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审计方面题材的论文,重赏
论中国审计资源配置方式的特殊性及其优化 摘 要: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
审计资源配置的方式应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制定审计资源配置的具体优化措施。 要害词:审计资源配置;配置方式;配置优化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
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
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
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
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
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二、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是一项牵涉面广、工作量大、事情繁杂的工作,在审计工作中,审计资源配置工作要始终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就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效益性为核心,将审计资源配置到最恰当、最重要、效益性最好的地方,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以保障审计资源供给,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保障审计资源供给 目标是局部性和阶段性的,它应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审计资源配置目标应直接反映社会需求对于审计职责的变化来满足这种要求,并以此指导审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以求得审计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审计资源配置目标是联结社会需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审计与外部环境的纽带。
不断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是为了最终适应审计的社会需求,引发审计资源的再配置,最终推动审计实践的变革。 以目前我国要大力开展的效益审计为例。
在以往的审计实践中,由于受审计资源质量和数量的限制,因而要同时实现审计的真实、合法、效益三类审计目标是不现实的。审计机关一般根据审计法律法规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社会法制环境状况和审计机关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资源等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的侧重点,亦即明确审计资源配置目标的侧重点。
在会计资料和经济信息失真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往往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真实性的资源配置目标放在重要地位,在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上下功夫,果断打击各种弄虚作假行为,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基础上,揭露和查处各种重大违法行为,促进被审计单位改善经营治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实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的变迁,使得审计机关在21世纪的第三个年头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一半左右的长远规划,以实现效益性审计目标。这正是由于受社会需求(审计环境)变化的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目标,调整审计资源配置的内容与方式,为效益审计的落实与开展而努力 (二)以效益性为核心:提高审计资。
2.审计论文怎样选择题目
选题应考虑的因素。具体说,选题应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要立足于自己的专业基础和工作经验,尽量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
二是要有新意和独到的见解,避免人云亦云。要时刻关注理论和实际工作的发展情况。对于别人写过的题目,只要有新的立意和观点,仍然可以写。
三是要权衡占有资料的情况,即论据的多少。平时应多积累和收集资料,注意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选择题目。四是报刊报道的重点和需要。经常翻阅报纸杂志,了解论文需求。
选题原则。假如你想进行成都论文发表的话,那么就请注意论文选题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创造性原则。如果一篇论文没有新的观点、见解和认识,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灵魂。因此,论文题材应针对业务工作和理论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创造去选择。二是指导性原则。选择那些当前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人们关注的热点、争论的焦点问题和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三是可行性原则。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知识水平、资料和兴趣爱好等情况选题,注意量力而行,难易适中,大小适度。四是前瞻性原则。尽量选择那些近期和未来一定时期大家关心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给人以启迪。
选题注意事项。论文选题有“四忌”:一是“生”。生疏、不熟悉的题目不要写,因为心中无数,不知对否,无从下笔。二是“旧”。苏东坡有言:文章最忌随人后。时过境迁,题材陈旧的论文,老生常谈,读者厌烦。三是“空”。空洞无物,没有实际内容的题目难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并令人信服。四是“大”。题目太大、太宽泛,对一般作者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深入细致,容易泛泛而论。虽然论文题目大小没有好坏之分,不可一概而论,但一般来说题目还是应当具体一点,有侧重点。小题大做,容易驾驭,只要写得有新意,同样受读者欢迎。
比如有这样四个题目:《论审计质量管理》、《论审计质量过程控制》、《论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审计取证据方法论》。第一个题目显然太大,涉及一本书的内容。第二个题目比起第一个来虽然小一些,但包含的内容仍较复杂,作为论文有内涵外延过大之嫌。第三、四个题目抓住了一个侧重面和切入点,针对性强,容易写深写透,写出新意。
3.审计方面的论文好写么
为使审计工作在新世纪新阶段取得新的发展,2003年审计署非凡制定了国家审计《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并将“实行科学的审计治理,整合审计资源”列为未来国家审计的三项基础工作之一。众所周知,经济治理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审计资源配置也应是审计治理的核心问题,它是实现审计资源整合目标的重要保障。探讨审计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需求无限和资源稀缺的矛盾,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手段就是资源配置(赵学增,1994)。合理的审计资源配置可以保证各类审计按照理想的模式和需要来选择和安排审计资源,使有限的审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审计资源配置旨在使审计资源需求总量与供给总量实现平衡,使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相吻合,达成审计资源配置的优化,最终实现审计目标。 一、审计资源配置的动态平衡性 要探讨审计资源配置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资源配置的概念。资源配置的重点在于“配置”二字。