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闽台缘论文
可以从五缘六求谈,地源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 在从中选一个来具体的讨论。
比如:闽南文化乐土 民族精神家园就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让我感到十分振奋。
我们必须把握这个机遇,借十七大的东风,把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好。”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建华感慨地告诉记者。
活态保护将闽南文化变成“活文化” 闽南文化至今仍然展示着其多样而独特的风貌,方言中保留了古汉语音韵词汇;艺术方面有唐宋音乐遗响南音、宋元戏曲活化石梨园戏、傀儡戏等;宗教信仰有世界各大宗教与独有的地方信仰;工艺建筑有造船、制瓷、制茶、手工艺以及闽南民居、寺庙等。 2007年6月9日,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实验区包括福建的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这里是台胞的主要祖籍地,也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和保存地。
“闽南地区保存着诸如南音、梨园戏、木版年画等众多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一大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相依相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闽南文化的多样性、完整性和独特性。”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乌丙安告诉记者,“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这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开始进入整体、活态保护的新阶段。” 闽南地区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文化生态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数据显示,闽南三地的文化遗产项目分别占福建省目前拥有的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名录项目总数的51%和43%。同时,福建26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中,有18个聚集于此。
这里还聚集了众多成规模、成建制的民间职业剧团。民间南音、北管吹奏、吟诵等民间社团更是近2000个。
遍布于闽南民间的乡土文化灿若星海、美不胜收。 “设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有利于传承以闽南文化为主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的繁荣推动全省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福建省文化厅厅长宋闽旺说。 近日,福建省出台《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致力探索建设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依存,并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协调发展”的保护区。
“闽南可以说是‘大节月月有、小节天天到’,有节日就有活动,这些活动必然与非物质文化相结合。如戏曲演出、南音演唱、祭奠仪式以及饮食文化、工艺美术品等,就形成一条活的文化生态链。”
马建华认为,应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地方节日、人生礼俗、展示交流等,制定固定的项目活动表,使文化遗产活起来;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历史遗址、历史街区、古建筑等,设计有机联系的线路图,融入休闲文化、旅游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历代民众发挥着延续和再生的决定性作用,要充分依靠群众的自发力量,提高群众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做好文化生态保护工作。”
马建华说。 根据规划,福建将在2008年内基本完成非物质、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和登记工作;将制定相关制度、标准,有效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传承人经济资助和相应的荣誉;对保护区内以传统生产技艺、传统艺术为生活手段的艺人给予生活补贴。
目前,福建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寿山石雕、漳州木偶头雕刻、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厦门漆线雕技艺等,已经有了10位代表性传承人。今后,这些传承人将开展传习活动,以更有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用“精神植被”防止民族文化“水土流失” “如果再不重视对青少年的‘文化遗产’教育,就会形成文化断层,许多优秀文化就要从此消失。”福建省民间文化优秀传承人之一方炳桂一直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担忧,“比如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莆仙戏,在中老年人中尚有共鸣,但青少年却知之甚少。”
厦门市闽南文化学术研究会会长彭一万一直致力于在厦门各学校讲解闽南文化,他发现许多学生对闽南文化几乎一无所知。有些家长宁可让孩子学好英语,也不让他们学闽南话。
“会说闽南话的人少了,那么以闽南话为载体的闽南文化就会渐渐消失。”彭一万说,“我国每个地方都有特色文化,这些文化都同样值得我们保护。”
可喜的是,现在,南音、歌仔戏等已被分别列为厦门、泉州、莆田等地中小学的选修课。 “在经济全球化和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像闽南文化这样的民族文化‘水土流失’严重,仅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和传承人或是把几处历史遗迹孤立地保护起来,不能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在生活和具体环境中保护文化遗产,才能形成保护民族文化的‘精神植被’。”宋闽旺告诉记者。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北路戏,俗称福建乱弹、横哨戏,是闽北、闽中、闽东地区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地方戏。寿宁县北路戏戏剧团团长缪清奇说,健在的北路戏老艺人如今不到10人,剧团下一步将寻找散落。
2.某地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研究,关于这个方面应该拟什么毕业论文题目
如果是本科毕业论文的话,建议“浅析XX国农产品出口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一篇完整的论文,不能仅仅分析存在的问题,得有现状分析,然后根据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存在问题的原因,再针对问题和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论文大纲可以大致列为:
一、XX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包括总量现状,出口市场现状,出口产品结构现状等)
二、XX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对应着现在写)
三、导致问题的原因(同上)
四、解决方案(意见和建议)
希望你能写出好文章
二、XX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对应着现状写,问题的提出一定要依据现状,要有据可查,否则就都是空话了)
三、导致问题的原因(逐个分析导致“二”所列问题的原因)
解决方案(意见和建议,针对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求论文.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的可参考文献
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kdh(34.05K)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kdh(636.04K)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1).kdh(96.53K)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 (2).kdh(248.27K)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现状_问题及对策.kdh(153.17K)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_问题及对策.caj(19.86K)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现状分析及对策.caj(97.93K) 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及对策.kdh 查收 43907049@qq.com。
4.求一篇关于两岸农业政策的论文
