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D
TD-SCDMA网络规划开题报告概述 内容提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已经逐步迈入了商用状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有3大主流技术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
其中TD-SCDMA通信标准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本书对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述。
先就TD-SCDMA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考虑了TD-SCDMA特有的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接力切换等关键技术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特殊性后,对TD网络的无线规划步骤分章节地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其固有的上、下行不对称数据传送特点,给出了TD-SCDMA在不同话务场景下的应用实例。
TD-SCDMA网络规划设计内容 TD-SCDMA的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从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TD的技术特点、TD的规划原则和流程、TD网络建设需求分析、TD业务分析和预测、TD无线环境分析、TD天线选型、TD网络规模估算、TD网络拓扑结构设计、TD无线网络勘察、TD无线参数规划、TD频点规划、TD码资源规划、TD无线小区规划、TD规划案例、TD无线解决方案、TD室内覆盖、TD系统互调干扰与隔离度等环节都进行了叙述. TD-SCDMA网络规划技术指标 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的原理及步骤基本相通,对于曾从事过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且具有一定规划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说,本书能够引导规划人员尽快熟悉TD网络的规划要求,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学习,找出TD网络规划的技术特点,区分TD网络规划上的特殊要求,实现快速掌握TD无线网络规划方法的目的。对于未参与过第三代移动通信规划的规划人员来说,在进行TD规划时,以下几个因素应值得关注: 1、工作频段穿透能力差,要充分考虑各种地形地物对高频段无线信号的衰减影响。
2、定时提前对覆盖半径的影响,适当选定定时提前值。 3、多业务并发的特点,要充分考虑覆盖区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的容量需求及覆盖需求。
对于新介入无线网络规划的人员来说,觉得本书对规划的通用性步骤方面的介绍较为全面,已具有较完善的学习、参考等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规划案例分析、实用性指导等方面略显不足,理论性偏强,实用性偏弱,主要规划步骤的案例分析及指标参数的选择指导等方面介绍偏少,缺乏足够的深度。新手学习起来会比较费劲。
第1章介绍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这些知识和2G网络差不多,如果有2G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不用再仔细阅读了,其中涉及很多公式,我也没有认真地去理解它,感觉不是非常必要。 第2章介绍了TD的技术特点,这一章非常重要,它让我们了解了TD和其它网络的不同之处,应该要做必要的了解。
不过认真读下来之后,发现自己对midamble码还不了解,本想在后面的内容中会有介绍,可惜看到后面还是没有,对midamble码的作用还是不清楚。 第3章介绍了无线网络规划的原理与流程,感觉这章中最主要的要记住两点,一个是TD的频段,还有一个就是TD的最大覆盖距离。
第4章介绍了网络建设需求分析,这章最主要的是要关注网络指标要求。 第5章介绍了业务分析与预测,主要讲解了一些话务模型和预测方面的知识,个人主要理解了些话务模型中涉及到的指标。
第6章介绍了无线环境分析,重点关注传播模型的校正,因为这是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内容,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接触到。可惜在书中最后给出的几个案例图是黑白的,看不出效果来。
如果可行的话建议改成彩图,有助于读者快速有效地理解消化。 第7章介绍了天线选型,更深入地讲解了智能天线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取天线类型。
主要关注终端接收功率和基站接收功率的计算,还有在下倾角要求较大时不能只采用机械下倾,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天线的波瓣变形。 第8章介绍了网络规模估算,讲解比较详尽,列了很多表格,让人一目了然。
第9章介绍了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主要讲解了MapInfo的使用,这个很实用,在实际工作中是经常要用到的,当初选这本书,也是因为看到它里面有介绍这个,我想这本书应该比较适合做工程的人员。 第10章介绍了网络勘察,这个和2G基本相同。
第11至13章分别介绍了无线参数、频点及码资源的规划,是本书也是TD规划在工程实践中的重中之重,在开站的过程中,这个是关键的一步。 第14、15章介绍无线网络小区规划,主要讲解如何在规划软件中进行小区数据、邻区的规划,这个还是要靠实际操作,我玩过百林的TD仿真软件,感觉和书中介绍的差不多。
第16章介绍了无线解决方案,粗略讲解了新技术BBU+RRU的建网方案,这个在工作中我也略有涉及,现在新开TD基站应该都用这个方案了,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可以到网上下些这方面的资料看。第2节中,各种无线情况下的覆盖解决方案也很实用。