所谓资源配置,应是指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资源的需求,有目的地将有限的资源分配于不同的方向、部门或者企业等的一种活动。 结合对与资源配置概念的理解,所谓审计资源配置则应为:审计资源既定的条件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手段或者方式根据审计资源的需求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分配,以保障审计资源有效供给,最终实现审计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配置不单纯是指资源在不同生产方向、部门或者企业之间的配置,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配置到不同生产部门间的资源还经常进行同市场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配置,故资源配置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概念。资源配置在一定时刻是已定的、静止的、满足需求的,但在不同时刻,又是未定的、流动的。其中所谓已定、静止、满足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而未定、流动、需求则是绝对的,长期的,无条件的。审计资源配置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之间必要的平衡和相互联系,也是各种社会资源在不同的审计主体内部的分配或者流动的过程。在一定时刻建立的这种相对静止或者说审计资源供求平衡,经常被新的客观事实变动所打破,于是又会引起新的资源配置结果的再建立。也就是说,审计资源配置不仅包括审计资源在不同主体、范围和重点之间的分配,更重要的而且也是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对已分配到不同方向的资源进行同审计资源需求方向与强度相适应的再分配和再调整,这是对同需求相比审计资源配置不协调的经常平衡。
4.学审计实务专业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
5.求一篇会计与审计的论文
论中西方财务会计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这就促使中西方各国在财务会计核算计量上的趋同。
我国的财务会计体系在很多方面都与西方的会计理论体系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限制了国际财务会计的趋同。 因此,我们要针对中西方财务会计在理论体系中存在的差异,从各方面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积极地完善和推动我国财务会计的国际趋同,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一、会计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一)会计国际趋同的含义与内容 会计国际趋同概念是随着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后其目标的转变正式提出的,并在近几年被广泛运用。 会计国际趋同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广泛汲取各国会计准则长处且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前提下,各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使会计信息更加标准化、统一性和高度可比的过程[1]。
会计的国际趋同主要包括: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执业惯例趋同;会计管理体系的趋同。 (二)会计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常勋(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指出,由于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创立了可行的机制,使协调化体现为趋同化。
它已经是全球化经济顺利运作的现实需要,已成为各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化的现实目标,但最终实现标准化、统一性仍将是一个远期目标[2]。 1.会计国际趋同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需要。
现阶段我国CDP(逆市操作指标)剔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增长9。4%,是世界CDP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相当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
可以说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血脉相连,不可分割,这也就在客观上要求我国的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 2.会计国际趋同满足国际并购的主旋律。
我国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奉行“欢迎走进来,鼓励走出去”的投资政策,但是往往因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较大差异,给引进外资和本土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来一定的障碍。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无疑把资本进入的风险降到最低,进一步吸引国际资本。
3.会计国际趋同是金融全球化的要求。会计是具有全球属性的,目前世界各国基本都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而伴随着全球经济往来与合作的日益增多,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迅猛发展,全球资本市场较以往更加活跃,从而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我国的财务会计与国际会计趋同。
6.会计与审计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不知不觉,为期一星期的基础会计模拟实验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会计模拟实习中,使得我系统的对于老师讲的一些理论知识实践了一遍,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并且意识到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这也是这次实习的目的。 首先要取得相关的原始凭证,然后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将其登记记账凭证。
在根据记账凭证,登及其明细账。期末,填写科目汇总表,进行试算平衡,最后才把它登记入总账。
结转其成本后,根据总账合计,填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 现具体总结如下: 一、编织记账凭证。
首先要根据经济业务写出会计分录(会计循环的基石)。我原本以为有关的会计知识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当把这些理论性的东西搬上实际应用时,我却无从下手。
于是只能把《会计学原理》搬出来,认真的复习了一下,把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 然后是根据会计分录填写记账凭证。
练习填写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帐凭证,了解掌握各种常见原始凭证的格式、记载内容以及填写方法。 二、登记帐簿。
其中开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现金日记账户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户,登记各种帐户的期初余额,总分类账户。 会计本来就是繁琐的工作。
虽说机长看起来有点像小学生都会做的事,但在实习期间,我曾对着那些枯燥无味的账目和数字邓长等的错漏百出。愈错愈烦,愈烦愈错。
因此会计工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能随便用笔涂、用橡皮擦、用刀片刮。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严格要求的。
比如说: 1. 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画横线,在写上“作废”两字,这样才能作废。 2. 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清晰,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