摘 要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是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两岸农业产业的交流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海峡两岸在农业产业的交流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岸农业产业在交流合作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交流 农业 两岸交流 1 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随着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的增多和台湾同胞在大陆投资的增加,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多,人员往来在不断扩大。农业作为一大产业领域,在两岸经贸交流中的地位愈显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大陆投资的台资农业企业总数近5 000家,投资总额近40亿美元。从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直至生化科技的应用,合作与交流在不断扩大。
随着中国加入WTO,海峡两岸将同时面临巨大的机会和挑战,进一步加强两岸农业产业合作与交流更是势在必行。 总体来说,海峡两岸地缘相近、农业形态相似。
台湾的品种改良技术、种植养殖技术、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较高、农产品的深加工很有特色,但成本高、资源少、市场有限、发展空间不足;祖国大陆土地、物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市场巨大,但技术落后、投入不足,组织管理水平偏低,效率不高。因此,双方结合,前景十分广阔。
两岸的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种优势互补关系是构成两地农业合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最佳条件。 2 海峡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现状 两岸目前的农业交流与合作虽然大多以民间、间接、小规模、低层次为主,但发展势头良好。
2.1 农渔产品贸易逐年增加 两岸农牧渔产品在供需上存在很大互补性,两岸农渔产品贸易已有十多年历史,尽管在两岸总体贸易中的比例不大,但随着台湾当局对大陆农产品进口项目的逐渐开放而扩大。据台湾一项调查表明,每年大陆水产品流入台湾的数量,约占台湾沿岸渔业产量的65%。
大陆经济作物与水果品种齐全,但需求量也大,一些产品供不应求(如甘蔗与热带水果等),一些产品可供大量出口(如苹果、茶叶、花卉等),这些条件促进了两岸农牧渔贸易逐年增加。从表1中,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台湾入世前,大陆对台湾农产品的出口金额和比重均呈下降趋势,而台湾入世后,对大陆农产品的进口逐步放宽,进口增加。
台湾从大陆的进口比重基本是在逐年增加的,2004年占台湾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41%。大陆对台湾的进口比重相对小得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陆从台湾进口的产品以乳制品、皮及其制品为主。
到20世纪90年代末,大陆从台湾进口的产品品种逐渐增加,主要包括花卉及其种苗、活禽畜及肉类杂碎、皮及其制品、鱼类之外的水产品、木材及其制品以外的其他林产品等。2005年3月下旬江丙坤率团访问大陆,提出了有关台湾水果进入大陆的问题,得到了大陆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并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解决岛内农民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掀起了两岸水果产品及技术合作交流的新高潮。
2.2 台商对农业投资范围扩大,档次提高 台商对大陆农业领域的投资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涉及种植、水产、林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据台“投审会”统计, 到1999年底,台商大陆投资的农业项目约2 800家,实际投资金额20亿美元。
到2004年底,台商对大陆广义农业领域(包括食品饮料与木竹制造等)投资项目累计为4 709个,核准投资金额为33.2亿美元,分别占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与投资总额的13.3%与8%。台商在大陆的农业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福建与海南等少数沿海省市。
2.3 两岸农业科研人员与学术交流发展迅速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由国家农业部安排来大陆考察的台湾专家累计70多批, 人数超过1 300人次,由大陆派往台湾访问的团组有60多个,500多人次。学术交流涉及农作物改良、昆虫学、亚热带水果产销、农民组织等,探讨领域和内容也日益广泛、深入。
双方农业专家已开始对开发性的农业资源进行可行性考察,筛选农业科技项目,建立项目库。 2.4 两岸开展农业合作实验区的建设 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发挥大陆不同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台商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1997年以来,国务院“两部一办”已经批准福州、漳州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准备循序渐进积累经验,将来再加以示范与推广,并先后在海南省、山东平度市、黑龙江多个县市与陕西杨凌等建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模式。
2.5 种原、技术引进与展销活动增多 事实上,两岸种原引进方面的交流起步很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台湾部分优良品种经第三地引进大陆。两岸政策开放后,随着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大陆从台湾引进的种原与优良品种范围和种类不断增大,同时台湾也逐渐从大陆引进种原。
两岸在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通过台商的投资与合作,大陆在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工厂化育苗技术、速冻保鲜、包装技术、畜产品综合深加工、有机生物肥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两岸农产品交流项目的增多,农产品交流会、展销会也不断增多。
从1999年开始漳州漳浦花卉博览园区已连续举办三届海峡两岸花卉展,每次都吸引海峡两岸与海外大批商人参加。去年以。
5.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皮鞋(或纺织品等)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研究 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国际交易中短期自然人流动及其走势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 WTO规范下非农产品出口授信补贴正当性的检验 允许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 从历史视角看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 对中韩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由互补到竞争转变的分析 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企业的机遇探讨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我国切花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解析日本的赶超经济 美国对华贸易技术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入世前后我国各地区FDI经济环境比较研究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我国小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欧盟食糖政策 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 区域经贸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证研究 从前100位出口商品看中日韩出口结构竞争 义乌商圈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态势与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绩效与启示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研究 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印度(或韩国、俄罗斯等)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选址问题研究 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中日和谐与构建东亚区域合作平台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比较 国际文化贸易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及启示 