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初探"怎么写呀
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的对策分析 固定资产是一项重要的生产资料,它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企业的性质有所不同,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 理和核算工作却是大同小异。
下面,将着重从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 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提出 相应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归结起来,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4点: 1.固定资产购建审批手续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缺乏计划性,存在 一定的随意性,造成不能做到物尽其用和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在生产 经营中的作用。
2.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不严格,固定资产调拨不按规定办 理资产调拨手续,一些主管部门领导或经办负责人员,不了解或不知 道固定资产调拨应当按规定的程序来办理必要的调拨手续,因此财务 部门不能根据有关的资产调拨手续进行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因而 极易造成账实不符。 3.账、物管理工作脱节,账面反映的资产规格型号多数填写不全 或为空白,存放地点或使用部门很多与实际不符,甚至不能准确填报, 其结果直接导致账面反映的资产,不能和实物一一加以对应,这就给 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做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 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 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
另外,前面谈到的由于未办理调拨手续,其结果 必然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存在情况,而资产使用单 位也不可能知道实物价值及折旧情况,当实物到了报废不能再继续使 用时,上述二单位均不能及时按规定进行有关报废资产的账务处理。 4.固定资产账、物管理工作各职能部门之间分工不够明确,职责 不够清楚,关系不够理顺,由于存在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不能真正 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固定资产管账和管物的部门主要应该有财 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然而,许多企业的财务部门并 没有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认真做好每年至少一次的固定资产盘点 工作,致使许多固定资产账外管理等账实不符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资产管理部门对无调拨手续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的做法,也没有及时 提出纠正意见和采取补救措施;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更没有协 助和配合好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办公设备、家具、生活用具等非生产 经营固定资产的管理,从而造成各职能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脱节,导 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从购建到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都需要有一套严格 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从而达到避免固定资产流失的目的。然而,为数 不少的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因此,加强固 定资产管理便成为了企业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管理上应当注 意的事项和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地说,就是以制度形式规 范固定资产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管理制约机制,它应当包 括固定资产的范畴、确认标准、资产分类;固定资产的购建申请、资产 交付、调拨转移、盘盈、盘亏及报废资产处理的审批办法和办理程序; 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交接保管;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等项内 容,对已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尚需完善的部分要进一步加以完 善、充实。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财务、资产管理、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均负有管理好固 定资产,使其完好无损的责任,这些部门从各自工作职责出发,管理固 定资产应当相互配合、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1)财务部门: ———负责根据发票、交付使用资产清单、资产调拨单、投资协议、资产盘点表等入账依据对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 卖、盘盈、盘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包括 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进行核算; ———负责组织、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和盘点结果资产价值的确 认以及盘点表填报、盘点报告编报、盘点结果账务处理等项工作; ———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调拨、变卖、报废手续,填报相关 资产价值工作; ———负责组织、参与企业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项固定资产 的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文件的编制工作; ———负责从财务管理角度监督、检查和指导各相关部门共同管理 好固定资产。 (2)资产管理部门: ———负责固定资产购建计划的审定、编制、汇总、报批工作; ———负责购建、调拨、投资、捐赠、融资租入、转让、变卖、盘盈、盘 亏、报废等形式,增加和减少固定资产有关审批手续和财务入账手续 的办理工作; ———参与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负责对盘盈、盘亏资产数量的 确认,协助财务部门确定盘盈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并负责盘盈资产 完好率、报废资产有无使用价值的技术鉴定和报废资产审批等项工 作, ———负责对固定资产规格型号、技术指标、存放地点、使用状况、完好率等情况随时掌握和记录在案的工作;并侧重对企业生产经营用 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负责固定资产的技术档案资料。
2.求毕业论文《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与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国内中小型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的现状详细列举了存在于其中的主要问题,并系统分析了发生这些问题的各方面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
希望本文对中小企业会计规范化的探讨能够对广大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会计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在当今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适应性强,在科技信息时代,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再靠统一质量标准,而在于质量保证基础上的不同特色。因此,科技创新基础上的个性化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制度、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在会计核算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一一介绍。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会计核算主体界限不清 小企业的产权与个人财产界限不清,中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远不如 大企业那么明显,尤其中小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投资者就是经营者,企业财产与个人家庭财产经常发生相互占用的情况,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1.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在企业会计机构设置上,有的独资小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设置会计机构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在会计人员任用上,小企业最常见的做法是人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专业人员做兼职会计定期来做账。有的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低以及较差的工作保障,使得其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大企业。
会计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及规范考核的问题也很多,会计无证上岗现象严重,会计主管不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现象不胜枚举。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培养工作几乎没有进行。
1.3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1.3.1原始凭证方面 我国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较为严重与普遍。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在民营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民营中小企业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合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