第17章介绍了室内覆盖,这章的这点是给出了各种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 第18章介绍了各种干扰的概念,主要介绍TD与DSC1800系统间的相互干扰,还介绍了室内外干扰的解决方案。
2.TD
TD-SCDMA网络规划开题报告概述 内容提要 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已经逐步迈入了商用状态,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主要有3大主流技术标准:TD-SCDMA、WCDMA、cdma2000。
其中TD-SCDMA通信标准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TD-SCDMA是我国提出的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本书对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述。
先就TD-SCDMA的技术特点、网络结构等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考虑了TD-SCDMA特有的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接力切换等关键技术在无线网络规划中的特殊性后,对TD网络的无线规划步骤分章节地进行了介绍。同时根据其固有的上、下行不对称数据传送特点,给出了TD-SCDMA在不同话务场景下的应用实例。
TD-SCDMA网络规划设计内容 TD-SCDMA的无线网络规划和优化的各个环节,从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TD的技术特点、TD的规划原则和流程、TD网络建设需求分析、TD业务分析和预测、TD无线环境分析、TD天线选型、TD网络规模估算、TD网络拓扑结构设计、TD无线网络勘察、TD无线参数规划、TD频点规划、TD码资源规划、TD无线小区规划、TD规划案例、TD无线解决方案、TD室内覆盖、TD系统互调干扰与隔离度等环节都进行了叙述. TD-SCDMA网络规划技术指标 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的原理及步骤基本相通,对于曾从事过移动通信无线网络规划且具有一定规划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说,本书能够引导规划人员尽快熟悉TD网络的规划要求,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学习,找出TD网络规划的技术特点,区分TD网络规划上的特殊要求,实现快速掌握TD无线网络规划方法的目的。对于未参与过第三代移动通信规划的规划人员来说,在进行TD规划时,以下几个因素应值得关注: 1、工作频段穿透能力差,要充分考虑各种地形地物对高频段无线信号的衰减影响。
2、定时提前对覆盖半径的影响,适当选定定时提前值。 3、多业务并发的特点,要充分考虑覆盖区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的容量需求及覆盖需求。
对于新介入无线网络规划的人员来说,觉得本书对规划的通用性步骤方面的介绍较为全面,已具有较完善的学习、参考等指导作用,但在具体规划案例分析、实用性指导等方面略显不足,理论性偏强,实用性偏弱,主要规划步骤的案例分析及指标参数的选择指导等方面介绍偏少,缺乏足够的深度。新手学习起来会比较费劲。
第1章介绍了移动通信的传播特性,这些知识和2G网络差不多,如果有2G相关知识的朋友可以不用再仔细阅读了,其中涉及很多公式,我也没有认真地去理解它,感觉不是非常必要。 第2章介绍了TD的技术特点,这一章非常重要,它让我们了解了TD和其它网络的不同之处,应该要做必要的了解。
不过认真读下来之后,发现自己对midamble码还不了解,本想在后面的内容中会有介绍,可惜看到后面还是没有,对midamble码的作用还是不清楚。 第3章介绍了无线网络规划的原理与流程,感觉这章中最主要的要记住两点,一个是TD的频段,还有一个就是TD的最大覆盖距离。
第4章介绍了网络建设需求分析,这章最主要的是要关注网络指标要求。 第5章介绍了业务分析与预测,主要讲解了一些话务模型和预测方面的知识,个人主要理解了些话务模型中涉及到的指标。
第6章介绍了无线环境分析,重点关注传播模型的校正,因为这是在网络规划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内容,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接触到。可惜在书中最后给出的几个案例图是黑白的,看不出效果来。
如果可行的话建议改成彩图,有助于读者快速有效地理解消化。 第7章介绍了天线选型,更深入地讲解了智能天线的相关知识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正确选取天线类型。
主要关注终端接收功率和基站接收功率的计算,还有在下倾角要求较大时不能只采用机械下倾,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天线的波瓣变形。 第8章介绍了网络规模估算,讲解比较详尽,列了很多表格,让人一目了然。
第9章介绍了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主要讲解了MapInfo的使用,这个很实用,在实际工作中是经常要用到的,当初选这本书,也是因为看到它里面有介绍这个,我想这本书应该比较适合做工程的人员。 第10章介绍了网络勘察,这个和2G基本相同。
第11至13章分别介绍了无线参数、频点及码资源的规划,是本书也是TD规划在工程实践中的重中之重,在开站的过程中,这个是关键的一步。 第14、15章介绍无线网络小区规划,主要讲解如何在规划软件中进行小区数据、邻区的规划,这个还是要靠实际操作,我玩过百林的TD仿真软件,感觉和书中介绍的差不多。
第16章介绍了无线解决方案,粗略讲解了新技术BBU+RRU的建网方案,这个在工作中我也略有涉及,现在新开TD基站应该都用这个方案了,想要更深入了解的,可以到网上下些这方面的资料看。第2节中,各种无线情况下的覆盖解决方案也很实用。
第17章介绍了室内覆盖,这章的这点是给出了各种典型场景的解决方案。 第18章介绍了各种干扰的概念,主要介绍TD与DSC1800系统间的相互干扰,还介绍了室内外干扰的解决方案。
3.TDSCDMA相关的论文怎么写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