从美欧转基因案看转基因产品贸易的管理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对XX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升级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管制——以石油和煤炭为例 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 第三方反倾销初探——基于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的分析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贸易: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贸易摩擦理论研究 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政策倾向悖论及启示 “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 技术引进模式与东亚经济的发展 闽台两地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农产品出口策略研究——以XX省(或市、县)农产品出口为研究样本 出口退税新机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以XX省出口企业为例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构筑 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东亚汇率变动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 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研究 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 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中韩两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五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论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利益原则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 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几点认识 “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 全球失衡格局中的国际经济分工与中国分工角色转换 我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效应与外部预期非理错位 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投机资金流入——方式、影响和对策探讨 论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 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分析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增。
6.求论文一篇,题目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 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 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 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 销等问题。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 易具有战略意义。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
())(#())$年,农产品进出口 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 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 变为逆差。())*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 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
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 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 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
这反映出我国 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 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
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 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 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 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 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
$"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 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 优势。
!""#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 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 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 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
!"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 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 关系得以改善。
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 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 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 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 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 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 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 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
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 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 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 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
我国人多 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 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 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 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 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
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 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 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 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 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 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
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 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 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 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 制。
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 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 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 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
%"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 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 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分散的小 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 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 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 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
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 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
7.500分求以《构筑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研究》为题目的毕业论文
强化研发、技术管理及行销的能力,在《经济日报》举办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高层研讨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针对我国农产品各种污染过于严重,出口越来越困难的现实、以沼气为纽带“四位一体”日光大棚能源生态工程,实质上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并认为前者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和实践意义,2003年全国上下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还相当少;直到2004年,才有一些文献对此进行探讨、美等国家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新型经济发展范式——循环经济[3-4],涌现出了诸如河南天冠企业集团、广西贵糖,也逐步开发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7个模式:“生态家园”循环模式,归纳、总结了当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典型模式及其技术支撑体系、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并以我国的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我国的循环型农业[6]。
2005年10月、设计具体发展模式时,实现农作物秸秆三段循环利用与畜禽粪污两段利用的主要技术路线,通过对以往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反思,才能协调好现代农业各系统和层次以及农业生产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王奎旗等(2005)提出了我国水产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社会大循环”、“企业间循环”、“企业内循环”三个可供选择的基本模式,2004),最终全面实现生态品质、生物产量以及经济收入三者间的良性循环,则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 二、大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关于发展模式 尽管循环经济在我国的提出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我国其实早就有了循环经济的实践,通过近年的发展演变。
本文拟就海峡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进行简要分析、对比。 与此同时,刘慧娥等(2005)提出了通过采用节能、环保、最佳模式,同时也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当属陈德敏与王文献(2002)共同撰写的《循环农业——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文[6]。
然而,各地在研究,也可以多种模式并用,得出两岸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异同以及两岸合作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期促进两岸农业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 一、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人与自然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只有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加以引导和拉动,大陆已在辽宁、贵阳。
于是,人们试图通过模拟和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重构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进而逐步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循环型农业,以使农业系统能够更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过程中[5]。 从总的来看,在我国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提及农业循环经济的当属吴天马(2002)的《循环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一文[5]、生物工程副业链和有机肥副业链“一主两副”产业链③,近年来也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型农业发展之路;江苏省宿迁市则根据循环型农业的发展优势与影响因素,福建圣农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主抓肉鸡主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德! 受循环经济思想与方法的启发、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实现途径[5]。陈德敏等也认为,要实现农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以至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必须实施农业清洁生产,另一方面是语言相通;黑龙江及另外一些民族地区也发展出了一些典型的模式(陈青:区域循环模式、能源综合利用模式、生态养殖模式、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以及绿色和有机农业模式;并认为上述每一类型模式又包含有一些具体的实践形式:一是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的渐进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以有机农业建设为基础的跨越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03):生态养殖模式,就包括基于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模式。
李书民等(2005)则探讨了以畜牧业为核心,构建以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再利用-佳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刚刚过去的2005年,各地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与理论研究,而后者则为从根本上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新疆石河子、农林牧渔结合型循环模式和花卉苗木生态农业模式(高良敏等、湖南长沙等地区进行试点、稻田生态养殖模式、高效集约式养殖和健康养殖模式等[7]。面对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地理相近等天然优势。
限于篇幅和现实条件,认为生态农业是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而循环经济下的生态农业应该是农业发展的最终方向④。但从总的来看,即使是在工业体系,吴天马较早提出了两种面向循环经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生态工业等,2005),现已被看作是实施永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我们无法就各地蓬勃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进行系统分析,永续发展战略已逐步成为全球的共同选择与潮流,最早出现“循环型农业”或“循环农业”一词的。
从现实看,一些地方丰富多彩的农业循环经济实践已走在了理论研究的前面、日,不少案例也已总结出来(解振华②,因而农业资源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十分明显,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贸易等具有一定的互补优势与合作潜力[1-2],农业同样需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何况与一般循环经济相比,由于农业自身及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独特性,农业发展循环经济还具有许多先天的优势。
(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闽台农产品贸易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