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的开具各联系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帐,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 1.3.2记账凭证方面 有的企业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的过于简单,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企业填制会计凭证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使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的反应核算企业的盈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1.3.3账簿设置方面 一些企业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个别企业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帐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营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营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挖补、涂抹、挂擦和数字书写错误。 1.3.4财务报告及其他方面 不少企业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帐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1.4制度缺失 中小企业制度缺乏,内部牵制、稽核、定额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成本核算、财务收支审批等基本制度,总的来说残缺不全;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也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往往无法建立健全,这些给企业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种状况既损害了企业的自身的根本利益,也导致外部监督困难重重。
1.5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业的电算化管理任务还不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又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认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想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企业的凭证,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迹不清,难以完好的保存。
3.关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小论文(1000字左右)
浅析固定资产折旧 内容提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谈了固定资产折旧的问题。
第一部分,简述《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关规定;第二部分,对现行制度中固定资产折旧用原始价值计算的弊端分析;第三部分,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生产企业固定资产占整个企业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而且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也较高。
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是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进行补偿的,计提的折旧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是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问题。下面通过对《企业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有关问题的学习,并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践工作,对固定资产折旧谈点粗浅体会。
一、《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有关规定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这种磨损和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指由于物质磨损、时间侵蚀、外部事故、破坏因素等原因形成的。
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下降,主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时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属非付现成本。
这部分费用计提进入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偿,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好资金积累。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数额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
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2、折旧年限,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3、折旧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4、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如果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预期数与原先的估计数有重大差异,则应相应调整折旧年限;如果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则应相应改变折旧方法。制度规定,企业应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按照管理权恨,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
同时,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同时,备置于企业所在地,以供股东等有关各方查阅。企业已经确定并对报送的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等,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果发生上述情况需变更,仍应按有关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关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应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实际计提时,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
除下列情形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作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另外,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如果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帐,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同时调整计提的折旧额。
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按该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后的帐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对以前计提的折旧不作调整。如果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当企业提取及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时,固定资产帐面价值就需要在资产净值的基础上,考虑减值准备进行调整计算净额。应视为取得新的固定资产,重新确定该固定资产的原值,重新估计尚可使用年限,确定新的折旧率和折旧额,开始新一轮的折旧计算。
二、固定资产折旧以原始价值计算的弊端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原始价值作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们关注一个企业,更多的是看它的现实价值及预期获利能力,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固定资产折旧以原始价值计算有一些弊端。 折旧是对简单再生产资金的补偿,现行制度以原始价值作为折旧计提基数,这样,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所计提的折旧额,只能做到帐面价值上的补偿。
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只考虑了资产价值发生减损的情形,在固定资产重置价值升高的情况下,所计提的折旧额并不能做到实物更新上的资金补偿,难以达到实物资本的保全,就不能维持实物规模上的简单再。
4.浅述某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方法的论文
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条件下,按照配比原则的要求,需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等四个方面。但要注意:企业应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计提折旧的依据。
上述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应注意的问题 (1)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在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应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折旧额,作为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
(2)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调整原来已计提折旧额,同时调整年初留存收益各项目。 (3)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根据调整后的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企业所选择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4)接受捐赠旧的固定资产和盘盈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中应扣除估计的折旧金额。 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计提当月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为依据。
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即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月不增计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即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月不减计折旧,从下月停止计提折旧。 例如:A企业6月期初固定资产原值为8000万元,6月份新增加固定资产原值为20万元,6月份报废减少固定资产原值为50万元,6月末固定资产原值为7970万元,固定资产月折旧率为1%,求6月份固定资产折旧额。
6月份固定资产折旧额=8000*1%=80(万元)。由于6月份新增加固定资产原值为20万元本月不计提折旧,不需要将新增加固定资产原值20万元加到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中;同时由于6月份报废减少固定资产原值为50万元照提折旧,也不需要将6月份报废减少固定资产原值为50万元从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