TD-SCDMA作为中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简称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国际电联)提交以来,已经历经十来年的时间,完成了标准的专家组评估、ITU认可并发布、与3GPP(第三代伙伴项目)体系的融合、新技术特性的引入等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从而使TD-SCDMA标准成为第一个由中国提出的,以我国知识产权为主的、被国际上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这是我国电信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注:3G共有四个国际标准,另外三个是美国主导的CDMA2000,和欧洲主导的WCDMA,以及WiMax.) 自2001年3月3GPPR4发布后,TD-SCDMA标准规范的实质性工作主要在3GPP体系下完成。在R4标准发布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大唐与其他众多的业界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一起,又经过无数次会议讨论、邮件组讨论,通过提交的大量文稿,对TD-SCDMA标准规范的物理层处理、高层协议栈消息、网络和接口信令消息、射频指标和参数、一致性测试等部分的内容进行了一次次的修订和完善,使得到目前为止的TD-SCDMAR4规范达到了相当稳定和成熟的程度。
在3GPP的体系框架下,经过融合完善后,由于双工方式的差别,TD-SCDMA的所有技术特点和优势得以在空中接口的物理层体现。物理层技术的差别是TD-SCDMA与WCDMA最主要的差别所在。
在核心网方面,TD-SCDMA与WCDMA采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规范,包括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之间采用相同的Iu接口;在空中接口高层协议栈上,TD-SCDMA与WCDMA二者也完全相同。这些共同之处保证了两个系统之间的无缝漫游、切换、业务支持的一致性、QoS的保证等,也保证了TD-SCDMA和WCDMA在标准技术的后续发展上保持相当的一致性。
2006年1月20日已经被宣布为中国的国家通信标准.(注:说法不确切。1月20日国家信息产业部规定为行业标准,而非国家的通信标准) 在3G技术和系统蓬勃发展之际,不论是各个设备制造商、运营商,还是各个研究机构、政府、ITU,都已经开始对3G以后的技术发展方向展开研究。
在ITU认定的几个技术发展方向中,包含了智能天线技术和TDD时分双工技术,认为这两种技术都是以后技术发展的趋势,而智能天线和TDD时分双工这两项技术,在目前的TD-SCDMA标准体系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应用,从这一点中,也能够看到TD-SCDMA标准的技术有相当的发展前途。 另外,在R4之后的3GPP版本发布中,TD-SCDMA标准也不同程度地引入了新的技术特性,用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其中主要包括:通过空中接口实现基站之间的同步,作为基站同步的另一个备用方案,尤其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对于通信网可靠性的保证;终端定位功能,可以通过智能天线,利用信号到达角对终端用户位置定位,以便更好地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高速下行分组接入,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自适应调制编码,实现高速率下行分组业务支持;多天线输入输出技术(MIMO),采用基站和终端多天线技术和信号处理,提高无线系统性能;上行增强技术,采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混合ARQ技术、对专用/共享资源的快速分配以及相应的物理层和高层信令支持的机制,增强上行信道和业务能力。
在政府和运营商的全力支持下,TD-SCDMA产业联盟和产业链已基本建立起来,产品的开发也得到进一步的推动,越来越多的设备制造商纷纷投入到TD-SCDMA产品的开发阵营中来。随着设备开发、现场试验的大规模开展,TD-SCDMA标准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加强。
为了加快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早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多厂家供货环境, 2002年10月30日,TD-SCDMA产业联盟在北京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的成员企业由最初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30家企业,覆盖了TD-SCDMA产业链从系统、芯片、终端到测试仪表的各个环节。
联盟性质: TD-SCDMA产业联盟是一个由积极投身于TD-SCDMA事业,从事TD-SCDMA标准及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服务的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 联盟宗旨: 整合及协调产业资源,提升联盟内移动通信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水平,促进TD-SCDMA通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TD-SCDMA在中国及全球通信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联盟业务范围: TD-SCDMA产业联盟主要围绕TD-SCDMA技术进行标准的推进与完善以及产业的管理和协调,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建议政府制定有利于TD-SCDMA发展的重大产业政策,提升联盟内通信企业的群体竞争力。 TD-SCDMA产业联盟内部贯彻统一的知识产权管理政策,技术信息和市场资讯高度共享,通过密切的沟通,合理的分工,推动TD-SCDMA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4.3G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TD-SCDMA 是目前唯一中国自己的标准,但也不是纯自己的。剽窃了外国的许多东西翻新下。
