关系,加以对比此和谐的处理,如方圆,横直,点线,刚柔,浓淡,冷暖,轻重,虚实等等。
山本静,水流则动;石本顽,树活则灵”正所谓山水之静动,顽与灵,均是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阴阳节奏关。
3.关于中国画的论文
山以厚德载物,水以流澈养人。当人们为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感叹,为艺术的标新立异而辩解时,为当下的实时消费和图像为王的表象所迷惑时,山水以它的博大、清澈包容着我们的文明进步所带来的种种不安。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依附于传统文化的哲学理念——庄禅、佛道这种玄虚空灵的体现,成为中国人追求理想境界和寻求精神蔚籍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而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人对于山水画的欣赏趣味,是在明清时期的艺术和观念下形成的。正如董其昌说的:“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大致上讲,董其昌的话集中代表着中国文人们的一种“正统”的艺术态度,以及他们关注自然并在平面上予以表现的方法和语言。然而,要解读这些绘画艺术中的态度、方法和语言,观察者首先必须要具备相当的文化和知识,因为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山水画的范本是令人联想的,而不仅仅是给人“观看”的。
在当今的中国画创作领域,对于继承传统和创造新的图示,这对矛盾且始终伴随着中国画前进步伐的论战,一直就没有停止过。80年代李小山的“中国画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叫喊中,中国画家的生存方式、艺术观念、创作态度都发生了新的分化组合,新文人画和实验水墨的出现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画创作的新出路,水墨画领域的拓展和中国画坛的新艺术格局也渐渐确定下来。
在中国人的审美习尚中,山水画是无所不包的大千世界,其理想的艺术境界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因此,山水画便成为中国人实现理想生存环境的一种方式,满足了人们审美的需求,美化了人们的生存空间。这也是中国的山水画艺术历千年而不衰,且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之所在。
在当代的艺术界,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自然对象的语言表现能力,而且还应该在一定的题材中去寻找更多的适合自己的表现空间。
4.急求~~
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
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景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中国画用墨有干湿,浓淡之分,构图遵循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原则,有藏有露,有隐有显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美妙,而又带有几分迷蒙感的意境创作。
中国画在发展的早期就重视表情的描述,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并不是地图,应求“容势”,要表现大自然的生动变化,“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此画之情也”。文人画家也旨在写意而不写实。
欧阳修指出“古户画画意不画形”从“意”出发把追求形式看成是画工的事,真正的画家应是得意忘形。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
5.求一篇《中国画论》论文
一、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newpaper/ 3、蜂朝无忧论文网 /main/index.asp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
6.论中国画人物艺术特征大学毕业论文:要求5000字以上论中国画 爱问
朋友:您好!(希望猫猫能为您解除烦恼!) 论《中国画人物艺术特征》 论述内容:(注:您的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根据您自生情况修改,猫只能找论述的内容) 中国人物艺术观与“以形写神”造型原则,在绘画中的最初落实与实践,即是通过人物画完成的,并在漫长的艺术实践中得以完善,使人物画的造型很早即脱离了以形写形的束缚,既不拘泥于形物,又不特别看重视视觉对象的真实。
因此,主客合一的形态即成为人物画造型的典型特征。 中国人物画的造型,虽然工整严谨,但人物的形态却是既尊重客观的相对真实性,又强调主观意志。
它利用线作为人物造型的基本骨架,不仅巧妙地解决了艺术创造与客观物象形态的对立关系,而且利用线的变化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很强的艺术可赏性,并在此基础上使工笔人物画的造型具有了两种基本形态。 其一:为人物造型的外在形态与客观对象相对接近,强调形成在相对写实的基础上传情达意,力求塑造出的人物形态与客观对象、画家心境达到情感合一。
利用严谨工整的造型,相对客观地表现人物形貌,于平和典雅中自然地表达出精神意蕴,使客观与主观、外在美与内在美融而为一,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如造型相对写实的人物画即属此类。
其二:为强调主观体悟,以独抒灵性为主旨,对人物造型进行大胆夸张、概括、提炼,形随意至,以神写形。形的外在表象虽然与客观对象的外型相去较远,但却于稚拙、天真中表达出一种造型的特有韵致。
如造型夸张变形的工笔人物画即属此类。 虽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有见仁见智的不同,但外型单纯、内涵丰富却是中国人物画造型的艺术特征。
中国画的造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而单纯化的人物造型,由于舍弃了繁复的变化使作者的主观意向更加宜于与造型目的有机衔接,也更易于表现作者的艺术追求。 因此,造型的内涵也就更加丰富。
这是着意于光影变化与色彩表现的人物造型所无法比拟的。 人物造型的单纯化主要是指外型与以线概括后的内在艺术表现而言,并不排除细节的刻画,而且也正是由于细节刻画所产生的丰富而微妙的变化,才使人物画的造型于简中寓丰富,既概括简练又十分耐看,造型特征也愈加典型。
中国人物画的形式特征:首先体现在线与色的结合上。线在色取胜的人物画中具有骨架的作用。
线在人物画中,不仅体现了主观与客观合而为一的意象性,明确肯定地概括表现了人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和形体质感,并且具有强化内在神态特征的功能。同时,线的使用又寄托了画家的情愫,展现了画家的个性与艺术修养,使意与形汇,情与物融,当线所体现出的这种独立审美价值与色彩而为一时,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功能,而且构成了人物画独特的形式特征。
白描法不仅在中国画技法体系中具有独立性,也是人物画赋彩画法的基础。自北宋江大画家李公麟使白描法由人物画的“粉本”中脱颖而出之后,白描在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国画技法序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时至今,白描法对于中国画的学习,更具有了使学习者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树立正确的造型观念、提高造型能力、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用线的组织和运用规律的重要意义。 就中国人物画白描法的技法而言,掌握线的运用和组织方法则是其最基本的程式规律。
线,作为人物白描法惟一的表现语言,从结构出发,以线造型是其最基本的表现原则。但由于中国线描艺术特有的东方绘画审美情趣,线的运用既表现了对象,又表现了自身。
表现了对象是指利用线各种方式的组合排列,相对准确生动地塑造了形象;表现自身则是指线的组合排列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中国线描艺术特有的表现程式,使线具有了东方意蕴的特有美感,强化了线的形式趣味,而且使线的运用方式带有了个性化的特质。 程式,是艺术规律,也是对线条的组合排列艺术化的制约,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积淀。
当程式规律的运用与生活物象的特质融汇为一体时,线的运用不仅可以达到表现生活对象的目的,而且体现出了民族性的审美品格,这同时也是东西方绘画用线方式上的明显区别。 中国人物艺术白描法的表现程式主要体现在线条的组织方法,可分为头部、衣纹、手脚3个部分。
笔墨、色彩与新技法运用的基本原则 笔墨、色彩与新技法的运用不可脱离生活 “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石涛在画语录中已十分透彻地说明了笔墨与生活的关系,色彩与新技法的运用亦然。 但同时他又认为:“能受蒙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
画家的笔墨功力发展不平衡,其根本原因在于蒙养(技巧与修养)与生活(生活体验)的不平衡。所以,笔墨与色彩及以及新技法的出神入化,生活与蒙养是至关重要的条件。
生活是笔墨、色彩与新技法产生的基础,学养是提炼与发掘其美感的前提。中国绘画的传统遗产是十分丰富的,但当初的创造邓是来源于生活。
师古人之迹,固然是为未来的创造所作的必要准备,但重在师古人之心。传统。
7.怎么写关于美术的毕业论文范文
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
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
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
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本科国画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