因此6月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仍然为月初的固定资产原值8000万元。 那么,7月份固定资产折旧额又是多少呢? 7月份固定资产折旧额=7970*1%=79.7(万元) 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无论采用直线法还是采用加速折旧法,也无论折旧年限的长短,但是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均是一致的。
同时,固定资产到期报废时,其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一定等于固定资产的累计已计提折旧额。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 严格说来,各种折旧方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将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规定的年限内进行分摊的方式不同。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由于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原理比较简单,我们这里只说明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方法。
1.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直线法折旧率(不考虑净残值)的2倍乘以年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为了保证固定资产在规定折旧年限既不多提折旧也不少提折旧,正好使得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等于固定资产的累计已计提折旧额,并且不违背加速折旧下各年折旧额逐年递减(至少后面年份的折旧额不大于前面年份的折旧额)这一要求,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期满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除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2.年数总和法是以某年年初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除以使用年限的逐年数字总和作为本年的折旧率,去乘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计算本年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方法。 3.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方法不同之处 (1)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折旧年限内需要进行方法的转换,即从倒数第二年起改用直线法;而采用年数总和法则不需要进行方法的转换。
(2)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不需要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各年,其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净值,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已计提折旧额,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而采用年数总和法时,其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即固定资产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已经扣除预计净残值。
(3)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在不需要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的各年,其折旧率是固定不变的,而与折旧率相乘的折旧基数是逐年递减的。而采用年数总和法时,其折旧率是逐年递减的,而与折旧率相乘的折旧基数是固定不变的。
例如:企业购入设备一台,价款38000元,增值税6460元,包装费375元,立即投入安装。安装中领用工程物资2240元;领用生产用料实际成本500元,原进项税额85元;领。
5.对固定资产核算的认识与思考的论文 那位大神会啊 帮帮忙啦 字数5000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策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各高校应该参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 令第36号),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全面加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各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学校的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实行调配使用,对确实需要购买的设备要深入论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购买。在不影响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在寒暑假可以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出租、出借,提高固定资产的资产利用率,但资产管理部门同时要对出租、出借的收益实现有效监督,做到有账可查。
(二)取消将固定资产价值一次性计入支出的会计处理方法, 引入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减值”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每个月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照这样的会计处理使每一个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可以比较均衡地反应出来,报表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学校的会计信息,及时提供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信息。
(三)对于基建项目应将目前的两个账套合并,并增设“在建工程”科目 论文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资产规模在不断扩大,高校资产来源渠道已经不再单一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投资主体呈现了多元化趋势。投资者越来越希望了解高校资金运作状况,要求高校的财务状况能够完整披露,而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却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财政部1997年颁布实施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首次引入了“资产”的概念,是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一个比较大的改革。由于高校的各类资产主要以国家拨款、各种补贴、社会捐赠等形式无偿取得的,当时的这一改革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客观需要,对于全面反映高等学校的各项资产,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高等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高校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高等学校获得固定资产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贷款、学费、国债、社会引资、捐赠等投资。
最近几年高等学校除用于校园、校舍、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后勤社会化的建设,这些建设主要依靠贷款资金,这与以前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产权性质上相比较是有差异的,不同投资形成的资产差异构成了高校资产的多元结构。除了国家之外,其他投资者们同样迫切需要了解高校的资金运作情况,要求高校提供相关的完整信息,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存在的问题被一一暴露出来,引起人们的思考。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配置不合理,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很多高校没有成立一个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对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到处置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进行约束。由于缺乏统一的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等配置标准,相关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和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造成配置标准不统一,无法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而由于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例如部分单位公房闲置或出租、公车私用等,有的设备每年只使用数小时,多年闲置,缺乏保养,损坏严重,最后只能淘汰或者以较低残值处理。
(二)将固定资产购置的价值一次性计入支出,高校的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使得学校的支出不能合理均衡反映,波动很大 现在实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学校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样的会计处理显然违背了会计上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一般都在5-10年,房屋建筑物这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长,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可能在某些年份支出很大,在某些年份支出较小,影响了学校支出的真实性,可比性。核算学生教育培养成本时,很显然,在购置固定资产多的年份,成本就高,反之,则少。
这种处理不利于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亦不利于学生学费收费标准的制定。另外,现行的《高等。
6.高分求一篇XX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及其控制的会计文献综述~要详细的~
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简单: 一,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
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 目前 ,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为生产商品,但部分企业却受利益驱动 影响 利用相关规定的“弹性”来达到自己的意图、物力、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使用年限超过一年,2001年11月9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每年实际可为项目部B带来收益70万元,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费力,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每个纳税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还与直线法核算产生的实际利润一致: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而给后期使用者带来的收益则通常可能小于100万元、折旧 方法 ,使会计人员客观,但是,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每年计提折旧时,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扩大了企业选择的余地。