现在TD稳定的设备迟迟出不来。令人很着急的!奥运前是一定要拿出来,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奥运后电信重组后国家发3G牌照。
所有运营商将是全业务经营,可以自主选择3G标准。话随这么说,实际都被要求优先考虑TD。
3G现在都快要过气了~再等5年就上4G了~
韩国当年就没有用2G直接上的3G,所以也有人建议中国直接上4G,但是碰到奥运,不得不先把3G搞上。中国不能在奥运期间让那些老外觉得中国太落后,必将在国外3G上了很多年了。
3G牌照一发,各个运营商把设备一换,连夜调试加班,基本第2天都可以提供3G业务了。
5.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6.高分 论文题目:TD—SCDMA 组网优势探讨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或(WCDMA)它的起步较晚。
该标准是中国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现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ITU提出了该标准。
该标准将智能天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SDR)等技术融于其中。另外,由于中国庞大的通信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制造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生产支持TD-SCDMA标准的电信设备。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
因此,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
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
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一般认为,TD-SCDMA由于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适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因此,设备造价可望更低。
但是,由于时分双工体制自身的缺点,TD-SCDMA被认为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双工体制。[编辑] 网络试验和商用概况2006年,罗马尼亚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7年,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在韩国首都首尔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同年,欧洲第二大电信运营商法国电信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7年10月,日本电信运营商IP Mobile原本计划建设并运营TD-SCDMA网络,但该公司最终受限于资金困境而破产。2008年1月,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中国保定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原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现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青岛市建成了TD-SCDMA试验网。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沈阳、青岛、广州、深圳、厦门、秦皇岛和保定等10个城市启动TD-SCDMA社会化业务测试和试商用。截止2008年年末,在中国使用TD-SCDMA网络的3G手机用户已达到41.9万人。
但是TD-SCDMA手机放号首日即出现诸多问题,如网络建设尚未完善、功能尚未全部开发等,因而不少手机用户仍然持观望态度。2008年9月,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为意大利的一家通信公司MYWAVE建设了TD-SCDMA试验网,该网络于9月12日建成并开通;从建设工程仅为11天推算,应为小型企业网。
2009年1月7日,中国政府正式向中国移动颁发了TD-SCDMA业务的经营许可,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始在中国的28个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进行TD-SCDMA的二期网络建设,预计于2009年6月建成并投入商业化运营。该公司计划到2011年,TD-SCDMA网络能够覆盖中国大陆100%的地市。
7.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
本文论述了硬切换、软切换和接力切换的原理、过程及优缺点,并结合这三种主流的切换技术在GSM、CDMA和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并对三种切换技术的优劣做了总结。 关键词:移动通信系统; 切换 ;硬切换 ;软切换 ;接力切换。
切换是指移动用户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时,或由于受到外界的干扰或其他原因致使通信质量下降时,使用中的话音信道就会自动发出一个请求转换信道的信号,通知移动通信业务交换中心,请求转换到另一个覆盖区基站的信道上去,或是转换到另一条接收质量较好的信道上,以保证移动用户能够正常通信。 一、硬切换 硬切换是在不同频率的基站或覆盖小区之间的切换。
这种切换是移动终端在切换状态时,先暂时断开通话,并自动向新的频率调谐,与新的基站接上联系,建立新的信道,从而完成切换的过程。 简单来说,硬切换的特点就是“先断开、后切换”,切换的过程中约有200毫秒时间的短暂中断。
