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大学教育的认识的论文
大学之道——论大学教育的人文精神 摘 要:人文精神反映了人的内在价值和社会的普遍正义,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各类专业人才的办学目标,为人文精神的形成提供自由宽松的思想环境,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同时,要注意吸收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关键词:大学教育,人文精神,传统文化,教育改革。 中国传统高等教育的精神体现在《大学》提出的三纲领、八条目中,即以修身为教育之本,以止于至善为教育目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
“为己”之学强调个人品德的完善、独立人格的养成和内在精神快乐的追求,以成就自己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为教育的根本目标,相当于现在的“德育”。但德育在现在的大学事实上已经蜕化成为政治教育,而政治教育不是德育,也代替不了德育,可以说德育早就边缘化了。
现在有的学校提倡修身,开设修身课,有这种意识当然很好,不过提出的思想基础、出发点、实施方式和效果值得怀疑,因为德育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长期积累的优秀成果上的,是人的普遍价值的民族性体现,不能离开文化的具体形式去凭空创造,也不能当作一门具体学科从外部移植,当然更不能搞复古主义那一套。然而,近百多年是革命和改革的时代,所革所改的对象主要就是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早就变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了。
一个民族的历史悠久,一所学校是百年老校,价值就在于有传统,只讲改革创新而不讲继承保守,把传统丢掉了,历史再长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可自豪的。改革应当针对僵化的制度和腐朽的观念,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那些东西,而不应当针对已倍受摧残的传统文化了。
我们现在迫切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整理、吸收和消化,将其中积极的有生命活力的因素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把传统优秀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的教育实践。这不仅仅是为了继承传统,而且更是现今的大学教育缺乏和急需的。
例如,人们常关注的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就是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有机组成部分。有的人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以竞争为主,需要加强的是专业技能和实用技术,而传统教育仅仅是过时的传统道德教育,应当丢到历史垃圾堆去。
这种看法是极为片面的,传统教育尽管以德行养成为最高目的,但并不只是道德教育,更不只是道德教条的教育,而是包括技能、情趣、艺术、体质在内的全面性教育,相比而言,我们现在的教育才真正是片面的。如孔子四科有德行、政事、言语、文学,六艺有礼乐书数射御,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囊括了当时的文化全体;又如传统的诗教,讲究“诗言志”、“兴观群怨”、“温柔敦厚”,涉及到高尚完美的心理、人格、气质的养成;就是似乎枯燥的礼教也有可借鉴的丰富资源,因为习礼过程在古代教育家看来还有舒张身体和坚固筋骨的功能,也就是具有做体操与培养文雅动作行为的作用,这些岂是道德教育所能概括了的。
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则更鲜明地对照出传统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且不论追求实用技能与技术的趋向在大的方面造成由于忽视科学基础的教育和研究对国家长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隐患,就是在具体的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方面带来的弊病也是非常明显的。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广泛的交往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基础,不然很难适应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
过去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一生中生活和工作很少有大的变化,而在现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社会,如果缺乏健康的人格和全面的心理素质,就会带来大量的个人和社会问题,这就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责任。因此传统以德行统领的个人全面素质教育模式就显示出它的现实意义。
也有些人虽然承认个人精神素质和德行的重要性,但又觉得德行教育与专业教育没有必然联系,认为两者要分开进行,从而在专业教育中排斥人文道德教育。这其实也是片面的做法。
具体怎么样在专业教育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当然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能因人文教育影响和降低专业教育,但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把它们当作两回事。古代的工匠和艺人在收徒授艺的过程中基本上就是以德行为首的,就小处说是职业道德,就大处说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近年来大量披露的学术腐败、官员腐败、医疗腐败问题以及食品卫生问题,在一个健康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而我们早就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无疑与社会整体上缺乏人文道德意识有关,而现代教育漠视人文素质教育的状况难辞其咎,应负主要责任。
进一步说,以担负道统自命的古代知识分子还是政统的引导、制约和监督力量,他们不仅担负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责任,而且还参加实际的政治管理和改良社会活动,并以学术研究活动探索与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中坚。我们现在强调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国家,也应当继承这一“士”的优秀传统。
这就是说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当是各类专业人才,而且也应当是真正的知识分子。 未完,参考资料里有: 。
2.大学生廉洁修身论文谁有
a在学习了大学生诚信与廉洁教育之后,不禁思索对我们而言,诚信与廉洁是什么,又是什么导致了校园里的不诚信廉洁。
大学生的第一身份是学生,面临的最重要的诚信问题自然是和学习有关——作业,考试。尽管已经做了12年的上学郎,但是部分同学却依然没有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一部分原因是高中老师不停地告诉你“等进了大学你就轻松了。”
——正如初中老师说考上个好高中就半只脚进了好大学。然而主要原因还是自己的松懈,曾有同学告诉我,原话如下“我这样的必须要那张试读警告刺激下。”
又曾听闻有的同学进了大学,远离父母管束之后,开学第一个月没有上过一节课,网吧,寝室,两点一线的生活乐此不疲。苦读了十二年,从小就被灌输教育恐怖主义——不读好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尤其是在经历了恶梦一样的高三之后(外地学生尤为如此),窃以为这样的堕落尽管是自身的问题,但是,笔者总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批评他们。
而至于考试,笔者曾在寝室阳台上听到楼下经过的一位男生大声地说:“我们整栋楼考马基的没有一个不作弊的!”语气中没有什么羞愧,不安,一切都显得理所当然。D楼地下室里的教育超市,每到考前,前去缩印书本,答案的人络绎不绝,而在考场上交流沟通互相帮助的行为亦不在少数,几乎执手相看泪眼。
高尔基先生曾在给儿子的一封信里这样写道:“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尽管以我们的学术造诣,思维深度等尚不能做到“给”,不过在“拿”这一方面却毫不手软。我们早已习惯了在拿到作业之后,第一时间打开谷歌,检索前人心血,拿来便用;早已习惯了登陆百度知道进行提问,高分悬赏他人代为完成。
并且美其名曰“参考”、“研究”、“引用”。我们一边调戏着电视台在广告中间插播连续剧,一边在写论文之时在“引用”“参考”中间添加虚词连词介词,以及“我以为”。
近年又有多少“大师”“教授”“专家”在学术腐败面前倒下,专家如此,况学生乎?学习,读书早已不是一种选择,而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似乎从小就告诉孩子,你要读书,你要波澜壮阔大气磅礴。但是,但是,有多少人真正的想做学问呢,是的,大学本科教育其实也并未有多少深入,并未要求你做学问,只是希望能略微有点独立思考能力,能对所学专业有个大体的了解熟悉打好基础罢了。
也许老师的意图是写论文“强迫”你们去思考,去学习,但是自从有了谷歌,有个百度,我们甚至不再去图书馆翻阅资料,引经据典,看看前人的产物,而是只看结论,只要结论。——我不管你付出多少代价,死多少人,只要你在明天以前攻下那个山头,建立根据地。
——做学问,学习毕竟不是战争啊。其实我们的大多数人不是来做学问,也不是来学习的。
只是来拿这些个学分,混个文凭。干净的论文可以不要,思考的过程可以丢弃,治学的态度可以抛弃,唯有学分不能丢。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大学身毕业论文的学术腐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