三:工程施工 120万元 贷,使后期使用者在业绩方面丧失了机会,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每年实际应可为项目部A带来收益120万元,且部分生产设备单位价值高。 二,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 理论 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最终在会计实务中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出现了一些 问题、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如,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 、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为防止 企业 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处理: 内部往来 70万元 这样将同一固定资产前,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
此外,比如。《准则》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同样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比如,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 借,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准则》等相关制度,管理变得更加费时,不考虑残值,对其要点、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制度建设还任重道远、经营成果等造成较大影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建立台账,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维修费用低、公正。
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正逐步跟国际接轨,也不再采用列举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进行限定,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平衡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公司总部账务处理,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因而: 一、债权人,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3,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办公设备、使用时间长,力求客观和公正:公司总部账务处理,准确;2;这样。对于施工企业,从各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进行了约束、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
三、详细的规定,符合直线法折旧核算的原则、监督)、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透明,提出了几条不成熟的 方法 以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如,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同时组织,对于整个公司来说,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但是前期该设备能带来的收益通常可能大于100万元,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避免主观随意性,各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规定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作了相应调整: 其它应收款 100万元 项目部B账务处理。
此外、收入的差异当期就在公司内部消化了,使得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使用者为各项目部,因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在长时间内对企业会计信息、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而在公司汇总报表时,能创造较大的利润,同一设备前,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而《。
7.我想找一些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论文资料
一、会计资料信息不全是突出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1.原始凭证方面:我国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较为严重与普遍。
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在民营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
民营中小企业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合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企业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合乎规定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制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
有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给偷漏税金等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
如:明明是购物券,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有的将不能报销的化妆品、手机、日用品等请客送礼的物品以“办公用品”为名,堂而皇之地通过虚假的凭据合法报销列支;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如:使用商业零售发票,项目内容却填写为运输费,饮食业发票项目内容填为复印费,既给会计监督制造了难度,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款项,甚至编造到农贸个体市场购买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
2.记账凭证方面:有的企业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如汽车修理费、设备维修费、房屋修缮费等,摘要只写“维修”二字,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
有些企业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同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有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开设银行账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企业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或以个人名义开设储蓄账户,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在年终结账时,有的企业制作会计凭证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使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盈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企业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如“亏损账”是专门应对国家税务部门,“盈利账”专门应对银行部门,以套取贷款。
个别企业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营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营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挖补、涂抹、刮擦和数字书写错误。
4.财务报告及其它方面:不少企业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二)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企业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
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为了企业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利用虚列费用、隐瞒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
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三)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还不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又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企业的凭证。
8.毕业要写论文,初步选题是资产减值判断或者小企业特点及其会计制度
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差异---摘抄,仅供参考由于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以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显然不适合在小企业实行。
对此,国际上已达成共识,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先后制定了专门适用于小企业的会计制度或财务告准则。为了简化和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切实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2004年4月27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由于适用的会计主体不同,《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上存在许多差异,笔者就此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可以使会计人员迅速高效地把握《小企业会计制度》,方便新年度的核算。
一、合并、删除了部分会计科目,并增加了科目选择的灵活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有85个,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只有60个,并且许多一级科目下的明细科目也进行了简化合并,科目总数大大缩减。比如,《将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合并成“应收股息”科目;取消了“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应付债券”、“预计负债”、“专项应付款”和“递延税款”等一级科目;删除了“资本公积”科目下的“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预备”、“拨款转入”三个明细科目;还将“利润分配”科目由12个明细科目减少为7个,取消了5个三资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明细科目等。