因为原基站和移动到的新基站的电波频率不同,移动终端在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切断后,往往不能马上建立新基站的新信道,这时就出现一个短暂的通话中断时间。它对通话质量有影响。
硬切换一般采取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其切换过程如下: 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地向所在小区的基站报告小区和相邻小区基站的无线电环境参数。
本小区基站依据所接收的该移动用户无线电环境参数来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切换。当满足切换条件时,基站便向移动台发出切换请求,同时将切换请示信道传送给MSC,MSC立即判断此新基站位置码是否属于本MSC辖区。
此时有两种情况:若MSC确认新基站是属于本MSC辖区的基站,则通知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最佳或次最佳替换信道),然后将所找的信道及IMSI经过本区的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移动台依据信道号的频率值将工作频率切换到新的频率点上,并进行环路核准,核准信息经MSC核准后,MSC通知基站释放原信道。若MSC发现新基站是属于非本MSC辖区的基站,MSC就将切换请求转送给新MSC,再由新MSC通知它的VLR为其寻找一个空闲信道,然后将找到的基站信道号及IMSI传送给原MSC,并经由原基站发送给移动台,然后进行移动台的核准和基站的释放过程。
二、软切换 软切换是发生在同一频率的两个不同基站之间的切换。所谓软切换,就是在移动终端进入切换过程时,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有信道保持着联系,一直到移动终端进入新基站覆盖区并测出与新基站之间的传输质量已经达到指标要求时,才把与原基站之间的联系信道切断。
简单地说,软切换的特点是“先切换、后断开”。这种切换方式是在与新基站建立联系信道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信道,因此在切换过程中没有中断的问题,对通信质量没有影响。
软切换可以是同一基站控制器下的不同基站或不同基站控制器下不同基站之间发生的切换。 软切换也是移动台辅助的切换。
在进行软切换时,移动台首先搜索所有导频并测量它们的强度。移动台合并计算导频的所有多径分量(最多K个)的Ec/Io(一个比特的能量Ec与接收总频谱密度--噪声加信号--Io的比值)作为该导频的强度,K是移动台所能提供的解调单元数。
当该导频强度Ec/Io大于一个特定值T_ADD时,移动台认为此导频的强度已经足够大,能够对其进行正确解调,但尚未与该导频对应的基站相联系时,它就向原基站发送一条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以通知原基站这种情况,原基站再将移动的报告送往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则让新的基站安排一个前向业务信道给移动台,并且原基站发送一条消息指示移动台开始切换。 当收到来自基站的切换指示消息后,移动台将新基站的导频纳入有效导频集,开始对新基站和原基站的前向业务信道同时进行解调。
之后,移动台会向基站发送一条切换完成消息,通知基站自己已经根据命令开始对两个基站同时解调了。 接下来,随着移动台的移动,可能两个基站中某一方的导频强度已经低于某一特定值T_DROP,这时移动台启动切换去掉计时器(移动台对在有效导频集和候选导频集里的每一个导频都有一个切换去掉计时器,当与之相对应的导频强度比特定值D小时,计时器启动)。
当该切换去掉计时器T期满时(在此期间,其导频强度应始终低于D),移动台发送导频强度测量消息。两个基站接收到导频强度测量消息后,将此信息送至MSC(移动交换中心),MSC再返回相应切换指示消息,然后基站发切换指示消息给移动台,移动台将切换去掉计时器到期的导频将其从有效导频集中去掉,此时移动台只与目前有效导频集内的导频所代表的基站保持通信,同时会发一条切换完成消息告诉基站,表示切换已经完成。
在目前商用的CDMA系统中,所用的切换技术都是软切换。由于软切换是在频率相同的基站之间进行的,因此当移动终端移动到多个基站覆盖区交界处时,移动终端将同时和多个基站保持联系,起了业。
8.TD
TD-SCDMA系统占用15MHz频谱,其中2010MHz~2025MHz为一阶段频段,干扰小,划分为3个5MHz的频段。每个载频占用带宽为1.6MHz,因此对于5M、10M、15M带宽,分别可支持3、6、9个载频,可以同频组网或异频组网。
TD-SCDMA在频谱利用率、频率灵活性、对业务支持具有多样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此外,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一般认为,TD-SCDMA由于智能天线和同步CDMA技术的采用,可以大大简化系统的复杂性,适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因此,设备造价可望更低。 但是,由于时分双工体制自身的缺点,TD-SCDMA被认为在终端允许移动速度和小区覆盖半径等方面落后于频分双工体制。 同时,TD只可以同时在线500人,是个问题。
9.评估移动通信的发展与未来毕业论文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与3G应用前景 移动通信事业的飞速发展 回顾我国移动电话1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移动通信发展史是超常规的发展史。
自1987年中国电信开始开办移动电话业务以来到1993年用户增长速度均在200%以上,从1994年移动用户规模超过百万大关,移动电话用户数每年几乎比前一年翻一番。1997年7月17日,我国移动电话第1000万个用户在江苏南京诞生,意味着中国移动电话用10年时间所发展的用户数超过了固定电话110年的发展历程。
2001年8月,中国的移动通信用户数超过美国跃居为世界第一位。2003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2.69亿户,普及率为20.8%。
而在2002年底世界上已有10个国家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83%。其中,英国为84.4%,意大利为92.65%,卢森堡为101.34%;当时,中国为16.09%。