并且记账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账名称,而不能乱写,否则总账的借贷双方就不能平了。 因此,做帐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
做任何事都一样,需要恒心、细心和毅力,那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三、编制报表。 首先在左上角天明编制单位、编制时间;然后根据账簿资料、年终决算资料编制财务报告,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等;还必须要使资产负债表保证左方金额合计等于右方金额合计,否则重填;最后还要编制人签名。
总而言之,这一星期的实习让我对会计岗位的工作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课,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专业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7.论文审计理论在xxx具体审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5000字
审计实务——政府审计——政府投资审计应把好“五关” 近几年,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幅提高,许多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发挥着重大的社会效益。
但据审计了解,政府投资虽然数量在增加,而有的投资应获得的效益没有达到预计的程度,有些项目存在着严重的损失浪费现象,大大降低了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加强对政府投资的审计监督。
笔者认为,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力度应把好“五关”。 一要把好投资决策关。
规范重大项目决策对项目效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是节约建设投资,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益的前提。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投资、基建管理政策的有关规定,审查项目决策立项的程序,防止违反决策程序、擅自立项的行为发生;审查项目前期论证工作的充分性,是否有充分的科学依据,防止可行性论证变为“可批性论证”的倾向,增强建设项目的民主性,使建设项目的决策公开化、透明化,在加强社会监督的同时,促进职能部门规范重大建设项目投资立项和决策程序的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二要把好招标采购关。一方面,施工队伍的选择,对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建设投资节约有着密切关系。
一些项目往往在招投标后,出现投标单位与施工单位不一致的现象,转包、大包套小包的问题依然存在。审计时,应重点对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进行查证,按照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审查项目招投标程序是否履行合法程序以确保选择到最佳的具有资质的施工队伍。
另一方面,重大投资建设项目中的各类物资及设备的采购,对建设项目成本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审计时,除对集中招标采购过程的规范性查证外,结合对市场行情的调查,重点审查所购材料与设备是否处于当期市场最优最低,对招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
三要把好安全质量关。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管制度是提高建设项目质量、节约建设资金的重要保障。
首先,掌握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的内部构成及规则标准,为审计人员勾勒出内部管理体系轮廓。要审查监理单位的选择方式和资质,检查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和监督检查制度的建立以及是否有效运行,重点检查监理单位对隐蔽工程及其他检查的内容是否进行了监理,并办理了有关签证手续。
要结合项目施工管理和控制检查,促进项目建设质量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其次,以资金为主线、以财务收支活动的内控制度为重点,对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财务活动的规范情况进行查证,找出资金使用与管理上的漏洞,以达到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第三,对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找出影响资金使用效果的主客观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与建议,为今后管好用好政府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四要把好资金结算关。
竣工决算审计应当作为投资效益审计的重点,并注重投资的节约性,重点审查项目的工程总量,对照最初预算及项目实施中的变更情况,核准工程的实际造价和各种税费的计提是否正确,确定建设成本的真实性、合法性,以达到有效降低投资建设成本的目的。 五要把好项目效益关。
通过对项目建成后的投入运营状况分析,客观评价项目投入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有些政府投资项目是以发挥公共作用为主,本身的经济效益体现不出来或者为零,对这类的项目重点从社会效果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影响项目社会效益发挥的诸多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项目投资效益的提高。
年终报表审计应关注的几个问题作为一名注册会计师,在年终报表审计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被审计单位会计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直接决定了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也直接影响着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从目前企业实际情况来看,有相当多的企业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制度》了解和掌握不够,不具备职业判断能力。如一些企业按3%计提的坏账准备金远远小于实际发生额;某些固定资产实际损耗已大大超过了账面折旧,却仍然坚持按原办法进行会计处理。
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相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有关减值准备的判断是否合理,是否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
二、充分收集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 学会计xuekuaiji.com (一)审定那些已经没有经济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项目,不能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二)对于接受捐赠的各项资产,不但要注意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所规定的方法和顺序确认入账,还要注意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尤其要对市场价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引起足够重视。对尚未交付使用,或者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一方面要审查固定资产的入账时间,避免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多年但由于没有办理竣工决算而长期不入账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注意。
8.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谁知道怎么写呢
你好,楼主,还是由 友情来为你回答这个问题。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