《小企业会计制度》还规定,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规定的科目作必要的增减和合并。这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会出现许多突发的经济事项,而制度和准则又不可能包罗万象,且无法随时更改,因此增加了小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上的灵活性。
二、缩减了资产减值预备的计提范围,修改了一些具体的计提方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对企业存在的8大资产计提减值预备,而考虑到长期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较难确定及计提长期资产减值预备过程中需要较多的职业判定等情况,《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仅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款项计提减值预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预备。1.对于坏账预备的计提,《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不能全额计提减值预备,以及如何确定计提比例,但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作具体规定。
2.对于短期投资计提跌价预备,二者均规定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预备;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只能采用按投资总体计提跌价预备。
3.关于存货跌价预备,《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了哪些情况不能全额计提跌价预备,但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中没作具体规定。三、调整了存货类科目,简化了存货的核算1.在科目设置上,《企业会计制度》分设“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科目分别反映各类存货;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各种材料和包装物合并到“材料”科目统一核算,取消了“自制半成品”和“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科目,并在附注中规定,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小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
2.在核算方法上,《企业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对材料的核算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并设置了“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材料核算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并设置了“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小企业已支付货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在附注中规定,假如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可以增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3.对于出租、出借包装物的成本结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可以根据金额大小分次结转或一次结转;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分金额大小均一次结转成本。四、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在长期股权投资方面,二者均规定可以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但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比较少,完全运用《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规定可能存在困难,因此,仅要求按照简化的方法核算。
1.对于成本法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且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超过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仅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其他没有具体说明。2.对于权益法核算,《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下设“投资成本”、“损益调整”、“股权投资预备”和“股权投资差额”等明细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取消了这些明细科目,对股权投资预备和股权投资差额的相关内容也没做具体规定。
3.《企业会计制度》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以及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之间相互转换作了具体的规定,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则取消了这项规定。在长期债权投资方面,《企。
9.我想找一些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论文资料
一、会计资料信息不全是突出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混乱 1.原始凭证方面:我国会计原始凭证失真现象在当前经济社会中较为严重与普遍。
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和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在民营中小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也存在着类似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
民营中小企业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合乎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制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企业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合乎规定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制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
有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给偷漏税金等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民营中小企业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
如:明明是购物券,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有的将不能报销的化妆品、手机、日用品等请客送礼的物品以“办公用品”为名,堂而皇之地通过虚假的凭据合法报销列支;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如:使用商业零售发票,项目内容却填写为运输费,饮食业发票项目内容填为复印费,既给会计监督制造了难度,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度。
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款项,甚至编造到农贸个体市场购买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
2.记账凭证方面:有的企业填制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如汽车修理费、设备维修费、房屋修缮费等,摘要只写“维修”二字,不能说明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
有些企业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同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有的民营中小企业在开设银行账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企业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或以个人名义开设储蓄账户,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在年终结账时,有的企业制作会计凭证不符合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使相关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企业的盈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企业设置两套甚至更多账簿,以应付不同部门,如“亏损账”是专门应对国家税务部门,“盈利账”专门应对银行部门,以套取贷款。
个别企业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营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营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挖补、涂抹、刮擦和数字书写错误。
4.财务报告及其它方面:不少企业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现象时有发生。 (二)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企业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企业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
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为了企业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利用虚列费用、隐瞒收入等方式偷逃税款。
有些企业资产负债管理无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不重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相当普遍。 (三)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民营中小企业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企业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任务还不明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达不到要求,部分企业又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严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企业的凭证。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