所以,我国移动通信业务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历史发展的新机遇 回顾我国移动通信发展的历程是第一代移动通信制式较多,有美国的AMPS,英国的TACS,北欧、日本的制式等。
我国科技人员分析对比根据国情选用了TACS系统,购买国外设备建设移动通信网,设备制造厂也与外国公司合作生产(装配)了部分系统设备和手机。研究部门也研制了部分设备,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为气候。
到了第二代,国际上主要是GSM、CDMA两种制式。在建立第二代移动通信网之前,我国分别在嘉兴、天津进行了GSM、CDM的试验,测试了各种性能。
由于GSM标准成熟较早,我国开始选用了GSM系统,后来联通公司又引进了CDMA统,在第二代移动通信建设中我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制和标准系列,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等公司也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他们就推进了产品的开发生产,使我国民族产业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些比例。
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时我国的相关领导和广大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这是改变我国在移动通信业局面的重要机遇,组织相关技术人员积极参加3G标准制定工作,成立了IMT-2000RTT(无线传输技术)评估组,并先后向国际标准组织提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和LAS-CDMA。TD-SCDMA已成为国际上3G的三大主流标准之一,LAS-CDMA也成为3G国际标准组织的后备标准。
设备制造厂商在积极参加标准制定的同时,努力开发产品,取得较好进展。尤其是中兴、华为开发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可以提供运营商使用,而且在国外也占有一定位置。
3G改变中国通信格局 关于3G的发展,三年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确定了“冷静、稳妥、科学、求实”和“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3G及3G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与原则。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时分双工获得了55 100=155MHz的频谱,FDD获得了120 60 (170)=180~C350MHz的频谱。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分双工标准体制的重视与支持。 根据政府确定的基本方针与原则,2001年6月22日信息产业部成立3G技术试验专家组(3GTEG),负责实施3G技术试验,专家组由来自国内的运营、设备制造和科研院校的专家组成。
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组成3G领导小组。试验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MTNet(移动通信实验网)进行;第二阶段,在运营商网络和MTNet进行。
截止2003年底,已对WCDMA,TD-SCDMA,2GHzCDMA20001x完成了第一阶段试验工作,结论是系统基本成熟,终端尚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进。2004年进行第二阶段试验。
国际电联ITU-R在1985年,就开始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和标准。其目标是统一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和频段,实现全球漫游,提高移动通信的频谱利用率及数据传输速率,满足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1998年,国际电联ITU向全世界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世界标准草案,共征集了来自美、欧、中、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6种3GRTT(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标准提案。在提案评审和筛选过程中,国际电联根据对3G标准的要求,对3G标准提案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评估、仿真、融合、关键参数的确定工作,通过了包括中国提案在内的5个无线传输的技术规范。
目前,国际上共认的3G主流标准有3个,分别是欧洲阵营的WCDMA、美国高通的CDMA2000和中国大唐的TD-SCDMA。 三种标准一经确定,就展开激烈的争夺战。
这三种技术标准都各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中国大唐设计的TD-SCDMA标准,具有多项明显优势的特色技术。
采用TDD模式,收发使用同一频段的不同时隙,加之采用1.28Mb/s的低码片速率,只需占用单一的1.6M频带宽度,就可传送2Mb/s的数据业务。该标准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智能天线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智能天线的采用,可有效的提高天线的增益。它特别适合于用户密度较高的城市及近郊地区,非常适用于中国国情。
2004年下半年至2005年,将是决定中国3G商用启动的重要时期。随着3G商用的日益临近,国内几大运营商首先应考虑如何针对自己既有的固定和移动网络与核心网络平台、核心业务能力,在取得3G运营执照后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td-scdma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